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三国-第3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队箭手排了出来,每个人手上的箭都是杀象箭,他们身上配备的标志表明他们是在军中有“大地精灵弓箭手”称号的神射手。
弦起弦落,箭出箭上,一头头大象,都被击中要害,刚才威风八面的象们,转眼间就成为了一只只庞大的尸体。
最后的指望没了,扶南人吓得肝胆欲裂,打不过,那就逃,只是面对着强悍的帝国军,他们该怎么办?
蛇有蛇路,鼠有鼠道,不用为扶南人担心,他们自然是走鬼有术。
扶南人阴狠有之,无耻更多。
众目睽睽之下,扶南人把兵器扔在地上,开始卸甲脱胄,解衣除衫。不约而同,几千人一起更衣,黑乎乎的肉就象一截截的焦木展示在光天化日下。
帝国军一时不明所以,呆呆的没有上前进攻,待得他们脱得差不多了,突然有人叫道:“不好,他们想逃跑!”
这才醒悟过来,帝国军怒吼道:“劈佢,劈佢!”向扶南人冲杀过去。
迟了!脱到只剩下一条底槽、大部分穷苦的军人干脆是光腚,所有的扶南人调转身子,撒腿就跑。
他们滑溜如蛇,蹦跳似蚂蚱,象生猛海鲜般扎扎跳,以久经长跑训练的帝国军,居然也追之不上!别说近战,连弓箭也追不上他们!兼且扶南人路熟,三蹿四跳,转眼就消失掉。
气愤之余,帝国军倒是大开眼界,他们还是首次看到光屁股逃跑的军队,只见田埂处、树林边、道路上,成百上千的人裸跑,浑身上下一丝不挂、光溜溜、滑脱脱的人一起扭动屁股跑,那脱衣秀的场面说有多壮观就有多壮观。
有个帝国军佬看呆了,喃喃地道:“三圣啊!要是这么多女人在我面前光了屁股跑那该多好呵……”
心理龌龊的士兵,他们对着奔逃的扶南人的背影放箭,所有的箭手,基本上瞄准的地方,都是扶南人的……屁股!
有好运气的射中了,看到扶南人屁股上插着箭继续逃,喜得帝国军佬大喊大叫,开心得不得了。
大多数人都停步不追了(也追不上),人家不容易啊!为了逃跑,都不惜那么丢脸,还是算数不追了。
…………
扶南王范蔓和他的近臣们当然不能象普通扶南人光着身子逃,他们备有马匹,骑马而逃。
邓艾早就注意到他们了,他追不上,不过他冲着赵云处叫嚷道:“赵将军,骑白马的是扶南王,快捉住他。”
只要赵云看到,范蔓就跑不了!
帝国军的长跑训练,从将军到士兵,一个不拉下,人人都是长跑能手,更不用说云哥,在将领们的长跑比赛中,他是稳入三甲之内。
扶南人骑的马是南方土马,跑得并不快,长跑的话,四条腿的畜牲是胜过二条腿的人,但短距离冲刺,骑马的人决逃不出云哥的魔掌,邓艾有这份自信心。
但是云哥充耳不闻,象老年人“耳背”了,邓艾喊了又喊,忍不住过去对着赵云喊,赵云才开始慢吞吞地跑动追上去,似乎饱食后跑不动的样子。
自然是追不上了,看着远远在路上的扶南人骑马的背影,气得邓艾把手中的刀子扔了出去!
…………
空前惨烈的“东风”仓库血战结束了,青龙帝国与扶南王国展开了帝国下南洋以来最艰苦的一战,扶南王国前后投入的兵力为八万二千人,约八千人生还,其它的没有逃出仓库的,被帝国军包了饺子,帝国军不接受俘虏,统统杀掉。倒卧在地上的扶南伤员,才不搞什么人道主义、仁义精神,统统补上一刀,送他们下地狱。
青龙帝国在防守时,出动了精锐的帝国整编第4步兵师,加入一些陆战队员,总兵力为一万五千五百人,在战斗结束后,只有三百人还能站立,约四千多重伤员,战死者超过一万人!等于第4步兵师已被打残。
在这不到三平方公里的战场上,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死上三万人,真是称得上尸山血海,尸体密密麻麻、层层叠叠,流出的大量鲜血深深地浸入泥土里,以至于若干年之后,在仓库区往下挖土,挖了一米深,泥土都还是血变质后的褐色!
