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双妃记-第10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轩,听你这么一说。我心里舒坦多了。”世民伸手理着子轩的发丝,深情地看着她。
子轩缓缓地环上他的腰,“世民,你放心。无论姐姐做什么,无论这条路有多难走,我都会一直在你身边陪着你。帮助你,我一定要看到光芒万丈的千古一帝登上皇位。”
世民来到文学馆。学士们早已在等他。房玄龄上前道:“二殿下,您可知道长安城里的传闻?”
世民点头,“听说了。”
长孙无忌从怀里拿出一沓纸来,道:“二殿下,我已经派人查过了,那些祥瑞和童谣都来自齐王府的指使。”
世民拍拍长孙无忌的肩膀,“无忌兄有心了,这么快就查出了根源。”
长孙无忌道:“其实也并不难查,这些东西竟在一夜之间冒出来,齐王府动作太快,慌忙中难免就有所疏忽,多问几个小童和百姓便查得出来。”
世民接过那沓纸,道:“我这就进宫去承给父皇,以免他问起来,我就被动了。”
“二殿下不可。”杜如晦急忙拦住世民。
世民不解,“为何不可?”
杜如晦道:“这样的事由二殿下亲自出面或者由秦王府的官员汇报给皇上,都不如由朝庭的大臣报给皇上来得好,那更显得与秦王府毫无关系,一切是齐王府搞出的闹剧,皇上更容易相信。”
“如晦所言甚是,那就把这些材料给萧瑀送去吧,他和陈叔达一直是支持本王的。”世民道。
建成经过了几天的思考,终于下定了决心,这一天,他将元吉叫到东宫来。
“元吉,我想好了,现在左右十二卫的禁军都在世民的掌控之中,他若真的有心杀我夺位确实是易如反掌,所以我决定建立属于东宫自己的卫队,来保护东宫的安全。”建成道。
元吉一听,心花怒放,忙接道:“大哥,你打算怎么做?”
建成道:“庆州都督杨文幹原是我东宫的卫士,可令他招募一些骁勇驻扎在东宫。”
元吉大喜,拍着胸脯道:“好主意!大哥,等这些骁勇招募来了,我来帮你操练他们。”
“好,可是这件事一定要谨慎,且莫让父皇知晓。”建成从来没干过违法的事,还是有些担心。
元吉却是个冒险惯了的,“放心吧,大哥。而且我还有个主意,这些骁勇刚招募来得训练一阵子才能派上用场,不如先调燕王李艺的精骑三百来进入东宫的亲兵卫队,他们可都是久经沙场的,调来就可用。而且,大哥上次出征刘黑闼时与李艺交好,不怕李艺不同意。”
建成道:“也好,李艺的事你亲自去办吧。而联络杨文幹的事就让尔朱焕和桥公山去办吧。”
杨文幹办事实在很利落,不久便为太子招募了两千勇士,元吉亲自指挥操练,命他们分别屯于东宫左、右长林门,号“长林军”。而燕王李艺也很给面子,很快将三百精骑送入了东宫。
东宫的这些举动如何能逃得过长孙无忌的眼睛,若说房玄龄作为李世民的大管家,这些年主要的工作是为秦王府网罗人才,那长孙无忌就是为秦王府建立了一套完备的特务体系,长安城有个风吹草动,他都能最先知晓。何况东宫这次的动作这么大,长孙无忌还能不知道?
文学馆内,无忌将东宫的举动汇报给世民,世民叹了口气道:“我身为左右十二卫的禁军统领,负责宫内的安全,大哥此举明显是不信任我啊。”L
☆、第一百三十章 长林军事件
无忌道:“二殿下,这不仅仅是东宫已有心防着我们,若太子有心,二千多人的长林军足以攻克秦王府了。”
杜如晦笑道:“无忌兄所言极是,但别忘了二千多人也足够发动政变,攻入皇宫了。”
房玄龄会意,“是啊,这种有违大唐法律的军队就存在于皇宫跟前,皇上会比我们更在意。”
世民哼笑一声,“好,那就老办法,这次让陈叔达去把这件事告诉父皇。”
李渊得知这件事后气得七窍生烟,一个世民功高盖主已经够让他头疼的了,现在又来了一个建成,身为储君他竟然背着朝廷私自招募军队,他想干什么?这是要抢班夺权啊!
