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秦帝国最终修订版 >

第69部分

大秦帝国最终修订版-第69部分

小说: 大秦帝国最终修订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级。新贵贬官,世族元老们忒是快意,却又一次感到了莫名其妙。这俩人虽然遭贬,但迁后的职位却极为重要。是明降暗升?也不对。这两个新贵本来的职位也都是冲要高位,一个掌国府庶务兼领栎阳民治,一个总领国府护军,绝非虚职,似乎谈不上明贬暗升。然二人又无过错,却何以贬官?一时间,朝臣们云山雾罩,纷纷揣测却又莫衷一是,渐渐地又平静了下来。
    这一段日子里,卫鞅的小庭院大雪封门,异常冷清。秦孝公没有来过,景监也没有来过。但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客卿院落的四周总有三五甲士不断经过,转角隐蔽处,还有钉在那里一动不动的便装武士。栎阳国人悄悄议论,那个院子里的官人肯定是被囚居了,否则哪有如此森严的警戒?这一切,足不出户的卫鞅自然不知道。买菜、造饭并一应琐务,都有国府派来的两个仆人打理,他是整日埋首书房,不是读书,便是谋划,仿佛山中一般。
    这日午后,依旧是大雪飞扬,却有人嘭嘭敲门。
    仆人开门,卫鞅听得一个熟悉的声音:“先生在家否?”侯嬴?对,是他!卫鞅疾步出得书房,来到廊下,见满身是雪的侯嬴提着一个大竹篮走进院子,不禁高兴地大笑:“侯嬴兄,想煞我也!”侯嬴笑道:“鞅兄做了官,就忘记我这贱商了,怪得谁来?”卫鞅笑道:“客卿也算官么?”说着接过侯嬴手中的大竹篮,耸耸鼻子:“好香,定是秦酒羊肉!”侯嬴大笑:“没错。大雪窝冬,不痛饮一顿说不过去。”卫鞅便将竹篮递给仆人吩咐道:“加加火拿到书房来。”老仆人恭谨应诺,连忙到厨下去了。侯嬴走进书房低声问:“说话方便么?”卫鞅揶揄笑道:“如何不方便?这是我的府邸。”侯嬴摇头道:“如何外面有暗岗?还有兵士巡查?”卫鞅一怔,想想心下明白,爽朗笑道:“没事儿,只管痛饮。”说话间老仆人已经将热气蒸腾的炖肥羊捧来摆好,又将烫好的酒壶用棉布包裹,斟好两杯,轻步退出。侯嬴微笑点头:“看来,给你这个客卿派的仆人倒还够格。”卫鞅笑道:“我是没管,这都是国府分派。来,先干一杯!”俩人端起面前冒着热气的陶杯叮当一碰,痛饮而下。侯嬴困惑道:“秦国从来不给上大夫以下的官员配官仆,你这客卿,职同上大夫?”卫鞅大笑:“客卿者,没大没小也,礼遇有加,也不为过。”侯嬴道:“没有实权执掌么?”卫鞅摇摇头:“没有。”侯嬴沉吟道:“鞅兄,招贤馆士子们都做了县令郡守。秦公和你畅谈三日三夜,栎阳国人皆知,却给了个有名无实的客卿,究竟是何道理?”卫鞅思忖有顷道:“侯兄,我与秦公披肝沥胆,引为知音,我卫鞅愿与这样的国君终生共事。至于用我为何职,何须虑之。给如此一个国君做谋士,也是人生一大快事也!”
    侯嬴又斟满一杯,共饮而尽:“你就听任摆布?”显是颇有不解。
    卫鞅又是哈哈大笑:“侯兄差矣!我观秦公绝非举棋不定之人,更非斡旋无能之主。然为人君者,有寻常人所不能体察的难处,凡事须给他一个疏导的余地。既为知音,若连此点都不能理会,急吼吼求官,岂非大煞风景?”
