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江山美色 >

第852部分

江山美色-第852部分

小说: 江山美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世民正色道:“爹,孩儿从不挑逗元吉,其实……我和他好像很久不见了。”
  李渊缓缓道:“我知道你们好像前世冤家一样,所以每次知道你回来的时候,就会把他派出京城。”
  李世民有些感慨,“爹的用心良苦,孩儿今日才知。”
  李渊笑笑,“知道总比不知的好,世民,你今日找我,可有他事吗?”
  世民道:“有两件事请爹定夺。”
  “说吧,”
  “第一件就是,突厥人听说我们打下太原后,就派人来太原索要钱财,为首的就是那个柱国康鞘利,他不把李仲文、刘政会等人放在眼中……”
  李渊半晌才道:“他甚至不把你我放在眼中,又如何会把李仲文等人放在眼中?”李渊说到这里,满脸痛恨。他虽是个皇帝,可一辈子都活在别人的欺压之下,在东都的时候,被杨广骑在脖子上,无法翻身,现在自己坐了皇位,又被突厥人骑在脖子上,如何不恼?
  可恼怒归恼怒,李渊明白要取江山,还要借助突厥人的骑兵,是以不能翻脸。
  李世民轻声道:“鞘利到了太原城后,无恶不作,李仲文不能制止,太原百姓怨声载道。”
  “无妨事,随他就好。”李渊脸沉如水,“这些贱民,不过是墙头草而已。刘武周在太原这么久,也不见他们反抗,让他们吃吃苦头也好,你要说的第二件事是什么?”
  “爹,我觉,萧衣鼓励经商倒是可以借鉴。”李世民道:“眼下东都为天下第一城,我仔细观察,发现他对商贾颇为重视,天下商人亦是大有作为,如此一来,无论江南还是东都……”
  “不用说了。”李渊摇摇头,并没有不悦之色,“世民,你留意观察,学习旁人的优点,这是好事,可我们处境并不相同,我们是倚仗关中旧阀支持,萧布衣却的商贾支持,新贵之身,再提拔寒门。杨广当年费尽心力不能尽除的旧阀,却被萧布衣借战事弱化,阀门乃我等成事之根基,素来轻商,眼下关键是如何击败萧布衣,岂可在这种关头自毁根基,引门阀反噬?”
  李世民有些脸红,慌忙道:“原来如此,孩儿受教了,父皇,已晚了,孩儿不耽误你休息了。”
  他起身要走,李渊却有些诧异,道:“世民,没有其他的事情了吗?”
  李世民摇头道:“没有了,父皇,你早些休息吧。”他走出后宫,李渊不再拦阻,等李世民不见后这才自言自语道:“世民……终于长大了。”
  李世民出了宫中,见繁星满天都是闷,风吹修竹,万叶千声,突然叹口气,摇摇头。
  回到府邸后,见一人正在厅中等候,李世民也不诧异抱拳道:“房先生,劳你等候多时了。”
  厅中之人,正是房玄龄。
  房玄龄自从投靠李世民后,因李世民可自设幕府,所以一直在李世民的帐下做事,他为人极是低调,一直给李世民出谋划策,甚得李世民的器重。
  见李世民前来,房玄龄站起深施一礼,“秦王,微臣有礼了。”
  李世民哈哈一笑,“我说过多少次了先生不用多礼。”
  “礼不能废,”房玄龄微笑道:“今日宫中,不知可有需要我之事?”
  李世民轻叹道:“这些年来,其实多得先生出谋划策,我才明白以往的幼稚可笑,圣上准备出兵了。”
  房玄龄不出意料,“对东都出兵吗?”
  李世民点点头,“若依先生所见,谁可出潼关,过郩谷,取慈涧,攻到东都城下呢?”
  房玄龄皱了下眉头,默下来。
  李世民真诚道:“先生但请直言,我自知还不如大哥……”
  房玄龄展颜一笑道:“秦王也不宜过于妄自菲薄。太子多了沉稳,秦王却是胜在锐气,经过这些年的征战,要说用兵其实秦王不见比太子逊色,难道说这次出征之人是太子吗?这是谁的提议?李孝恭,还是长孙顺德?”
