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后宫叫德妃-第2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氏的牌子,岚琪心中虽不自在,可她早料到会有这一天,王氏可以什么都没有,可她有一张漂亮的脸。
三月末时,宫外传来喜讯,岚瑛顺利生下个白胖大小子,身为继室能生下儿子,对乌雅岚瑛将来立足钮祜禄家如虎添翼,但也给她带来些许隐患,将来家族继承上,原配留下的嫡子怎能容得她的孩子。
岚琪想到这些事,情不自禁地就联想到太子和其他阿哥们,才明白即便皇室里继承的是江山天下,其实这事儿到哪里都一样,她正身处可能发生这些麻烦的环境里,难怪很自然地就想到岚瑛将来可能面对的问题。不愿妹妹为此烦恼,便派人给岚瑛传话,让她务必善待原配留下的孩子,不要为了一时的利益,纠结一辈子的恩怨。
且说皇帝后宫无数,称得上“小姨子”的宫外女眷不少,她们其中嫁人生子,皇帝从来不会过问,可这回德妃的妹妹产子,皇帝却派梁公公亲自出宫颁下赏赐,甚至都未与岚琪打声招呼,等她在永和宫听说这件事时,还嗔怪皇帝俨然人家亲兄长,自己倒成了刻薄的嫂子。
环春笑话她“皇上一定是听说娘娘什么礼物也没送去,以为您心疼银子了,才替您给这份礼,您还在背后说皇上的不是,皇上真是花了钱也不得个好。”
岚琪则正地说“岚瑛有这个孩子不容易,从前太皇太后就常说,太厚重的福气容易压着孩子,我现在盼她们母子平安,我的外甥我怎么会不疼,等他健健康康长大,姨娘有的是好东西给他。何况现在岚瑛有了孩子,所有人都把心思放在孩子身上,原配夫人和其他妾室的孩子就显得可怜,我不想她因此被人诟病,才冷淡些,皇上倒好,给我帮倒忙。他必然是好心,可大男人的心思,哪儿能那么细致。”
环春则笑“娘娘就是爱操心,您总是尽心极力地面面俱到事事周全,奴婢倒觉得,有时候真没多少人在乎得那么细致。”
岚琪满不在乎地说“不过是你们看着我辛苦,可我自己求良心安稳,乐呵着呢。”
数日后,乌雅夫人进宫向女儿报喜,虽然只匆匆坐了半天,可听额娘说岚瑛和孩子一切都好,光听着岚琪就心里痒痒,奈何孩子太小产妇还在坐月子,一时半会儿不得相见,即便太后和玄烨有心让她出宫去看看,她也不会做这太出格的事,唯有耐心等待,等着妹妹养好身子把小外甥抱来给她看看。
相比之下,即将满月的大阿哥福晋和小郡主却不被人惦记,生儿育女竟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长春宫里半点没高兴的样子,惠妃这一次失望得连体面都懒得维护了。
这日大阿哥进宫请安,知道母亲没好脸色,但他有一件事要禀告,可未等开口,母亲先道“你若有喜欢的人,额娘为你做主收在屋子里,你那福晋看着是生不出儿子的,我也不惦记了,庶出便庶出吧,总比没有儿子强,我不能干等着她,让你断了香火。”
胤禔不言语,听母亲絮叨半天后,只是敷衍地应了声是,而后则道“儿子是来跟额娘说,我又要出远门了,皇阿玛下旬要出发去多伦诺尔,儿子这几天就要走,先去给皇阿玛打前站,安排好那里的事。”
惠妃倒是一愣,问道“可是为了喀尔喀的事去塞外?”
