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三国之并吞八荒-第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着,孙策传檄西舞阳朱治,朱治闻孙策已然降曹,痛哭半晌,于城头竖起降旗,将城交割与曹操,然后率部回归孙策部下,曹操亦不阻拦,随后淮南各县浚道、全椒、阴陵、滁县、下蔡、平阿、当涂、义成、钟离、安丰、戈阳、汝阴、新蔡、新息等地望风而降,曹操彻底攻取淮南、豫州全境。
接着曹操挟兵锋之盛,率军直扑刘备驻地,原属北江夏的狄县。刘备在原江夏江北之地的驻地有狄县、西阳、鄧县、平春四县,而四县之中狄县城池最为高大,因此刘备选择了狄县作为驻地,然四县之民早就被朱信迁至江南,虽然孙策后来进行了一些努力,但是仍然人口稀少。刘备权衡再三,觉得自己以现在的四县之力绝非曹操对手,因此,果断弃城而逃,向西投奔张绣而去。张绣正愁襄阳的江北五县人口被朱信迁走,虽然自己做了一些措施,但是仍然人口稀少而烦恼,恰巧刘备来投,因此立即将新野、樊城等原襄阳的江北五县划归刘备驻守,刘备拜谢。曹操赶至,发现刘备已经远遁,便据住四县,任命县令,然后撤兵回许昌而去,此战曹操消灭中原唯一可与之抗衡的孙策,现在除了宛城张绣,中原已经全部纳入曹军版图。
话分二头,就在曹操攻占淮南、迫降孙策、驱逐刘备的同时,朱信则采纳蒯越之议,攻取东三郡。所谓东三郡,是指名义上所属汉中的上庸、房陵、西城三郡,地势险恶,重山叠嶂(从东到西有秦岭、大巴山,武当山,巫山),北境有沔水相通,分别以堵水和筑水连通沔水。东三郡丛山环抱,四塞险要,号为山郡。在地理上自成一体,内部往来频繁,对外则是易守难攻。汉中与东三郡主要倚赖沔水连通,而沔水水量和水势无常,船顺流较易,逆流则很困难,所以并不十分便利。东三郡东西跨度长,即使属于汉中管辖是也鞭长莫及,虽然名义上属于张鲁名下,然与汉中各自为政,东三郡是横跨益荆的枢纽,历史也证明,刘备的横跨益荆战略是失败的(他没有完全按照诸葛亮的战略,重兵驻守东三郡),因为即使关羽不败死,只有在汉中、东三郡,襄阳连成一体的情况下,刘备才有机会问鼎中原。当时关羽攻拔襄阳是很好的进攻防守(先不管他自己是怎么想的),因为东三郡是当时兵进中原的重要途径;又可从汉中顺水而下,一直航行到江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当时刘备没有将东三郡处理好,造成东三郡这个战略枢纽的丢失,这是一个很大的失误。而东三郡的丢失注定了蜀国永远只能龟缩川中。建安24年,刘备命刘封、孟达分别从汉中、秭归进入东三郡,此时刘备占据汉中以慑秦川,关羽攻襄阳以震宛洛,刘封、孟达据东三郡一带以为策应,这正是最佳的横跨益荆的形势。东三郡曾经一度成为三方的关注,孟达投降魏国,曹丕高兴得立即合东三郡为新城郡,让孟达统一管理,并时以骏马、金珠赐之,曾同辇出入,封为散骑常侍;关羽败死后,孙权曾许周泰为汉中太守,同时期,陆逊自秭归遣将攻房陵太守邓贤。但由于地理原因,孙权无法长期对东三郡产生很大作用的。在蜀国大好形势下,刘备急于称王,对当前形势没有作出正确的判断。没有继续关注东三郡,先以刘封牵制孟达,造成二人不和,又未在东三郡布置重兵,次而造成关羽无援败死。随后东出三峡,再而失去东三郡,终于只有龟缩川中了。纵然诸葛有济世之才,也终究只有劳民伤财,去完成一些无法实现的诺言罢了。
