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崛起在黑土地 >

第44部分

崛起在黑土地-第44部分

小说: 崛起在黑土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队的战术水平。由于有良好的后勤保障,目前为止,他的人马以发展到五千人,并且吞并了孙烈臣的队伍。
    令人讨厌的夏天过去了,秋风开始扫荡大地,张作霖的心情,随着季节的变化,一天天变得消沉。年初,各营管带张景惠、汤玉麟、张作相等,到奉天讲武堂学习,张作霖曾秘密嘱咐他们,注意省城军政动向,并及时写信报告。
    与此同时,他也密切关注全国的政治形势,无奈,此地穷乡僻壤,信息闭塞,许多最新消息不可能第一时间反馈到这里。心绪不宁的张作霖,此刻,坐在堂屋客厅,闭目养神。
    觅得院内传来一阵嘈杂,透过虚掩的房门,瞥见卫队长张小山,正在指挥队员练习擒拿格斗,一招一式非常认真。张作霖心情立马好起来,不由自主想起卢兄弟,兄弟去年就任东三省商会会长,对他无疑是利好消息,卢兄弟雄厚的财源以及对他强有力的支持,使他的野心迅速膨胀,并且加重了砝码。
    但是有一点让他疑惑,兄弟身上好像有一层神秘的外衣,他怎么也想不明白,兄弟以一介商人,何以在俄国人中间如鱼得水,在官场上游刃有余,在商场上独步东三省、并且鹤立鸡群。
    不久前他听说:卢兄弟秘密修建辽源到林西的铁路,吃惊之余张作霖暗忖:乖乖他太有钱了,但也不能拿钱砸响玩啊,荒凉贫瘠的草原,修这条铁路有何用?况且,官府知道不知道?这未免胆子也太大了。
    他猜测官府肯定不知道,否则不会蔫不悄的修铁路,这***也太肆无忌惮了,兄弟胆子如此之大,难道他有通天的本事。张作霖越想越糊渎,脑瓜子生疼,索性站了起来,见卫队长张小山结束训练,正在小息,便忍不住招呼他。
    “报告大帅,有何吩咐?”张小山举手敬礼,显得干净洒脱,一双虎目,格外有神。张作霖爱惜道:“兄弟坐,坐,俺老张不兴这一套。”
    别说张作霖的做法很得人心,即使在作战时,也常常身先士卒,他没有什么架子,粗狂而又随和,几句话就能说的人心里暖和和的,部下见了他大都很随便。但是,唯独张小山始终保持军人风范,又忠心耿耿,再加上强悍的能力,张作霖最看好的就是这一点。
    张小山道:“大帅,下面训练科目还没有进行完,如没有紧要之事,你看是不是。”张作霖哈哈道:“不忙不忙,让队副领着训练吧,你陪我闲聊一会,”张小山有些迷糊,最近大帅心情不好,一直愁眉不展,今天这是怎么了,有如此闲情逸致。
    张作霖关切道:“本家兄弟,你今年多大了?”张小山唰的站起来道:“报告,在下今年23岁,光绪34年追随大帅,”张作霖道:“岁数不小了,该娶妻生子了。妈拉巴子的,你的婚姻大事包在俺老张身上了。”
    张小山感激道:“谢大帅厚爱,兄弟定效犬马之劳。”张作霖满意的笑了。眼下剿匪战事以完,他生怕张小山提出走,回到卢一鸣那里,笼络人心这一招是最有效的。
    这时副官匆忙走进禀告:大帅,辽源来人求见。不一会儿,卢一鸣的侍卫走进,把一封信交给张作霖,由于,卢一鸣的侍卫频繁更换,凡是在卢一鸣身边呆过的侍卫,几乎半年左右,皆被下放到部队,担任军官。因此,这名侍卫,张小山压根不认识。张作霖看罢信大喜道:“哈哈,想曹操,曹操就到。”众人迷茫,怎么又和曹操扯上了。
    张作霖率领卫队马不停蹄赶往辽源。三年多没见兄弟的面,此刻,他的心情十分迫切,不知什么原因,心里有许多话想和兄弟倾诉。
    在辽源一家卢一鸣旗下的酒楼,张作霖与卢一鸣相见,久别重逢,兄弟二人热烈拥抱,相互道安。张作霖道:“几年没见,想死我了。兄弟一点也没变,还是老样子。瞧穿这身衣服更精神了,听说兄弟去年就任三省商会会长,真是可喜可贺呀。”
    穿着一身“中山装”的卢一鸣道:“老哥,久违了。你的战功,谁人不知,谁人不晓。生擒牙仟,击毙白音大赉,剿杀陶克陶胡,桩桩件件,皆可与日月同辉,与大地永存,标榜千秋。遗憾的是朝廷不公呀。”
