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三国的特种狙击手-第12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曾再进入下邳国,而是带兵撤退,直接就回到了琅琊国。”
“高明,实在是高明!”
陈登感慨道:“王灿这个人,当真是厉害。以一场战事,便平定了徐州的乱局。接下来,徐州的各郡各国再也不敢阳奉阴违,甚至于,王灿要调整各地的官员,恐怕也没有人敢违背。”
“自是如此!”
陈珪点了点头,说道:“这就是王灿的赫赫威名,此人虽说年轻,但其手段能力,丝毫不差,甚至于这魄力,的确是非凡。”
陈登道:“父亲看好王灿吗?”
“是!”
陈珪点头就说话。
陈登正色道:“既然父亲看好王灿,不如,父亲出仕得了。”
陈珪捋着颌下的胡须,摇头道:“老夫都一把年纪了,还出仕做什么?这辈子,也就是这样了。老夫对于你,却是有些要求的。”
陈登说道:“父亲请说。”
陈珪道:“你也前往开阳县,毛遂自荐。老夫的期望,是你担任徐州的地方大吏,或者是担任一国的国相,或者是大人一郡的太守。如果达不到这样的官职,至少也要留在王灿的身边,担任王灿的功曹,或者是长史之类的,成为王灿的左膀右臂。”
陈登皱眉道:“听父亲的意思,似乎咱们陈家,是要投效王灿吗?”
“大体如此。”
陈珪点了点头,道:“如今这是机会,尤其徐州大变革,便是百废待兴,会有无数的机遇。你小子眼高于顶,一向是颇为自傲的。王灿所展现出来的魄力和能力,倒是能令你一展所长的。所以,你到王灿的麾下去磨砺一番。”
顿了顿,陈珪再度道:“当然,如果你在王灿的麾下呆了一段时间后,认为王灿此人难成大器,不足以成事,到时候你就回来便是。”
“谢父亲!”
陈登拱手道谢,心中感动。
陈珪笑道:“你我父子之间,何谈答谢。老夫只是希望,你能够有一个好的前途,相比于你的兄长,你的才华更卓越。但越是聪明的人,越是容易陷入死结,因为聪明反被聪明误。所以你前往王灿的麾下毛遂自荐,为父没有多余的赠言,只有一句话。”
陈登道:“父亲请说!”
陈珪正色道:“老夫希望你,能够多听少说多做,不要过多的展露你的聪明,更不要炫耀你的聪明。”
陈登说道:“父亲教诲,儿子谨记于心。”
“下去吧!”
陈珪摆了摆手,陈登站起身,再度向陈珪揖了一礼,然后才转身离开,去准备前往琅琊国的事情。
第1740章 别驾()
刚进入十一月,天气愈发寒冷,王灿率领的大军,从前线回到了琅琊国开阳县。再一次回到开阳县,整个开阳县上下,都弥漫着喜庆的气息。
此前曹豹作乱,劫走了糜家送来的粮食,如今王灿斩杀曹豹,摧毁下邳国的兵力。接下来,自有糜家对曹家出手。
整个曹家,很快就会被剿灭。
在王灿返回时,已经在开阳县单独改建了刺史府。
这是城内的一处大宅子。
由糜竺亲自安排人改建的,宅子装潢得壮阔古朴,不显奢华,却又是壮阔大方。王灿回到了刺史府,看到刺史府内的一切,倒是颇为赞许。
王灿在刺史府内,思考着对徐州的调整。各国各郡的官员抵达后,他必须要对徐州做一个调整,以掌控徐州。
这是施政者,必须做的,也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
问题是,这是乱世。
王灿崛起太快。
他如今虽说担任徐州刺史,可谓是位高权重,实际上,他麾下的人才极少,这是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即使有郑玄等大儒在,在开阳县招揽无数的士子,可依旧缺少人才。
所以,王灿对整个徐州郡、国的调整,必须要有一定的策略才行。
时间一天天流逝。
进入寒冬后,天气一天比一天冷,在十一月中旬,天上已经开始下着小雪,整个徐州的天气,又骤然降低了许多。
王灿专程让糜竺准备了一批绸缎棉衣,然后他亲自带着,送到了书院去,以慰问书院的一些老师,以及管宁、邴原、郑玄等人。
王灿的举动,令书院上下,更是感激。
王灿在书院中的题字,早已经传开,一个个书院的大儒,对王灿很是敬仰。
加上王灿年纪轻轻,已经是一州刺史。
书院大儒,都愿意亲近王灿。
在书院中逛了一圈后,王灿回到刺史府中,有士兵急匆匆的进入,禀报道:“大人,府外来了一人,自称是陈登,说是来毛遂自荐的。”
“请!”
王灿吩咐一声。
陈登其人,他是认识的。
此人很有才华,不说一郡太守,至少是能执掌一州的人。不过历史上的陈登,颇为短命。因为陈登喜欢吃生鱼片,虽说生鱼片鲜嫩,但容易发病。日积月累后,陈登病情已经深厚,就算是华佗出手,那也是回天乏力。
不多时,陈登进入大厅中,拱手向王灿行礼,道:“在下陈登,拜见王刺史。”
王灿道:“坐!”
“谢大人!”
陈登拱手道谢,他眼中也有一丝的意外。
王灿太年轻了。
可王灿给他的感觉,又像是历经沧桑的人,身上更有上位者的威严。这样的一种复杂感觉,令陈登心中很是奇怪。
王灿道:“元龙来刺史府毛遂自荐,不知道,元龙何以教我?”
