翩翩逐晚风-第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孟子攸五指成爪,凌空将地上的印信收入袖中,再不看一眼,大步流星走出殿去。
沈君理大松一口气,扑通跪在地上,急切回视皇帝,但见孟子莺嗤地一笑,掷袖于地道:“寒江孤影第九重,果然名不虚传。”
沈君理愁云惨淡道:“王爷为何事迁怒陛下?”
孟子莺却顾左右而言他,托腮道:“君理,你去找王府的管家到宫里来,朕有话问。”
孟子攸出了后宫,却见留守益州的尚书李致远来迎,心头突突地跳,问:“希遥怎生来此,莫非川中有变?”
李致远见蜀王脸色惨白,心里也是一沉,他于来路上已听之大概,王妃沈氏之死在西川震动极大,于是极力安慰道:“王爷放心,益州一切安好,李某听说襄阳之事,为谨慎起见,故亲自押运粮草而来。”他其实听说沈怀秀之死对蜀王打击太大,恐不甚负荷,故来支援。
孟子攸松口气,拍拍他肩膀道:“有希遥守城督战,我可以放心了。”
李致远却脸色一变,道:“王爷难道要驰援夏口,听李某一言,徐州将军意在引王爷出城,王爷不出,则夏口无碍,程灵洗拼死守城尚有活路,王爷一出,则江陵必危,程氏亦不能保全矣。”
孟子攸长舒一口气,慨然道:“我与白雁声本无仇隙,今明知有险,亲冒矢石,上为国家除隐患,下为家门之私,但愿一战而天下定。”
李致远眉间一拧,天下风闻蜀帝少时远游曾与徐州将军有旧,恐怕不是这么简单的事,于是道:“王爷纵然杀了此人,不过江东一小卒耳,倘有疏虞,非所以重社稷也。不可以泰山之重,与顽石争高下。”
孟子攸却咬牙道:“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不杀此人,何以雪恨!”
李致远不知他们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过节,只觉此语不详,再要规谏,已被孟子攸拿话堵住:“希遥不必劝我了,我意已决!”
当日江陵城门大开,蜀王金甲锦袍当先而出,带三万精兵往夏口增援。尚书李致远奉命守城,在城墙上遥送,只见蜀王的背影高傲又孤单,令他回想起二十年前遇见的那个少年。
寒江孤影,如果你的灵魂一生都在渴望和哀伤中战斗,那么你将只能在冷寂的岸边踯躅。
孟子攸带兵行了一日,扎下营寨,第一天无人来扰,第二天继续行军,行至中午,但见两边连绵山陵,山下江水骤急,白浪滔天,正欲吩咐手下小心埋伏,就听山前金鼓大震,竖起无数夏军旗幡,前面引兵杀出一路官军。孟子攸命军队四散开来御敌,两边山上俱是一人多高的芦苇荡,又听一声炮响,两边山上檑木抛石,打将下来,左右夹攻。孟子攸下令不必恋战,后军变前军,拨马回走。后路却又杀出一彪军来,将蜀兵四下里团团围住。
于是阵前鏖战,血流盈河,自不必说。孟子攸于乱军之中,极目张望,却是不见白雁声的人影,遂冷哼一声,将战场交予心腹之人,只带两三人贴身轻骑,杀出一条血路,回江陵城去了。
再说当日蜀王引兵而出,翌日江陵城下忽然冒出一支万余人的官军来,领头将军弱冠之年,胯、下一匹三鬃照夜白,狮盔兽带,银甲白袍,纵骑持枪而出,来到城下,面如冠玉,眼若流星,朗声道:“我乃大夏徐州将军白雁声是也,奉诏讨贼,速速交出江陵城,我保不杀一人,秋毫无犯。”
白雁声昔年在邕京,曾被皇帝称为军中“人样子”,李致远在城墙上望见,啧啧称奇,真不愧“玉面阎罗”之称,心想若是死战,必有一伤,不如用计归降陛下,岂不是美事一桩。