登陆的帝国南洋舰队提督张允中将惊呼道:“我一生中从未见过如此狰狞的战场!”
他对随军采访的记者们说道:“如果谁不清楚地狱是怎么一回事的,带他们来,看过之后,他们就知道什么是地狱了。”
人间地狱!
…………
大风险带来的是巨大的收益,荣誉、奖励接连而来:
帝国第4步兵师被帝国军部授予金边青龙旗,享有“近卫军”的光荣称号;
李典晋升为帝国陆军中将,领青龙宝石军功章,即享有“帝国英雄”的光荣称号;
乐进、蒋钦、邓艾、赵云均被授予青龙黄金军功章,以奖励他们的战功,邓艾是后来才加入战斗的,然也被授予仅次于宝石军功章的黄金军功章,军部发出的颂令上指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为了表扬邓艾超乎职责之上的大无畏精神,特此奖励。(他杀人的多少还是其次,主要是他临后参战,风险极大,他出色地完成了一个帝国军官的职责,该当重赏!)
大量官兵获得奖励,发出的勋章不计其数,战死的、伤残的官兵按条例从优抚恤,归队的官兵交部优先提拔,还发下了大量的奖金。
赵云的部队也有奖励,当然远不及防守的部队多。
战报及时传回了帝都建业,在报纸、杂志上大力表彰他们的同时,对于阵亡的将士,帝国的中枢……承天门前,还有五角大楼,均下半旗致哀!
帝国皇后蔡琰亲笔提辞:“为中华民族奋斗的将士们永垂不朽!第四步兵师万岁!”
从此,帝国陆军第四步兵师就被人们称为“万岁师!”
第六章 皇帝下西洋(下) 第四十四节 战争是政治的延伸
更新时间:2008…9…4 14:39:11 本章字数:6000
此时此刻,得到了巨大荣誉的“万岁师”师长李典中将并不是沉浸在喜悦中,而是在向客服投诉。
他坐在贾诩的全息形象前(伤重暂时不能起身),满面严肃,半是抱怨、半是质问:
“天子有教:当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人,以减少我军伤亡,今在扶南,敌人形成重兵,我军变成弱旅,致使我军损失参重!军部置天子圣论和我军官兵性命于何地?现在看来,添油战术似乎有不妥当之处。
当时海军带有不少兵舰,既有炮又有兵,却在开战后四处分兵,所获不多,反而导致在第八日战事中,对于陆地的支援不力,若再多几千人,我军不至于损失这么大。
另外,来援的赵子龙,我们很感谢他,但是!据我的小兵说,他看到邓士载(艾)向赵将军禀报敌酋国王的位置,只是接下去的表现却证明赵将军有消极作战的趋势!”
李典一口气说了那么多,他心中那个疼啊,带的兵,都是子弟兵哟。
当时将领们乃至大兵,心态高,胆气壮,说话直,有什么说什么,并不因为你是谁谁谁而吞吞吐吐、有话不敢说,你就是上差,做得不适当,下面的人也敢熊你几句。
贾诩专心地听着,然后他离题十万里说了一句没头没脑的话:“从一到十万是很难很难的事,从十万到十万则是很容易的事。”
……
鸡同鸭讲眼碌碌,眼碌碌,喔,喔!
知道贾诩不会无的放矢,李典努力思索,看着他若有所思的样子,贾诩的时间宝贵,只好开蛊。
“我们所有的战争行为都出于至尊的大皇帝的意旨!是为了我中华民族的千秋基业!
