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到三国的特种狙击手 >

第1427部分

回到三国的特种狙击手-第1427部分

小说: 回到三国的特种狙击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着时间的流逝,不多时,就有一个小太监进入,禀报道:“陛下,到上朝的时辰了。群臣,都已经进入大殿中。”

    “知道了!”

    杨广点头就回答。

    他站起身,便带着王灿,往大殿中去。只是一进入大殿时,杨广却是拉着王灿的手,径直往大殿正上方的龙椅去。

    一到了龙椅所在的位置,杨广道:“国师,和朕一起坐。”

    “不可,不可!”

    王灿摇头回答。

    虽说王灿如今,没了什么顾忌,但实际上,还是不愿僭越。

    杨广执意要让王灿落座,所以最终,王灿还是直接在杨广的身旁坐下来。这个时候,杨广环顾朝中大臣,沉声道:“国师在大隋立功,功勋卓著,国师坐在朕的身旁,尔等,可有什么意见吗?”

    “没有!”

    杨林率先站出来说话。

    对杨林来说,王灿这都已经即将离开朝堂,所以即便是王灿坐在杨广的身旁,他也没有什么好说的,是持赞同意见的。

    随着杨林的表态,其余的朝臣,也是一一开口说话,因为连杨林这样的老臣,都已经认可了王灿,何况是其他朝臣呢?

    更何况,前有杨侑的前车之鉴。

    如今,更没有人站出来。

    因为谁站出来,那就是谁找死。

    杨广继续道:“既然都没有意见,那么就说第二件事。国师在前线杀敌,为大隋开疆拓土,立下了汗马功劳。故而今日,朕论功行赏,敕封国师为大隋周王。”

    他的话音一落下,就有人递上诏书。

    这样的一个情况,近乎是没有的,不可能说什么皇帝下诏,接诏的人却什么都不做,只等着拿诏书,但王灿不同,杨广也无视了法律规定,所以有了如今的安排。

    王灿却没有托大,起身接下诏书,向杨广行礼。

    然后,王灿走到了大殿中站定。

    王灿站定后,说道:“陛下,臣请辞官。”

    “轰!!”

    此话一出,顿时在大殿中,便掀起了一股议论的浪潮,无数的官员,脸上露出震惊的神色,因为一个个都没有想到,在王灿如日中天的时候,竟然要辞官。

    太出乎预料了。

    在所有人的眼中,王灿如今,依旧是年轻,要左右大隋的朝堂局势无数年。可在一个个猝不及防之下,王灿竟是提出了辞官。

    让人难以理解。

    一个个虽说议论着,但许多人的内心,已经是活泛开来。

    王灿作为大隋的国师。

    在国师府,有王灿的佐吏在,便等于是,组建了内阁小朝廷一样,架空了朝廷的三省六部,使得三省六部都成为传话的传话筒,没有权利。

    可是王灿离开朝廷,国师府便没了。

    朝堂上,也就没了小内阁。

    那么朝堂上三省六部的官员,一下就有了权势。从这个方面来说,许多人的内心,已经是无比的激动,内心期待着王灿离开。

    因为王灿在,三省六部的大员,始终都无法出头。只有王灿离开,那么朝堂上的官员,才会有发展的余地,才不至于依旧是如今这般被处处压制。

    然而,也有一部分官员心中叹息。

    因为朝堂上是国师府做主,所以曾经在国师府主政时,国师府也提拔了诸多的官员起来,使得国师府对朝廷的掌控不弱。

    当然,这些人都是一心为国的。

    他们知道王灿在,那么大隋,便有了定海神针在,不会生出乱子。一旦王灿离开了大隋,接下来大隋的情况,谁都无法预料。

    到底会演变成什么样子呢?

    陛下是否还会修道呢?

    所以许多的官员,内心还是觉得忐忑,担心无法处理好朝廷的事情。

    王灿环顾周围,他目光所过之处,刹那间,所有人都不再说话。一双双目光,落在了王灿的身上,只听王灿继续道:“恳请陛下批准!”

    “准了!”

    杨广并没有多言,直接批准

    毕竟这是已经议定的事情。

    不过杨广却是道:“国师请辞,但国师身上周王的王爵,却不必推辞。国师不再朝中任职,但国师任何时候,想要入朝,直接入朝便是,不必需要任何禀报。大隋上下,任何官员见到国师,便如见到朕一般。”

    王灿道:“谢陛下!”

    他清楚杨广这些,都是对他的补偿,或者说是杨广对他的感谢。

    杨广安排了王灿的事情后,沉声道:“如今国师虽说不在任职,但国师府上的官员,却是不能离开。朕如今,建立内阁。这内阁的地位,位在六部尚书之上,和三省平级,但是,内阁成员,直属于朕,朝廷大小政务,悉数交由内阁处置。”

    哗!!

    百官又是议论纷纷。

    国师府没了,那么国师府上的小内阁也就没了。可是谁都没想到,这国师府消失的瞬间,转眼间,杨广又要成立内阁。

    虽说内阁和三省平级,问题是,小内阁的官员,要替杨广处理政务,时时亲近杨广。在这样的一个前提下,内阁的官员,实际上权势依旧比三省更大,这等于是真正的实权宰相。

    朝廷主要官员,却是看向杨广。

    他们都眼巴巴的望着,因为只有入阁了,那么接下来,才能够主宰大隋的局势,才能够左右大隋接下来的发展方向。

    wxi7

第1975章 杀戮() 
杨广环顾众人,看着一个个官员脸上,露出的期待神色,心中一笑。

    朝中就是这样。

    一个官职,会引动无数人的心绪。

    会让无数人趋之若鹜。

    这也是杨广驾驭官员的方式,因为在这样的方式下,朝中官员,都会为他调动。所有人在他的面前,即便是再怎么聪明的人,因为权势的影响,也会犹如提线木偶一般。

    杨广道:“肃静!”

