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字里藏医 >

第18部分

字里藏医-第18部分

小说: 字里藏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辨智也,自尊贵也,善骂詈,日夜不休。”

大意是说,狂症病人发病初期表现为很少睡觉,也不吃饭。总是认为老子天下第一,经常无缘无故地笑,而且笑个不停,毫无目的地在街上乱窜。《灵枢》还谈到了谩骂攻击别人,白天黑夜连轴转的症状。

癫狂病诱因大多与情绪、情感刺激有关,癫一般“得之忧饥”、“得之大恐”,狂一般“得之有所大喜”。更为重要的是发病条件,涉及患者的精血、元气、心神,以及外来的邪鬼。

癫是阴症,也就是说阴寒内盛或者阴血不足,都可以导致癫疾的发作。狂是阳症,阳气亢进和阳气不足,都可以导致发狂。《黄帝内经》和《难经》都指明了癫狂的实症病机:“重阳者狂,重阴者癫。”张仲景则补充了癫狂虚症的病机,《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说:“邪哭使魂魄不安者,血气少也,血气少者属于心,心气虚者,其人则畏,合目欲眠,梦远行而精神离散,魂魄妄行。阴气衰者为癫,阳气衰者为狂。”

治疗实症癫疾,《灵枢》主要采用放血的疗法,直到血脉颜色恢复正常。具体方法是:“常与之居,察其所当取之处。病至,视之有过者写之,置其血于瓠壶之中,至其发时,血独动矣,不动,灸穷骨二十壮。”就是说医生与患者密切接触,观察其身体淤血所在的部位,并且在发病的时候放血治疗,放血量要大,仅仅几滴血不值当盛在瓠壶中。瓠壶是形似葫芦的青铜器,一般用做祭祀辟邪的礼器。血气不足的人,可以先用艾灸尾骨长强穴二十壮。


癫 狂(2)



书中所谓的“病至”,据我的临床经验,其实就是抑郁症患者出现自杀的念头和行为。“常与之居”,其实就是防范患者轻生。我观察发现抑郁症患者的手三阴经脉也就是手臂内侧往往青筋怒张,当患者采取割腕自杀的方法时,看到黑血从手臂流出,患者往往会感到心情舒畅,精神放松。可以说这也是患者本能的自救方法,问题在于有人横切,有人竖割,深浅掌握不好,往往送命。而有的医生掌握了这种方法,的确能够快速有效地治愈患者。

阴血不足的癫疾,根本原因在于精血元气不足,无力涵养心神。张仲景的黄连阿胶鸡子黄汤、治疗百合病的系列方、酸枣仁汤、甘麦大枣汤等,都是对症的。现代社会很多妇女不以流产、小产、剖腹产为意,甚至产后不加调护,着风受寒,拼命工作,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在耗伤精血。直到抑郁症发作,要死要活的时候,还质问大夫:“我怎么会得这种病?”我治疗过一位女强人,四十多岁,做过八次人流,上午做完,下午就上班工作。祸福无门,唯人自招。目前多发的产后抑郁症,多与母体体质不足,耗伤精血有关。应当及时地给予补益精血的药物,比如人参、鹿茸、紫河车、冬虫夏草之类的血肉有情之品。

治疗实症狂疾,《素问·病能论篇》说:“帝曰:有病怒狂者,此病安生?岐伯曰:生于阳也。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夺其食即已。夫食入于阴,长气于阳,故夺其食即已,使之服以生铁洛为饮,夫生铁洛者,下气疾也。”

治疗狂症,先要控制其饮食,断绝能量供应。另外服用打铁剩下的铁渣滓,也就是生铁洛,引火热之气下行。针刺治疗狂症,一般选督脉的上星、人中、百会穴。别看狂症的患者能闹腾,见到小小的银针还是害怕的,针刺以后若能入睡,就是最好的效果。

治疗阳气虚衰的狂症,张仲景开列的桂枝甘草汤、瓜蒌薤白白酒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都是非常好用的方子。特别是对于一些梦与鬼交、遗精、带下的男女患者,效果很好。这类患者起初由于自身阳气不足,不能固摄精血,久之精血暗耗,就会出现内疚、自责、失眠、早醒的症状,最终产生自残、自伤的念头。

这就是说癫狂虽然分属阴阳,但是阴阳互根,阴阳也是可以互相转化的。癫久了可以发狂,狂久了,也可发癫。

反观躁狂-抑郁型精神病病人,其表现出的症状完全符合古人所谓的癫狂的特点。在抑郁期,病人一般表现为表情淡漠,沉默痴呆,时时叹息,言语无序,或喃喃自语,多疑多虑,秽洁不分,内疚自责,神思恍惚,心悸易惊,善悲欲哭,肢体困乏,闭户僵卧。

抑郁日久,会出现一些阳性症状,比如失眠、早醒、焦虑、烦躁、不安、出逃、自残、自杀等。

在躁狂期表现为兴奋喜悦,注意力分散,性情急躁,头痛不眠,两目怒视,面红目赤,狂乱无知,骂詈号叫,不避亲疏,逾垣上屋,或毁物伤人,气力逾常,登高而歌,弃衣而走。

躁狂日久,精气衰减,又会转回到抑郁状态。

在治疗上,如果我们严格遵循中医理论,抓住其心病、神乱的病机,分清阴阳虚实,再给予对症的治疗,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疾 病(1) 



“疾”、“病”两字都带病字头,其实病字头的本义是床的意思,在甲骨文中很形象,是竖起的床的样子,指人生病卧床。医生看病叫做临床,也是由此而来。本篇作为开头,以后会根据我的理解介绍所有带病字头的汉字,以求体会古人观察认识疾病的角度和方法。

