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伏龙诀(转世重生) >

第9部分

伏龙诀(转世重生)-第9部分

小说: 伏龙诀(转世重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吕文焕随即压低了声音说道:“元人是坐不了多久江山的。。。。。他们只是一群未开化的蛮夷缺乏治国的远见,即便你我看不到改天换地的那一日,我们的后辈子孙却是可以亲力亲为的。”这些日子他和元人有了频繁的接触,这群鞑子效仿始皇帝用严酷的刑法作为统治手段,企图以淫威震慑天下百姓,但这种急功近利的行为只能得逞一时,回顾秦皇一统天下过往,在秦二世之时大秦就土崩瓦解,被刘邦偷天换日了。
  凡是不以仁德治天下,不以民为重的王权统治,都将遭到百姓的摒弃,无疑都会被推翻,留下万世骂名!
  赵孟昕表示赞同,他也不相信野蛮无礼的蒙古人能在中原扎下根来,可百年之后的他早已作古,还能看到大宋光复的景象么?作为赵氏子孙,他还是心有不甘的。
  “所以,校尉顺了他们意愿便好,无论如何您都一定要保住性命。”对于宋国皇族的未来吕文焕不免担忧,按照鞑子们做事的习惯,度宗以及他的子嗣恐怕都难以活命,那些捍卫大宋王权的宗族也会被诛杀,因此能将太祖的血脉传承下来当然是重中之重了。所以,他希望这位俊美儒雅的开国男一脉的香火能永远流传下去。
  赵孟昕默默点头,可他知道在此之前他还有必须要完成的事,只要泉州的妻小平安无恙,他就算对得起列祖列宗了。
  吕文焕将军走后,他便呆坐在窗前的书案旁对着洁白无瑕的宣纸叹气,这一坐就到了黄昏时分。
  这时,嘎尔迪亲自提着一壶好酒走了进来,对校尉说道:“我带了一壶酒过来,先生品尝一下吧?”
  他转过身,轻声应道:“我心中烦闷,正好可以借酒消愁一番。”
  两人坐在八仙桌旁,饮酒吃仆人们端上来的小菜,天色渐渐的就黑了下来。
  “若校尉思念妻小父母,我即刻派人去泉州接他们过来,或是干脆在大都为先生择两位美丽的妾侍,总之您有任何要求都可以提出来。”下午他进宫见了大汗,将赵孟昕的事情向叔叔做了交代,一再的请求叔叔让赵校尉留在自己身边,还大加赞许了对方,说此人满腹经纶,很识时务,说话办事都十分谨慎牢靠,没有野心,是个可用之才。
  赵孟昕觉得此时正是好时机,索性直接问道:“将军若是真的为赵某考虑,就请准许我出府拜会儒林贤弟吧,在大都我举目无亲,唯有这么个朋友可以走动。”
  嘎尔迪举杯一笑:“既然先生是我的上宾,我就得保护您的安全才是,我会派斯热和两个轿夫,六个护卫随您同去的。”他还没有傻到能听任此人摆布的地步,若是赵孟昕趁机逃跑他对叔叔也不好交代。
  赵校尉忙点头:“将军所言极是。”他就料到对方不会让他单独在大都城内走动,但只要见到那个明教的年轻男子他就能探听到一些虚实,若是明教中人打算聚集百姓起义,那可算是再好不过了,他还可以联络李庭芝大人随之呼应,定然能给元军以沉重的打击。
  “大汗已经准许您呆在我府内,我也不会为难您做不情愿的事,我们暂时不会离开大都的。”他请吕文焕来探望孟昕其实是另有一番意图的,他想侧面的了解这个儒将的想法,但似乎这个人只是过度的思念故乡和亲人罢了。
  他不敢承认这是孛儿只斤。嘎尔迪为了保护自己所做的努力,因为他并不需要这种过度的保护。要是让他充当吕大人那样的“开路先锋”他定会平静的献出生命。
  “一切都听从将军的安排吧。”他说完便低头喝酒,但酒杯没碰到唇边,就让蒙古男子抓住了手腕。
  赵孟昕不解的望着对方:“怎么?”
  “我曾坦言对您怀有倾慕之情,您是否也能将内心的想法明白的讲出来?”他很清楚赵校尉并不是心甘情愿的留在自己身边的,即便如此,他依然希望此人能有话直说,这种不明不白的状态只会让他觉得眼前的人就像个烟花柳巷内卖春的娼妓,他们之间发生过的事只不过是逢场作戏罢了。
  “若是我都讲出来,恐怕就活不到今日了。”赵孟昕甩开他的纠缠,将辛辣的大酒一饮而尽。虽然身体早已恢复如初,但心中的伤痕却无时无刻不在隐隐作痛。
  “我把您当作朋友,朋友之间可以无话不谈。”即便校尉说出诸多“大逆不道”的话来,他也会装作没听到的。
  “作为臣子赵某自然是想回到宋国的,这是人之常情。”或许是他喝了酒,总算是讲出了一句肺腑之言。
  嘎尔迪无奈的叹了口气:“唯有此事,我无能为力。”
  “所以,我便不讲了,说出来也只会让您徒增烦恼而已。”他现在犹如朝廷钦犯,是被蒙古鞑子软禁的人质,一旦时机成熟,他也会被元军当作筹码扔出去。
  嘎尔迪禁不住搂住了他的肩膀,低声说道:“只要我活着一日,都会竭尽所能的保护您。”可他就是怕这个人哪天便会莫名其妙的消失不见,倘若这天真的到来,他宁可亲手玉碎,也不会让他人了结赵孟昕的性命。                    
作者有话要说:  

