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穿越架空电子书 > 胡笳 >

第3部分

胡笳-第3部分

小说: 胡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读得好外,其实他对自己的字也是满怀信心的。

除了会制琴,更重要的是,他的琴艺超群,很早就著有《琴操》是史上第一本关于古琴的专著,在朝中无人能及。

因为家学渊源,家中藏书甚丰;人也温和,家中永远高朋满座,俨然是文坛领袖。所以蔡琰的眼中蔡邕倒是形像越来越正面了。

蔡琰也不知道自己的出生算不算生不逢时,或者说生太逢时?她出世时,蔡邕叔侄正是被十常侍陷害流放刚刚特赦出来。蔡邕和叔叔蔡质想想回洛阳太危险,毁蔡派和挺蔡派在那儿斗争得正激烈呢?弄到后来,蔡邕都不知道他们斗来斗去是不是为了自己了,想想老婆快生了,叔叔他们年纪也大了,一家人何苦于趟那个混水,给人当炮灰呢?就老实的跑到江苏,至少这儿十常侍危害不到他们了,蔡氏一族得到暂时的安宁。

蔡琰三岁时,蔡邕便照例把她也带进了书房,和姐姐蔡圭一起读书习字了,蔡邕亲自给蔡琰写了几个笔划让她来描红,但即是这几划也让蔡琰惊为天人。

在记忆中,书法艺术好像是从晋开始的,但王炎在现代时,反而更推崇隶书之美。而蔡邕正是以隶书见长,蔡琰在现代时其实是临过蔡邕的碑帖的,但当时并不自知,现在一看蔡琰便知是这位新老爹的手笔,这让蔡琰很惭愧,原来在另一时空里,她和蔡邕实际上是有一定的交集的。

因为喜欢,于是蔡邕递给她笔后,她认真描了起来,有大师亲自指点,蔡琰自也就越发的专心起来。要知道在现代就算是听普通的一堂书法课也要大几十块,更不要说对象是大师了,那是可遇不可求的。

“写得不错!”蔡邕点头,蔡琰从小不怎么爱说话,甚至不怎么喜欢叫爹娘。而且也不喜欢别人叫她的名字。真是怪孩子,没想到一带进书房,倒像变了一个孩子,拿起笔倒是中规中矩,一点也不像第一次拿笔一样,笔画也有模有样的。

“嗯!妹妹比我写得好。”蔡圭五岁,已经学了一年多了,但总觉得差点。她性子和蔡琰是两个极端,为人非常达观,非常爱笑。

“你写得好。”蔡琰摇头,这些人竟然能只看看自己写笔画就能看出好坏来?想想也是三岁又是第一次拿笔,能这样是不错。

蔡家用的纸是麻纸,但纸略黑,吸水性也不强,有些脆,看着蔡琰有些不满。

“怎么啦?”蔡圭看蔡琰写了一会儿就对着纸发呆,拉拉她,这房只有他们两个女孩子,蔡琰虽然不喜欢说话,但蔡圭却仍旧喜欢妹妹。

“纸贵吗?”

“不知道?”蔡圭怎么会想那个,她才五岁,而且是真的五岁。

“这纸不好,太脆了。”蔡琰拿过纸轻轻一折,纸折叠处有些开裂毛燥。蔡琰看看书房里满是书简,就明白为什么明明有纸了,却还是以竹为简了。

“那让爹爹买好纸就好了。”蔡圭试试,真的一折就裂了。但她也不以为然,买新的就了,贵与不贵又有什么关系?

蔡琰不说话了,给小孩子练字的纸应该不会太好,当年她用来练字的可都是废报纸。而且这三年来,她也看清了蔡府里的形式。

蔡家六世祖勋,什么意思?就是六代做官,名副其实的贵族之家。而在这一世,在乡里之间最出名的就是三世不分家,也就是从蔡邕的祖父那代起就没分过家。蔡邕父母死后,他其实是跟着叔叔一起生活,现在管家的是蔡邕的叔叔蔡质夫妇。即使蔡邕名满天下,可是其实在家里是没有什么实际的地位的。她们姐妹两除了早上随着蔡夫人去给蔡质夫人请安之外,蔡夫人其实是不让她们姐俩轻易出她们的小院门的。想想三世,几百口人住在一起,事非与口角有多少了。更何况现在蔡家流亡之中,所以此时说纸不好,要买新的,岂不是让蔡邕为难?