“疾”是会意字,甲骨文字形从矢,指人中箭。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矢能伤人,矢之去甚速,故从矢会意。”本义指急性病。

一般说来,疾病在初期,或在浅表的时候,称为疾。这时候往往邪气盛,正气也足,发病快,病势急,但是往往好得也快。好比外感病,起病突然,高烧体痛,但是汗出以后自然痊愈,来得快,去得急,故称为“疾”。人的小毛病、缺点,也被称为疾,《墨子·公输》说“必为窃疾”,意思就是有小偷小摸的毛病。《孟子·梁惠王下》记载齐宣王曾说:“寡人有疾,寡人好色。”齐宣王说他自己有一个毛病,那就是爱好女色。孟子回答说,爱好女色并非什么过错,只要老百姓都能过上正常的夫妻生活,内无怨女,外无旷夫,又有谁会指责你呢?

在《韩非子·十过》中记载了一个喝酒误事的故事:“子反之为人也,嗜酒而甘之,弗能绝于口,而醉。战既罢,共王欲复战,令人召司马子反,司马子反辞以心疾。共王驾而自往,入其幄中,闻酒臭而还。”大意是说子反这个人嗜酒如命,喝酒和喝水一样,一喝就停不下来,直到喝醉了倒下。一次打完了仗,共王又要出兵再战,结果子反不能应召出战,以“心疾”的名义推辞。公王亲自来探望他,结果一进帐篷就闻到了呕吐秽物和酒臭,只好回去了。这里的“心疾”,后人都翻译成“心病”,这是错误的。疾病发展到了心,那就不叫疾了,一个有心脏病的将军,估计也难打仗。之所以叫做心疾,是因为酒后心跳加速,也就是心动过速、心慌、心跳、心悸。想必喝高过的人们都知道这种感受。

“疾”也作为形容词使用,同“急”,比如“疾风知劲草”,“春风得意马蹄疾”,等等。有时“疾”也作动词用,同“嫉”,有痛恨、讨厌的意思,比如成语“疾恶如仇”、“愤世嫉俗”。《左传·成公十年》:“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其中的“疾”就当痛恨、难以忍受讲。因为当时晋景公已经是病入膏肓,不是浅表的问题。

“病”是形声字,含义是加重的疾,或者是合并的疾,也就是说,病是急性转为慢性的疾病,或者是深部的、不容易治疗的疾病。《说文》段注:“析言之则病为疾加,浑言之则疾亦病也。”

“病”也有词性变化,作为动词用,有痛苦、难以忍受的意思。比如“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意思就是说,患者最痛苦的是身上的疾病种类太多,医生最痛苦的是治疗疾病的思路和方法太少。《水浒传》中英雄薛永、孙立的绰号分别叫做“病大虫”和“病尉迟”,当初看到,我还以为是病了的老虎和尉迟恭,后来才知道这是使动用法,是使大虫、尉迟病的意思,就是让老虎、尉迟恭都头疼、难以对付的人。

仔细研读古文的时候,就会发现古人很注意“疾”和“病”使用的分寸。比如在《韩非子·喻老》中描写扁鹊初见蔡桓公,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说君有疾,而不是说君有病,含义就在于疾的程度较浅、危害不大。如果不治疗,进一步深入发展的话,疾就成病了。桓侯连自己有小毛病都不承认。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后来人翻译这句话不清楚疾和病的区别,把不病翻译成没有病,桓侯的话就成了“医生就喜欢给健康的人治疗,然后邀功”,显然不合逻辑。其实“不病”是病得不深的意思,也就是小毛病。桓侯大概也感觉到了自己有些不舒服,但是他认为那根本算不上疾或者是病,所以不大愿意让扁鹊诊治、邀功。


疾 病(2)



等过了十天,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第二阶段,疾的发展就严重了,扁鹊就用“病”来替代“疾”了,层次也逐步深入到肌肤、肠胃、骨髓。在分析疾病的治疗机理的时候,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小毛病用热水洗浴就能好。“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疾发展成了病,深入到了肌肤、肠胃,分别用针刺砭割、口服汤药能够治好。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但是病入骨髓,如同病入膏肓,就无药可救了。短短的一篇故事,使我们看到了一个由疾而病,由病而死的过程。

中医治病仰仗患者天赋的自愈能力,就是所谓的正气。所以,中医治病不怕外感、外伤,就怕内伤、内乱。正气浩然、精充血足的人,即便受到感染伤害,也很快就能恢复。就像二战中的美国,在珍珠港受点儿小创伤,但是很快全国动员,投入战争,很快解决问题。这就像中医治疾,因势利导。

但是如果七情内伤,精血耗损,即便没有外患,也会生出内乱,这就是病了,调理起来费时费力,还经常被患者不良的饮食、性爱、思维、情绪、习惯干扰。司马迁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感叹道:“故病有六不治: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有此一者,则重难治也。”

现代的“疾”、“病”趋于同义,在翻译成英文的时候可以通称为illness或disease。但把“疾”翻译成suffering,把“病”翻译成sickness,似乎更合古义。


创 伤(1)


“创伤”一词现在被广泛应用,泛指对人体,甚至情感、精神的一切损害。在古代则不然,“创伤”是狭义的,有其精确的定位和含义。我们有必要去认真辨析,以利于临床准确地辨证治疗。

创伤是由外因导致的,二者的区别在于损害程度的深浅。伤是在皮肤表层,程度较浅。影视剧中的战斗英雄,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