  “是长孙顺德!”
  房玄龄点点头,“我想也会是他。”
  “房先生也同意长孙顺德的建议?”李世民缓缓坐下,沉声道。
  房玄龄微笑道:“秦王,你和太子当都是为圣上着想?”
  世民道:“那是自然。”
  房玄龄笑道:“既然如此,那长顺德其实也为圣上江山着想。”
  李世民不解道:“我和大哥谁来领军,难道如此重要吗?”
  房玄龄突然叹口气道:“其实我倒认为,长孙先生不想让圣上出兵,多半是圣上一意孤行吧?”
  李世民回忆殿上之事,终于道:“若非先生提醒,我倒没有注意这点。圣上只问长孙先生出兵之法,却没有问过是否应该出兵,难道先生认为,我们现在,不应出兵吗?”
  房玄龄半晌才道:“最佳出手机会已过。圣上只想萧布衣和别人拼个两败俱伤,却没想到萧布衣非但未伤,反倒日益坐大。当初出兵巴蜀,抢占江南是最好机会,可惜让李郡王错过,后来东都兵回转,河北军、徐家军三军汇聚,若能左右形势,亦是围困东都的良机。可惜刘武周突然发动,河东失陷,又阻了圣上的行程。圣上一生求稳不求险,到如今,图穷匕见招,胜负难料呀。”
  李世民叹道:“天下之争,只在一线,一招失先,步步受制。”
  房玄龄道:“还烦秦王将当初殿上所议和微臣说说。”
  李世民倒是不以为许。实际上,自从他浅水原大败后,知耻后勇,就开始积极听取众人的议,“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八个字,他是谨记心头。房玄龄智谋过人,李世民自知不如,索性事事听取房玄龄的建议,然后再加以选择吸收,而这一年多来,正因为如此,才是他威望突飞猛进之时,
  听李世民说完,房玄龄点头道:“果如我所料,其实潼关领军,任务极为艰巨,长孙顺德不让秦王领军用意很多。首先就是,如今秦王锋锐尽出,太子锋芒却弱,这种格局不但对太子不利,其实对秦王也不利,甚至会引发元吉、秦王你和太子之间的矛盾,是以圣上本意想让你出兵,但听长孙建议,这才要重新考虑。”
  李世民叹道:“我并无和大哥争功之意,”
  房玄龄摇头道:“秦王之心,或可照天日,但旁人如何来想,非我们能够做主。长孙顺德用意之二,是认为出潼关绝非易事,顺利的话,过郩谷、下慈涧,兵临城下,但萧布衣岂非等闲之辈,他如何会让我们轻易打到城下?郩山、郩谷之数百里,才是真正的战场,这场战必定旷日持久,非一朝一夕能够奏效,太子沉稳,可寻隙而攻,等机会而战,相反阵地战中,秦王的玄甲天兵却少发挥作用,若是微臣猜的不错,河北眼下形势瞬息万变,地域辽阔那才是你的用武之地。”
  李世民恍然大悟道:“原来长孙顺德用心良苦,我差点错怪了他,他既然是好意,为何不向我解释?”
  房玄龄道:“这里关系到你和太子的关系,他当然不会擅自做主,而请圣上定夺,此人大智若愚,明里贪酒好色,又不争功,实乃明哲保身之道,”
  李世民这才醒悟,不由汗颜,突然想起一事,“他和李孝恭不熟,为何今日突然要李孝恭保重身体。我总感觉到,李孝恭对他有敌意呢?”
  房玄龄沉吟良久,“他们若有矛盾,定是恃才对立,但长孙顺德无意功名,多次辞却圣上的封赏,李孝恭百病缠身,命不久矣,二人根本没有矛盾,他们怎么会有敌意?会不会是秦王看错了呢?”