☆、斩断龙脉以绝后患

  出场人物:
  刘秉忠:(1216—1274)元代政治家、作家。初名侃,字仲晦,号藏春散人,邢州(今河北邢台市)人。曾祖于金朝时在邢州任职,因此移居邢州。蒙古王朝灭金后,刘秉忠出任邢台节度府令史,不久就归隐武安山,后从浮屠禅师云海游,更名子聪。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前,注意物色人才,他与云海禅师一起入见,忽必烈把他留在身边,商议军国大事。即位后,国家典章制度,他都参与设计草定。拜光禄大夫太保,参领中书省事,改名秉忠。此人精通术数,能掐会算,曾负责元大都的设计和建造,是郭守敬的顶头上司。
  孛儿只斤?忽必烈(1215年—1294年),蒙古族,元朝的创建者。是监国托雷第四子,元宪宗蒙哥弟。蒙古尊号“薛禅汗”,他青年时代,便“思大有为于天下”。孛儿只斤?忽必烈建立了幅员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元朝。他在位期间,建立行省制,加强中央集权,使得社会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他也曾多次派兵侵略邻国,但多遭失败。在本故事中,主角嘎尔迪便是他的亲侄子。
  第二天晌午,大元帝国的皇帝忽必烈用了午膳之后,就在御书房召见了老臣刘秉忠。
  坐在龙座上的忽必烈边饮茶边问:“太保今日来见朕所谓何事?”
  “回陛下,微臣收到消息说三月初一的深夜有人在许昌见到神龙布雨,所以特来禀告陛下。”刘秉忠是个生于沦陷北方的汉人术士,对于南方的汉人感情并不深厚,对他而言面前的这位九五之尊才是他应该效忠的真龙天子。
  忽必烈蹙蹙眉,板着脸问道:“神龙只是奉上天旨意降雨而已,太保认为呢?”
  刘秉忠伺候忽必烈不是一天两天了,自然知道圣上的讲话习惯,总是说半句留半句,后半句往往要做臣子的来回答。
  “回陛下,微臣夜观天象,发现江淮两岸尚有龙脉留存,就是这龙脉之灵气吸引了神龙现世,神龙现世对我大元来说并非吉兆,要速速找人寻龙脉,并将此脉斩断,才能保我大元江山社稷千秋永存。”虽然他也知道天道轮回乃不可违,但身为万物之灵却有着不屈服,不肯认命的执念,辅佐大汗这些年来,受到了皇上器重和赞许让他对这个坐在龙椅上的男人唯有涌泉相报,哪怕为知己者而死也心甘情愿。
  忽必烈望了望台阶下心急如焚的太保,就豁达的笑了:“太保也不必过分担忧,此事就交由我侄子嘎尔迪来处理吧,太保亦可增派一位高人随行。”对这个侄子他还是信赖有加的,嘎尔迪自小就拜了汉人为老师,精通汉文化,又能流利的讲汉语,是此行的不二人选。
  “陛下,既然已经决定了人选,就火速择日出发吧。”刘秉忠早算到自己时日无多了,在他阳寿用尽之前一定要为主子多做些事,所有的报应就让他一人来承担好了。
