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爱国军阀 >

第260部分

爱国军阀-第260部分

小说: 爱国军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刘存厚看到自己往日贴身警卫后,也颇为放心,再加上四川人本来就有点大大咧咧,根本没有什么保密意思,如此之下,才会在车上谈论这个。
  在得到赵渭宾报告后,杨兴眉头紧皱,当即叫来驻藏军政治部主任傅常,
  傅常,14岁中过秀才,后来命运多舛,多次不中。
  1906年进入四川陆军弁目队,后转入速成学堂,接受革命思想,与同学组建秘密组织,加入同盟会,参加过同盟会,二次革命,护国战争。
  在护国战争的时候,傅常与熊克武一道回到重庆,先是参加对北洋军作战,后来则受杨兴邀请,参与工程团组建工作,后担任军政处副处长,协助乔毅夫工作。
  考虑到傅常是一个坚定的革命者,而历史上刘存厚多有投奔北洋,所以傅常担任军政处副处长,这次再对驻藏军整编过程中,被任命为驻藏军政治部主任。
  傅常奉命来到督军府之后,在一番寒暄之后,杨兴再次交待工作任务之后,对傅常说道:真吾兄,这个刘存厚,怎么说呢?一向是野心勃勃,做事嘛则不按照常规,你到的时候,要注意工作方式,尽力发展成员,要坚持原则,避免刘存厚坐大啊。
  傅常点点头,表示同意,要说过去,在与唐继尧战争过程中,杨兴可是对一些革命者多有防范,特别是熊克武等人,根本不给带兵。
  现在不同了,自从成立了中国人民党后,自从加入广东护**政府后,杨兴对过去一些老资历的革命党人,就已经态度大变。
  当即坐下来,与杨兴探讨如何搞好驻藏军政治工作,如何避免在臧边,防止刘存厚坐大。