东三郡如此重要,朱信决定率先拿下,蒯越提出三郡之中房陵太守蒯祺乃其侄,其妻乃诸葛亮之姊,蒯越决定亲自说其来降,诸葛亮亦提出与蒯越同行,朱信欣然从之,并命张郃、徐晃随行保护二位军师。半月之后,蒯祺举房陵而降,朱信闻之大喜,即命蒯祺为武卫都尉,让其跟随蒯越左右,保护蒯越安全,房陵太守则改由诸葛瑾出任,蒯祺拜谢,携妻子赴襄阳就任。
沿着沔水而上,筑阳、杨县一线为最前线,其中筑阳已有吕蒙派丁奉修建水寨,进驻水军据守,筑阳城诸葛诞也是加高了城墙,如此房陵反而成为了后方,因此,东三郡防御北方,其实只要守住杨县、上庸、西城三城即可。
朱信命郝昭为主将,留赞为副将,并从庐江调来关平,亦为郝昭副将,贾诩为军师,从房陵出发,西击上庸,东三郡被称为是山郡,自然山地为多,因此,此战朱信命沙摩柯率凌统、蒋班领无当飞军以助攻东三郡。上庸太守申耽,乃上庸贵族,历史上出了名的墙头草,先附张鲁,再从曹操,又事刘备,复反降魏,可谓反复无常。其弟申仪驻守杨县,部将李辅驻守竹溪县,与上庸互为犄角之势。
郝昭接到将令之后,立即率军朝上庸进发,上庸被称为山郡,地势险要,郝昭行军半月,方才抵达上庸城下,扎下大营休整一日,同时让留赞加强夜巡,严防敌军前来劫营。
翌日清晨,关平于城前骂阵,将申氏从申公豹开始骂起(亏他想的出),一直骂到申耽兄弟,申耽勃然大怒,打开城门,纵马而出,挺枪直取关平。
“来得好!”关平大喝一声,双腿一夹酱鬃马,手舞大砍刀,迎战申耽。二人大战二十回合,申耽大败而回,他没想到关平这么年轻竟然武艺如此了得,刀法丝毫不乱,他其实也不是完全愤怒于关平的骂阵,本想欺关平年轻,欲斩将以慑敌军,没想到自己反而不是关平的对手,当下逃回城内,紧闭城门,坚守不出。关平赶至城下,城上矢石如雨,兵不能进,关平大呼可惜,退兵回到大营。
郝昭无法,只得下令攻城,轰的一声,霹雳车首轮发射,上庸之敌只觉得犹如地动山摇,巨大的火石凭空而下,首当其冲的几个士兵顿时被砸为肉泥。东三郡与外界很少联系,首次见到霹雳车,吓得屁滚尿流,纷纷逃窜,乱成一团。接着第二、第三轮炬石又是如雨点般落下,打得上庸之敌胆颤心惊。但是上庸山路难走,不利运输,因此炬石弹数量有限,轰击几轮之后,终于哑然失火了。
城头上庸之敌在霹雳车停止攻击半晌之后,方才敢纷纷露出脑袋查看,然后纷纷回到自己岗位,准备继续守城。但是,厄运又来,数十架床弩一齐发射,上庸之敌做梦也没想到世上竟有能射如此之远的弓箭,而且力道奇大,甚至有的利箭射入同胞身体之后尚自从后面飞出。他们彻底吓呆了,这是一群什么敌人,用的什么武器,为什么如此恐怖。床弩不比霹雳车,弹药量要多得多,整整射击半日,方才停止,城内之敌已然丧胆。
接着,郝昭指挥士兵开始攻城,就在上庸敌军准备迎战之时,霹雳车突然再次开火,这次仅仅只有二轮轰击,但是抛射出的并不是炬石,而是装满石垩粉的石垩弹,砰砰之声不断,石垩弹不论是否砸中敌军或者落在城头,均是石垩粉铺天盖地的挥洒而出,城墙之上顿时石垩飞扬,上庸敌军纷纷被石垩粉入眼,顿时眼被灼伤,不能视物,惨叫连天。
吕公车缓缓而进,郝昭、留赞、关平、沙摩柯、凌统、蒋班等人皆是身先士卒,令己军士气高昂,而城墙之上的上庸敌军已然丧胆。士气一高一低之下,郝昭这边士气大振。上庸之敌现在大部分现在不能睁开眼睛,暂时失去战斗力,郝昭趁势攻城,乘着吕公车的掩护,慢慢爬上城墙,凌统先登城头,大喝一声,湛泸剑出,后面士兵紧随其后,纷纷登城,上庸未伤之敌立即扑来,双方展开激战。片刻之后,郝昭、关平、留赞、沙摩柯、蒋班也是率部纷纷登上城墙,申耽指挥士兵激烈反击,但是,郝昭这边爬上城头的士兵越来越多,敌军训练明显不娴熟,战斗力远远低于郝昭手上的士兵,特别是团体协调性。双方激战一个时辰,上庸之敌渐渐不支。