  “嗯,朕即刻传口谕召嘎尔迪去太保府上商议此事,其他的事宜你们斟酌来办就好。”忽必烈虽然信奉的是佛教,不信道教,但唯独对刘太保另眼相看,因为这个人是会为他肝脑涂地的忠臣,以前的占卜之事也多灵验,他宁可信其有,即便耗费人力财力寻找龙脉,也在所不惜。
  “臣遵旨。”既然皇上派了亲侄子去办事,他也该放心了,可他应该指派哪个属下担当术士去寻获龙脉呢?他一时之间却想不到合适的人选,只好拜别了忽必烈赶回府邸。
  他年事已高,身体欠佳,难当此次重任,必须找个正当年又有天赋的人前往。踌躇了很久后,凝视廊前的一棵老槐树,他忽然想起了一个人,此人早年曾在全真教修行,如今则在大都御药院的成全郎萧伏佟,虽为太医但因其年轻气盛,不受重用,这个人很合适担此重任。
  就在刘秉忠为了寻龙脉之时费心劳神的时候,赵孟昕也乘着轿子来到了北城的钟楼大街,果然在悦来客栈见到了那位年轻的白衣男子。
  斯热带着护卫和轿夫在一楼候着,他则在“同窗好友”的带领下来到了二楼西面的客房。
  “赵兄,我就料定你会来见小弟,快请坐。”唐钰赶忙给他倒茶,他住的客房很简陋,唯有木床,一张四方桌,四把凳子,以及一个存放衣物的小柜,并无豪华的装饰,也缺少招待客人的点心,看样子确实一贫如洗哦。
  赵孟昕接过茶碗,并不着急饮茶,反而压低了声音问:“还没问贤弟姓名呢?”总之此人一定不叫儒林。
  “在下唐钰,会稽人士,敢问兄长高姓大名?”唐钰诚恳的抱抱拳,方才在楼下遇到此人的时候,他就发现几个像是护卫的家伙不怀好意的打量自己,看来这位应该是个有身份地位的人物。
  “在下赵孟昕,祖籍洛阳,家住泉州,日前正在仁寿坊的将军府客居。”虽然话语简短,却道出了他尴尬的处境。
  唐钰点头,忍不住问道:“您本是宋国人,为何会和元军为伍?”可话一出口便觉唐突,如今蒙古人势力渐大,笼络了一批贤人志士,但那些人在他看来也不过是胡虏的走狗鹰犬罢了。
  “赵某是在襄阳被元军所俘的。”在没了解唐钰底细之前他只能讲这么多。
  “原来如此,赵兄是否想让小弟助你逃离大都?”既然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他也就不用来回绕弯子了,假如策划周全,他们是有办法将赵孟昕送出大都城的。
  他连忙摆手:“暂时并无这打算。”看来唐钰是个有话直说的性情中人,这种脾性的男子是可以深交的。
  “既然如此,那小弟也就不勉强了,赵兄此前助我等顺利通过官兵盘问,我们自当感恩才是,如果以后有用得上小弟的地方还请直言。”唐钰觉得赵孟昕此行一定另有目的。
  赵校尉顿了顿,索性轻声问道:“你们是否是明教中人?”
  唐钰放下茶杯,爽朗的笑着:“赵兄说的没错。”虽然明教教徒的身份无法公开,但对这个男子却无需隐瞒。
  “你们来大都是为了传教?如果不方便告知,就算了,我只是随口问问。”他认为自己过于心急了,毕竟他们还不算熟络,只能算是半生不熟的过路客。
  唐钰点头:“和赵兄说的相差不多。”但此次兴师动众来大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