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柳如是别传 >

第127部分

柳如是别传-第127部分

小说: 柳如是别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执巡抚章于天于江中,迎故明在籍大学士薑曰广入城,以资号召。遣人奉表由榔。由榔封声桓昌国公,得仁新喻侯。得仁统兵陷九江,扬言将窥江宁。

同书同卷略云:

(顺治五年)夏四月提督李成栋叛,以广东附于桂王由榔。是月十一日黎明成栋令其兵集教场,声言索饷,欲为变。成栋请(总督佟)养甲出城抚辑。养甲至,众兵呼噪,劫之以叛。遂传檄各属,遣使附于由榔。

清史稿肆世祖本纪壹略云:

顺治五年二月二日甲戌金声桓王得仁以南昌叛。

清史列传柒玖贰臣传乙钱谦益传云:

(顺治)五年四月凤阳巡抚陈之龙擒江阴黄毓祺于通州法宝寺,搜出伪总督印及悖逆诗词,以谦益曾留黄毓祺宿其家,且许助资招兵入奏。(寅恪案:小腆纪传肆陸黄毓祺传云“毓祺将起义,遣江阴徐摩致书钱谦益,提银五千,用巡抚印钤之。谦益知其事必败,却之,持空函返。摩之友人徽州江纯一,谓摩返必挟重资,发之可得厚利,诣营告变”等语,可供参考。)诏总督马国柱逮讯。谦益至江宁诉辨:前此供职内院,邀沐恩荣,图报不遑,况年已七十,奄奄余息,动履藉人扶掖,岂有他念?哀吁问官乞开脱。会首告谦益从逆之盛名儒逃匿不赴质,毓祺死狱中,乃以谦益与毓祺素不相识定谳。马国柱因疏言:“谦益以内院大臣归老山林,子侄三人新列科目,必不丧心负恩。”于是得释归。(寅恪案:王元钟编国朝虞阳科名录壹进士门顺治四年丁亥科略云:“钱祖寿二甲第五名。字福先,号三峰。时俊孙。唐朝鼎二甲第十四名。字禹九,号黍谷。本姓钱。钱裔僖三甲第九十四名。字嗣希,時俊子。”同书贰举人门顺治三年丙戌科略云:“钱裔僖见进士。钱召西翰,庠名祖彭。裔肃子。钱孙爱孺贻,改名上安。谦益子。”国柱所谓“子侄三人”,子自是孙爱,侄则当指裔僖祖寿。其实裔僖乃侄孙,祖寿祖彭乃侄曾孙。唐朝鼎即与迫死河东君案有关之“族贵”钱朝鼎,此时尚未复姓,更应不列于此也。又清史列传玖黄梧传载梧条列剿灭郑氏五策,其四曰:“锄五商,以绝接济。成功于山海两路各设五大商,为之行财射利。梧在海上素所熟识,近且潜住郡城,为其子弟营谋乡举邑庠,为护身之符。其实阴通禁货,漏泄虚实,贻害莫大。应奏请敕下督抚严提正罪,庶内究清而接济之根可拔矣。”黄氏所言之情况,虽时间较晚,但亦可供参证。)

同书同卷土国宝传略云:

(顺治)二年随豫亲王多铎定江宁。王令同待郞李率泰招抚苏州松江诸郡,遂奏授江宁巡抚。(以)擅杀苏州诸生王伯时及文震孟之子文乘下所司察议,坐降调。四年八月命以布政衔管江南按察司事。五年五月仍授江宁巡抚。八年十月巡按御史秦世祯疏劾国宝(贪赃)。疏上,命革国宝等职,下总督马国柱同世祯讯鞫。国宝将就逮,畏罪自经死。鞫证皆实,追赃入官。

清史稿肆世祖本纪壹略云:

顺治四年七月戊午改马国柱为江南江西河南总督。

同书壹贰贰职官志叁外官门略云:

顺治元年置江南巡抚,驻苏州,辖江宁苏州松江常州镇江五府。十八年江南分省,更名苏州巡抚。顺治十八年江南分省右布政使徙苏州,左仍驻江宁。顺治三年增置江宁按察使一人。康熙八年江苏按察使徙苏州。(原注:“江宁隶此。)

同书贰佰叁疆臣年表壹顺治四年丁亥江南江西河南栏云:

马国柱七月戊午总督江南江西河南。

同书同表顺治四年丁亥宣大山西栏云:

