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一品-第6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话怎讲?”卢承烈惊讶的望着高偘。他不知道这个消息是从何讲起,眼前的这个家伙难道看的笔宣德殿的那帮重臣们更远不成?居然从江南扯到关中了,他是想干什么?是在推翻宣德殿的推测吗?是在质疑朝廷中的重臣吗?
“哦那你且说说。”卢照应脸上闪过一丝紫红色,只是因为面色黝黑,所以根本看不出来,只是嘴角的那种似笑非笑的神情出卖了他,他不喜欢这个人。有点哗众取宠的嫌疑。
“殿下,末将并非哗众取宠。”高偘面色平静,拱手说道:“末将以为,别看江南好像遍地都是造反之人,但是实际上,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调凉王南下,还有关中的军队一起南下,也许他们此刻已经有做大得到趋势,也许是另有其他的想法,但是臣总认为他们最终的目标并不在江南,而是在关中。其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江南不足以成就大事。江南虽然得陛下之幸,这些年来,富庶了不少,但是在如今还只是一个刚刚发展的地方,根本不足以和中原相抗衡。王爷,您何时曾看过有人从南方统一中原的。就是因为南方人在先天体制上比不上北方人,其二,南方人缺少战马,只能依靠长江,固守江东,防守有余而进攻不足,其三,也是最重要的,江南的实力远在中原之下,大唐富有四海,兵精粮足,这些都是不假的,莫说一场战争,就是刀兵四起,只要指挥的将领不是傻蛋,都能击败对方,只是这些兵马和粮草都是集中在中原,集中在河北,陛下十数年苦心经营,江南虽然也富裕起来了,可是相对于中原和河北来说,还是相差的太多了。所以末将认为,江南就算闹的天翻地覆,也不会影响到大局,但是关中就不一样了。关中乃是帝国的核心,不能有任何的闪失,帝国的粮草、器械等许多重要的东西都安置在关中一代,若是关中也会遭受动乱的话,那天下就必然会有动乱出现。”
“你又怎么知道关中必有动乱出现呢?”卢承烈脸上就有点不好看了,望着高偘的眼神中有点不屑之色。当兵打仗这是天经地义,世上如同李靖者又有几个人,在打仗的同时,还能做到关注政事,这种人更是少中又少了。宣德殿内,几位大臣揣测了许久,都没有得出这么一个结论来,但是到了这里,居然有人说关中会有人造反,这让卢承烈如何不感到一丝尴尬。
“武媚娘一案。”高偘想也不想,就说道:“对方既然让武媚娘接近太子殿下,由此可见对方的重心必定是在关中,在武媚娘之后,还会有其他的手段随之而来,只是太子殿下果断,宣德殿的几位大臣睿智,及早的发现了问题,才会打的对方一个措手不及,关中才会在短时间内出现平静,可是一旦大将军率领大军离开关中,对方就会趁机起兵,使的关中混乱。”
“凭空臆断。”刘文辉见卢承烈脸色并不好看,不由的狠狠的瞪了高偘一眼,心中却是极为后悔将高偘推荐给卢承烈,此刻居然弄出如此大的事情来,这下好了,弄不好高偘这个年轻人日后再也没有机会出头了。
“呵呵,高将军,我们武将只管打仗,冲锋陷阵才是我们的专长,其他的事情就是不是我们考虑的事情了,有宣德殿的几位大臣,出谋划策那是那些人的事情。”卢照应双目中精光闪闪,笑呵呵的说道:“再说,孤在关中也不是没有留下兵马,还是有数万大军聚集在关中,护卫关中,护卫长安的。孤相信,有这些人存在,关中必定会是万无一失。高将军就不要多说了,你还是先说说江南的事情吧”
