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年代-第2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司令部所在的车厢门口,人粪堆积有二尺多高,臭气铺面而来,冯耿光起得不得了,真是岂有此理!
冯耿光是知道唐绍仪意图的人,所以见到冯国璋,来不及谈这些闲事,寒暄以后寥寥谈了几句,冯耿光就问:“军事情形如何?”
冯国璋笑着说:“我派个参谋陪你同到汉阳龟山顶上,领略一下武昌蛇山的形势,回来我们再谈,你看如何?”
冯耿光说道:“我看也好。”
冯耿光就请他代自己借了一匹马,同着一位参谋官、两个随员,带着望远镜同到汉阳龟山顶上了望武昌蛇山。
正是初冬天气,遥见武昌城内颓垣断壁,砾瓦塞途,昔日闹市今已成墟。路上不见行人,显见很是空虚。再掠看蛇山周近,自巅至麓,只见寥寥几缕炊烟,荒凉沉寂,杳然不见人影。
一位冯耿光同学参谋官指着说:“您看前面的高,岗,黎元洪的军队就躲在那个岗后的山坡下边,并没有多少人马,也不见他们出现;即以红船而论,现在南岸一条也没有了,都已被我们调集到北岸来了。”
他们看了半天,就仍回司令部见冯国璋。
冯国璋说道:“你都看见了吧,民军败退以后都已向上游四散,武昌民军寥寥无几,我军又将两岸大小红船全部调集北岸,长江随时可渡,武昌唾手可得。如要议和,我看最好让我先克复了武昌,三镇在握,再同他们城下议和,岂非必操胜筹!此种情况,我已屡次电告宫保,宫保却对此事始终没有答应,到底是什么意思,我真揣摩不透。老弟,你知道不知道?”
冯耿光离京的时候,尽管袁世凯矢口高唱“忠君爱国,主张君主立宪”,“如不幸局势有变,必当捐躯图报”等语,而他们却料定“袁项城一定要推翻清室”,特别是在火车上和唐绍仪用粤语一番交谈之后,更是坚定他的这个信念。
可是冯国璋此时问他,他却很难对冯耿光直说,怕的是军前流露,担着“惑动众心”的过失,因此冯耿光始终未敢明白点穿,只好含糊其词地告诉他:“北京流言很多,我们也不大有数,恐怕宫保也有他的心事,日子长了总会明白的。”
冯国璋神情黯然:“还有什么明白不明白的……大势已去,李疯子得势,京汉铁路军需物资无法运抵湖北,北洋军在湖北再难支撑下去,撤军就是这几天的事情……”
“李疯子啊!汉上争雄,他才是最大的胜利者……”冯耿光也不知道该怎么说是好……
(更新迟了,抱歉)
226撤退上
北京,锡拉胡同。
入京以来,袁世凯就没有好好在东堂子胡同的总理衙门认真上过一会卯。只是守在他锡拉胡同的老窝,全力的看着京师和南方的风云变幻。半年来风波不断,北洋也卷在其中抛上抛下,让一贯保养极好的袁宫保,都看起来老了一些儿。
袁世凯重登政治舞台,也未尝不担心项上的脑袋说不定哪一天就会有人替他搬个家。有人说他“难得一夜高枕安眠”,是可以理解的。因此,当袁世凯被起用的时候,他并不立即赴任,是有他的道理的。到了北京,很少进紫禁城,很少去东堂子胡同总理衙门,也是有他的道理的。
“父亲,段军统来的文告,您可都看了?在叫苦呢,北洋军上下,咱们几十个小站练出来的军官,前线各协营争着发急需补充的电文,而长江水道不通,京汉铁路不通,他明知道咱们却很难再向前线输送粮食、弹药等补给品了……办砸了父亲的交代的大事,还有脸在这里叫苦!先办了他!还有冯军统,在汉口就看着段军统出丑,也不伸手拉一把,以至北洋丧军辱威,同样该办!”
