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第1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了苗城17天后,元月下旬,我们终于抵达了闻名已久地“蛮村”。
这时的蛮村已经在苗族人的协助下,修建起了大量的草屋,虽然远比太昊的土坯房和砖房简陋,但对这些蛮人来说,已经远超他们的树棚了。我看到大树上还残留的“人巢”已经人去巢空,所有族人都转移到了地面。
高大如神的族长,率领庞大的骑兵队伍开到,令村中的蛮人战战兢兢,不知道是祸是福。
但接下来发生地事情让蛮人们放下心来一一太昊的骑兵们很快架起存放粮食的专用帐篷,10万斤粮食存放了进去,太昊骑兵的行军厨房迅速建起,当晚,所有的蛮族人就享受到了太昊标准军事伙食。
这昧要说蛮族人,就是苗族战士们也享受到了空前的美味。
这一天。后来被蛮人记载为部族历史上的“元日”甚至成为后来蛮人的新年。
第二天开始,紧张的建设工作拉开了序幕。
四座陶窑同时开工,蛮人中的健壮妇女和还能够劳动地长老都参加了建设,更重要的是一挑土坯房也开挖地基,除了必要的看管马匹的人员和狩猎人员以外,所有的太昊骑兵都投入到建设之中。木匠们带着上百骑兵,将村外数百米处的一处林区伐成了平地。上千棵“原木”存入到了村中,随后开始制板。
太昊战士和匠人们的劳动热情吸引了苗族人,本来已经接受安排即将返回苗城的苗族战士也坚决申请留下来参加建设,考虑再三,我同意他们多留半个月,把前期地土建工程推动起来。
十天以后,30余间土坯房的地基已经挖得差不多了。筑墙工作已经开始,我却早没有了耐性,急急地催促元方带我去看长江。
过蛮村向南,四天功夫,在一个艳阳天的下午。震天的水响在前方的一道山陵后响起。
我止不住心中的激动,跃马直上山岭
长江!这只能是长江!
按我对地理那点可怜的知识残存地记忆。这里应该在河南的正南方,湖北境内的长江一段。
在后世里,我家就在长江边上,夜夜伴着长江的水响入眠,但由于是在长江上游,江面较窄,满江白帆的景象小时候从来没有目睹过。
成年后也曾经从中下游地长江大桥上经过,却从来没有见过眼前这般浩大的长江。
映象中地长江上游好像也就数公里宽,到了中下游应该有数十公里宽的样子,可是眼前我站在高度也有六七十米高的地方,对岸却似乎只是一条隐约的线。
难怪元方初时会以为到了海边。
跟在我后面的太昊骑兵们眼前都豁然开朗,被这条壮观的大江所慑服。
“我们在这里建一座码头!”我指着江边一处高地,那里有数块平整的礁石伸入江中。
“不!爸爸!”元方竟然反对“我们在这里建一座城!好不好?”
这小子!我摸摸他的头,却被他不经意地随手挡开。
老爸这些年来所做的,究竟是为了什么?
你以为建一座城是想建就能建的么?
这些年来,算一算,由我主持建设的城也不少了,加上在太昊影响和指导下建设的城,中原地区已经有了17座城池,还有的少昊部落建设的新城是我所不知道的。
但每建一座新城,至少都有近2000人以上的人口基础支撑,才能够达到对一座城的基本功能人口分工,少了这个数字,城的功能就会大为受限,建设成本也会不合理地偏高。
不过元方也没有错一一迟早,这里会有一座城。
却不知道,会是谁来修。
正文 第二百五十章 … 再尝美味
更新时间:2009…2…16 14:41:33 本章字数:2197
过去的十多年里,我在中原的各部族大力推广农业生产技术;便是为了集中人口,建设城池,为文明建设积累规模基础,有了量变,才会有质变,后期的发展基本上符合我原来的思路,大量的创新并不尽都在我的指导下完成。到了今天,大量的匠人所拥有的专业技能已经让我望尘莫及。用一个后世的说法,近年来,这些族人所取得的“专利”比我多得多。
尽管目前我仍在知识上远超过这些族人,但有的知识在这个世纪是无法验证也无法应用的,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必定有一些不可轻易逾越的阶段。我就算知道钛合金的性能极佳,也没有办法指导原始人炼制出来造架飞机坐上去。
眼下,在技术方面继续“拔苗助长”的空间已经比较有限了,历史上青铜时代持续了数千年,直到有文字记载的时代才开始发现有使用铁器的迹象,接下来如果说要有什么大的跨越式发展,莫过于带领这些原始人进入铁器时代了。
但与青铜比较起来,铁器所能给这些原始人带来什么更多的利益呢?
缓一缓吧,铁器与铜器的比较优势,最早就是从武器的比较开始的,铁质的武器在战场上轻易地战胜了铜质的武器,从而奠定了铁器的地位。而对于农业生产而言,铜器已经在绝大多数方面不弱于铁器了。
当然,从后世的知识里,我知道铜矿的数量远不如铁矿多,发展到那一步是迟早的问题,但眼下,让原始人衣食无忧,拥有充足的生存物资,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更高程度的文化和文明,才是更加重要的目标。
阶段性的任务是实现人口的进一步集中和快速增长。
所以元方发现地大量蛮族人口也是促使我尽早来到南方的重要原因。在这个时代。任何部族的大量人口都是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这些蛮人或者远落后于今天的太昊,却并不比当初的大元族落后多少。
从这一路行来所见到地情况判断,数十个村落的蛮人不少于4000人以上的总量,何况还有大量我们没有看到的村落存在!