“末将领命。”高偘偷偷的看了卢承烈一眼,见他脸色不好看,赶紧将肚子里的欢又收了回去,赶紧说道:“至于江南,末将以为,当以重兵囤积在主要城镇,压缩对方的生存空间,末将以为江南叛乱声势虽然浩大,但是根本没有任何的动摇,那些低层的百姓都是拥护朝廷,拥护陛下的。”
“你怎么看啊”卢承烈扫了刘伯英一眼。对于高偘,他的印象并不太好,在他看来,武将就应该恪守本分,只知道行军打仗就可以了。至于其他上的问题,不是武将们考虑的事情,就不应该过多的询问这件事情。因为在这个世上,在权利面前,像李靖这样的人物毕竟是少数。一个军人参与了政治,那就是相当危险的。或许与当年的卢照辞相差不了多少了。军人就是军人,就是纯粹的军人。卢照辞之所以设立总参谋部部就是为了这件事情吗?军人不能干政,这是铁律,是不容改变的。在卢承烈看来,高偘已经有这个方面的意向了。
“殿下指到哪里,末将就打到哪里。哼哼,江南的叛军虽然厉害,但是到底是叛军,不是正规军。其实根本不要殿下亲自前往,末将就能灭掉他们。”刘伯英笑呵呵的说道:“殿下只要坐镇洛阳,坐观末将灭敌就是了。”
“不错,殿下,江南叛军也不过是土鸡瓦狗而已,哪里需要殿下出马的,让末将等人前去就可以了。殿下只要坐镇洛阳,或者随便找个地方游山玩水就可以了。”程名振笑呵呵的说道。
“殿下,末将可以立军令状。两个月内必定能平定江南叛乱。”庞孝泰拍着胸脯说道。高偘等人也都拍着胸脯说道。
“你们就这么确定关中将会出现动乱?”卢承烈这个时候看出来了,这眼前的几个家伙,显然是不想让卢照应离开关中,宁愿自己等人领军出征,还敢立下军令状,好像真的能断定关中会发生动乱一样。
“说吧这个时候本王才知道,说说吧在你们的背后是何人?哼哼,就凭你们几个人的脑袋瓜子是不可能想到这么多的,在你们的背后恐怕还有其他人吧”卢照应似笑非笑的望着三人,豹眼之中闪烁着异样的神色,黑脸上更是露出一丝黑红色,诡异无比。
“呵呵,没想到在几位将军的背后,还有一位军师,倒是让孤很是惊讶,难道还有有人其智谋远在宣德殿几位重臣之上的?”卢承烈也惊讶的望着面前的几个人,说道:“孤对这个人可很是好奇。”
“这个,这个,其实末将等人也是在酒肆之间听到的。”高偘等人面色微红,说道:“不过末将觉得此人说的极为有道理,推理的十分正确。而且看其打扮,大概是书院中人。周围的士子们对其尊敬有加。所以末将等断定此人说的有道理。如此才会请殿下放心大胆的让末将等人出征,而自己却留守洛阳,坐观天下,若是关中有乱起,可以趁机平之,若是没有乱起,可以指挥我等如何平定江南。”
“此人是何人?”卢承烈惊讶的问道。他没有想到居然还有人如此断定关中必定会发生叛乱,这让他又惊又喜,不由得站起身来问道。
“末将也不知道他叫什么。只知道他是一个年轻的士子,旁边的学子们都称呼他为怀英。”赵孝祖不敢怠慢,赶紧说道。
“怀英?”卢承烈惊讶的在口中念了两句。
“你们知道这个人在哪里吗?”卢照应也惊讶的问道。显然他对这个年轻的士子也惊讶非常,居然能在这种情况下断定关中会出现问题,这可不是一般人可以说出来的,如今整个朝廷的人都在计划着南下江南,剿灭叛逆,他却说最主要的危险是来自关中,这种人不是哗众取宠,就是有真才实学,不过如今看来,恐怕是后者居多。
“不出意外的话,此人应该是在书院中。”卢承烈若有所思的摆了摆手,道:“在出征之前,孤要见见这个人。王叔,不管最后怎么样,该准备的还是要准备。这几位将军都可以用之。为一路行军主管绰绰有余。”