 第247章 民主怪胎-安福系

  现在,安福系国会就要开会了,安福系国会选举徐世昌为民国大总统了,对安福系国会,以及随后演变,众人议论纷纷。
  现在说来是怪谈,但按照正常人的眼光看,安福系国会选举,确实是一个丑闻,在历史上,同是北洋军阀直系头子曹锟、吴佩孚就下令解散安福系国会,如此可以看出安福系国会是多大的一个丑闻。
  前段已经提过,在国会选举中,国民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宋教仁因为组阁问题而惨遭杀害,如此袁世凯控制通过武力控制国会。
  大家也许不相信,以国民党为首的国会与袁世凯之间虽然嘣咯嘣咯的,但合作还是非常愉快。比如袁世凯称帝,参议院、众议院可是一致赞成的。
  但在袁世凯病逝后,情况发生逆转,先是在府院冲突时国会完全站在黎元洪那边,接着在张勋复辟后,段祺瑞宣布使用袁记约法。
  在这种情况下,以国民党为主的国会议员南下广东,与孙文一道组建非常国会,如此走上完全对立的一面。
  在那之后,军人出生的段祺瑞与中国进步党党魁梁启超勾结,两人一拍即合,重新选举国会。
  在旧国会中,中国进步党是仅次于国民党的第二大政党,是由各省立宪派组成,随着段祺瑞武力统一中国的企图逐渐实现,一直以来颇有政治抱负的梁启超就有了取代孙文,成为中国政治领袖的企图。
  在护国战争胜利后,梁启超就曾经以组阁为目的,奔走南北。
  黎元洪就任大总统后,梁启超就一心谋取财政部部长,在张勋复辟后,终于得偿所愿,成为财政部部长,盐务总署督办。
  现在,梁启超最大目的就是中国进步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就是自己在未来能够组阁。
  如此,以梁启超为首的中国进步党与皖系军阀一拍即合,决定改选国会。
  而让梁启超所料不及的是段祺瑞根本不想给中国进步党成为国会第一大政党的机会,根本不给梁启超组阁的机会。
  在国会改选前,段祺瑞令亲信徐树铮,皖系政客王揖唐在宣武门安福胡同梁氏堂聚会,依靠政府的力量,收买国会议员,如赖昌星的红楼那样为这些国会议员提供招妓便利,为国会议员提供各种补助。
  在国会选举中,皖系控制各省通过武力强迫投安福系所中意的议员。
  比如在陕西选举过程中,由督军陈树藩一人指派,只许投指定的王越、武树善等人的票。选举当日,“军人监场,一一干涉”,结果,王越等均被选出。投票选举候补人时,有三人未按指定名单而别选他人,陈树藩查出后,下令逮捕,“三人几遭杀身之祸”。
  江苏为冯国璋直系地盘,因此安福系与研究系的斗争最为激烈。安福系占优胜。参议院选举,安福系特派段书云携带巨款南下,一时票价涨至每张300元。两派互不相让,以致酿成选民捣毁票匦之闹剧。
  湖南众议员选举,为安福系吴剑丰包办。投入票匦的选票,同样被打开涂污。研究系杨度用每张票500元的高价,收买了选票50张,开匦后,废票占30张,杨度二字被改写成“杨皮”、“杨之度”、“洋豆”、“羊豆”等,致有效票仅19张而未能得选。
  作为护法军政府元帅,作为西南军阀一员,杨兴难得与桂系军阀、滇系军阀保持一致,毫无保留的对段祺瑞记国会改选采取抵制态度。
  如此,在国会改选过程中,桂系控制下两广,滇系控制下云南,川系控制下四川与川边这一特区,以及川滇控制下贵州都对选举采取抵制态度。
  在1918年7月(民国7年)总计共选出参议员147名(总额为168名),众议员325名(总额为406名)。两院合得472名,其中属于安福系的议员总数为384名,占80%强,成为国会的唯一支配者。研究系只得20余名,遭到惨败。
  让人瞠目结舌的是,皖系控制下安福系虽然在国会选举中大获全胜,但国会选举胜利并没有带来段祺瑞所预期的变化。
  首先,皖直两系矛盾公开化,进而成为势不两立的死敌。
  由于直系头子冯国璋在担任代总统期间,曾经罢免了段祺瑞国务总理职务,后来虽然迫于压力,不得不请段复出,特派参战督办事。
  现在皖系在的国会选举中大获全胜,安福系控制了80%的议员,段祺瑞最先要做的就是通过新的总统选举,将冯国璋推下台。
  而冯国璋看到安福系控制国会,知道连任无望,被迫于1918年8月通电辞去大总统职务。
  如此,安福系国会推选北洋元老徐世昌就任大总统。
  冯国璋去职,让皖直矛盾严重激化,身在前线的直系头子吴佩孚在9月26日、10月3日,连续发动湖南前线南北将领两次联电反对段祺瑞的主战政策。如此,皖直矛盾再次公开化,到最后因为段祺瑞武力统一中国企图,因为对日妥协,从而酿成皖直大战。
  除了与皖直由于安福系在选举过程中过份猖獗,皖系与梁启超中国进步党矛盾已经公开化。
  梁启超支持段祺瑞搞国会改选,是希望中国进步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但选举结果是中国进步党国会议员远远少于旧国会,如此与段祺瑞离心离德,最后分道扬镳。
  最后,就是与陆荣廷、唐继尧、杨兴为首的西南军阀的矛盾,由于政治立场炯异,再加上西南军阀普遍利用广州的非常国会,对段祺瑞所搞的安福系国会,西南军阀难得意见一致。
  想不到段祺瑞绞尽脑汁搞出的一个安福系国会,竟然成为各方面攻击的靶子,看到这样的结果,杨兴不由得喜笑颜开。
  在川省内,旧日与中国进步党有这样那样联系的省议会议长蒲殿俊(曾经担任进步党理事)、教育厅厅长罗纶、财政厅厅长黄大暹,看到安福系大获全胜,看到中国进步党在选举中一蹶不振,一个个咬牙切齿。
  现在由于国会选举失败,梁启超决议告别政坛,远渡欧洲,如此仅次于国民党的中国进步党就面临分裂的危险。
  在这种情况下,经过商议,考虑到蒲殿俊曾经担任中国进步党理事,决定拨出专款,决定建立中国人民党华北政治分会,任命蒲殿俊为中国人民党华北分会主席,由其前往联络中国进步党、立宪派,以扩大中国人民党在北方的影响,以共同反对皖系武力统一中国政策,共同反对皖系卖国政策。
  而蒲殿俊所遗留下来的四川省议长职务,由副议长骆成襄继任。
  而在华南,则与直系新秀吴佩孚相呼应,响应其通电,高唱和平,反对皖系武力统一中国政策,反对皖系卖国政策,不承认安福系国会,不承认徐世昌的总统地位。