    张作霖有些飘飘然道:“妈了巴子的,老弟真会说话,听着让人舒服。话又说回来,要不是兄弟鼎力相助,我哪能取得这么大战果。兄弟,老哥得好好谢谢你。”
    卢一鸣道:“谢倒不必,你我兄弟志同道合,这点小忙算什么,这回我给你送一个更大的礼物,”张作霖急道:“什么礼物?”
    接着,卢一鸣把降服吴俊生的来龙去脉细述了一遍。张作霖听罢大吃一惊道:“兄弟,你闯大祸了,莫非你要造反?”卢一鸣笑着说道:“老哥你看我像造反的样子吗?”张作霖想想道:“按理说你没有造反的动机,不过。”
    忽然他潜意识里蹦出另外一种想法,难道兄弟也想吞并我,霎时冒出一身冷汗。显然卢一鸣猜出他的心思笑着道:“老哥,你我相处多年,难道你连兄弟也不相信了,实情相告,我在为你清除障碍,将来东北大地只能有一个声音在发号使令,那就是你——张作霖。”
    张作霖听后内心狂喜,但依然疑惑道:“老哥还有一事不明,兄弟你这样做,所图什么?”卢一鸣严肃说道:“当初我就是抱着实业救国的目的回国的,我需要一个安稳的环境。我想在你的治下,利用你我的私人关系,发展经济,发展工业,增取在二、三十年时间,我的实业赶上或接近发达国家工业水平,以实现我实业救国的终生所愿,我的这种解释你满意吗?”
    张作霖突然忙情的抓住卢一鸣的手颤声道:“兄弟你,如有那么一天,老哥向你保证,随你所愿。”
    卢一鸣接着说道:“吴俊生你大可放心,他会继续做他的统领,外人不会看出任何蛛丝马迹,他的人马任你挑选。”这功夫张作霖完全被卢一鸣搞定。
    接着卢一鸣话锋一转道:“老哥,你对当前形势怎么看?”张作霖道:“革命党活动猖獗,南方以呈乱象,恐怕要出事?”
    卢一鸣对张作霖的政治嗅觉很满意道:“老哥,实话对你说,不出月余,南方革命党必起事,大清国完了,南方,中原各省会很快宣布自治,你的机会来了,我就是为此事专门来找你的。”
    张作霖闻听吓了一跳急道:“这等机密之事,你是怎么知道的?”卢一鸣道:“我有可靠的情报来源,确凿无疑。你要做的事情就是率领人马返回奉天,稳定辽省局势。眼下奉天革命党准备起事,你要坚决站在总督大人一边,维护一方安定,静观其变,且不可乱开杀戒,至于其它方面的事情就看你的造化了。”
    此时此刻,张作霖内心无比震惊,几乎被卢一鸣给说傻了,就像钻进肚里的蛔虫,自己的所思所想,他何以猜的这般详细,心道:多亏和卢一鸣做兄弟,否则自己怎么死的,恐怕都不知道。
    张作霖与吴俊生见面非常尴尬,彼此不知道说些什么。见吴俊生一副沮丧的样子,不竟有了隐测之心。他在吴俊生的队伍里只选出1000人马。
    这期间,他看见卢一鸣人马穿着新式军服,羡慕不已,卢一鸣二话没说,立即送给张作霖7000套军服{包括军官服},并且专门送给他一套将校服。卢一鸣只有一个要求,必须剪去辫子,张作霖心道:大清国眼瞅就完了,剪去辫子又如何?便欣然接受。
    吴俊生的原有人马,所有大小头目被剔除,卢一鸣准备带走他们。特种分队包括队长在内,选出30名队员,塞进吴俊生的队伍,担任军官。随后又从护路队里选拔出200名队员,补充进去,主要起到监视吴俊生的作用。
    吴俊生队伍里的原有的大小头目,将与从吉省各地抓捕来的不法分子,一道被塞进火车拉走,并且由护路队员看押。卢一鸣心道:让他们修铁路去,接受劳动改造,不花钱的劳力,不用白不用。
    临走前卢一鸣对吴俊生说道:“吴统领,你见到了我的实力,不要试图有别的想法,规规矩矩做你的统领,否则,我碾死你,就像碾死一只蚂蚁那样简单。”
    吴俊生吓的唯唯是若道:“卢会长,你放心,我吴俊生今后要是三心二意,天打五雷轰,”卢一鸣接着道:“只要你老老实实为我做事,荣华富贵,光宗耀祖不在话下。半年内你的人马会扩充到3000人,你那些破枪全部淘汰,一律更换07式制式步枪。你表面上依然是官府的人马,驻扎辽源。”吴俊生窃喜,至此,他死心塌地的效忠卢一鸣。
    卢一鸣带领20名特种队员,踏上西去的列车,进入草原。