这是我必须善加利用地资源!
眼前的滔滔长江,让我对江南一带可能存在的“原始土著”充满想像。或许在那边,还有其他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文明存在呢。
江南!我一定要下江南!
但时间却不是现在,得等到我的码头和船造好以后。
大江的水量巨大,即使在如此宽阔的江面上。仍是波浪滔滔,小船过渡地安全性让我放心不下,所以要造的第一艘船就不会是小船,从建设码头到造好船,所需要地时间决不会少,不是一蹴而就地事情。
所以眼下还得先把蛮村建设好,作为建设码头的后续基地。
不过好不容易到了长江边。就这样返回是不可能的,怎么也要在长江边上多呆一点时间。
扎下营以后。我问了元方一下。这里差不多就是上一次他们的宿营地,甚至在营地旧址上,元方还找到了上一次他们打碎的几块陶片作证。
既然上次他们往下游探索没有什么发现,那这一次我就往上游走,看上游有什么让我熟悉的东西。
第二天,除了少量战士留守营地外。一半战士外出狩猎,另一半随我往上游走。
沿江奔驰到中午。极目所见,仍是单调地江岸,没有什么特别出奇的地方,考虑到晚上得赶回到宿营地,战士们劝我可以返程了。
但我却颇有些不甘心,这一路也不过才百里左右地距离,说不定再走一段,会有什么特别的发现呢?
拗不过我,其他战士只好跟我前行。
终于,在日薄西山的时候,我们有了新的“发现”…………却不是我想找到的任何具有地标特点的景观,而是阻止我们继续前行的天堑:一条从未见过的大河出现在面前,从规模上看,应该是长江的一条支流,但从水量上看,竟然不输于大河的容量!
这是哪条河?
从江河交汇处看过去,江河间夹出了一个三角洲,却不知道应该是什么名字。
但再往前行没有什么意义了,因为我们只能沿这条突然出现的支流前进了。
不用战士们再劝阻,我已经决定就此返回去,不过时间已晚,我们只得在这江河交汇处宿营。
次日晚,当我们返回营地时,元方他们已经收获颇丰,营地堆满了各种野兽,更让我食指大动的是,元方他们竟然在江边下网,捕获不少长江鱼。
头一天我们至晚未回,留守的战士们还真有点不放心,不过这里是元方说了算,情况就大为不同。
“放一百个心!我老爸到哪里能吃得了亏去?!”元方大大咧咧地安慰了老兵们。
哄笑中,战士们也不真把这事看得太重,毕竟族长在他们眼里,是连天都不怕的“人神”,哪里会有什么意外!
我却没有太在意这件事,我关心的是这几条鱼。
在后世的长江边,这美味我大嚼了多年,如今虽然也曾在大元之日起,饱尝鱼肉鲜美,却都不是长江里的鱼,所以眼前这些鱼的意义格外不同。
后世的家在江边,临江多有渔船烹鱼列席而售,到江边吃鱼是客人来访的必备项目,那时的鱼吃法以火锅为主,佐以酸菜鱼汤,麻辣鲜香兼备,思之垂涎。
眼下没有川味里的辣椒,应该如何烹制这几条长江鱼呢?
入夜时,我亲自指导行军厨房为大家端上来的,是烤鱼和清蒸鱼两味菜,其他兽肉也摆满夜宴,却以这些鱼最为“畅销”,起码我是在大快朵颐,不知道其他战士们的感受如何,我总觉得这些鱼的味道比此前我所尝过的北方所有的鱼都要鲜香得多。
时空跨越千万载,终于又让我在大江边尝到这样的美味!
“爸爸!你的眼睛被风吹到了吗?”大咧咧的元方不经意地细腻了一把。
我拍了拍他的肩,转过头,却不用手拭,而是悄悄地让江风把我的眼睛吹干。
正文 第二百五十一章 … 城主任务
更新时间:2009…2…16 14:41:42 本章字数:2204
太昊八年2月,蛮村的建设进入了攻坚阶段。
篱笆墙已经换成了土墙,边长600多米的正方形围起了一个未来城镇的雏形。
“爸!我来建这座城!”元方豪情满怀“我要建一座自己的城!”
这些天来,从我的观察中,感觉到这些蛮人与先前所经过的蛮村不同,这里的蛮人通过切身感受,对元方心悦诚服,元方则是少年心性,见不得有一名族人遭受饥寒,将这600余人照顾得无微不至,隐隐然已经在承担起“村长”的职责,村中新建立的长老团也对这名“村长”颇为认同,凡事都愿意与他商量。
而这一个多月下来,我对蛮语仍一窍不通,虽然可以猜测到,这应该是后世华中的土语前身,却由于时空远隔,不知道这蛮语与后世的湖北话间还有没有一点点丝丝缕缕的关系,后世的变迁毕竟太大了,很多东西都最终湮灭在岁月的长河里,从语言到文化都是如此。
看到元方开始能够与蛮人长篇大论地交流,我都有点妒忌他,这小子正是学语言的黄金年龄。
“你不是已经有了大方城了么?那就是‘你的’城啊!”我调侃元方,只因为他经常在提到大方城时,用的是“我的大方城”的说法。
元方嘴一撇,明显听出了我话中的意思,却很不认同。大方城初创时,元方跟在梅梅后面忙活个不休,梅梅是因为大方族是他的父族,所以对这座城夹杂了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元方则是一副“太子党”的嘴脸,乐得在大方城发号施令。寻找“当家作主”的感觉。
后来我发现了这个趋势,立即加大风极权力,加强对元方的约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