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 金庸同人 仙侣情缘by三月小雨-第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蒙古官兵听得喊声,都回头张望,只见大汗的大纛正自倒退,大纛附近纷纭扰攘,混乱不已,还道大汗已经殒命,登时军心大乱,再无斗志,纷纷后退撤离。
王坚见见形势突然间逆转,心中大喜,命令开城门,一万士兵追击而出。
蒙古军军心已乱,相互拥挤踩踏,死者不计其数,一路上抛旗投枪,溃不成军,纷纷向北奔逃。大宋兵将追出十数里,击杀蒙古兵无数,眼见已快至蒙古大营中,不敢再行深入,当即撤军回到钓鱼城中。
击退蒙古大军攻击,重伤蒙哥,大宋众将士无不欢呼喝彩,众百姓无不兴高采烈。王坚喜不自胜,命人陈列酒宴庆功,举城同欢。
筵席之上,王坚端起百姓呈上来的一杯美酒,转敬杨过,说道:“杨兄弟,你今日立此大功,天下扬名固不待言,合城军民,无不重感恩德。”
杨过道:“大人严重了!我只是略尽绵薄之力,哪里敢当此言!倒是大人和众将士百姓死守城池半年有余,杀敌无数,令人好生钦佩!”
王坚兴致高昂,和杨过对饮三杯,两人倾吐肺腑,只觉人生而当此境,复有何求?此刻钓鱼城中众军民亦是欢声笑语,声若轰雷,好不热闹。
蒙古军败退后,蒙哥身负重伤,回营数日后,于七月二十一日伤重不治,死在钓鱼山军中,他临死之际留下遗言:“日后攻下钓鱼城,当尽屠城中之民。”蒙军围钓鱼城五个月不能攻下,蒙哥汗战死,大军只好向北退离,撤出四川,护送蒙哥汗灵柩北还。
钓鱼城军民胜利击退蒙古军的侵袭,蒙哥汗败死,形势发生了急速的变化。王坚自探子口中听说蒙军已退出四川,大呼一口气,心中稍感宽慰,但一想到还有两路蒙古大军虎视眈眈,形势不容乐观,心中仍感忧虑,丝毫不敢大意。
这时钓鱼城已然安全,黄蓉心念郭靖安危,便向王坚辞行,王坚连连道谢,同众军民将黄蓉等一行江湖人士送至城门口,目送他们远去。
行了十余里后,黄蓉忽道:“襄儿,你和你姐姐们回襄阳去吧。”
郭襄摇头道:“我要和娘一起去鄂州看望爹爹。”
黄蓉道:“听话,不要再任性了!”
郭襄见母亲脸上郑重,没有商量余地,知道再劝说也于事无补,于是幽幽向杨过道:“大哥哥,等打退蒙古军后,你能不能和我爹娘同回襄阳?”
杨过这些天一直有意无意地避着郭襄,以免尴尬,这会听她要求,又不好拒绝,只能点头道:“好,我到时一定会去襄阳。”
黄药师笑道:“不知到时能不能喝上你们的喜酒?”
郭襄脸颊一红,娇羞不已,拉着郭芙同小龙女、赵敏、程灵素和公孙绿萼向东北方而去。程英和陆无双心念江南安危,向小龙女和赵敏辞行后,同黄药师、黄蓉、杨过等众多江湖豪杰往东南方的鄂州而去。
忽必烈一直围攻鄂州,然而也如蒙哥一般,屡攻不下。八月,宗王末哥自合州派出的人来到鄂州,告以蒙哥的死讯,请忽必烈北返。
忽必烈听了这个消息,心中窃喜不已,但却装出一副悲痛的模样,扼腕怒道:“我奉命而来,岂可无功而回?如今大汗驾崩,我岂能不为他报仇雪恨?”
