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棺缘 [出书版完结]-第1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杭荆蛭锔此罩剩└缕仍诿冀蓿捍蟪际紫却幼约旱淖翱迹秸饰值耐恋兀耐蚰恫菰蚯懔继铮椭枷麓锏骄┏侵芪У暮喝司奂兀裰谖薏换逗羧冈尽�
有些契丹大臣也从太子府的归农庄看到了好处,虽不是全部响应也是尽行了大规模的改造良田。
不愿放弃奴隶的人,耶律倍建议他们可以把那些懂得种地的汉人们,变成自己的佃户,这样既不改变奴隶主的关系,又能推广农业。契丹贵族们觉得这个办法可行,也不再甘落人后,纷纷把自己的奴隶送到各庄园,开垦农田。
万物复苏的春季里,上京城四周县郡到处是热火朝天的农耕景象,有了京城改革的成功例子,倍下旨分发到全国各地,大力推广农业。
靠近中原边境的这些地方,自然是非常重视,加以实施,可是在契丹人的发源地潢河和土河这一带,却无人响应,依旧过着古老的游牧生活。
这段时间,芸夕天天跟着倍在御书房批阅奏章,也看到了契丹农业发展单一,手工业和桑蚕这些几乎少之又少,便小声的对正在和几位大臣商议朝事的倍建议道:“倍,你们这样光发展农业太单一了,农林牧是分不开的,契丹地域广阔,物产丰富,要加以利用才能使国家税收增加。
你还记得我们去中原的路上,看到长城边上的那几个城市吗?他们不但推广农业,还要注重手工业和桑蚕养殖业。你们也可以借鉴他们的例子,招集汉人中懂得桑蚕养殖及织锦、果树栽培技术的人,设立一个农业研究院,把研究出来的新品种和新技术推广出去,这样老百姓不是又多了很多生存的出路吗?”
闻声回头的耶律倍,惊讶的瞅着自己的爱妻,进御书房多日,她可是第一次开口,而且提出了如此重要的建议,惊喜的他一时竟无语可对。
下面的数十位契汉大臣,虽没有听完整,但也听了个七七八八的,全都惊讶的盯着芸夕,以汉丞相韩延辉和韩知古最为惊讶。
枢密院的枢密司耶律哈葛却满是不在意的说道:“我契丹一向以游牧为生,千百年来都是如此生活,如今殿下推广农业也就罢了,可是要把这肥沃的草原全都改造成了农田,那我契丹人岂是忘宗数典了吗?再说,我契丹人要什么织锦美良,只要打一场草谷,民众就有吃不完的美食,穿不完的绫罗,何必费那事呢!”
此话一出,众人哗然,当然是反对声多了,却没人吱声,都盯着看芸夕要怎么回答,倍却是自豪的淡然一笑,静静的等待着妻子的惊人之语。
“呵呵,这位大人的话,我却不能苟同。虽然契丹人喜爱游牧渔猎。但历史会前进,朝代在发展,千年前以帐篷为生的契丹人,如今不是也住上了美丽宏伟的宫殿了吗?年年月月的迁移造成了多少老人儿童因此病故啊!
有了安定的家园,年轻人照样可以出去游牧打猎,老年人和儿童却可以在家安享度日,不必再受搬家奔波之苦,家产也可以日见增加,如此这样又怎么是数典忘祖了呢?
再说改造农田的事,并不是所有的地都能种庄稼,大可以放牧,也可以种植果树,增加农民的收入,何乐而不为呢?
古人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渔矣。
你们打草谷再多也有吃完的一天,也终有打不到的时候,为何不教授老百姓一些生存的法子,让他们自给自足呢!这样老百姓富了,国家的税收也增加了,岂不比你们打草谷强百倍?
有了这些生存之道,何愁契丹不如中原繁华,这块大地能养育出勤劳的契丹人,为什么勤劳勇敢的契丹人不能把它发扬光大,使它更加美丽富饶呢?”
