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幽冥仙途 >

第23部分

幽冥仙途-第23部分

小说: 幽冥仙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清虚曾说过,“驾云”之术,比御剑飞行要慢,那也只是在同等条件下才有的差别。
    当日,清虚的“驾云”之术,只用了一夜的时间,就飞到山下;现在,青吟的“驾云”之术,则展现出毫不逊色的速度。
    飞云向上攀升,刹那间将原来所在的地方,抛得不见了踪影,李珣御剑飞行的速度,与之相比,无异于飞鸟与蜗牛的差距。
    青吟坐了下来,看起来闲适自然,再看李珣,却是柱子一般僵硬得很。最后还是青吟让他坐下,他才紧张地坐在飞云的一角,和青吟保持着一个“恭谨”的距离。
    由于角度的关系,青吟只留给他一张侧脸,即便如此,李珣也已经很满足了,在这一段沉默的路途中,偷眼打量身边的佳人,便是一种极大的享受。
    尤其,在他胸口,还有一块沾染佳人体香的玉石。
    李珣突然明白,单智在面对祈碧师姐的时候,是怎样的感觉了。
    “难道,我……”
    让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思考这种问题,可真的难为他了。在这种突然迸发的新问题上,以往所学的一切都没了作用。
    他更小的时候,在宫中似乎也接触了一些,但在那地方,种种扭曲的、变态的、残暴的情形,和现在的情况完全不能相比。
    烦啊……
    只有在这时,才能看出李珣的少年心性,在忽喜忽愁心绪的感染下,他忘了这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脸上的表情也开始随着心情变化起来。
    这纷乱的心情伴随他很长一段时间,直到眼前一亮,他才回过神来。
    似乎外界有什么变化!
    他好奇地四下打量,乍一看去,也没什么差别,不过如果仔细感应便会发现,这里天地元气的浓度浑厚得惊人。
    从天空中太阳散射下来的光芒,呈现出不自然的折射看来,此处元气已浑厚到近乎实质。
    青吟看出了他的疑惑,随口解释道:“坐忘峰五十万里以上,天地元气的浓度将随着时辰的推移,而发生潮汐性变化。大约在子时最为稀薄,在午时最为浑厚。”
    竟还有这种地方?
    李珣很是惊讶,但只要想一下,坐忘峰这绝非人间所有的高度,在上面发生什么事情,都应当是正常的。不过听青吟这么一说,他觉得自己似乎忘了什么,而且还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是什么呢?
    这时候,青吟又看了他一眼,道:“可知我带你过来,所为何事?”
    李珣哪能回答,只好老老实实地应道:“弟子不知!”
    “锺隐这几日在峰上,我引你去见他。”
    “锺……锺隐仙师?”李珣差点儿一头栽下云去,怎么会是锺隐!
    他现在最不想见到的,就是这人!
第六章 锺隐
    世上只有一个锺隐,是纵横千年未尝一败的绝代神剑!
    自一千两百年前,他初下山之日起,便以手中‘斩空’神剑,会尽天下修士,从无败绩。
    剑劈朱勾宗的勾魂三使、击溃冥王宗的七冥星阵、邀战天妖剑宗的四大妖剑、大战邪道宗师鬼先生、闯入六绝地之一的星河……种种事迹,数千年来,通玄界无人能出其右!
    尤其是,他还是唯一一个,将通玄界三散人尽败于手下的人。当然,最经典的就是千年之前,单枪匹马杀入无回境,迫得玉散人逃遁万里一事。
    所有的这一切,组合在一起,便成就了锺隐的赫赫声威。
    毫无疑问,他是明心剑宗所有弟子心中当之无愧的偶像,便是李珣自己,亦未能免俗。
    即便如此,李珣也绝不愿在这种时候见到他!