五岁的蔡圭自然想不到这个,可是蔡琰却不能不想,便不再说什么,专心写字。蔡邕刚刚只是教了她如何拿笔,和一些基本的笔法,但并没有真的教蔡琰念书,可能只是想着孩子还小,慢慢教就是了,所以把她们放在这儿,就出去忙自己的了。

蔡琰练习了一下,好几年没拿过笔了,手生得厉害,而且蔡邕是个老好人,对妻儿老小更是照顾得无微不至,给蔡琰的是只特制的小毛笔,虽然适合小孩子拿捏,但并不能练字,在蔡琰看来,就是横不横,竖不直,连点都没一点风骨。练了一会便不再耐烦了,顺手拿了蔡圭面前的书简,自己照着写起字来,不理会蔡圭说什么。

“又不说话!”蔡圭没趣了,看到蔡琰默默的照着书写字,大吃一惊,“你看得懂吗?”

“不。”看得懂也不能说啊,只是没事做,她暂时也想不出要做什么,于是还是老实的照书写字吧。

“那你照着写?”蔡圭想想又问一声,她已经习惯了找妹妹说话了。

“嗯!”蔡琰淡淡的应了一声。

蔡圭已经念了一年多了,这小册子是蔡邕给女儿写的启蒙册子,里面都是简单的字,还有蔡邕为女儿写的儿歌,好让她边唱边写,利于记忆。蔡琰虽然正式进书房是第一次,可是这些儿歌是听熟的,现在看到册子,便不觉得有什么了。

“那我教你吧!”蔡圭放下笔,过来也不管蔡琰要不要,一个字一个字的教她念起来,蔡琰也不阻止,她教了,自己就算是有了会识字的理由了。便这样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混着时间。

晚饭时,蔡夫人照例要问姐俩的功课,蔡圭活泼,说个没完,蔡琰就默默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吃着饭,来的时日越久,蔡琰就越郁闷,东汉此时是不是还没有完整的烹饪体系啊?还是因为佐料,青菜什么的不全,怎么蔡府的厨子几乎还停留在水煮盐焖的步骤上。肉食也偏于炙烤,连植物油也没有,菜呢总也没看出那是青菜样。主食就更没法说了,他们把面食统称为饼,可是吃起来就像咬死面团子,还有豆饭,小米饭,换着吃,大米可能是技术问题,没有现代的米白,让蔡琰常常会怀疑这是不是传说中的糙米饭?所以蔡琰每天吃饭只能以应付为主了,保证自己死不了,就决不于多吃一口了。

“娘,妹妹说纸脆,让爹爹买些好的吧!”蔡圭终于想起问题。

“琰儿,你觉得纸不好?”蔡夫人难得听到小女儿说什么不好,忙问道。

“有更好的吗?”蔡琰想了半天,只好说道。她不记得此时蔡伦出现没有,她记忆中,蔡伦是改良了造纸术,使纸更加绵软和廉价的。

“你该问问有没更差的,知道大家用什么写字?用大树叶子练字的贫寒子弟大有人在,你怎可嫌弃麻纸粗陋?”蔡夫人本想再接再厉的生个男孩,结果蔡琰出世后,这几年一点动静也没有了,她也无可奈何,于是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教育女儿身上,希望能有所寄托,自然不会轻易让女儿心生奢侈之心。

蔡琰想想好像在哪本书上看过,古代是有人用芭蕉叶子来写字,只是当时她并不相信,她第一次见芭蕉还是在南方,此时在江苏怎么会有?用大树叶子她倒是相信的。

“是!”她站起认错。

蔡夫人觉得无奈了,就跟一拳打在棉花上,一点反应也没有时,那种空虚,每每看到小蔡琰,她就有这种无奈,这是自己的孩子吗?

