崛起在黑土地-第3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卢一鸣道:“下一步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所有居住在缅甸的大陆移民,都要加入缅甸国籍,基于长远的考虑,这一点尤为重要。”张小山接道:“总统,我对治理一个国家一窍不通,也没有这方面的水平,今后我应该怎么做。”
卢一鸣胸有成竹道:“把握军队、发布政令、做好你的国王足以。其他的事情不用你操心。日后我会派遣大量经济、行政、教育、情报方面的人才前往缅甸,这方面的工作情报部已经在着手办理,你的任务就是给他们一个合法的身份。记住,你的身份只有我、情报部几位高官知道,国府大员和前去缅甸的人,并不知道你的真实身份,这方面的保密工作一定要做好。”
张小山又问:“关明率领的一个军,已经正式变成缅甸国防军,这方面没有什么变化吧!”卢一鸣答:“不会有变化,这支部队放在你身边就是作为嫡系部队使用。不过关明的名字要变成缅人名字,日后这支部队要吸纳新兵,也要尽量在汉人中间选拔。”
卢一鸣似乎想起什么又道:“我现在把对缅甸改造的长期计划向你透露一下。基于长远的考虑,国民教育是重中之重,首先在幼童就要开始双语教育,汉人可以不学习缅文,但是缅人必须要学习汉语,我们的眼光要着眼未来,另外让缅人逐渐融进中华文化,不能操之过急。官方语言要以汉语为主。”
卢一鸣停顿一下又说:“为了有效地控制缅甸的经济,要全面开放和大陆方面的经济来往。缅甸不要发展重工业,可以发展轻工业。要让缅甸在重工业产品方面依靠大陆,至于其他方面可以酌情处理。缅甸的矿产品可以搞开发,但是加工企业都要放在大陆。缅甸的珠宝矿石很丰富,日后它的产品加工必须选在大陆,但是珠宝销售可以选在缅甸,这对缅甸的经济繁荣,能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最后卢一鸣说道:“日后缅甸的经济发展主要以轻工产品、珠宝业和农业为主。你要大力发展民生,让国民富裕起来,这样就能达到社会稳定的目的。缅甸东南部的平原地带,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水资源丰富,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确保粮食供应。另外,不少缅人还处在非常贫困状态,你作为国王要切身关心他们的疾苦,做好慈善、募捐工作,日久天长,你的好名声就会深入人心,这对你落实政令会更加顺畅。”
张小山又问:“以后我多长时间回国述职?”伟峰接道:“这是最后一次秘密回国。以后你将作为缅甸国王和中国政府打交道了,这一点你要有充分心里准备。”张小山道:“总统,我想回东北老家给父母上上坟,以后恐怕没有这个机会了。”卢一鸣笑道:“你不说我也要安排你去,人之常情吗?请你在父母坟上替我上柱香,以表示我的缅怀之情。”
次日分别之时,卢一鸣又向他告知,两年以后铁道部要上马一条密支那经曼德拉到仰光的铁路,最终这条铁路将沿着缅甸南部的狭长地带和中南半岛的铁路汇合。日后国内的大宗贸易可以通过两条铁路到达南洋,南洋的货物也可以通过两条线路进入大陆。一旦铁路修通,必将对缅甸的经济起到巨大的拉动作用。因此卢一鸣让他回国以后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张小山依依不舍的告别,然后在北京南苑机场乘坐运输机直飞黑龙江省牡丹江。他在东北最大的轻工业城市逗留了一天,并亲自感受了家乡的巨大变化。接着他取道老松岭,在父母的坟前了却了心愿,最后在情报部门的精心安排下顺利回到缅甸。