    第二部华夏风云 第43章博弈奉天城
   

    1911年5月,各地掀起了“保路运动”高潮,如火如荼的“保路运动”最终敲响了大清王朝覆灭的丧钟。其中,“保路运动”以四川最甚,最后发展到民众抗粮、抗税的程度。
    四川总督赵尔丰对民众进行了血腥镇压,促使四川的“保路运动”发展为武装起义。眼看形势恶化,清廷急调瑞方率湖北新军远赴四川镇压,导致湖北防务空虚。
    9月24日,湖北的革命党组织——共进会、文学社——趁机决定在10月6日发动武装起义。后因准备不足而推迟到10月11日。不料,革命党人在武汉俄租界装配ZY时不慎爆炸,被俄国巡捕搜到文告、旗帜等物,计划暴露。湖广总督瑞徽下令全城戒严,大肆搜捕革命党人。
    危急关头,新军里的革命党人决定提前起义。10月10日晚8点左右,武昌打响了革命的枪声。翌日黎明,起义军占领武昌城,并迅速攻取了汉口、汉阳,控制了武汉三镇,武昌起义取得了胜利。
    武昌起义消息传到奉天,立即引起轩然大波。革命党人欢欣鼓舞,准备积极响应。一时谣言四起,奉天城人心慌慌。
    在南北贸易中心货栈,伟峰查看汇总来的情报,各种迹象表明,革命党人准备起事,其中,不乏有几位重量级人物。伟峰有些吃惊,内心不免焦虑。可是大哥竟然下令:不许插手,静观事态发展,他想不明白大哥的意图。按理说,趁混乱之际,应该揭竿而起,迅速夺取政权,不然准备这么多年为何?
    这天,奉天城一秘密居所,坐满了一屋子的人。此刻,革命党人,新军第二混成旅协统{旅长}蓝天蔚正在发言:“同志们,武昌传来好消息,起义军以占领武汉三镇,组成了军政府。我们应该马上采取行动,发动政变,占领奉天城。”
    副官附和道:“新军没有任何问题,只要我们振臂一挥,一呼百应。”革命党人张榕捋着胡须慢悠悠的说:“新军驻扎北大营,实际上奉天城以攥在我们手里。眼下人心思变,拥护革命,假如不费一枪一弹,夺取政权,岂不美哉。”
    商震附和道:“张先生说的有道理,总督赵尔撰手里没有一兵一卒,况且还不在城里,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广泛宣传,大事可成。”另一革命党人宁武附和道:“这样减少了杀戮和流血事件的发生,是利国利民之举,必大得人心。”
    众人纷纷附和。蓝天蔚想想觉得有道理,随即说道:“各位同仁说的有道理,我们新军不费一枪一弹,反而省事了。”最后众人达成一致意见——和平演变。一群蠢货,大好机会,在他们手里白白溜走了。
    总督赵尔撰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