九月间,忽必烈继续围攻鄂州,企图在鄂州获胜后,拿到功勋业绩,再北上夺取汗位。然而鄂州守军同郭靖等武林豪杰一道,全力抵御,忽必烈大军屡攻无果,一筹莫展。
蒙古南侵时,丁大全隐匿军情不报,十月间,被弹劾罢相。皇帝任用吴潜为左相兼枢密使,贾似道为右相兼枢密使,命贾似道出兵汉阳,以声援鄂州。鄂州围急,董宋臣请皇上迁都明州逃跑,军器大监何子举等向左相吴潜建言反对迁都,吴潜调集诸路兵援鄂抗蒙。十二月,贾似道私自遣使到蒙古军营求和。
这时,蒙古诸宗王在漠北策划拥立阿里不哥为汗,忽必烈得讯,急速撤兵,允许贾似道的请求:以长江为界,大宋每年奉献蒙古银二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蒙古兀良哈台军进攻潭州,宋将向士璧和丐帮、全真教众人合力坚守,击退蒙军。兀良哈台大败,撤军北上,与忽必烈会合,北上返回开平。
合州钓鱼城抗蒙的胜利,扭转了整个局势,令积弱的大宋又得以度过此次危机。然而,众江湖豪杰在听到贾似道向蒙古求和的信息后,悲愤异常,怒不可遏,均想去临安一刀将他杀了。但众人心中都很明白,如今奸臣当道,朝廷腐朽不堪,杀了贾似道,又会冒出新的贪官路似道、娄似道等等,丝毫改变不了当前形势,只能无奈叹息,兀自忧心如焚。
蒙古大军退后,鄂州解围,帮助守城的众武林豪杰便纷纷告辞离开,武林盟主郭靖对众人连声道谢,送大多数人士走后,便也同一家人赶回襄阳,杨过也随同而去。
郭靖一家人回到襄阳城时,但听得众多百姓夹道欢呼,声若雷
动,城中家家悬彩,户户腾欢,庆祝胜利。
这几个月中,郭襄身在襄阳,却一直担心在鄂州抗敌的父母和外公的安危,也一直深深思念着杨过,小龙女和赵敏天天陪着她,她依然难以快乐欢笑,大多时间均是郁郁寡欢,短短数月时间,人已憔悴许多,也成熟了许多。千盼万盼,终于等回了亲人,郭襄欢喜不已,扑入母亲怀里。
黄蓉看着瘦了许多的小女儿,心疼不已,伸手抚摸着她的头发,默默无语。
郭靖笑道:“好了,襄儿,你已经是大人了,别再向你娘撒娇了。”
郭襄嘻嘻一笑,离开母亲怀抱,看向杨过,心中有千言万语,但却说不出口。
黄蓉怜惜女儿,错过了她十六岁生辰,稍感遗憾,她心念忽动,当即亲自下厨,为郭襄和郭破虏做菜补过生日,顺便庆祝抗蒙胜利。
其实在九月二十四那天,小龙女、赵敏、程灵素和公孙绿萼已经为郭襄庆祝了生日,只是郭襄那时心情低落,不能尽欢。此次和家人团聚,一家人其乐融融,氛围比上次喜悦得多,郭襄又恢复了如往日一般欢闹活泼的模样,同郭芙嬉笑打闹,直到很晚才结束了生日宴会。
次日,小龙女和赵敏便向郭靖、黄蓉辞行,郭襄依依不舍,但心知自己已麻烦了两位姐姐很久,此时也不好再做挽留,只能目送她们离去。
杨过也欲告辞,但他话还未说出口,郭襄却忽然说道:“大哥哥,你能再留下来住一段时间么?”
杨过看着小龙女远去的背影,心中叹息一声,说道:“好。”郭襄心里窃喜,看了杨过一眼,羞涩地低下头去。
☆、雪中情
小龙女和赵敏离开襄阳,向北行去。程灵素和公孙绿萼已于十月回药王谷去了,四人刚刚分别不久,龙赵二人也便不再去药王谷了,径往终南山而去。是时已是正月,天寒地冻,北国一片白雪茫茫。两人不疾不徐,赏景游玩,悠然自得。
正月十五,两人入潼关,到了华阴。小龙女看着被皑皑白雪覆盖的华山,问道:“你登过华山没?”赵敏笑道:“没有啊。怎么了?姐姐要邀请我登山么?”
小龙女微笑道:“怎么,不愿意?”赵敏笑道:“当然愿意啊!”
小龙女忽然想起当年在华山遇见洪七公的情形,微笑道:“要不要尝尝这里美味的毒蜈蚣?”
赵敏笑道:“再好不过了!”
华山本就险峻,又值大雪时候,道路光滑,甚是难行,但两人身负深湛武功,登起山来,如履平地,轻松愉快。
在半山腰的林间,赵敏猎到一只山鸡,当下拔毛开膛,用雪洗干净,说道:“已快到黄昏了,咱们烤鸡吃了再走。”
小龙女道:“烤一半就好了,剩下一半用来捉蜈蚣!”