李渊命人急召建成和元吉入宫,二人匆匆赶来,一看李渊面色不善,不知所为何事,都不敢轻言,等着李渊先说。
李渊盯着建成看了老半天,说道:“建成,朕活得好好的,你这个太子暗中纠集私人武力,组织什么长林军,你意欲何为啊?”
李渊的话虽说得平静,但不怒自威,建成慌忙跪倒在地,急着磕头,“儿臣知罪!儿臣知罪!父皇息怒,请父皇责罚!”
李渊的声音抬高了八度,吼道:“朕问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建成慌乱地答道:“儿臣只是为了安全……儿臣绝无针对父皇之意……儿臣不会做出那种大逆不道之事……”
“安全?你哪里不安全了?”李渊斥责道。
元吉一看建成吓得什么也说不清楚,只得由自己来说,他上前一步道:“启禀父皇,大哥前些日子在东宫遇到二哥派来的刺客,而左右十二卫的禁军都是二哥掌管。所以大哥才会担心自身的安全招募了长林军。”
“哦?世民派去东宫的刺客?那既然有这种事,建成你为何不禀告朕呢?”李渊问道。
建成道:“回父皇,因为此事只是儿臣们的猜测,并无实据,所以未回禀父皇。”
李渊气道:“没有实据你们就猜测是世民所为,没有实据你们就因此组织什么长林军?”
无吉道:“父皇,虽没有实据。可这明显是二哥所为嘛。二哥自从打下洛阳之后。便自以为功高,目中无人,觊觎储位。而且他掌管着禁军。除了他谁有本事进得了东宫啊。”
“你给朕闭嘴!”李渊直指元吉的手气得直哆嗦,“朕还没有追究你的事呢,你说,前些日子为什么要在长安城散布‘秦王当为帝’?”
元吉不服气地跪到地上。“父皇,儿臣只想让大家都知道二哥的野心罢了。”
“你二哥的野心你怎么知道?你是他肚子里的蛔虫吗?到现在为止。世民没有做过一件意欲夺嫡的事,你凭什么就说他觊觎储位?”李渊厉声斥责元吉,“建成是为了保他的太子之位,你又是为了什么?”
元吉低着头嘟囔着:“我就是看不惯二哥那副不可一世的样子。替大哥打报不平嘛。”
李渊哼道:“打报不平?别以为朕不知道你心里的小九九,你因为子仪、子轩那对姐妹与世民闹得不可开交,你这明显是公报私仇!”
元吉被李渊说中了心事。不敢再吱声。
李渊转过身来扶起建成,语重心长地说道:“建成啊。父皇知道世民仗着功高有些骄傲,可他并没有夺嫡的动作,而且父皇一直在敲打他呀。为了巩固你太子的地位,朕命你去二征刘黑闼立了战功,这些还不能表明朕维护你的决心吗?”
建成含泪道:“父皇,儿臣知错了。”
李渊继续说道:“建成啊,你是父皇的嫡长子,你为人仁厚,又没有什么大错,父皇是不会废长立幼的。而世民,他很能干,对大唐他立有大功,朕可以给他‘天策上将’超越百官的职位,朕可以给他金银财宝,让他享受荣华富贵,可朕没有想过改立他为太子。但是,对于立有大功的世民,他是朕的儿子,是你的弟弟,我们总不能因为他功劳大而废黜他或是杀了他吧?”