    刹那间,大殿中寂静无声。

    所有人的目光,都是落在杨广的身上,等着杨广的决断。

    杨广继续道:“内阁中,设立首辅,主持所有的事务。这一人选,由杨林担任。靠山王杨林,文武双全,堪称国之柱石,是首辅的最佳人选。”

    “臣遵旨!”

    杨林站出来,朗声说话。

    他作为内阁的首辅,自是没什么意外的,而且杨林在西域时,和王灿说了很多,也知道了王灿的想法,更知道了如今大隋接下来,需要怎么做。

    所以杨林内心,是愿意接下这一职务的。也只有如此,杨林才能保证大隋接下来的走向,能够按照王灿的规划进行。

    恰是如此,杨林才能不负王灿所托。

    杨广沉声道:“这内阁中,除了首辅杨林外,再设立两个名额,作为内阁成员,协助首辅处理政务。”

    随着杨林的话传出,一众朝臣都是激动了起来。

    两个名额,这是机会。

    尤其三省六部的官员,更是眼中有希望,因为一旦进入了内阁,那才是真正的权臣,才能左右大隋的方向。因为这内阁虽说品级,和三省齐平,可实际上,内阁能直接觐见皇帝,帮助皇帝处理政务,那么内阁的官员,即便是和三**官平级,官职也是更高的。

    无它,能有皇帝信任。

    王灿如今,他没有再去坐在杨广的身旁,是站在下方的。他听到杨广说,内阁成员,再留下两个人选,内心便是踏实下来。

    两个名额,必然是孔颖达和房玄龄。

    因为此前的时候,国师府处理大隋的政务,即便是王灿不在大隋,但国师府依旧是让大隋运转良好,没有出现任何的问题。

    这,足见孔颖达、房玄龄的能力。

    所以王灿很笃定。

    在所有人的期待中,杨广沉声道:“内阁的剩下两个人选,第一个是孔颖达,第二个是房玄龄,两人入内阁处事,协助杨林处理朝中政务。”

    “臣遵旨!”

    房玄龄和孔颖达齐齐站出来回答。

    原本两人的内心,已经是准备辞官,跟着王灿一起辞官隐退的。可如今,他们竟然进入内阁,还协助杨林处理政务,这就没有任何掣肘了。

    尤其,他们和杨林本就接触过。

    杨林也是王灿一手提拔起来的,所以两人协助杨林,内心自是甘愿的。在这样的情况下,留在朝中也没有什么影响。

    哗!!

    就在此时,朝中却是一片哗然。

    朝中的三省六部官员,一个个都议论不休。原本他们认为,这朝中的两个人员,可能从三省六部中挑选,问题是,这竟然都给了国师府。

    这让众人失望。

    “陛下,臣认为不妥!”

    就在此时,在人群中,却是有一人站了出来。此人乃是中书省的人,是中书侍郎,论及官职,是中书省的二把手。

    此人名叫崔诚。

    也是崔家出身,不过崔家和王灿为敌时,崔诚自始至终都不曾出面,也没去管家族的事情,所以崔诚在朝中,才一直是安全的,没有受到影响。

    王灿看着跳出来的人,嘴角噙着一抹笑容。他知道这是他辞官后,虽说杨广给了周王一直,但如今,王灿便不好插手政务了。

    即便王灿不喜,但也不能介入。

    这就是官场。

    否则王灿随意介入,那么官场的一切,很快就会被打乱。而朝廷中虽说有杨广在,但碍于朝局的恢复了规矩,崔诚站出来反对,只要是有理有据的,杨广也不能拿崔诚做什么。

    这是有人跳出来的原因。

    杨广眼眸眯了起来,审视着崔诚。杨林担任首辅,没有人反对。可如今,他安排孔颖达和房玄龄,却有人开口反对。

    明显这些人,是要打压国师府的势力。

    杨广淡淡道:“说吧,你为什么反对。既然是认为不妥,总要说出一个子丑寅卯来。”

    崔诚微微躬身,不急不躁的道:“启禀陛下,不论是房玄龄,亦或是孔颖达,两人的年纪都不大,论及经验,也不够。尤其两人没有地方主政的经验,不懂大隋地方的情况。陡然,任命两人为内阁成员,便有些不妥。”

    杨广听到后,忽然冷笑起来。

    这算什么狗屁理由。

    莫非是,他这段时间不上朝,一直修道了,所以朝中的官员,认为他杨广的脾气,便已经是收敛起来,是没了杀气了吗?

    杨广身子前倾,更是压低了声音:“怎么,你认为两人都不妥。可在国师执政期间,都是孔颖达、房玄龄处理政务,朕只看到了大隋的蒸蒸日上,大隋的日渐昌隆。既然他们不懂,既然他们不知道治理国家,那么,为什么大隋越来越强盛呢?”

    崔诚道:“陛下,前些年黑冰台一事,便已经造成巨大影响。当时,整个大隋,杀的是血流成河,无数人死于杀戮。这,便是他们执政的手段。”

    “哈哈哈……”

    杨广听到后,大笑起来。

    这一刻,杨广内心的杀意,已然沸腾了起来。

    黑冰台杀戮一事,杨广是赞同。因为如今的大隋,能够如此昌盛,事实上,也仰赖于黑冰台的大肆杀戮。若非如此,大隋地方泛滥,那么整个大隋,都会出现巨大的动荡。

    这来之不易的何平,也会受到影响。

    可如今,竟然有人要翻案。

    尤其这翻案,便等同于是向王灿开战,要和王灿为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