 第248章 平民教育之旧学与新学

  在确定对安福系国会态度,在确定对皖系、直系态度后,杨兴将精力放在平民教育上面。
  这天,一个叫晏阳初留美学生找到杨兴,在简单介绍后,杨兴翻开其介绍信。
  晏阳初,生于1890年10月,四川巴中人,自幼在塾师兼乡医的父亲的教育下,他受到儒家文化的熏陶。谙习时势的父亲也深知“书香之外另有世界,西学乃潮流所趋”。
  在那自后,晏阳初先后在香港圣保罗书院(香港大学前身),美国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研究院主修政治经济。
  在1918年学成毕业,回到国内(历史上为1920年回国,为了推动平民教育,让他提前两年毕业,提前两年回国吧)
  在返回四川的时候,听闻老家有一个开明的军阀,在这几年,大力发展地方经济,颇有成效。
  当即跑到成都来见杨兴。
  杨兴一看,这个家伙不简单,全部都是在前世名牌大学就读,且是一个研究生,当即亲自接见了下他。
  在最先,还有担心是方鸿渐那种人,用蹩脚英语问了两句,谁知道交谈不到几分钟,就知道这个家伙还真有学问。
  既然如此,当即安下心来问道:晏先生,你从美国学成归来,川省如今正处于建设**之中,还希望你能为家乡建设多出点力?
  这位晏阳初也不含糊,当即将自己平民教育观念掏出来,认为国家要富强,必须“除文盲、做新民”
  认为农村主要问题就是“愚贫弱私”四大病,提出以“学校式、社会式、家庭式”三大方式结合并举,“以文艺教育攻愚,以生计教育治穷,以卫生教育扶弱,以公民教育克私”四大教育连环并进的农村改造方案。
  如此,就是要组建平民学校。
  杨兴一听,这个家伙谈的还正是那么回事情,如今新政开展颇为困难,主要还是大家思想觉悟太差了。
  自从废除科举制后,全国出现兴办新式教育的**。
  但是,一个最大特点就是教师紧缺,所以在历史上,张澜、罗纶等人跑回顺庆举办南充中学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由于缺乏政府支持,以及大家将新式教育想得太过复杂,如此导致新式教育推行非常缓慢。
  但是在另外一方面,在中国广大农村还盛行过去那种旧式教育,一些老秀才、老举人还在各个私塾进行旧式教育。
  对这点东方是深有体会的,爷爷从生到死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记得在土改的时候,家中也仅仅被评为中农。但是让人奇怪的是,爷爷在世的时候,就告诉过东方,一般家境稍稍好的,能够够得上温饱,基本上都会送子女上几年私塾,以能够读书识字。
  还有一个证据,东方老家在川北蓬州的一个丘陵地区,所在乡在蓬州属于经济最差的乡。但是听老人说,在过去,在生产队的一个窑洞边,曾经修了三间瓦房,作为族里学生读书之用。
  在幼时,还听家中长辈讲,族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