“哗…………”
芸夕刚一说完,立刻被雷鸣般的掌声给吓了一跳,慌忙去看鼓掌最响的耶律倍,却看到丈夫满眼赞赏的看着她,目光中尽现宠爱之意……
第一卷 第三一四章 入朝参政
第三一四章 入朝参政
“太子妃娘娘一心为我契丹着想,实乃我契丹万民之福,臣韩延辉请求监国大人准许太子妃娘娘入朝参政,以便臣等请教富国强民之法!”
汉儿司南院丞相韩延辉起身请奏,芸夕所提的建议正是他多年来的梦想。当初来到虽然皇上也听取了他“以国治契丹,以汉治汉”的建议,但终究没能把汉人的地位从奴隶提升起来,汉人依旧还是契丹贵族的奴隶,所建造的城市也都成了契丹贵族的封地。
而如今芸夕的这个办法把明为封建制度,实为奴隶制度的契丹王朝往前推进一大步,如此的过度办法既能让契丹贵族们得到更多的好处,汉人们也能从最底层的奴隶过度为半仆半民的生活,不用再受那猪狗不如的待遇,对于将来完全实行君主制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这样的好策略他如何能不赞同支持呢?
“臣附议!太子妃娘娘所说正是我契丹国发展的最大阻碍,娘娘仁爱视契丹为家,定会有更多更好的利国利民的好建议,请监国大人恩准!”
汉司北院丞相韩知古亦是非常赞同,这俩人可是汉大臣里最得阿保机信任的两个,所以说出来的话一般反对的少。
果然,北院副丞相耶律吼第一次复议,枢密司令耶律哈葛被芸夕的话驳的哑口无言,见副丞相也赞同,虽然心里很是不爽,但也没再坚持下去。
萧家人想反对又无奈,因为昨日落月宫有消息传出,殿下已经回心转意,替皇后治病,如果这个时间反对芸夕入朝的话,得罪太子怕又牵累到皇后身上。如今皇后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哪还能保护得住萧家,只能暂且委曲求全,随大流了。
“啊!我……哪个……”
芸夕没想到会这样,自己今天不过是硬被那个缠妻的家伙给逼来的,从来也没想过要参什么朝政。见大家这样的反应,饶是伶牙利齿的她也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只得求助似的看着倍。
“既然诸位大人都如此信任太子妃,本监国也不能驳了大家的心意,就请太子妃从此刻起,为我契丹富民强国而多多出谋划策吧!”
芸夕等了半天,却是倍百分百的批准,她惊愕的叫道:“倍!这怎么可以呢?”
“为何不可?你是我契丹国的太子妃,为国出力是理所应当的事,我契丹可没有什么女子不可参政之说。皇后娘娘早已经是我契丹女子的典范,所以本监国也希望我的太子妃能成为民众所崇敬的女诸葛啊!”
倍却是满眼的期望与鼓励,而且非常坚定的回答了她。
“可是………”
“芸儿,没有可是,你说过要与我并肩面对一切,那么,就从这里开始吧!你有能力站在我的身边,而不是在背后!”
倍的这几句话听的芸夕心潮澎湃,自己一直说要与他并肩战斗。但是,也担心契丹人无法接受一个汉家女来指手画脚,参与朝政,不想因为这个而给倍带来负面影响。
可没想到倍的支持者会这么开朗豁达,竟能接受她一个汉女参政,而且还能这么热情,真是意外之极,也感动之极。
她原以为皇后只是个异数,是因为她的战功着著才能得到如今的地位。现在看来,却是人家契丹人本身就思想开放,尊重女性,难怪历史上辽代女子参政者多,原来是由来以久啊!
芸夕有些激动的点点头,抿着嘴朝倍展了一个微笑,这才转过头来面对着十几位重臣,非常郑重的说道:“各位大人的信任实令芸夕汗颜,芸夕不懂什么治国之道、富民之法,所提所说也只是站在老百姓角度上所想而已,大人们如此看重,芸夕实在惶恐。
既然各位不嫌弃我浅见微薄,慕芸夕自当尽全力为我契丹贡献微薄之力。若有不点不到的地方,也请大家多多指正,若有得罪各位之处,也请多多海涵!”