各个情报机关、统计部门的消息指出,我们征服的鲜卑族、氐族、羌族,已经彻底汉化,这些年来,没有一例造反的事情发生。
曼成你有所不知,在北方各地已经是自由通婚,以前都是汉族男人聚胡女,现在出现了很多的胡男娶汉女,已经成为很普通的事,民间无反弹,帝国政府乐见其成。
百年之后,何有胡汉之分?再无纯种的汉人,也无纯种的胡人,有的只是一个统一的中华民族,华族所居的土地,除非是战争失守,绝对不会出现脱离帝国疆域的事情!
而在南洋,就大不一样了,南洋土地富饶,人们甚至都不用怎么动手,就有得吃,若是加多一个管头,他们岂会心服?南洋要不处于山林中,要不就在海岛上,地小人心眼也小。
管制他们,如果是同族的,还没什么,我们以外族的身份进入,试图管辖他们,若他们原有着统一、发展的种族,那么融合之事,殊不乐观。
留着他们,终是隐患!”
贾诩清朗的脸上微现一丝狰狞:“此次下南洋,帝国中央的决策就是,不惜军力、物力和财力,在最大程度上削弱原有土著的人力,断土著的血脉。
曼成听本座一述往事!
当年元魏蜀三国相争,同一家人,同一民族,我们军队互战造成伤亡不论,皇帝说了,若军队哪一个人无故伤害到魏蜀国的普通百姓,以侵害元朝子民论处,是很大的罪,哪怕你资格再老、功劳再多,轻则勒令退役,重则杀头。
打北方各族,皇帝说他们RP好,所以要力争他们投降,当然,不投降就往死里整,但一投降,即施以仁义,一视同仁。(他们也会珍惜)
现在下南洋,皇帝说了:‘尽量灭绝各地土著,宁可土地空着,也不想让土著在那里站着!’”
他冷冷一笑道:“我们不主动、不争取、不鼓励大国的土著投降,因为他们投降,我们就不好动手!
处于你师的立场,你是吃了大亏,你心疼,我也心疼。处于中央的立场,却是大赚特赚,杀得土著越多,他们就越难回复元气。他们从十万人口要发展多十万人口很容易,但如果从无到十万,就很难!
战争要服从政治,战争就是政治的延伸!我们军人,往往出于战术的层面考虑,而文官则以战略的层次去思考。
曼成啊,我们当军人的,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专心打好仗,其它的事,就交给文官去办吧!”
“是!”
…………
就在结束仓库防守战的当晚,陆战3师在赵云的带领下,以一个神速的动作,横扫了扶南国都特牧城的四门。
并不是攻城(扶南人不清楚,他们就算把城门大开,说不定帝国军还不一定肯进来),帝国的打击落在特牧城门附近的扶南百姓的村落里。
特牧城并不算很大,不能容纳所有的人进入,而且前几天的战事,都是扶南人压着华族来打,就放松警惕,在城外的不走,走进城内的村庄百姓又出来,等到扶南速败,怀着侥幸心理又或者通知不到,结果就倒霉了。
先是偷袭,后是明火拾仗硬上,特牧城四个城门的方向都是人声鼎沸,燃起冲天火焰,照亮了夜空,城内所有的人都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扶南军新败,又在夜晚,恐有埋伏,不敢出战,待得天亮之后,帝国军收拢队伍,两军在特牧城的东门对峙。
在城墙上出现了扶南王的王旗,在帝国军阵地上则升起了赵云、潘璋、马忠的将旗,三人站于队伍前,看见赵云这个恶魔,扶南人鼓噪起来。
赵云脸上挂笑,并不理会扶南人在热情问候他的家人。潘璋拿着个小喇叭狞笑道:“吵个JB,日后有你们好瞧!够你们喝上一壶的,老丁!”
老丁应声而出,那个家伙是个穿衫衬打领呔的华商,看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