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字里藏医 >

第14部分

字里藏医-第14部分

小说: 字里藏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脉郁结,导致心中有热,上攻于头,就是烦的内因。消散郁结,疏通经脉,就是治疗烦的方法,也就达到了成语“否极泰来”的目的。

烦的外因,一是由于暑热邪气外袭头脑,比如《素问·生气通天论篇》所言:“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意思是说:“由于中暑出汗,头上发烧,病人不停地喘气喝水,身体不动的时候却好说话,体温高得像烧着的火炭,通过发汗的方法就好了。”我在临床上一般用辛凉解表,针刺风池、大椎疏散热邪,缓解疼痛。

二是处事繁杂纷乱,搅闹心神。在古代“烦”与“繁”同音同义,经常通用。比如“小人不避其禁,故刑烦。”(《商君书·算地》)“世浊则礼烦。”(《吕氏春秋·音初》)“列五王之德,烦烦如繁诸乎。”(《大戴礼记·少间》)类似的词汇不胜枚举,比如“不厌其烦”、“要言不烦”、“麻烦”、“烦琐”,等等。《素问·生气通天论篇》:“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意思是说,过度频繁动用阳气,就会耗伤精血,到了夏天没有精血的滋养降温,就会导致人热昏过去。


烦 躁(2)



中医诊断经常要分清楚是邪气实还是正气虚。有的人外界事务过多,突破了心理承受极限,导致心中焦躁不宁、厌倦,这是外繁导致内烦,是邪气实,应当适当减少应酬、工作。通过服药清解郁结在心中的毒火,也是积极有效的方法。一般用苦寒泻心的药物治疗,比如黄连解毒汤等。

而有的人并没有做多少事情,但是心中总是焦躁不宁,这是心虚不能任物,是心气、心血虚。中医称之为“虚烦”。治疗应当静养,恢复心气心血。《金匮要略》云:“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用酸枣仁补养肝血,让人沉睡安眠,解除心劳过度导致的烦躁。《伤寒论》说:“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悔,栀子豉汤主之。”说的是如何治疗人们说不清、道不明的烦躁、心中发热、胃中泛酸烧心等症。《伤寒论》载:“少阴病,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鸡子黄汤主之。”介绍的是心血耗伤到了极点,舌质干裂,沟壑纵横,舌苔剥脱,根本无法入睡的心阴血不足的治疗方法。

当然,人在做不喜欢、不情愿的事情时容易产生抵触,进而出现烦躁、厌恶情绪,甚至会毁物伤人。我看现在玩网络游戏的孩子们都是不厌其烦,乐此不疲。一旦父母规劝,说到学习工作,那个烦劲儿就上来了。治疗网络成瘾根本在于开心窍、调心神,这是一项艰巨的工作,近乎帮人戒毒。

“躁”是手足乱动,不得宁静的意思。“躁,疾也。”(《说文》)“躁者不静。”(《管子·心术》)巽为躁卦,风火相扇,如同朱雀公鸡,急切好斗。

现在临床常见多动症的儿童,他们坐不住,小动作多,惹恼同学,咬铅笔,咬指甲,不能静心听课,注意力不集中,东走西跑,忙忙碌碌。还有的孩子晚上睡觉躁动不宁,在床上翻身调个,睡前朝东,醒来冲北,蹬开被子,床单都拧成麻花。有的还有入睡困难、流口水的问题。

成人焦躁也为数不少,他们大多四处出击,整天忙得四脚朝天,但是对每件事情都无法保持持久的热情。坐下来抖动腿,躺下来辗转反侧。有的手脚心烧灼,不知道该放在什么地方。更有甚者,几近躁狂,情绪高涨,意念飘忽,莫名欣快,激惹暴怒和好斗攻击。

和“烦”一样,“躁”本来是形容躯体症状,后来引申用于描写情绪、性格、精神。其本质大多也是由于内在心火、胃火,由于食品安全不能保证,摄入大量的含激素的动植物,再加上喂养不当,营养过盛,非常容易导致儿童心火、胃火亢盛。外部环境存在紧张激烈的竞争,无限的攀比和欲望膨胀,也使得人们内生心火,不能自持。

我看禁止多动症孩子吃鸡肉、巧克力、羊肉串、碳酸冷饮是绝对必要的。成人学会静坐、站桩,对克服焦躁情绪是有帮助的。

悲 哀



“悲”不仅是形声字,而且还是会意字。要想知道“悲”,也就是“非心”的确切含义,就先得说说“非”。

“非”在金文作“兆”,像相背展开的双翅,双翅相背,表示违背。《说文》注:“非,违也。从飞下翅,取其相背也。”本义是违背、不合。比如《道德经》开篇:“道可道,非常道。”意思就是说能说出来的道,就违背了永恒的道,也就不是道了。其他的词汇还有“非礼”、“非法”,等等,都是违背的意思。古人以顺应自然为是,违背自然为非。后来的“非”也就有了不、不是、不对、错误的意思。

悲的第一层意思,就是遭受违背心愿的事情以后人的心理感受,也就是违心、不顺心的感觉。人常说事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谋划的失败,情感的挫折,所愿不得,所欲不遂,往往让人产生悲的情绪。

非到了一定程度,也就是相互违背;背道而驰到了一定阶段,就会出现分离。人常说的非分之想,其本义是劳燕分飞、即将分离的打算。

因此,悲的第二层意思,就是分离时人的心理、情绪。古人以聚合为喜为欢,以离别为悲为哀,所以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词句。中药有百合、合欢,可以治疗悲苦的情绪。佛曰人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其中的爱离别所产生的情绪,就是悲。