  李世民揉了下太阳穴苦笑道:“说不准是我看错了,对了,还未感谢先生教我的处世之道,今日献计,虽被圣上呵斥,但我感觉,他对我又改观了很多。”
  房玄龄笑道:“兄弟阋墙极为不智,你和元吉多吵一次,其实就会被圣上误解一次,虽说事不怪你,但能化解以免以后的祸事,总是最好。”
  李世民起身深施一礼,“多谢先生,”
  房玄龄回礼道:“微臣本分之事,”
  二人相视一笑,其融融,
  在李渊准备全面出,攻打东都之时,萧布衣已有警觉。他人在黎阳,桌面上摆着一张地图,图上有四个箭头,分别从河北、河东、潼关指过来,还有一处却是武关。
  萧布衣身边站在秦叔宝,二人凝望地图,若有所思。
  黎阳才克,萧布衣庆功未完,命令已下。从黎阳,他分出两路大军,一路沿太行山北上,由江淮三将苗海潮、徐绍安、阚棱带领,去攻魏郡,另外一路却是由舒展威领军,顺黄河向东北而进,去攻武阳。
  这一刻起,他已经正式开始攻打河北地域的盗匪。
  王伏宝回转乐寿,罗士信城破,生死不明,姜阳、曲师从在破城那一刻,就带着手下冲破包围逃命。二人带残军退守魏郡,倚仗城池和西梁军对抗,苏定方本来是在黄河沿岸防备张镇周从山东打过来,没想到张镇周未到,黎阳就破,他两面受敌,无奈退守武阳抵抗,
  萧布衣并不急急的去打两郡。魏郡和武阳的兵力起来,不过也只有三四万的兵马,河北军据守两郡,只能守住两座城,萧布衣命众将先去取周围县城,招安的招安,攻打的攻打,等将这两座大城孤立后,再设法取之。而他的鹰眼蚂蚁却早就开始纵深分布,已到乐寿、易水两地,他虽还不知道王伏宝身死,但已知道曹旦、何稠被擒,窦建德、杨善会、裴矩前往易水,
  萧布衣每次想到这里的时候,嘴角都带着点古怪的笑,他每次想明白事情的时候,就是这种笑容。
  秦叔宝并不多问,该他问的时候他才询问,眼下他正在考虑萧布衣的问题。
  如果你是李渊,如何攻打东都?如果你是我,派谁去郩谷抵抗?
  萧布衣喜欢换位思考,这样思考的结果就是,他能考虑的更加周详。而秦叔宝给出的答案,其实和长孙顺德仿佛。至于派谁去郩谷抵抗,秦叔宝思考良久才道:“唐军若出潼关,这就是一场持久的战争,不要希望很快的决出胜负,西梁王手下现在猛将如云,但郭孝恪……只怕经验不足,”
  他说的委婉,萧布衣径直道,“不但秦将军这么认为,实际上,就连徐将军、李将军亦是这么认为,现在一定要增援郭孝恪!因为根据关中的最新消息,李渊有增兵潼关的迹象。潼关天险难破,不需太多的兵马镇守,他当然不是怕我攻打,而是想从那里出兵,未雨绸缪总比被人打得措手不及的好。”
  秦叔宝沉吟半晌,“山东盗匪已无抵抗之力,百姓思安,已不劳张大人出马。”
  萧布衣微笑道:“你也认同张大人对抗潼关的出兵?”
  秦叔宝露出尊敬之色,“张大人自西梁王坐镇东都以来,所经战事难以尽数,文帝在时,他本来就是大隋能将,可惜却不得先帝重用,到西梁王手下,才是真正的人尽其才,有他镇守郩山,量李唐就算是千军万马,也难到东都城下。”
  萧布衣笑道:“说的好,我得张大人和秦将军这些忠心耿耿之人,实在是老天开眼,我即刻吩咐下去,召张大人回转。单雄信张公瑾已经回来了,可让他们二人和张镇周一起抗衡李唐,当可无忧。”
  秦叔宝点头,“张公瑾多谋,单雄信勇猛,有此二将再加上郭孝恪助张大人,可抗衡潼关之兵,不过……尉迟恭那如何了?”
  萧布衣道:“尉迟恭兵败,宋金刚亦是败逃,刘武周却不等二人到了太原,已一路逃往马邑,很可能去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