说话的是袁克定,他一开始就叫嚣这要办了段祺瑞,如今段祺瑞在湖北栽了这样一个大跟头,袁克定反而更是最明目张胆反对段祺瑞的。又或是,袁大公子是最明白感到段祺瑞未来威胁的?想想也是,袁大公子要想从他老爷子手里继承北洋, 第 240 章 民党呼吁,辛亥年这场动荡能蔓延的这么迅速,转眼之间半壁江山啊!孙大炮那么会放大炮的人物,四处举义,也不懂得使用这样的手段,也从未造成这样巨大的风潮!近来人民日报那帮为他摇旗呐喊的家伙,也定然还有动作,咱们只管等着看就好了…………在下只是担心,湖北局面变化,必然打破洋人在汉口的平衡,洋人会有什么动作?”
袁世凯脸色一动,冷冷道:“现在汉口,可不是我们北洋的尾了……还是想想,怎么和李疯子打赢这场口水仗吧,北洋军威信不能再有任何闪失,不然谁还怕咱们!”
赵秉钧一怔:“袁公,小东洋在东北增兵,看架势不得不防,甲午故事,不可不妨!汉口,只怕是个借口,毕竟离东瀛列岛太过遥远,首当其冲的还是咱们北洋!”
甲午一战,曾经有人说他罪魁祸首,他也是把小东洋恨透了的。但是赵秉钧说的对,和小东洋最先起冲突的必定是他的北洋地盘。
但是袁世凯也容色如铁,丝毫没有退让的打算。他说道:“我北洋数万新军,北洋水师,就都是摆设?北洋军装备的毛瑟,克虏伯,比小东洋的皇军要先进的多。英国法国,这些强国霸主,在北京外交团原有一致行动之协议,不得单独干涉,小东洋干乱来!”
他断然又加了一句:“渤海海口,我北洋经营垂二十年,已经不是李老中堂时代,船坚炮利,有深固不摇之势,甲午故事再难重演!”
(今天第一更。求票啦,今天上50票就拼死三更)
227撤退中
夜色已经是渐渐迷离下来了,饱经战火的土壤之间满是被血肉所浸润,到处都是战火所带来的疮痍之景。
安陆,安荣堂。李大帅为了准备对北洋作战,而把湖北划分为三个战区之后,这里便是湖北的作战指挥中枢了。
安荣堂的面积算不上很大,不过占地三十亩,不过其厅堂、走廊、粉墙、洞门等建筑与假山、水池、花木等组合恰到好处,山水、田园、山林、庭园四种不同景色集于一身。因为建筑数量多,分布密集,所以安荣堂在这些布局方面,便是很注意,而空间处理更是如此。虽是亭台轩榭满是,可却没有有丝毫零乱之感,而是给人有一个连续、整体的概念。
此时的安荣堂八仙馆内,人退尽了,显得空落落的,斜照的日影从洞开的门中一直照进殿内,李想忽然觉得有些寂寞,猛地想起自早晨管家小妹梅迪送了一些点心吃,到现在尚未进食。他不觉暗自好笑,在门口融融的阳光下舒适地伸了个懒腰,活动了一下腿脚,远远望见他那个草台班子参谋部总参曾高双手抱了一大叠文书要送往文书房,便笑着叫道:“老高,你过来!”