守城的偏将是孟子攸的心腹,见李致远沉吟不语,遂谏道:“尚书不要为此人所惑。王爷说过,此人不能久居人下,绝无招降的可能。于今只需深沟高垒,避门不出,以待时清,白雁声久而无功,势必退兵。”
李致远猛然顿悟,点头道:“我庶几失策也。便按王爷之命行事。”遂下城墙去了。
白雁声命部下搦战良久,江陵城早得蜀王命令,不放一兵一卒应战。于是他退后十里,背靠江水,逶迤扎下营寨。
到了晚间,李致远再上城墙上观看,但见营寨沿江一字排开,气象森严,营中篝火汹汹,并无偷袭劫寨的机会,遂再三叹气。正要下城墙,忽听城里传来一片悠悠琴声,柔和宁静,不多时城外亦有萧声相应,缠缠绵绵,直到天明。
到了第三日清晨,城外战鼓擂响,白雁声又带兵来到城下搦战,拉开射、日弓,递上穿云箭,一箭射上城楼,高喊道:“白雁声请子莺兄弟来城下一会。”
李致远摇头道:“江陵城中只有天子,不闻有将军的兄弟。”
白雁声默了一默,朝城上拱手道:“某有话说,请贵主上城墙一会。”
李致远道:“天子千金之躯,岂是想见就见的。”
白雁声又是默然,只得回头示意,阵中战鼓擂响,万余精兵从营寨中倾巢而出,架起云梯,攻向江陵城门。
李致远忙命部下迎敌,于是城墙之上矢下如雨,杀声震天。南门刚刚开打,北门又遇敌人,亦有一万之众,号炮鼓角,呐喊震地,攻势甚猛。
李致远深知江陵城易守难攻,白雁声远道而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意欲速战速决,因此前两日必是死攻,只要抵住这两日则无大忧矣。他尚在盘算,只听城下清啸一声,照夜白绕城而走,马上之人寻得一处略低的城墙,双腿一蹬,就马背上一跃而起,飞身上了城墙,银枪上下,若舞梨花,杀奔主楼而来。
李致远大骇,急忙转身遁走,忽然两个人影越过他,迎向白雁声,却是孟子攸手下的红莲、白术。三人缠斗在一起,刀光剑影,女墙上的士兵面面相觑,执刀剑相向,却又不敢往前递,怕误伤自己人。
红莲、白术渐渐把白雁声逼到墙边,墙下忽然射来一支流箭,擦过白雁声胳膊,他一个闪身,又跌下城墙,红莲、白术遥望一眼,并不追赶。
不待白雁声坠地,照夜白已奔来接他,他落在马背上,依然绕城而走,四下寻找可乘之机。
便在这时,城外又奔来几骑,领头之人白马金鞍,玉带锦衣,却是前日带兵往夏口去而复返的孟子攸。
“白雁声”,只听他长啸一声,声传十里,震动云天。
白雁声回头一望,见他不往城下来,反而单骑往江边一高岗上奔去,于是也拨转马头,朝那驰去。两骑在高岗上会合,但见灌木葱翠,杂花生树,岗下江水汤汤,帆影点点,对岸山峦幽幽。两人俱是下马相互打量对方。
孟子攸见他比之当年邕京一别,脸上虽多添风霜痕迹,但更显出沉毅果敢,如宝剑新磨,匣中铮鸣,锐气冲天。
白雁声亦是记得当年邕京城外的枭雄风采,深深折服,如今英雄再出,光华射目,宝刀不老,淡笑自若。
白雁声遂道:“孟王爷救夏口而单骑复返,是为何故?”
孟子攸点头道:“正为将军而返。”
白雁声微一怔忡,道:“孟王爷料事如神,已经猜到我要趁机来袭江陵城。但舍弃三万精兵为诱饵,这个代价太大了点。若是夏口有失,岂不得不偿失?”
孟子攸云淡风轻道:“程将军国之砥柱,孤相信他守得住。”白雁声脸上一红,想到李湘南偷拿了程母要挟,不禁理亏。却听孟子攸接下来道:“足下不死,孤不得安!”
白雁声只能苦笑,道:“白某幸甚!孟王爷,请让我见子莺一面。”
孟子攸亦是一哂,道:“他贵为天子,你见一面又待如何?”
