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三国-第6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很快他们就笑不出来了。
最早到来的部队在河边设置营地,骑兵远出,泰西封城对外交通遂断。
发生了一些小队战,互有杀伤,波斯人并没有大出来进攻。
帝国胜在人多,大量的工兵和民夫就象辛勤的蚂蚁般开始挖起沟渠来,拼命的大干快上,挖出能够通航的深沟,边挖边抽水,最后用黑火药炸开两端,河水涌入沟里,于是通航。
用了一个月时间各修了一条沟渠,大船又可顺河水直达泰西封。
数不胜数的船只密密麻麻,蔽河而至,他们修建了码头,运输船逐一停靠上去,敞开大肚皮放出人员、牲口和物资。
从早到晚,从晚到早,数不清地东西被释放出来。
帝国的工兵和民夫,连同步兵、海军、海军陆战队,发疯地构建营垒,人们汗流浃背,建高垒挖深沟,以便把部队和物资装进去,保证安全。
从底格里斯河泰西封城的两侧,营垒一个接一个的延伸到远方,然后转变,最终接上,形成了包围圈。
有了初步地立足点,开始对营垒作加固,从木头变成了水泥砌墙,营区也变大,采取了叠瓦式防御。多个独立营区以免波斯人来个马踹连营。
营区连绵几十里,声势浩大!
波斯人愤恨地看着眼前地帝国营区,就是这些东方人,他们让波斯人的血流干了,如今还来侵略!
令波斯人感到奇怪的是帝国军没有大规模地进攻城池,甚至连炮也不打!
只是步兵和骑兵来回巡逻。彻底地封锁了泰西
外交通。
初时,帝国军到来人少,只能够简单地防守一些地段,不足以全面控制交通,如今人多势众,就把泰西封城内外交通彻底地断了。
抓到一些人,只要不抵抗抗,那就不杀。经过搜身,送向幼发拉底河的西岸的集中营里。
时间进入了帝国历开元八年一月,一日,帝国军用劲弩和床弩向城里射箭,上面用波斯文判云:“许出不许进,出来者不准带武器,不得抵抗,服从指挥,保证身家和财产安全。”
波斯人自然对此嗤之以鼻。
帝国军没有对城里用兵,相反。他们地壕沟越挖越大,越挖越深,不止是一条,又新开挖第二条,看样子不挖到第三条也不会善罢甘休。
—
没办法,不打仗。总不能让兵们闲着没事做吧?
大家拿铲扛锄头,自嘲自己成了修理大地的农民。
一些满腔热血的军士有点不满,老军官则劝他们省省吧,攻进城里去会遇到可怕的巷战,这比野战还可怕得多,和游击战并列两大麻烦,不知会死多少人!
不会轻闲地修修地球,骑兵接到了任务。将方圆五百里内变成无人区!
不杀人,是掳人,遇到反抗,那就开杀。这是必然的。
一队队的波斯百姓被帝国军押着,俱往幼发拉底河的西岸的集中营去。
每一批出动地部队都带有运送粮食的马队,用来供养百姓,甚至带有军医,有病治病。不得轻易让每一个百姓死去,如果因为看护不力那么就扣奖金,如果虐待不反抗的波斯人,则负刑事处分!
一些随军记者去跟踪采访,感慨地道:“帝国又在重新演绎当年与魏国的战事,对于民众实行国民待遇。”
当年,青龙派兵攻打魏国,性喜掳人,他们打着俺家主子是你家老爷的女婿,同属一家人的口号,对于波斯人,也同样用上了这个口号,也确实是真话,帝国皇宫里就有两位波斯籍的皇妃阿丽西娅和阿丽亚娜。
集中营首先选取的是幼发拉底河西岸的城市,将人口填充其内,集中管理,百姓不得乱跑乱动,晚上实行宵禁。
制造无人区是为了减少波斯人的游击战,减轻波斯人来里应外合地能力,
……
帝国皇宫、内阁、兵部和总参四个与军事直接相关的部门,一致同意夏侯惇的“围而不打”的战略思想(他恬不知耻地将贾诩的想法说成已想,当然他和贾诩另有袖底交易),认定“芶能制侵凌,岂在多杀伤乎?!决心尽可能用政治解决波斯而不用军事解决。”
不仅如此,更进了一步,下诏书曰:“十万青年十万民!”