马国柱七月戊午调。(寅恪案:叶绍袁启祯记闻录柒芸窗杂录云:“旧巡抚土公左迁按察使。丁亥十二月中已履任。江宁洪内院亦奉旨回京,代之者马公名国柱。洪系明朝甲科,马固一白丁也。”可供参考。)申朝纪总督宣大山西。

同书同表顺治十一年甲午江南江西栏云:

马国柱九月丁未休。十月马鸣佩总督江南江西。

黄宗羲海外恸哭记监国鲁三年戊子闰三月(即顺治五年戊子四月)江西虏帅金声桓反正条(可参梨洲行朝录肆“鲁王监国”及同书伍“永历纪年”有关各条)云:

金声桓者,故楚帅左良玉之部将也。良玉死,良玉之子梦庚降虏,虏俾声桓仍统其军。大学士黄道周督郑鸿逵郑彩二军出杉关,声桓故曾役于道周,乃阳为送款,而使别将张天录袭之,道周被执。由是得镇江西。上取闽,虏调各省之兵复陷其地,声桓之力居多。虏抚以声桓降将,故轻之。从之取贿不得,声桓私居尝改旧服,于是虏抚上变,言声桓谋反。声桓使人窜之中途,得其书。乃置酒召虏抚,以书示之,虏抚失色。遂斩之。奉永历帝正朔,受爵豫国公,江西郡县皆定。当是时南都震动,以为声桓旦夕且下,虏官豫拟降附。而虏之守赣州者不从声桓。声桓欲攻之,守赣州者曰:吾不动以待汝,汝得南都,则吾以赣下。乃为声桓之谋者,以宁庶人(宸濠)之败,急于顺流,故使新建伯(王阳明)得制其后,今门庭之寇未除,而勤远略,是追庶人之偾车者也。声桓遂急攻赣。赣守愈坚,各省之援虏大集,围声桓困之,数月食尽。部曲斩声桓,降于虏。

査继佐鲁春秋监国纪略云:

(永历二年)戊子(监国三年)监国跸鹭门。北总镇金声桓回向,为明守南昌。北总镇李成栋回向,为明守广东。声桓与养子王得功北反自称辅明将军,桂王封豫国公。封成栋惠国公。(永历三年)己丑(监国四年)春正月监国由鹭门诣沙埕。南昌败,豫国公金声桓、建武侯王得仁、大学士尚书薑曰广死之。诸郡县咸不守。金豫国回向,曰广欲捷取九江,扼安庆,窥南都。声桓不听。至是败,间投井死。惠国成栋以桂命提东粤师应声桓,协攻赣,适声桓解赣围两日矣。势单,败走信丰,溺水死。

祝芸堂纯嘏编孤忠后录略云:

顺治四年丁亥黄毓祺起兵海上,谋复常州。正月毓祺纠合师徒,自舟山进发。常熟钱谦益命其妻艳妓柳如是至海上犒师,适飓风大作,海艘多飘没。毓祺溺于海,赖勇士石政负之,始得登岸。约常郡五县同日起兵恢复事既不就,而志不少衰。逃名潜窜。至淮,索居僧舍。一日僧应薛从周家礼忏,周闻知祺,延而馆之。祺有部曲张纯一张士俊二人,向所亲信。二人从武弁战名儒(寅恪案:清史列传贰臣传钱谦益传之“盛名儒”,疑即此人。)转输实无所措,谋于名儒,将以祺为奇货。名儒故与薛有隙,得此为一网打尽计。于是首者首,捕者捕,祸起仓卒矣。(寅恪案:续甬上诗捌拾谢三宾小传云:“牧斋以黄介祉事上变,而反遭囚系。”紫德赓君已辨其非。甚是。见辅仁学志第壹贰卷第壹第贰合期“鲒埼亭集谢三宾考”。)顺治五年戊子下黄毓祺于海陵狱,是年春执毓祺见廉使夏一鹗,四月下海陵狱。一鹗为常州府时治徐趋之狱,尝垂涎于祺而欲未遂。后心艳武进杨廷鉴之富,欲借此为株连,祺不应,索笔供云“身犹旧国孤臣,彼实新朝佐命,(寅恪案:“彼”指钱牧斋。)各为一事,马牛其风”。一鹗大怒,酷肆拷掠,诘以若欲何为?曰:求一死耳。七日遂囚于广陵狱。六年己丑黄毓祺死于金陵狱。三月移金陵狱,将刑,门人告之期。祺作绝命诗,被衲衣,趺坐而逝。

钱肃润辑南忠记“贡士黄公”条云:

黄毓祺字介子,江阴人。倡义城守。城破,决围出,潜匿村落间。俟满兵稍去,复行召募。于丙戌冬十一月集兵,期一夕袭取江阴武进无锡三城,不克。毓祺往扬州,设绛帐于诸富商家。戊子被执于泰州,置犴狴,咏歌不辍。人共钦之。己丑三月十八日,忽见范蠡曹参吴汉李世勣四人召之去,含笑而逝。有绝命词云:“人闻忠孝本寻常,墙壁为心铁石肠。拟向虚空擎日月,曾于梦幻历冰霜。檐头百里青音吼,狮子千寻白乳长。示幻不妨为厉鬼,云期风马画飞扬。”毓祺死,亲知无有见者。赖常熟门人邓大临起西为之蠲金埋葬于狱中。旨下,命戮其尸。

寅恪案:综合清代官书之记载,牧斋因黄毓祺案被逮至南京应在顺治五年戊子四月,(寅恪案:此年明历三月大,闰三月小,四月大,五月小。清历三月大,四月小,闰四月大,五月小。故清历四月即明历闰三月。见陈氏二十史朔闰表及郑氏近世中西史日表。)决无疑义,此点与牧斋本身之记载谓在顺治四年丁亥三月者显相沖突。茲先一检清代官书所记是否合理。

依陈之龙疏,谓自金声桓叛清后,遣将稽査沿海一帯,遂擒获黄毓祺,然则黄之被擒在金之叛清以后,牧斋之被逮又在黄被擒之后。今清代官书记金氏之叛至早在顺治五年戊子正月,清廷命马国柱严饬该管官访拿黄氏党羽,遂逮牧斋至南京。清代官书复载马国柱于顺治四年丁亥七月由宣大山西总督调任江南江西河南总督,故黄案发生必在马氏调任之后方有可能。牧斋自述其被逮在顺治四年丁亥三月,此际马氏尚未到新任所,清廷谕旨岂得有“该管”之语?足证清代官书所记事实,其年月衔接吻合,无可非议也。又明自南都倾覆后,其借以抗清之根据地有二:一为西南腹地奧区,一为东南滨海边隅。金声桓叛清,声言将取南都,李成栋复以广东归明,当时江浙闽粤大陆岛屿皆受影响,观上引黄梨洲之海外恸哭记及行朝录并査东山之鲁春秋等,可见一斑。故黄査两氏所述年月,实可间接证明清代官书记载之合理。至祝芸堂之书乃专述黄介子事迹者,其所载年月皆与起清代官书符会,惟言牧斋命河东君至海上犒黄毓祺师一事未知有何依据,俟考。钱础日特记黄半城之死日,(毓祺此号见赵曦明江上孤忠录注。)较他书为详,且祝赵两氏皆黄氏乡人,其书记述清兵残暴明士忠节之事,故应与余姚海宁之著述视同一例也。

夫清代官书年月之记载无可非议,已如上述,似应视为定论,但鄙意实录之编纂累经改易,编者综合资料,排比先后,表面观之虽如天衣之无縫,然未必实与当时事件发生之次序一一吻合。昔年检编明清内阁大库档案残本,曾见实录原稿,往往多所增删变换,遂知实录之年月先后亦间有问题。茲见罗振玉史料丛刊初编“洪文襄公(承畴)顺治四年丁亥七月初十日呈报吴胜兆叛案揭帖”内引苏松常镇四府提督吴胜兆状招云:“顺治四年三月内有戴之俊前向胜兆吓称苏州拿了钱谦益,说他谋反,随后就有十二个人来拿提督。你今官已没了,拿到京里有甚好处?我今替你开个后门,莫如通了海外,教他一面进兵,这里收拾人马,万一有人来拿,你已有准备。胜兆又不合回称我今力单,怎么出海?戴之俊回云:有一原任兵科陈子龙,他与海贼黄斌卿极厚,央他写书一封,内大意云,胜兆在敝府做官极好,今有事相通,难形纸笔,可将胜兆先封为伯,后俟功成再加升赏。其余不便尽言,来将尽吐其详等语。”亨九此揭乃当时原文,最有价值,足证牧斋实于顺治四年丁亥三月晦日在常熟被逮。清代编辑世祖实录何以不用洪氏原文,而移置此案于次年?岂因马国柱顺治四年三月尚未到南京任所之故耶?抑或未曾见及洪氏奏揭原文所致耶?今虽未能断定其错误之由,然就牧斋在常熟被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