“太子妃娘娘不必如此谦虚,我契丹人生性豪爽,自是不会因一点小事而记恨娘娘的,娘娘见识实令臣等感佩,臣等可还等着聆听娘娘的高见呢!”
“正是,娘娘不必多虑,有什么事大家商议,绝不会让娘娘做难的!只要娘娘不嫌臣等粗鲁就好!”
“哈哈哈………”
北院丞相耶律吼和韩延辉急忙回应,语气非常的诚恳又诙谐,说到最后竟然逗的大家大笑起来。
芸夕被逗乐了,对这些契丹汉子和几位汉大臣敬佩不已,暗道这些人可谓是这个时代的思想先锋,古代的男人能如此看待一个女人,实属罕见。
“太子妃娘娘,可否详细的说明一番那富民之法?”
笑后坐定,言归正转,韩延辉急不可耐的催问道。
“呵呵,原来韩丞相还是个急性子啊!”
耶律倍笑了,打趣的说道。
“哈哈哈…………殿下,臣不能不急啊!当年臣与韩丞相一起建议的‘以国治契,以汉治汉’之法,到如今都没能得到有效的实行,臣可是一直耿耿于怀啊!臣当时的主张,也主要是方法生硬,得不到贵族们的支持。如今我契丹国根基稳定,国力渐强,正是推广新政的好时机。臣苦于想不出有效的方法来,急的寝食难安哪!今太子妃娘娘之法如醍醐灌顶,令臣茅塞顿开,自当是想进一步深入了解,早日付诸实施才好啊!”
韩延辉笑着解释道。
“韩丞相为国之心令人钦佩,我契丹国有些良臣何愁不强盛!诸位大人,请受芸夕一拜!”
第一卷 第三一五章 入朝参政下
第三一五章 入朝参政下
芸夕对这几位大臣真的是佩服不已,便笑着起身向大家鞠躬答谢,众人急忙回礼,然后才坐下进入正题:“芸夕来契丹时间短,但国内的地貌也从殿下那里了解了一二。我国东北地区,河流众多,土地肥沃,而这些地在我们手中却都只是草场、牧区,并没有让它发挥更大的作用。如今我们也不必要全国总动员,一齐上阵,就选择辽河流域这地貌平阔的地方作示范点,推广我们的农林改造计划,和手工业制造,等有了成功的范例,就不怕其他地区的人不动心,到时也更有说服力。试问,哪个老百姓不想过好日子?哪个当官的又不想自己管辖的地区富裕呢?
还有,各地土壤结构不同,所以要因地制宜,不能一概而论,像沙漠和边缘地带就不能以农业为主,这里可以发展林牧业,种树退沙改造地貌,高原平阔地区可以选择一些耐旱的农作物种植…………
以上所述,都需要大量的懂技术的人才来研究和实施。各位大人家中那些被视为下贱的汉奴中,就有这样的人才。他们都是此中之秀,是我们富国强民的重要力量。
所以,请各位大人释放这些懂农业,会手艺身怀绝技的汉人们,让他们成为我们的契丹国的一份子,为我契丹的强大发挥他们的光和热,建设好的国家,是谁也拿不走的。其实我们只要一视同仁,你就是让他们走,他们也不会走的,只有宽大为怀,广纳川的民族,才会屹立不倒…………”
芸夕一进入正题便不再是表面那个柔弱的汉家女,才思敏捷,侃侃而谈。耶律倍听的是如痴如醉,遥想当年初见之时,她的清丽婉约,袅娜身姿,眉目隽秀,敏锐机智的头脑,让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将一颗心深陷下去,心甘情愿,无法自拔。
而眼前的她,气度非凡,见解独特,一言一行又是另外一种不可言语的魅力,无论什么样指责和谩骂,她总是那么云淡风轻镇静自若的面对,善良如她、聪慧如她、机智如她,叫人倾慕眷念,叫人为之柔肠百转,叫人时刻萦绕心间,再也不能淡忘。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