“他们不能一直这么闹下去,不然噶尔丹东山再起不说,指不定还会冒出第二个噶尔丹之辈,皇阿玛要平息他们的争端才好。”大阿哥正说着,干咳了一声道,“额娘,眼下皇阿玛重用我,朝廷上的事都忙不过来,您就别催着我给您生孙子了。”
515 带漂亮的妃嫔出门(三更到
惠妃虽然被儿子的话噎着,可眼下皇帝重用长子的确是事实,加之去年裕亲王、恭亲王受挫,皇帝大有不再依靠兄弟,转而培养儿子的趋势,大阿哥作为皇帝培养的第一个阿哥,儿子若能勤勉努力有所出息,必然前途无量。
惠妃知道,当年太宗长子肃亲王豪格,虽是庶出,但为太宗重用战功赫赫,太宗暴毙后若非多尔衮阻挠,也许大清的历史就会改写,自然当年若是肃亲王夺得帝位,也就没有现在的惠妃和大阿哥存在,但是惠妃却希望,自己的儿子,可以改写将来的历史。
“催也来不及了,只怕太子就等着你们这一胎落地,若是个女娃,就该赶着争皇长孙的名头了。”惠妃,又想到去年她为了说服儿子出面指证裕亲王而母子大吵一架,她不愿再发生什么事,弄得母子隔阂,此刻胤禔把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她只有退一步答应,“往后你们俩的事,我不再管,你好好哄着你的福晋,告诉她,我可不会再逼她生孩子了。”
胤禔这才舒口气,笑道“额娘若真心疼她,她也不敢不孝敬,我不在京里,烦您多照顾一些。”
惠妃不耐烦地说“她连禁城的门都不进,我照顾她什么?你别怪额娘多嘴,她这个长媳不做该做的事,你皇阿玛也会不高兴,我答应你不再为难她,可你好歹劝劝她,宗室里的人情往来,她不能不为你出面。”
正说话,外头有宫女进门,惠妃愠怒问什么要紧事,宫女禀告道“奴婢听见外头传话,说皇上刚下旨册封二公主为和硕荣宪公主,指婚给巴林部博尔济吉特氏。”
大阿哥奇道“怎么这么急?”
惠妃则立刻知会宫女们准备贺礼,要亲自去景阳宫道喜,虽然嫁女儿难免悲伤,可也是天大的喜事,她和荣妃如今不论关系如何,毕竟二十多年的情分。
大阿哥离开长春宫时,后宫已是十分热闹,去年一娶一嫁时,算着公主阿哥们的年纪,都盼着今年也会热闹,果然自三阿哥被指婚后,二公主很快也有了消息,接下来便是四阿哥和三公主,而四阿哥的福晋早就有了人选,外人都在好奇,会不会赶在三公主下嫁之前。
此时景阳宫内宾客盈门,荣宪公主自然是去宁寿宫给太后磕头谢恩,躲在祖母那里不愿来应付这些事,而荣妃则是云里雾里地面对着突如其来的喜讯,等宾客散去,只剩下几人时,她才茫然地说“皇上这是怎么的,给三阿哥指婚时就让我毫无准备,现在突然把荣宪的婚事也定了,而且六月就要嫁,他是怕时间隔久了,我会舍不得孩子吗?”
众人见荣妃眼眶泛红,知道做母亲的舍不得,劝说安慰几句后才散了,岚琪慢走了几步,荣妃亲自送她到门前,私下又说“虽只是个郡王世子,可嫁去漠南,总比嫁去漠北好,这几年漠北不消停,年初不是又传来内讧的事吗?我这心其实一直悬着,就怕皇上把女儿嫁去漠北联姻,如今是去漠南,我也安心了。”
岚琪知道嫁女的不舍,安抚荣妃“皇上必然是体谅姐姐的心意,才为荣宪选了最好的夫婿。六月可一晃就到了,咱们不想别的,风风光光把女儿嫁出去才好。”
姐妹俩说罢这些话,岚琪回到永和宫,进门就听见温宪唧唧咋咋的声音,里头听说额娘回来了,温宪跑着出来迎接她,岚琪嗔怪她没有公主该有的稳重尊贵,温宪骄傲地说“额娘放心,将来我像荣宪姐姐一样嫁出去时,一定稳重端庄,绝不给阿玛额娘丢脸。”又新奇地问母亲,“将来我会嫁去哪里?额娘,我也要和姐姐们一样去草原吗,在那里我和姐姐们是不是又能在一起了?”