“父皇说的是,儿臣不该怀疑世民。”建成哭道。
李渊叹了口气,“建成,你要相信父皇,父皇会保住你太子位置的,你只要安安心心地做好自己就行了,你不需要做这些小动作。”
建成痛哭着跪抱着李渊的腿,“儿臣错了,儿臣辜负了父皇的期望。”
李渊道:“起来吧,知道错了,改了就好,你回去立即就把长林军解散了吧。”
建成道:“儿臣知道,儿臣立即就办。”
“建成,你是太子,也是哥哥,你要带头做到兄友弟恭啊。”李渊又看了看跪在一旁的元吉,说道,“元吉,你也起来吧,以后不许再挑拨两个哥哥的关系,知道吗?”
“知道了。”元吉耷拉着脑袋答道。
李渊又说:“朕看你们兄弟三人多有误会,是该解除一下了。元吉,就由你做东,咱们父子四人好好聚一聚,三日之后,朕带世民一起过去,你回去准备一下。”
“是,父皇。”元吉答道。
元吉垂头丧气地回到齐王府,子仪忙上前问道:“这是怎么了?父皇急召你入宫可是出了什么事?”
元吉叹了口气,“长林军的事父皇知道了,前几天我在长安城散布‘秦王当为帝’的事,父皇也知道了,把我和大哥叫去训了一顿。”
子仪眼微扬,冷声道:“李世民动作挺快啊,我小看他了。”
元吉一顿,“你是说是二哥告诉父皇的?”
子仪摇头,“未必是他亲自去告的状,那显得水平多低啊,他可以借旁人之口达到目的。”
元吉不解,问道:“那你怎么敢肯定是二哥做的呢?”
子仪唇角一勾,“在我的家乡,当面对一件疑案的时候,我们通常先想的就是这件事发生了对谁最有利,那当然谁的嫌疑就最大。你想想看,这两件事都是针对李世民的,父皇知道了当然对他最有利。而且若不是他,谁会没事闲的去告这种状,若是被人知道了,不是明摆着得罪太子吗?”L
☆、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和阁的阴谋
元吉点头,“你说的有道理。可是父皇光顾着生我和大哥的气了,显然没想到这些,他还要劝和我们三兄弟,并且让我做东,三日之后父皇会和大哥、二哥一起来咱们齐王府。”
子仪眼睛一转,得意地笑道:“元吉,这可是个除掉李世民的好机会啊。”
元吉吃了一惊,“啊?除掉二哥,怎么除?”
子仪道:“若论平时,想除掉李世民得有多难,他武功好,又有士卫在身边,况且咱们也进不了秦王府。现在不一样了,他要来咱们齐王府,还是跟着父皇一起来,那他就不能带士卫,也不能带兵器,这还不是好机会吗?”
元吉一听哈哈大笑,“你说得对,这真是个难得的好机会,我这就去找大哥商量。”
子仪一把拉住元吉的袖子,“别去!大哥本就是心慈手软的人,这又刚挨了父皇一顿训,他不会同意这么做的,你去跟他商量这事就做不成了。”
“好,那这事咱们就自已干。”元吉阴阴地笑道,“三日后,我在齐王府大和阁设宴,命我的心腹宇文宝埋伏在大和阁周围,以摔杯为号,非杀了李世民不可!”
三日之后,世民陪同李渊莅临齐王府,建成已经早一步到了,摆上宴席,父子四人坐定,并不让人在旁侍伺,就连子仪也不行,因为李渊要对三个儿子说点知心话。
李渊道:“自从我李家得了天下,咱们父子四人很久没在一起好好吃顿饭了。今天坐在一起,不免让朕想起以前的岁月,你们可知朕是如何娶到你们的亲娘太穆皇后的?”
父母之间的往事,他们还真不知道。兄弟三人齐齐摇头。
“那时候还是在北周的时代。”李渊的神思飘回了遥远的年代,“朕七岁丧父,袭了唐国公的爵位,但失去了父亲的庇佑,一个七岁的孩子能干什么?所以那些士家大族并不瞧得起朕,于是朕只能自己发奋努力。而你们的母亲则是襄阳长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