非的最终结果就是分裂、断绝。悲到了极点就是心碎,也就是撕心裂肺、肝肠寸断、伤心、伤痛的感觉。忧愁使人气结,而悲伤则使人气断。人生大悲莫过于生离死别,悲莫悲兮生别离,在与恋人、爱人分手时,会产生悲凉的情绪。“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余一,念之断人肠。”亲人去世,会产生悲伤的情绪。兔死狐悲、物伤其类、断肠人在天涯,等等,说的也是类似的感觉。

后来悲也被演绎成了怜悯、慈爱,所谓悲天悯人、出家人慈悲为怀、大悲咒,等等。在此不多讨论。

“哀”与“爱”同音,有时通用。《释名·释言语》:“哀,爱也,爱乃思念之也。”《管子·侈靡》言:“国虽弱,令必敬以哀。”郭沫若等集校引李哲明曰:“哀读为爱,古字通。”《吕氏春秋·慎大览·报更》说:“人主胡可以不务哀士,士其难知,唯博之为可。”高诱注:“哀,爱也。”

但是哀与爱的区别在于,哀是欲爱而不能,欲爱而不得的意思,由此派生出了怜惜、怜悯、悲伤、遗憾、不快的意思,也就是佛门七苦中求不得的感觉。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道:“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其中的哀,就不乏为之遗憾、觉得可惜的意思。

哀和愁都是面对无奈,无能为力的心态,不同的是,愁是还在较劲,而哀是放弃、示弱、可怜的心态。唉声叹气就是这种表现。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亡,其鸣也哀!

悲和哀都有伤痛的意思。悲是心情、心意因违逆、分离、决裂而痛苦,而哀是因为心愿不能实现满足而痛苦。一实一虚,感觉不同。悲有肃杀、割裂的意思,所以在五行之中归类于金,应秋气,属肺志,以哭泣能缓解,以宣散清降肺气能治愈。而哀是虚证,心气足则能爱,心气虚则只能示哀,看见什么都可怜、遗憾、伤感,日子久了则为疚,治疗需要静养心神、补足心气。《金匮要略》:“妇人脏燥,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描述了人的理想生活:“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人们高下不相慕,不攀比,不竞争,人的欲望就少一些,所欲不遂的几率就少。如此生活,悲哀又从何而来呢?

《灵枢·口问》说:“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如果我们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内心总是生活在动荡、风雨飘摇之中,怎么会有气定神闲、心安理得的时候呢?


愧 疚(1) 



愧和疚是抑郁症患者的常见情绪和心态,严重时会导致患者自残和自杀。作为医生,本着“上工治未病”、防患于未然的精神,很有必要精细研究和准确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并及时给予妥帖的关爱和治疗。

人的精神和情绪状态有积极、好动、向上、进取、乐观等阳性的一面,也有消极、沉沦、安静、畏缩、悲观等阴性的一面。阴阳平衡、相辅相成、交替出现,这是常态。人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阳性的精神出现在白天,阴性的精神出现在夜晚。也有阴阳颠倒的,白天睡觉,晚上工作,比如毛泽东的生活习惯就是如此。即便是阴阳颠倒,但阴阳还是平衡的,交替更迭。中医把白天阳性的精神、情绪状态名之曰“神”,把阴性的精神状态名之曰“魂”和“魄”。

请注意,代表阴神的“魂”、“魄”都带有一个“鬼”,鬼与神相对,一阴一阳。鬼者归也,所谓视死如归。鬼也代表人之将死、已死的状态。魂魄一半是鬼,喻示人在睡眠中,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所以道家称睡眠为小死、假死,其实生死本是交替出现的,不得小死,也难得大活。经常不死,只能不活。

所以,如果阳性的精神状态亢奋过头,搞得人激动、兴奋,最终失眠,到了次日接着工作,再去亢奋,这就是阴虚阳亢、阴阳失衡。长期的失眠,就会使阴性的精神以睡眠以外的另外一个面目出现,因为阴阳总是要平衡的。那就是清醒时的负面精神与情绪和行为:情绪低落、丧失兴趣、难以集中注意力、恐惧不安、懊悔、愧疚、自责、自残,甚至自杀。

“愧”是形声兼会意字,发音近乎“鬼”,含义是心中有鬼,就是内心有负面、阴暗的精神、情感、情绪。这种愧的情感大概有以下几个表现。

首先,愧是亏心,想了或者做了与自己价值观和道德标准违背的事,反思以后感觉亏欠,也就是与完美标准有差距。有些家庭家教很严,父母对子女较少体贴和温情,以至于外界强加的标准与孩子的实际能力相差较大,导致孩子常常出现亏欠心理。这是外因。

从内因来讲,亏心就是心亏,中医认为心包气血不足的人,容易出现羞愧,表现为胆小、害羞、紧张、脸红、心跳、手心出汗、不敢直视或对视,属于没做亏心事,半夜也心惊的那种人。仔细分析一下,导致患者产生愧的原因,大多是普通人不以为然的事情。心气不足的人,容易拿根鸡毛当令箭,容易夸大痛苦、渲染事实。所以矫正和治疗愧,一要降低父母要求和自我要求的标准,特别要禁止父母强迫孩子完成自己未尽心愿的那些病态行为。其次,要补益心血、心气。虽说劳心者治人,但是劳心者大多活得不快乐,甚至很痛苦。

其次,愧是自卑,自己看不起自己,经常否定自己,贬低自己,自觉惭愧,甚至自惭形秽。比起就事论事否定自己来,自卑是对人的全面否定,也就是无论做什么事都觉得自己不行。自卑源于攀比、竞争,多数自卑的人起初是受到父母、老师、同学长期的有意无意的讥讽、挖苦和贬低,伤害了心气,进而产生对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