“哟!”曾高正低着头走路,不防有人叫,抬头见是李想,忙笑着过来,“是大帅叫我……我的眼越发的不济了,都快累出近视眼了!”忙将文书进至案上,回身过来又是敬礼,又是嬉皮笑脸,“湖北革命军的整编,是否操之过急?累死咱们参谋部了……干脆还是去娉几个普鲁士大胡子,要学就学地道的德国陆军。”
李想在千家岭结束之后,立刻开始整编革命军。
向来便是欧洲陆军军事强国的德国,历来便是欧亚一些军事相对落后的国家的效仿对象。当初日本明治维新的时候,日本陆军便就是照搬普鲁士陆军全套军事思想、建设制度和制式操典,而设置的。虽然最初的时候,日本陆军是学的法国,可是一场普法战争之后,日本人发现,相比之下,陆军似乎还是要看德国,尤其是德国率先开启了完善的参谋制度。
从原普鲁士军队总参谋部展而来的德**事总参谋部,是绝大多数军队总参谋部的样板,也是德**队中对战争进行规划和决策的高级军事机构。
也正是因为总参谋部的崛起和展,在与其他对手相比的时候,德国人获得了这个最大的优势。也正是因为这样,近两个世纪以来,德**事总参谋部成了军事史上最出色的参谋机构之一。
虽然,从严格的定义上来看。历史上地第一个总参谋部实际成立于德国的邻邦、死敌——法国,早在法国大革命时期。*长拉扎尔·卡诺下属地*办公室就已开始具有现代总参谋部的雏形,而1795年,后来成为拿破仑席元帅的贝尔蒂埃又率先建立了参谋系统,并在后来成为贝尔蒂埃直接领导的参谋长办公室,并和另一个被称为总参谋部的机构组成了拿破仑地统帅部。然而那个时期的参谋长办公室和总参谋部仅仅只是严格遵守拿破仑的命令。而不能直接取代皇帝本人进行指挥,所以根本就不能真正意义上的总参谋部。
而反观德国人,在狭义上,总参谋部是普鲁士军队地指挥中枢。负责对战争各方面的研究,制定部队机动方案及战役实施方案,拟定作战和动员计划。在广义上,总参谋部代表了一种全新的军事理念、虽然当时的欧洲各国都先后设立总参谋部,但德军总参谋部因其完备严格的培训机制和靠实际表现而非出身门第作为奖惩标准而声名卓著。
最早成立在18o6年的德**事总参谋部是由普鲁士地格哈德·冯·沙恩霍斯特和奥夫斯特·冯格奈森瑙两位将军所建立的,不过直到1821年任总参谋长卡尔·冯·米夫林男爵上任。这才标志着总参谋部的正式成立。
德军总参谋部的培训机制并不只为了培养出合格的参谋人员,而是更为了培养出具有具有丰富知识、广阔视野和献身精神的职业军官。
总参谋部拥有着较少受政治势力控制的特权,而这一点更是在1871年在德国宪法中被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固定下来。
相比于中国的参谋制度建立缓慢,日本在这个方面要起步很早。明治维新之初,日本便从德国请来了梅克尔少校担任陆军大学校的教官,建立了日本现代参谋制度的基石。培养起了日本陆军的参谋人才以及高级指挥官。
袁世凯北洋军的现代参谋制度还很原始,李想革命军的现代参谋制度也很草台。
而李想是非常欣赏德国的军事、工业的先进性,希望能够从德国引进德式军队的管理方法、先进的战略战法、部队单兵的战斗技能,尤其是让那种德意志精神,革命军高层更是欣赏,因为这一点和革命军精神很是相似。正是因为希望从德国人那里获得先进的理论知识,以便建立起一支强大的军队,对内捍卫革命的坚决果实、对外则能抵抗外来侵略。
只是现在的条件,要请德**事顾问,太困难。革命军高层也只能用在德国学生日本那里学到的一点皮毛,摸索着自己建设……
李想打量着曾高,这家伙满嘴跑火车,又爱吐苦水,边听他唠叨一边笑道:“操之过急?不,一点也不急!北洋军不是革命军最终的敌人,目前威胁中国最严重、而最迫切者,当然指日本。日本对中国之情,知之极悉。其利害适与中国相反,故必用尽各种方法破坏中国内部之团结与图强,至少设法迟延其实现。这场辛亥大革命,处处可以看到日本人的身影。国民革命蓬勃发展,东京的空气已然不快……设想,战争一旦爆发,则国民政府有坚忍意志,断无不抵抗而即承认敌方要求,沉默接受。这不又是一场甲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