    传说中,锺隐早在数百年前,就可以白日飞升,而他却因为某事,而以绝大神通强留此界。
    就算是这样,他也具备了仙人的神通,当然不会夸张到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但明心剑宗流传最盛的,就是他举世无双的观人之术。
    只须一眼看去,便能将人心中最隐秘的角落揭开,人心在他眼中,没有任何秘密。可李珣偏偏就是那种心中秘密极多的人,而且所藏的隐秘,多是些见不得人的玩意,叫他如何敢与锺隐相见?
    就算锺隐的眼睛不像传说中那么夸张,但以他近乎通天的修为,难道还看不透自己身上的秘密?
    血魇、阴火、幽明气,哪一个东西被翻出来,都是一个死字!
    早在数月前,他拜见宗主清溟道人时,便觉得好生难过,如今再碰上一个修为更胜数筹的锺隐,他哪还有活路?
    李珣越想越怕,甚至想着是不是干脆跳下云去,就此驾剑逃命算了!
    这个疯狂的念头只在心中一闪,便泄了气,而此时,他也想到了刚刚心中所觉那极不妥的地方在哪里!
    “血魇噬心!血魇噬心的时间就要到了……这个时候,要怎么用‘饲鹰法’?而如果不用,血魇噬心一起,体内的异状怎还瞒得住人?”
    这个念头才起,他心脏处,便是重重一跳——完蛋了!
    他绝望地闭起了眼睛,但是事情的发展,却不像他想象得那么糟。
    心脏只是狂跳了两下,血魇似乎也很暴躁,可在心窍周边游荡,那一丝“玉辟邪”的凉气,却似乎有着极妙的作用!
    便如他刚佩上此物时一样,血魇与阴火,猛地收缩了一下,然后又缓缓恢复,而血魇噬心……在哪里?
    每日一次,无可抑制的血魇噬心,竟被压制了下去!
    李珣不知道这样会不会有什么后遗症,不过他此时也想不到那么远去,这死里逃生的感觉实在太过美妙,让他只知道抓着胸前的玉石,呆呆发愣。
    “听到要见他,欢喜得傻了?”
    青吟悠悠的话音响起,轻而易举地攫回了他走失的心神。
    李珣身子一震,“啊”了一声,想措辞应对过去,却因一时急切,脑子里一片混沌。
    幸好,青吟还挺理解他的心情,只是颇感兴趣地看着他紧抓“玉辟邪”的手:“心口不舒服吗?”
    “啊……不,没有!”李珣连忙摇头否认,但又觉得太生硬了些,赶紧变化了一下说法:“刚刚心跳了两下,呃,这玉……”
    他不知道该怎么形容才是,万一刚刚那变化是针对阴邪之物才有的反应,那就是不打自招了,所以才说了半截就呆在了当场。
    “忽然变凉了,是吗?”
    也许是坐在云上的缘故,青吟的笑容便如座下的云朵,模糊不清,变幻莫测。
    李珣迟疑了一下,才点头应是。
    青吟脸上没有半点异色,她道:“此物有平静心绪的功用,刚刚你太激动了。修道之人做到不为外物所惑虽是基本功夫,却又难如登天,今后此玉便等于你的良师,时时提醒你平定心绪,宠辱不惊,你今后要多加努力才是。”
    李珣心中长吁了一口气,知道已过了这一关,连忙躬身应是。
    说话间,飞云又跨越了一段距离,速度渐渐放慢下来。
    青吟悠然起身,站在飞云边上,望着下面的风景,唤李珣过来:“你看那里!”
    玉管般洁白晶莹的手指,牵着李珣的目光,投向了下方一片竹林。
    这林子也是古怪,远远看去,竟发着淡淡的青光,如虚似幻,绝非世间凡物。
    “这片竹林称为‘青烟障’,也算是一片天生灵物,锺隐便住在那里!”
    李珣脸上抽搐两下,好险没让青吟看到。
    只听青吟道:“他这些年出去得少了,十年倒有九年在这里定居,要见他,到这里来即可。”
    “见他个头!”李珣心中急转,正想着该如何逃过这一劫数,背上忽被一股力道一推!