这是直奔主题。
王灿倒是要看看,陈登能说出什么新奇的论调。
陈登正色道:“在下来,为王刺史献上整合徐州的策略。”
王灿道:“说来听听!”
陈登脸上的神情淡然,不急不躁道:“王刺史的情况,在下曾仔细了解。不论是王刺史,亦或是王刺史麾下的文官武将,都是新招募的,他们在徐州根基很浅。可以说,王刺史的底蕴很不足,即使王刺史请来了郑玄,甚至是在开阳县建立了琅琊书院,依旧是底蕴不足。”
“如今,王刺史召集各郡各国的人来,但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算是王刺史要调整这些人,但王刺史麾下,没有这么多人安排到各郡各国去。”
“如果是随意安排人,自是可以。”
“可是,我纵观王刺史治理琅琊国,却是颇有章法,杜绝匪患,降低赋税,供给耕田,再给予百姓更多的照拂,使得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
陈登侃侃而谈,继续道:“如果是随意安排,各郡各国恐怕会乱了套。因为任职的人,名不副实,能力不足,去治理地方,反而会搅乱各地。”
“这是极为不妥的。”
“在这样的一个前提下,王刺史要调整各郡各国,只要是治理地方的人,没有犯下大的过错,便可以任用。”
陈登说道:“所以在下的策略,便是交换任职即可。譬如,下邳国和东海郡两地,完全可以把东海郡太守,调任到下邳国去;也可以把下邳国的国相,安排到东海郡去。”
“理论上,这是不可行的。”
“毕竟地方的官员,是朝廷任命的。”
“可如今的朝廷,根本不管地方上的情况。只要是王刺史能令官员信服,调整自是轻松,朝廷也不会说什么。”
陈登脸上有自信笑容,道:“更何况,有了曹豹被杀的事情后,料想各地的官员,也不敢违背大人的命令。毕竟刺史大人监察地方,巡视郡县,足以处置官员。”
“妙,妙!”
王灿笑了起来,说道:“英雄所见略同,本官所考虑的,也是调整官员任职的地点。没想到,元龙所虑和本官一模一样。”
陈登道:“王刺史谬赞了。”
王灿继续道:“那本官再问你,在调整完各郡各国官员后,又要如何把各郡纳入掌控中,否则单单是一个调整,就认为能够掌控各地,未免太过于自信自大了。”
陈登道:“王刺史所言甚是,要真正的掌控各地,归根结底,还是需要派遣自己的人赴任,那才是真正合适的。”
“各郡各国的官员,其实并非最关键的。”
“最重要是地方上的官员。”
“能领各县的官员效忠,那才是真正掌控了地方。实际上,这样的安排,最好是从琅琊书院挑选士子,让书院的士子前往地方赴任。”
陈登说道:“一方面,一个县不大,要治理一个县也不是太难。这些书院的士子,到县上去锻炼,一方面他们忠于王刺史,另一方面也能增长阅历。”
“有这些人,在未来的两三年内,王刺史就可以把徐州打造得固若金汤。”
“当然,地方上的县令,也未必各个出众。”
“甚至,有的人治理不好。”
“所以在安排这些人的情况下,王刺史还要再安排自己的人,能监察各方。实际上,朝廷派遣到地方的督邮之类的,除了勒索钱财,没有多大用。”
“要了解地方,唯有靠你自己的人。”
陈登正色道:“唯有这样做,徐州才有扭转局势的机会。否则,偌大的一个徐州,一样是治理不好。治理地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相当长的事情。”
王灿听到后,脸上露出赞许神色。
陈登很不简单。
虽说他只说了一个治政的大方针,但具体操作下来,徐州是有机会变得更好的。虽说这样的安排,也会有很多的问题。可实际上,治理地方就不可能没有困难。这一切,那都是值得的。
王灿道:“元龙所言甚是,那么,元龙来投奔本官,毛遂自荐,要担任什么官职?”
这是询问陈登,看陈登要担任什么职务。
陈登道:“在下自请担任别驾一职!”
别驾,又称为别驾从事,这是专门辅佐刺史的官吏,相当于郡丞一般的存在。刺史如果不在,别驾是可以代替刺史处理政务的。
这就是别驾的权势所在。
当然,这并非一定如此,就看别驾是否得到器重了。
王灿笑道:“既然元龙说了,本官如果不允许,岂不是显得小肚鸡肠。没问题,本官任命你为别驾从事,担任本官的佐吏。”
“谢主公!”
陈登听到后,脸上露出欢喜神色。
这一刻的陈登,才觉得自己有了机会,能够施展一身的抱负。
“报!”
有侍从进入,禀报道:“大人,东海郡太守、彭城国国相、广陵郡太守在府外求见。”
“来了!”
王灿脸上露出了笑容,吩咐道:“请!”
侍从立刻去通知,而王灿又安排了人,让人去把诸葛珪和吕范喊来。诸葛珪是琅琊国的国相,而吕范是王灿才从地方抽调回来的。
东海郡太守名为刘峦,三十出头,和糜竺的关系颇为不错。
彭城国的国相燕度,四十开外,两鬓有了斑白神色。
广陵郡的太守名为姬康,是年近四十的年龄。
三人进入后,恭敬向王灿行礼。
紧跟着,诸葛珪和吕范也进入。
王灿目光扫过众人,摆手道:“都坐下吧。”
“谢大人!”
众人齐齐道谢,然后依次坐下。
王灿率先介绍了陈登,说了陈登的官职后,最后才说道:“之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