采取自愿和强制的方式,向全社会发出呼吁,各大报纸杂志,呼唤热血青年到波斯去,去占领,去开拓!
波斯,即将成为帝国新地领土,没有百姓,哪来领土,没有百姓的领土将是不可靠的领土!
在发行量最大的《帝国日报》的的头版头条,登出了一篇文章,标题大而醒目,一如招贴画上的,其中,文章的署名比标题还要大,署名为“青龙”。
在帝国,敢用这个名字地,谁都知道他是谁!
在这篇文章里,介绍了波斯的情况,两河流域,那是流趟着蜜和奶的地方!
而在波斯的地下,更是埋藏了一种叫做“石油”地黑色液体,这种液体,将会是下一代燃料的提供者,谁得到它,谁就发大财!
就算现在无法开发,无法利用,可是子孙后代必能受用无穷!
现在去波斯,将按《宅地法》得到土地,占据的土地,将很可能开采出石油。
由于波斯现在尚属战区,去到那里,将有丰厚的安家费和完善的保险,同时,波斯现在男少女多,将得到一名波斯女人为妻为妾随你,还赠送彩礼,机会难得喔!
青龙的文章登刊出来之后,还真的有上五万多人响应了号召,赶往官府报名,准备去移民。
泽被子孙的吸引力还是差了一点,如果说波斯那里有黄金,恐怕十万人很快就能召集到了。
尚有五万缺口,那么在青龙七年的十一月份在户部举办了一个仪式,帝国户部尚书荀彧被蒙上双眼,从巨大的玻璃缸里抽出了分别写有334024034的三个标签盒,于是,全国所有“户口本”上末三位为334024034的、年满十八周岁以上,三十五周岁|为非长子的年青人,将被举家(如果有的话)迁往波斯!
此为“帝国填波斯”,在社会上影响重大,但子民们唯有听从,毕竟现在是万恶的封建社会!
帝国与其他朝代相比,虽然它也用了强制,不过补偿十分丰厚,他们将能够获得安家费、赠款、免息或者低息贷款、免费劳动培训等等,宣布如果不逃回去,十年后将给每个家庭发一笔不小的年金,连发十年!
同时,教育也比较到位,整个社会的风气都是说去开拓光荣,在这么个大风气之下,有心甘情愿去的,也有去了之后反倒爱上新生活的。
人口来源除了社会的,帝国全部军队退役军人可用自愿的方式报名参加,然后非波斯战区的帝国军队,士兵在退役时将强制抽签,抽出一部分退伍军人,前往波斯移民。
新近开考的官府“公务员”,考中者同样要抽签,前往波斯工作五年,回来后从优提拨。(本想去了不让回,不过怕人家第二年不报考公务员,只好工作五年,而军役则是强制性的,任何一个适龄男青年都得去检查身体准备参军)
如此,东拼西凑,凑够十万人,分批开始移民。
帝国当然不会“技止此尔”,还有后着,那是最重要最重要的后着……
第十章 全球一统 第二十九节 波斯了局(二)
更新时间:2008…9…4 14:40:04 本章字数:7961
月十五日,在泰西封城边的东码头处,举行了隆重仪位帝国皇妃的到来。
头一个是皇妃大乔,她是顺路,沿海途一直过来视察和检查工作;
另外二个皇妃是阿丽西娅和阿丽亚娜,帝国上层决定按照日耳曼的方式解决波斯,立阿丽西娅和阿丽亚娜为波斯王国的新统治者,担任新特区的首席执行官,称为“特首”,最后两姐妹一起做女王。(日后一个在波斯一个在帝国,一年轮一次)
新波斯王国将享有很大的自由,有收税权和主要行政管理权、立法权、司法权,有宗教信仰权,帝国管辖权则主要表现在军事和外交上。