突然“砰!”的一声,原来城门被撞开,上庸之敌见之大乱,申耽无奈彻底放弃城墙,组织剩余士兵与郝昭巷战,但是大势已去,申耽死在凌统的玄铁大刀之下,其军见主将已亡,纷纷投械而降,上庸定。
郝昭据住上庸之后,立即攻向竹溪县城,竹溪守将李辅积极守城,然城墙低矮,兵力薄弱的区区小县,怎能抵挡郝昭大军,半日之内,竹溪城破,李辅被蒋班所杀。接着,郝昭马不停蹄的奔袭杨县,杨县太守申仪因为朱信杀了其兄申耽之故,抵抗异常激烈,郝昭终于明白为何自己围攻上庸,竹溪、杨县不来驰援的原因了,原来这二县的兵力实在过于薄弱,自守尚自不暇,虽然杨县城面积较大,申仪反抗激烈,但是其城墙年久失修,又不高大,而且兵力过于薄弱,被郝昭一举破城,申仪也死在沙摩柯的铁蒺藜骨朵之下,上庸全境平。
接着,贾诩用上庸兵符,赚开西城,其守将被郝昭的宝雕弓所射杀,遂得西城。
大军撤回南郡大营之后,朱信任命郝昭为上庸太守,贾诩为军师,留赞、关平为副将,一起驻守东三郡,并调张敦为内政令,负责东三郡的内政。从此,朱信真正实现了极长江而防的战略规划,乘船可以从江东逆水而上直达汉中。日后朱信若是攻取汉中、西川,荆州、益州则可通过东三郡这个枢纽要道连为一体,实现历史上诸葛亮横跨荆益的战略目标,而且朱信还据有江东。
郝昭则按照朱信的命令,淘汰三郡老弱病残之兵,只留青壮者,以及就地招募新兵加以补充,保证兵力足够,然后一起训练,以便驻守东三郡;而后又加高并修缮上庸、杨县、西城三地城墙,加强防御。朱信又调赵累赶赴东三郡,主持三郡内政建设,与荆州一样生息安民、设港贸易、修路筑城、开发山林等等自是不提。另外攻下东三郡之后,朱信给情报组织鸽士发了一道指令,在扶风郡有一人名叫马钧,字德衡,其人精于机械发明,有吃口的毛病,让鸽士找出此人,并带着朱信谕令,将其招募给蒲元做副手。
第三十章 富士山上树汉旗 跃马扬刀入东瀛
建安四年末,曹操攻破淮南孙策,驱逐刘备,中原再无敌手,只剩宛城张绣;而朱信采纳蒯越之议,一举攻取东三郡,驻兵防守,休养生息。
建安五年,夷洲徐盛传来讯息,夷洲郡屯田生息,练兵日久,钱粮满仓,常年无战事,但是东瀛倭国屡屡骚扰,杀人越货,**掳掠,无恶不作。江陵首府议事大堂,朱信与众谋士聚集一堂,议论倭国事宜。
“诸位军师,东瀛倭国无视我大汉天威,侵我边境,屠我同胞,辱我国威,信誓将讨平东瀛。让其知道,犯我大汉天威者,虽远必诛!”朱信首先挑起话题。
“主公不可,讨平东瀛,路途遥远,补给困难,耗费甚巨,且恐须十万大军不可。我军今日共才兵力十三万,若是举国远征,万一诸方来攻,将何以应对?”荀彧第一个反对道。
“主公,文若之言甚是,万一诸方来攻,我军不敌,若失根本,纵使攻下偏远大海之中倭国,亦是得不偿失!”庞统附和道。
“主公为今之计,与倭国和谈为盟方为上策!”陈群亦谏道。
“主公,我军荆州新定,劳师远征,恐非良策,为今之计,首应富国强兵,然后进军西川,一统江南,那时再取东瀛,亦为不迟!”刘晔亦谏。
“还望主公为社稷为重,忍让一时,否则,小不忍则乱大谋也!”诸葛亮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