“草原那么大,每一个部落之间相隔千百里,怎么能在一起?”岚琪摸摸女儿的脑袋说,“你乖乖陪着额娘,慢些长大。”
这日皇帝摆驾去了景阳宫,必是为了嫁女的事与荣妃有话说,但夜色降临时,圣驾突然到了永和宫门前,岚琪彼时正和儿子女儿一道用膳,玄烨进门后说没用膳坐着一道吃,孩子们自然欢喜,可岚琪不知怎么觉得不自在,一来好些日子没见着他了,二来一见玄烨,平贵人那件事又浮上心头。
膳后玄烨教十三十四写字,父慈子孝天伦之乐,岚琪一直静静地陪在边上,只等孩子们都散了,梁公公送来一些奏折,皇帝心无旁骛地坐在灯下批阅,半晌突然喊她“没墨了。”
岚琪这才从炕上离了过来他身边,站在桌案旁磨墨,缓慢的摩擦声里,皇帝一手在折子上批复,一边就问“你今天好像不大高兴。”
岚琪道“好些日子没见了,皇上怎么知道臣妾今天是不高兴的,平日也这样,没什么不寻常。”
“我们很久没见了?”玄烨皱眉想了想,苦笑一声,“朕还真不觉得。”
岚琪笑道“臣妾不是计算见面的日子,只是随口一说。臣妾也没什么不高兴的事,只是今天突然有荣宪出嫁的喜讯,见荣妃姐姐舍不得,心里有些不忍。”
“朕与她说了,虽然宣布得仓促,但人选是朕一早就订好的,即便多给一些时间准备,也一样是嫁去巴林部。”玄烨放下笔,端了茶说道,“朕这就要去多伦诺尔,下旬出发,五月中旬归来,六月正好把荣宪嫁出去。”
岚琪道“皇上要去漠北?那里可不大太平。”
“正是不太平才要去,且不想他们瞎殷勤来请求与朕和亲,朕眼下还不想和他们联姻,我大清是要他们臣服,可不是要和他们做亲戚,将来或许会联姻,但不是现在。”皇帝气定神闲地说着,“赶着把荣宪嫁去漠南,是要让漠北那些人明白,暂时别想打朕的女儿的主意。”
岚琪笑道“臣妾就说,皇上怎么会临时起意,原来都是想好了的。”
玄烨颔首,又问“朕去漠北,你去不去?”
岚琪看着他,彼此目光相接,不说心有灵犀,可她仿佛从玄烨眼里看到,似乎并不想带她去。或许玄烨本意是要她去的,可是岚琪自己心里搁了太多的事,又惦记坐月子的妹妹,她自己不想去,却把责任归结在玄烨的身上。
两人静了须臾,岚琪开口道“六月就要嫁女儿,臣妾跟您去漠北,宫里的事谁来做?都推给荣姐姐,她会寒心的。臣妾就不去了,等您回来,好给荣宪操办婚礼。”
玄烨眼中掠过一晃而逝的失望,但没有强求,应道“也是,荣妃眼下有些依赖你了,你若不在,就没什么人能帮她。等六月嫁了女儿,咱们搬去园子里住,今年早该去的,各种事耽误拖着了。”
岚琪想起旧年隆冬两人在园子里旖旎美好的光景,心情忽然就好了,面上的笑容也自然起来,对玄烨笑“若是六月就走,臣妾倒想去瀛台住一阵子,园子里树木太多,知了太吵,夏天还是瀛台清净。”
听她这样说,玄烨心里莫名舒服了些,伸手把她拦在身边,搂着岚琪的腰肢说“那就去瀛台,在那儿清清静静地到深秋,深秋时回宫,给胤祉和胤禛办婚礼。”
岚琪讶异“皇上决定了?”
玄烨笑“今年给胤禛成婚,不是你的心愿,朕都记着的。不过眼下不着急说,等朕从多伦诺尔回来再说。”
两人见不着痕迹的尴尬很快散去,静静地在一起说这些事,和乐温馨地度过一夜。岚琪到底是把平贵人的事压下去了,总觉得没必要也没资格去问皇帝到底怎么戴了顶绿帽子,皇帝不想说,她做什么主动提出来,反正平贵人如何,与她真不相干。
几日后,朝廷正式宣布皇帝将要前往多伦诺尔,与喀尔喀三大部落贵族会盟,意在解决喀尔喀长达三十年的恩怨,防止喀尔喀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