    “你还有信心?”侯嬴认真问。
    卫鞅点点头,斟满两杯:“来,不要辜负了烈酒苦菜。”
    一杯饮下,侯嬴从怀中掏出一个铜管:“白姑娘给鞅兄带来一信。”
    卫鞅眼睛一亮,惊喜地接过铜管打开,抽出一卷展开,却是一方白丝,上面是白雪秀劲的小字:“自君别去,倍加思念。秦国诸事,大略知之,虽多曲折,然必有成。唯念君者,孤身自理,清苦有加,无以为助,刻刻挂怀。愿君保重,以慰我心。”白丝左下角,画了一只展翅飞翔的鸿雁。
    卫鞅看得眼睛湿润,举杯一饮,良久无话。
    侯嬴喟然一叹:“白姑娘用心良苦,若有不察处,鞅兄莫要上心。”
    卫鞅默默地递过白绢,侯嬴犹疑着接过,看后笑道:“知鞅兄者,唯白姑娘也。来,为鞅兄有如此红颜知己,干!”
    卫鞅举杯饮尽,慨然道:“侯兄稍待,我书一信给她。”
    侯嬴笑道:“正当如此。三日后白姑娘便可看到。鞅兄只写。”
    卫鞅走到旁边书案前,拿出一方羊皮纸,提起鹅翎却是感慨万端,含泪下笔,竟觉字字艰难。写完后在火盆上稍一烘烤,墨迹干尽,卷起来装进原来的铜管递给侯嬴。侯嬴一摁管头的铜豆,管盖“当”的一声扣紧,笑道:“这是白氏特制的密管,一管一法,最为保密。”卫鞅笑道:“那就烦劳侯兄送给她了。”侯嬴道:“方便得很,反正客栈每旬都要回魏国进货,你有事,随时找我便是。”卫鞅高兴,俩人将一坛秦酒在侃侃叙谈中饮了个尽干,直到暮色降临,大雪稍停,侯嬴方才离去。
    整个冬天,秦孝公都在忙碌,每隔几日总要和左庶长嬴虔、长史景监、栎阳将军车英、栎阳令王轼会商,要么就是单独和其中的一位密商。唯独和卫鞅没有见过一次。窝冬的朝臣们也几乎忘记了客卿卫鞅这个人。
第六章栎阳潮生(5)
           五、政事堂发生了尖锐对立
    转眼冰雪消融春暖花开。三月初三,秦孝公举行完一年一度例行的启耕大典,笑着对参加大典的朝臣们道:“明日朝会,议定今岁大计,诸卿各做准备。”这也是每年启耕大典后的第一次隆重朝会,官员们称为“春朝”,是朝臣们特别看重的年首朝会。
    这天晚上,景监来到了客卿卫鞅的小院落。卫鞅正对着书房墙壁上的大图出神,见景监来到,微微一笑:“久违之客,必有大信,是么?”景监一言不发,从怀中摸出一支宽宽的竹板。卫鞅接过一瞥,只见竹板上赫然四个大字——明朝廷争。卫鞅拊掌大笑:“好!又一个启耕大典。”景监笑道:“一冬蜗居,鞅兄冷清否?”卫鞅道:“秦公教我养精蓄锐,安得冷清?”景监感慨:“知君上者,唯鞅兄也。”卫鞅却笑道:“知卫鞅者,唯君上也。”景监道:“鞅兄上路,真让我欣慰。想起去冬,时觉后怕也。”卫鞅不禁大笑,景监也大笑起来。
    第二天早晨,政事堂早早生起了四个径直六尺的大燎炉,红红的木炭火使阴冷的大厅暖烘烘的。春寒料峭中赶来的朝臣们,进得大厅直喊好暖和,搓搓手便脱去皮袍,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与左右谈笑。杜挚笑问公孙贾:“太傅大人,那个位子谁坐啊?”他指的是中央国君长案稍下的两张书案,一张显然是太师甘龙的坐席,对应的另一张何人?太子傅公孙贾没有坐,左庶长加衔太子傅的嬴虔也没有坐,还有谁能如此尊贵?有些人原本没注意,杜挚一问,恍然大悟,顿觉蹊跷。再一看,栎阳将军车英全副戎装肃立在政事堂门口,外面大院中两队甲士盔明甲亮,持矛带剑,整齐威武。朝臣们你看我,我看你,都觉有些异常。除了嬴虔、景监、王轼几个人默然静坐外,竟都是忐忑不安。
    正在这时,门外内侍高声报号:“客卿大人到——”
    众人一惊,哄嗡议论声大起。除了国君偶然为之,朝臣们进政事堂都是自己进来便是,哪有隆重报号的?哪个客卿何以如此气魄?仔细一想,秦国只拜了一个客卿,不是卫鞅,还有何人?议论之中,但见卫鞅一领白袍,头顶三寸白玉冠,从容走进政事堂。内侍总管黑伯亲自引导卫鞅在那个空闲的尊贵位置上坐下。一时间,朝臣们骤然安静,面面相顾,脸色很是难看。