“太子放心就是了,这点王叔知道怎么做。”卢照应闻言点了点头,道:“至于那个叫做怀英的人,我看有点才能,更为重要的是,此人对我大唐也是忠心耿耿啊,否则的话,不会在这种情况下说出这种事情来,嘿嘿,一旦传扬出去,恐怕那些士子们,尤其是岑文本的那些学生们,就会驳斥此人狂妄了。”
“走,孤现在就去,就去书院看看。”卢承烈脸上露出一丝兴奋之色,又看了看身上的龙袍,摇了摇头,道:“刘将军,给孤弄一套士子服来,孤这就去书院看看,想必此人有如此能耐,在书院之中绝对不是无名之辈,随便找个人就能询问的到。”
“殿下,现在就去?”刘文辉等人见状,面色变了变,望了望卢照应。
“太子殿下想去就去吧高偘,你们五个人护卫殿下去书院。”卢照应想了想说道:“有你们五个人护卫,在书院中想必也没有什么危险,武学就在附近,何人敢在这里来闹事,孤会让御林军留下百人,在书院之外,若是有事,自会出现在殿下身边。殿下此去布衣,正好也能听的见此人到底是有才之人,还是哗众取宠之人。呵呵,若真是有才之人,真是如他所说的那样,那殿下,这次此人可是立下了大功劳了啊”
“不错,若真是若如同此人所猜测的那样,此人的才能可做首辅啊”卢承烈毫不犹豫的将这个称呼放在这个叫做怀英的人身上。那刘文辉等人闻言,脸上都露出一丝狂热之色来,这种称呼可不是任何人都能得到的。这个叫做怀英的人日后必定是虔诚不可限量。宣德殿首辅大臣可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
“殿下,去了才知道啊”卢照应笑呵呵的说道:“若真是人才,殿下可以将其拉入东宫,为自己的臂膀。”
第四百八十六回 大唐福尔摩斯
“殿下,那个人就是狄怀英。【虾米iamiwee”书院的一颗槐树点下在。只见一个年轻书生正坐在那里看书,神情悠闲。
狄怀英的大名在书院之中果真是有名的很,卢承烈等人刚进书院,稍微派人打听一下,就知道狄怀英的所在。狄怀英生于隋大业三年,好读书,在书院之中,经常以好推理而著称。经常为那些学子们排忧解难,在书院中人缘极好。
更让卢承烈感兴趣的是,狄怀英也走出生于官宦之家,祖父狄孝绪,任贞观朝刑部尚书左丞,父亲狄知逊,任夔州长史。大概也是因为在这样的缘故,狄仁杰从小就对刑部诸多案例铭记于胸,也以善于推理而闻名书院。或许此人能从别人的一点蛛丝马迹之中,看出关中将会出叛乱,也未尝是一件骗人的事情。卢承烈想了想,对众人摆了摆手,让众人离的远远的,而自己轻轻的走上前去,“敢问前面可是狄怀英怀英兄当面?”卢承烈脸上堆满着笑容,朝狄仁杰拱了拱手说道。
“哦!在下正是狄仁杰。”狄仁杰惊讶的抬起头来,深深好望着眼前的少年,只见少年生的面如冠玉,犹如宋玉转世,虽然身着学子袍服,但是穿在身上,却是显的雍容华贵,端得不同反响,不由的面色一动,不敢怠慢,赶紧站起身来,拱手说道:“敢问贤弟高姓大名?”
“在下长孙烈。”卢承烈笑呵呵的拱手说道。
“哦!原来是长孙家族的郎君,不知道贤弟与长孙大人如何称呼?”狄仁杰双目中光芒闪过,嘴角露出一丝奇异之色”仿佛是在猜测着什么似的。
“芳支晚辈。”卢承烈早有准备,笑呵呵的说道:“在下刚才在书院中,听说怀英兄闻名书院,不但经史子集无一不通”更为重要的是,还善于推断,所以冒昧前来,还请怀英兄不吝赐教。”
“不敢,不敢。世人多夸,事实上未必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