张小山走的当天,伟峰也许出于对张小山的感情有些郁闷道:“总统,直接对缅甸进行控制岂不省事,为何费这么大劲。况且缅人大都不太开化、愚味无知,必须强悍的控制他们也许效果更好,我真有些想不明白。”
卢一鸣笑道:“缅甸和越南不同。很早以前越南人就在中华文化的熏陶下,形成了传统的社会基础。在明朝和满清前期,越南的官方语言和文字使用的就是汉语,所以说改造越南要相对容易一些。而缅甸则不然。缅甸深受印度影响,佛教大行其道,虽然文明历史很长,但是中华文化影响相对较弱,因此让他们接受传统的儒家思想有很大的难度,因为佛教在缅人心中根深蒂固。”
卢一鸣又说:“让缅甸人接受中华文化,必需得利用佛教作掩护,并且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另外在大陆移民的影响下,在张小山这个冒牌国王的推动下方能奏效。但是这是一种长期战略,心急是万万不可的。”
其实卢一鸣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让缅人在接受现代文明的同时,渐渐地让中华文化起到主导作用。看似这个方法很简单,但是必须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才能实现,卢一鸣恰恰把握住了机会,实现了战略目的。
第六部中华世纪 419章贝加尔湖的初夏
一辆军用卡车沿着南北走向的贝加尔湖,在一条简易公路上向北奔驰。卡车后面扬起的尘烟在公路上形成了一条雾带、经久不散。初夏的贝加尔湖,就像一座巨大的天然冰箱,仍然散发着浓浓的寒意。由于纬度的原因,贝加尔湖自南向北才开始解冻。
“快看贝加尔湖,太美了、太漂亮了!”坐在车上一位金发碧眼的漂亮姑娘大声的喊起来,顿时一群姑娘纷纷涌到车后面,向贝加尔湖望去。一位姑娘忍不住说:“湖里为什么那么多雾气,这是怎么回事。”一位黑眼珠、高鼻梁面孔白皙的姑娘淡淡说答:“湖水刚刚解冻温度低,而空气的温度高,所以才产生了大片的雾气。”姑娘说完,脸上现出一股淡淡的忧伤,她似乎情绪不高。
姑娘们唧唧喳喳说个没完,也许你有些意外,一群金发碧眼的漂亮姑娘,竟然说的都是汉语,而且都十分流利。这群姑娘沿着贝加尔湖向北干什么去,确切说连她们自己也不知道。方才那位脸带忧伤的姑娘,望着贝加尔湖的美景,不由得想起两年前的情景。
这位高鼻梁、黑眼珠的姑娘,名叫王冬妮,家在哈尔滨。它的父亲是汉人,在铁路上工作,母亲是俄罗斯族,在哈尔冰一座服装厂工作。王冬妮子妹四人,她排行老二,上面有一个哥哥,下面有一个弟弟和妹妹。也许是混血儿的缘故,王冬妮生的非常漂亮,而且非常聪明。
她从小学到初中,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大概是受家庭的影响,她的汉语、俄语说的十分流利。也许是天生的优势,上学期间英语成绩更是优秀。
王冬妮初中毕业那年,哈尔冰成立了一座无线电技术学校。表面看这就是一座专科技术学校,但是它的要求非常苟苛。第一必须具备欧美血统的人方可报考,而且吸引人们踊跃报考的条件是,报酬格外优厚。上学期间不仅免除一切学杂费,吃住包括校服全部由校方提供以外,还能获取一笔丰厚的奖学金。这么优厚的条件,自然引起王冬妮极大的兴趣。
然而考生所必备的条件,让很多考生望而却步。坦率说,哈尔滨作为著名的国际大都市,欧美来的人口、混血儿,尤其是俄罗斯族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按理说顺利招生应该没有多大问题,但是严格的入学条件,比如身高、长相、学习成绩等等,还是难住了很多考生。