如此一来,新波斯王国、日耳曼哥特王国和印州,相当于“联邦”,是帝国统治的特例。
以上三个地区或者文化沉淀深厚,改造十分困难,还有就是帝国皇帝认为这些地区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不应在他手中灭亡;或者自身实力强大,帝国虽然能够战胜之却不想负出太高代价所以容许了它们,象阿三地区,青龙更多的将他们当成了玩具,青龙哈哈大笑,将阿三抛上抛下,他也不改造阿三地区,而阿三们只要能够生活得下去,他们天生的奴性和顺从让他们对青龙是百依百顺。
最倒霉的是大部分没文化没实力的部落和地区,等待他们的则是彻底融合。
二月一日。帝国波斯特区成立,首先控制幼发拉底河西岸地区,那里如果波斯人要来得过两条大河,特区首席执行官是阿丽西娅和阿丽亚娜,西岸地波斯人都属她们管。
发出声明:“阿达希尔二世为其一已私利,妄动刀兵。不顾两国久远存在的友好关系,悍然入侵友好国家,败亡是罪有应得,我等洝韧踔蝗绦目醇迦嗽饽眩殖鋈沃凑迦四备@茸迦擞谒罨鹑戎校 痹圃啤
两姐妹在世人面前亮相。身穿波斯的民族服装,打出了波斯王朝的仪仗队,然后由她们开始实施各项政策,她们真正是手里有权,建立了一个管理机构。
她们控制区里的人多是妇孺老小,缺乏壮劳力,遂发放粮食补贴,所掳来的波斯人得到了配给地面粉、食油、盐、糖、茶等生活必需品,过年过节还发衣物、肉、蛋,许多穷苦的波斯人做梦没有想到。他们羡慕地看看那些上层穿从东方运来的昂贵的丝绸,如今帝国发下来的衣料也是丝绸!
无分富贵贫贱,人手一套,他们捧着特区官府发来的衣料,都不敢相信。
在各地区进行“八万五公屋计划”,准备让居者有自屋。消灭贫民窟。
城市不得允许有贫民窟,据说帝国上层很讨厌贫民窟。
还是老套……实行免费医疗,免费入学,由于当地实在穷,小孩子全部由特区包二餐,每天一瓶牛奶,学习的内容既有帝国的华夏文化倾销,也同样学习波斯文化。帝国不想消灭波斯文化。
征召波斯人从事基础建设,修建道路、兴修水利,付给合情合理地报酬,使他们有钱。拨下耕牛或租或卖给波斯人,安排他们过集体农庄的生活,从事耕耘,从优收购他们手中的粮食和农产品,鼓励波斯人在当地从事商业,提供低利率的贷款,帝国的产品送来之后,由波斯人进行销售。
招聘一部分的波斯人,有男有女、相当一部分是女的,进行培训,参加行政机关,协助她们管理特区,真正实现“波斯人管波斯”,同时开办学校、完善行政机关。
待到一些地区上交的税收已经比较多,也就是说出现了一些有钱人了,有钱有闲,特区就在那些地区开始了“乡议局”的选举工作,从波斯人里选出乡议员协助官府管理地方,上传下达。
对于波斯人所信仰的宗教,给予支持,拨出资金修缮荒废地神庙。
……
所有的福利和行政措施都由阿丽西娅和阿丽亚娜共同签署,作出决定。
两姐妹天使般面孔、健美的身躯,充满了领袖气质外加远大抱负,一些波斯人开始信服她们,许多波斯女性更是将她们当成了偶像来崇拜,当然也有不少人表面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