赵敏笑道:“好吧。”用匕首将鸡切成两块,将一块串在匕首上。
小龙女去折了些枯枝回来,将厚厚的积雪扒开,生了个火堆,又从背囊中取出调料递给赵敏。她们二人经常露宿荒野,因而随身带着小锅餐具和一些调味品,烹饪野味食用。
赵敏给鸡肉上撒了些调料,在火上翻烤。不一会,肉香便已四溢,飘荡在寒风之中,别有一番温暖情怀。
肉烤好后,两人分吃了,小龙女又架上小铁锅,烧了一锅开水,沏了两杯茶和赵敏饮用。吃饱喝足后,收拾了下行囊,又向山顶攀去。
一更时候,两人便已登上华山绝顶,此时大雪渐渐变小,乌云慢慢散开,天气忽然转晴,空中一轮圆月姗姗自云后露出脸来,皎洁的月光撒在积雪上,泛着朦胧的白光。
小龙女将剩下的半只鸡埋在山峰北面的一棵大松树下,之后和赵敏找了一快平整的大石,将上面的积雪拂开,两人偎依着坐下,赏月聊天。
时光静静流逝,不知几何,两人相拥着沉沉睡去。
次日清晨,朝阳初升,柔和的阳光照在白雪上,毫不刺目,温暖舒适。两人看过日出,小龙女去了那颗松树下,挖开泥土,取出那半只鸡,只见上面果然咬满了无数大蜈蚣,她以前已见过一次这可怖的景象,这次再见,仍不免心中发怵,头皮发麻,赶紧取出包袱,连鸡带蜈蚣一起包了带回去。
这时赵敏已生好火,架起锅,见小龙女回来,问道:“怎么样,捉到蜈蚣没?”
小龙女点头,将包袱打开,问道:“你怕不怕?”
赵敏天不怕地不怕,可是一见那些红黑相间、慢慢蠕动的蜈蚣时,也不由得心脏突的一跳,背上发凉,幽幽道:“是有点害怕。”
小龙女莞尔一笑,戴上金丝手套,将蜈蚣一条条的扔进锅里。那些蜈蚣挣扎一会就死了。煮了一会,小龙女将蜈蚣捞出,用小刀斩去蜈蚣头尾,将壳儿剥落。
赵敏将那一锅毒水倒入深谷,而后又煮了两锅雪水,将蜈蚣肉洗涤干净,再不余半点毒质,然后起了油锅,把蜈蚣肉倒下去一炸,立时一股香气扑鼻而来。待蜈蚣炸得微黄时,加上作料拌匀,用筷子夹了一条尝试,但觉满口鲜美,又脆又香,笑道:“味道不错!”
小龙女微微一笑,也拿了筷子吃了起来。
吃完蜈蚣后,赵敏感到腹中微凉,于是潜运内功,心念一动,忽道:“姐姐,咱们来舞剑!”
小龙女微笑道:“好!”拿出君子剑,飘然一跃,一招玉女剑法随心而出。赵敏使出全真剑法,配合着小龙女。
两人剑舞缓慢柔和,飘逸灵动,随心所欲,挥洒自如,将一招招的玉女素心剑法依次施展开来:花前月下、抚琴按萧、松下对弈、柳荫联句、扫雪烹茶、清饮小酌、小园艺菊、西窗夜话、帘下梳妆、举案齐眉……这再也不是凌厉威猛的武功招式,其中蕴含的,只是两人这些年来浓浓的爱意和美满的生活情趣。
华山之巅的雪地中,金色朝阳的映照下,小龙女和赵敏尽情舞蹈,含情相望,眼波流转,把自身的爱意浓情皆尽表达出来。
一舞过后,两人均是红晕生颊,额头见汗。赵敏看着吐气如兰的小龙女,心中一动,慢慢凑过头去,吻上她的唇。小龙女不再矜持,柔情地回吻着赵敏。
不知何时,君子剑和淑女剑已静静躺在雪地上,朝阳下,一位美丽的白衣女子,一位妩媚的紫衫女子,两人紧紧相拥,热情亲吻,诉说着无尽的爱情神话……
(全文完)
后记
这篇小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