王冬妮经过初试、复试,最后荣幸的成为无线电专科技术学校一员。如果你稍加注意,肯定认为这所专科学校是外国留学生的艺术院校。因为只有200名在校生的学校,男生长得高大英俊,女生个个天生丽质、美丽动人。而且学生一律要求住校,只有星期礼拜、节日才能回家。
随后紧张的学习开始了,每天的课时有必备的爱国主义教育,几乎天天洗脑。另外还要进行形体训练、舞蹈训练等等。主课有英语和无线电发报技术,而且课程安排的满满的。可是王冬妮却感觉很有意思,她很快适应了这所学校的生活,并且成为姣姣者之一。
而令王冬妮郁闷的是,前几天毕业发生的事。热闹异常的毕业典礼结束后,绝大多数同学都被分配了,可是王冬妮却没有接道被分配的任何通知,正在她焦虑的时候,校方把她和另外9名姑娘召集在一起,并宣布她们成绩优异,各个方面都表现突出,要另有重用。
周围的同学几乎都知道了自己的去处,而且工作单位基本上是国府重要部门。看到她们兴高采烈的样子,王冬妮和另外9名姑娘羡慕的同时,也为自己的去处产生了深深的疑惑。去向不明而且又十分神秘,这让王冬妮对未来的工作产生了担忧。她似乎有了某种预感,去向如此保密,这说明什么呢?其实王冬妮不知道,还有10名最优秀的男生,遭遇了她们同样的命运,因为都是秘密操作,她们自然难以知晓。
王冬妮和姐妹们,接受分配任务后,放假三天、家远的放假五天,让她们回家和父母团聚、告别。可是王冬妮哪里想到,这一别竟然是永别,从此她再也没有回到家乡,再也没有见到父母和兄弟姊妹。也从此走上了一条充满荆棘的人生之路。
短暂的假期结束后,王冬妮和姐妹们从哈尔滨登上火车,然后一路向西,到达乌兰乌德她们全体换上了军服,军衔统一是中尉。在乌兰乌德逗留了一天,接着她们登上军用卡车向西北方向的巴尔古津进发,然后沿着贝加尔湖继续向北转进。
在乌兰乌德换上一名三十多岁的带队军官,此人身材高大,有着明显的混血的标志。带队军官态度冷漠的向她们说明了旅途的纪律和要求,反复强调了一切行动要听指挥,显然他把姑娘们看成了标准的军人。王冬妮对这名军官阴冷的目光,十分反感并且有毛骨悚然的感觉。另外她对这次神秘之旅,更加产生了忧虑之感。
卡车一路向北颠簸,毕竟是十八九岁的姑娘,贝加尔湖沿岸优美的风光和迷人的景色,让她们活跃起来,可是王冬妮仍然无法高兴起来。大家说笑累了,相互依偎在一起渐渐进入梦乡。可是王冬妮没有一丝困意,她望着湖面上渐渐散去的雾气,一丝惆怅又涌上心头。
一阵剧烈的颠簸,身旁的一位金色头发的姑娘被惊醒,她见到王冬妮像木雕似的站在那里向湖中眺望,忍不住问道:“冬妮,还没有看够哇!睡一会儿吧!路还远着那。”见冬妮没有回答姑娘又道:“一路上你情绪不高,是不是想家了。”
王冬妮点点头道:“我们去往哪里都不知道,前途迷茫,难道你不想家吗?”金发姑娘道:“想家?我何尝不想有一个家。不瞒你说,我是在孤儿院长大的,父母是谁我都不知道,你让我想谁去。好了想开一点吧!总之我们不是去服刑。”冬妮脸上勉强挤出一丝微笑。
卡车经过几天的长途跋涉,终于到达了贝加尔湖最北端的安卡尔小镇。这个小镇在地图上根本没有任何标志,是近几年来新建的小镇。到达目的地,姑娘们纷纷跳下车,长途的旅行让她们有鸟出牢笼的感觉。姑娘们唧唧喳喳,新奇的打量这个在地图上根本不存在的小镇。
小镇很安静,沙土路面打扫的一点杂物也没有。放眼望去,错落有致的欧式建筑大都集中在一条街道上。行人寥寥、偶尔有一只家狗狂吠几声,接着又归于寂静。也许姑娘的到来,给小镇带来了一丝生机,但是并没有人上来围观。
姑娘们下车的地方,是在小镇南侧靠近湖的地方。该地方有一大片二层的欧式建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