    力量不大,却是恰恰破坏了他的平衡,当即把他推下云去。
    李珣大叫一声,体内真息却是急涌,想要做点什么,但那股力量好怪,一推之后尚有余力,也不算大,却轻巧地连续化去他数次真息变化,让他身上半分劲儿也使不出来,只能像一块大石般坠落!
    “是青吟仙师!”李珣脑中闪过这个念头:“她想干什么?”
    身体在空中来了个翻滚,他正好看到天上那朵飞云冉冉而去,并入天际云层之中,再不复见。
    而此时,他的背部,已靠上了尖锐的竹林尖端。
    “难道就这么完了?”
    这念头只是一闪,便有一股奇特的清灵之气自下而上地涌起,将他托了一托,其力用得极为柔和。
    李珣只是身上一软,口鼻间已传入一丝淡淡的竹木香气,清清淡淡,沁人肺腑。
    紧接着身上微震,他已经落在地上,却是不痛不痒,没有半点儿不适。
    “怎么回事?”
    他此时已在竹林之中,四顾打量,只看见周围的竹子都有七八丈高,青翠欲滴,通体圆润,竹节微凸却也是青光隐隐,乍一看去,倒像是玉做的一般,不沾染半点儿尘俗。
    “果然是仙家妙境……”
    思及锺隐的身分,对他生活在这种地方,李珣一点也不觉奇怪。
    他用手指轻轻敲击竹身,触手平滑坚硬,有凉意透指而入,用力敲击,发出的也是玉石撞击的清音。
    “也不知这宝贝竹子有什么用?”
    心中想着,他信步在竹林间走动,这一动便觉出异状来。
    他在外面已经觉得天地元气丰厚得不可思议,而现在,则觉得竹林中的元气浓厚程度,已凝如实质一般,走在这里竟好似在水中穿行,总有些阻碍。
    如此浓度,实在让李珣为之咋舌。
    他现在也大概明白,刚刚为什么没摔死。正是因为这里天地元气太过浓厚,便如同一湖无形之水,从高空撞下,自然不至于摔死。
    虽然知道了青吟并无恶意,但李珣还是不明白,青吟就那样把他推下来,总不会是恶作剧,应该有什么深意才是。
    李珣那愈是紧张,便愈是清明的性子显了出来,当下便将心中无谓的紧张和恐惧抛在一边,只想着一会儿若见了锺隐,该有什么说辞。
    才走了数十步,说辞也还没想个全套,眼前却是豁然一亮——这是一片林中的空地,其中盖了一处竹屋,通体都是由林中的竹子所建,看得出来这竹庐虽然小巧,细节上却细细排列编织,每一处都透出了十分的认真来。
    屋外还摆放着一套桌椅,桌上的茶具,也都是竹子制成。杯中蒸气袅袅,想是才泡了一杯香茶。
    而距李珣数步之外,还摆着一件竹制的书案,此时,上面正铺着一张纸,有一人身着白衣,站在案前执笔作画。
    这人必是锺隐了,可任李珣怎么想,也想不到会在这种情况下与他碰面。
    也许应该庆幸,他没有直接面对那双据说可以穿透一切的眼神。但是对于这样意外的景象,他却更加手足无措起来。
    如果不是刚刚已调整好心绪,他此时就很有可能出乖露丑。
    现在,他只是垂手恭立,看着对方作画。
    李珣在丹青上没有什么造诣,以他的眼光去看,只觉得锺隐下笔极快,往往略一勾画,轮廓便出,眨眼间便是数笔。
    锺隐只画了七棵竹子便停下来,在纸上留下了好大一块空白,李珣全然不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
    他虽然不是内行,但也知道丹青最讲究布局,纵然画家有“留白”之法,但似这般取一角而留一角的,当是画家大忌。
    锺隐想做什么?
    正疑惑间,锺隐忽地抬起头来。
    在最没准备的情况下,他和锺隐目光相对——他脑中先是一片空白,可随即胸口便是一阵凉意涌上,直贯顶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