白雁声目中流露出眷念之情,轻声道:“我知子莺本心,他定是不愿做这个皇帝,孟王爷为何要逼迫他?我若是知道有今天,当日在江上就该劫了他回去。”
孟子攸却道:“他为何做不得皇帝?自古有道伐无道,无德让有德,其过分乎!子莺比之刘协,谁好谁坏,天下共知。你既是他结义兄长,又为何不愿看他立此不世之功?”
白雁声轻轻道:“想来孟王爷和我是一样的,我珍视的是那个叫子莺的无忧无虑的翩翩少年,不是坐拥江山的九五之尊。失了子莺,虽有万里江山,何足为贵?”
孟子攸有一瞬间的眩晕,不由自主扶住了马背,他脚下绿草如茵,粉蝶翩翩,遂抬头往江陵城上一指,冷笑道:“你要见子莺,他不是来了吗?”
白雁声望去,城墙上不知何时多了一把硕大的青罗伞,一人在伞下,远远看不清身影,两旁有文武数人罗列。他嘴唇微动,想要说什么,又想起离得太远,根本不可能听见,遂转头拔剑在手,目视孟子攸道:“白某知道了,若是不过孟王爷这一关,就不能和子莺说上话。”
孟子攸奇道:“知难而退才是聪明人,你难道不怕死?”
白雁声摇头道:“我怕此生再也见不到孟子莺。”话一说完,已当先刺出一剑。
李致远按蜀王的吩咐,一旦见他回到江陵,就请出皇帝于两军阵前作壁上观,以助军威。此时皇帝轻裘缓带,外套金色锁子甲,发白如雪,资质风流,仪容秀丽,坐在青罗伞下,左右分列数十文武,皆盔甲鲜明,衣袍灿烂,旌旗飚彩,戈矛曜日。于是城上将士士气大振,无不以一当十,闲尽死力。
李致远见时机成熟,遂下令开城迎敌,遥望高岗之上两人已斗了数百回合,便要命人带精兵去协助蜀王。
却被白术截断话语,道:“李尚书,皇上有令,决出胜负之前,不许一人一马前去打扰。”
李致远心里翻起惊涛骇浪,转身望皇帝,难道皇帝欲借白雁声之手除掉蜀王不成。见皇帝面无表情,遂扑通一声跪地,抖声道:“蜀王,皇上之长兄,国之股肱,愿陛下稍加体恤,徐徐用之,使建奇功。”
孟子莺听他话里有惊惶之音,微微颔首,朝左右道:“去取朕的宝琴来,朕为王爷鼓琴助兴。”
青山有幸埋忠骨,城下厮杀正酣,岗上也是激斗许久。白雁声、孟子攸两人兔起鹘落,都是斗了几百回合,不分上下。孟子攸是西川花间派掌门,寒江孤影剑练到第九重,已达以气御剑的境界,剑锋所指,随心所欲,斩金截铁,万夫莫当。白雁声内力不如对方,但他祖上世代戎马,专务实战,又兼孟子莺在军之时,多与他切磋花间派的武功,故而对孟子攸的寒江孤影剑招式熟之又熟,虽一时不能取胜,亦不致退败下阵。
孟子攸见自己所使的剑法每一招白雁声似乎都知之甚深,或避或挡,皆缚手缚脚,他自知是子莺胳膊肘向外拐,偷传了自家剑法,当下剑风一变,转做了花间派乐宗的“琴心剑法”,这剑法有九式,当下先出“抱琴式”。白雁声果然剑法迟疑,于是他再变“抚琴式”,白雁声连退三步,避开剑锋,孟子攸再变“上弦式”,便在这时,忽听空中传来一阵琴音,遏云响谷,“换弦式”受此影响,递出之时招式已老,威力大减。孟子攸知是何故,心中恨意大生,又变“制琴式”,谁知他剑锋未出,弹琴之人铮铮三声,玉指冰弦,悲风流水,令他真气一滞,出手却又变成了“起手式”。
孟子攸于盏茶的功夫里连换“制琴式”、“抚琴式”、“上弦式”、“抱琴式”、“起手式”、“鸣弦式”、“连琐式”“吟揉式”“斫琴式”,九式一一变幻,每次或出手之前,或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