第4章 羊皮与董祀

“哦,娘,妹妹的字写得很好,爹爹都夸奖呢!还有,她很聪明,我教一次她就会认了。”蔡圭很得意的跟蔡夫人显白。把白天蔡琰在书房的字帖也拿给蔡夫人看,蔡夫人可不像蔡圭那么好骗,怔怔的看着蔡琰第一天的习作,横是横,竖是竖的。后面竟然还有正式的字。即使是简单的字,可是也可看得出字写得很工整。

蔡琰有些为难,其实她已经刻意的往挫了写了,在后面写字时,她就想到,她不可以表现得太过突出,不然会出事的,可是她忘记了蔡琰此时的年龄,才三岁,她不可能这样稳定的拿笔的。

“都认识?”蔡夫人盯着蔡琰。

“不!”蔡琰摇头。

“认识,认识,我都教过了,当时妹妹都认识。”蔡圭不依起来,这可是她白天的劳动成果。

“现在忘了。”蔡琰说得理直气壮,蔡夫人想了想,把蔡琰拉到身边。

“把认识的字指给娘看。”

蔡琰看了蔡夫人一眼,看来这人不好骗,想想也是,好骗能把蔡邕牢牢的捏在手心?低头看着纸页,把最简单的一、二、三等数字都指了出来,还指了‘人’字,顺便认错了‘牛’字,但这样蔡夫人已经很惊哑了。

“都是姐姐教的?”

“嗯!”蔡琰点头,看蔡夫人似乎相信了,也是,不相信还能怎么着?

蔡夫人不再说话了,但是晚上她和蔡邕独处时便兴奋的告诉丈夫,他们生了一位神童,就像当年蔡邕说的,这孩子天赋异禀,难怪从小就显得与从不同,原来是这样。喋喋不休的兴奋了一整晚。

蔡邕看夫人高兴自然也高兴,其实白天看蔡琰拿笔就已经看出她与蔡圭不同了。当时教蔡圭怎么握笔都用了半天,即使这样,还是弄得全身上下的墨汁,并且很长一段时间里,蔡圭都用拿筷子的方式来拿毛笔。更不要说写字了,那时蔡圭写的就只能用鬼画符来形容。

而蔡琰却没有,当他只是示范了一下之后,蔡琰却已经正式的握了笔,并且还知道手心空置,以腕力运笔,而那是他没有教过的。看看夫人带回了蔡琰的习作,即使笔画间还是显得有些生涩,但便是蔡圭的字中也没有这份从容的气度。真的是神童吗?

因为有了神童的认知,蔡邕可比夫人理智,经过了一段时间默默的考查之后,觉得蔡琰也许不是神童,只是因为心静,又不贪玩,于是比其它孩子有更多时间用来学习罢了。于是也就不再管她,想看书,抄书由她自己,每周蔡邕亲自指点一下书法和琴艺就是了。于是蔡琰每日就在书房里自己翻书看,自己拿着笔抄书玩。时间倒也过得飞快,转眼蔡琰就五岁了。

“你抄书做什么?”蔡琰工整的在硝好的羊皮上抄录着父亲的藏书,却有个不合时宜的声音在耳边出现。

自从觉得麻纸不好后,蔡琰又找了好几种坊间流通的纸张,而她也无奈的发现,蔡伦已经出现了,因为改良了造纸术还封了侯,可是他用麻头、鱼网做的蔡侯纸倒是廉价了,可比蔡家用的麻纸更不堪使用,让蔡琰很是气馁。

练字用什么纸不行啊,可是蔡琰并不把自己当作一个完全的东汉人,她总结了一下,自己不会化学,估计中造不出玻璃、火药什么的,所以技术革新应该是没指望了;她也不会做生意,她工作后连自己每月工资的具体数字都不太清楚,所以开店赚钱的可能性也不大想了千百种独立自主的办法之后,她不得不承认,陆判说得对,她的确不学无术!

她不是乐观的人,特别是,她现在所处的时代可不是很太平,她总得做点什么让自己安心,于是,她把目光投向了蔡家的藏书。她记得《文姬归汉》的故事里,文姬把她老爹藏书中的四百篇背出来给曹操,就换了她老公的一条命。就知道,此时一本书的价值是多少了,蔡邕和蔡文姬的老爸一样,也拥有大批珍贵的藏书,所以她敏锐的感觉到,她这辈子能傍身的也许就只有蔡邕这四千卷藏书了,要知道这种书简,可全是手工版,丢一卷就少一卷,而且一丢就真的绝版,没地买去,现在即使他们蔡家在流亡时期,蔡家叔侄竟然还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