    又一声报号:“君上到!”话音落点,秦孝公已经走进政事堂,惯常的一身黑衣,与卫鞅适成鲜明对比。令朝臣们惊讶的是,从来不在朝会上带剑的国君,今日腰间竟然挎上了那支铜锈斑驳的穆公剑。隐隐约约的,朝臣们觉得将有大事发生,几个月来扑朔迷离的疑团将要在今日揭破了。
    秦孝公走到中央长案前就座,环视大厅道:“诸位卿臣,秦国《求贤令》发出已经一年,入秦贤士历经坎坷,已经各任其职。秦国求贤,不为虚名,而为强国。何以强国?唯有变法。客卿卫鞅,对本公提出了变法强秦之方略。念及变法乃国家大计,须得上下同心君臣一体,是以举行今日朝会,商讨议决。列位皆秦国文武重臣,须得坦诚直言。”
    政事堂一片安静,朝臣们低头沉思,甚至连寻常时日遇到困惑便相互目光询问的举动也没有了。半日,还是甘龙咳嗽一声,打破了平静。
    甘龙在升为太师以后,极不是滋味。他看得很清楚,这是要把他“赐以尊荣,束之高阁”。非但对他,连和他声气相通的公孙贾、杜挚也如法炮制。将他们手中的实权拿掉,必然是为了转移给另外一批新人。如果说这种权力转移在此之前还显得扑朔迷离,升升降降不太清楚的话,今日则已经完全清楚,就是准备全部转移给卫鞅。甘龙以他久经沧桑的敏锐嗅觉,已经完全看准了这一点,决然不相信卫鞅永远都是客卿。这使甘龙感到了一种悲凉,一种被抛弃了的屈辱。因为这种升迁贬黜,都是在他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做出的。就本心而论,如果国君与他真诚商议,他告老辞官又有何妨?再说变法大计,他竟丝毫不知,难道国君就认定他不拥戴变法?甘龙虽是儒家,然也是秦国老臣,岂有不希望秦国强大之理?这一点给甘龙的刺激比前一点更甚。一个任何实权都没有的太师,再加上大政决策不能事先预闻,岂非真正的做了摆设?虽然悲凉,虽然屈辱,但甘龙毕竟久经沉浮,老到之极。他心中明白,强风乍起,若迎头而上,必然会被彻底吞没。这时候,长草偃伏是避免身败名裂的最好生存之法。然则,又不能一副冷漠状,将内心不满显露出来,要有度,该说话时仍然要说话,对自己的升迁贬黜浑然无觉,方为上乘。眼见无人讲话,甘龙觉得对他这个万事不管而又凡事可议的太师正是机会。
    “敢请客卿,先行宣示变法方略,可否?”甘龙只有这一句。
    然则这一句话,就把被动变成了主动,也缓和了政事堂微妙的僵硬气氛。秦孝公看了卫鞅一眼,微微点头。卫鞅便向全场拱手道:“君上,列位大人,秦国贫弱,天下皆知。欲得强秦,必须变法,舍此无二途。秦国变法之方略为:奖励农耕以富国,激赏军功以强兵,统一治权以正吏,化俗齐风以聚民。此四项之下,各有若干法令保其实施。列位大人以为然否?”
    太子傅公孙贾对甘龙的心情和对策以及场中情势非常清楚,见卫鞅说完,便问道:“不知旧法弊端,难以变法。敢问客卿,秦国传统治道,弊在何处?”
    此一问正中卫鞅下怀,不假思索便道:“秦国旧制,弊有其三。第一,以王道为本,杂以零碎新政,民无以适从。秦在立国之初,对周室礼制王道略加变通而治民。穆公时以百里奚治国,力行德治,又引进旧楚国若干法令。秦简公时行‘初租禾’新政,摈弃旧制,然时日无多,又恢复旧制。献公即位,欲行新政,然战事迭起,无暇以顾。时至今日,秦国仍是春秋旧制,距离战国新法差距甚大。这种旧制,只能治民于小争之世,而不能强国于大争之世。”
    “此说真乃稀奇古怪!”新任太庙令杜挚一拍面前木案,愤然作色道:“秦法之弊若此,百里奚何以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