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旗楊-第1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奇打量着淡水营寨,脸上露出凝重的神色,叛军在这桌营寨之上也是投入了不少的心思。叛军所建之营寨,营墙高约两丈,完全是比照其他的大型军营所建。周围共挖了不下于五条壕沟,每条壕沟深约一步半,宽约三步,而且壕沟虽然不能挖成内款外窄,但还是尽量的挖了直角。士卒掉入其中,基本上就很难再从中爬上来。而且五条壕沟之间的通道相互错开,形成了一个“w”形,也就在一点程度上减弱了叛军突袭淡水营寨的可能。在加上壕沟之间每个一段时间都会有着一些鹿角和拒马,虽然不能说是固若金汤,但杨奇心中已经明白,要想攻下淡水营寨,不付出一些代价基本是不可能的。
叛军把这营寨营造的如此这般,看来也是所图非小。现在的淡水营寨和之前汉军所有时变化很大,但唯有一点不变,那就是无论是当时的叛军还是今日的汉军若想要攻下淡水营寨,都要付出不小的代价。
叛军之前能够攻下淡水并非是汉军士卒不精锐,也不是汉军对淡水的营造不用心,而是以为汉军将领的大意,当时包括董卓和张温在内的所有人都认为淡水应该没有任何问题的。因为董卓的军营和美阳距此都不是很远,董卓的军营远一些,但是骑兵轻骑也就是半天的时间,美阳距离淡水更加的相近,骑兵一个时辰而已。
按众人的想法,来犯的敌军即便淡水挡不住,但撑个几个时辰还是没有任何的问题,到时候至少美阳的援兵也就到了,那还有什么可担心的。本来事实也就是如此,但最后也就是众人的这种放心产生的大意,才使得淡水和川口丢失。
不过谁也没有想到叛军为了这两个据点,居然花费了这么大的力气。当时叛军二十万人全军出动,在加上那些民夫,浩浩荡荡的几乎是把汉军完全包围了起来。当时董卓和张温等几乎都是认为叛军是想要和汉军进行决战。当时张温又因为是新到不久,还不能说是完全熟悉了汉军,因此当时定下的策略就是死守。叛军二十几万人,分别进攻三个地方,在加上还有后面留守军营和押送粮草的军队,分开之后的叛军人数也是不多。而且汉军那些在运送粮草的部队,也是迅速的回到各自军队之中。一时间汉军总人数增加到十八万人,而且还不算那些被留在军营之中的民夫。
因为一些原因当时汉军并没有出城和叛军决战,否则现在胜负已分,也就不用董卓等现在为了这个淡水营寨而奔波。但当时几十万汉军龟缩不出,人数几乎是相当的叛军也确实是拿汉军没有办法。在进攻了两天之后叛军也就随之撤退了。
叛军撤出之后,汉军才是发现了叛军的真正意图,因为那时淡水和川口已失。谁能想到叛军居然有着如此大的手笔,二十万大军出动居然只是佯攻,目的竟然只是两个小小的营寨而已。
叛军在以大军漫向汉军之时,同时组织了数万的民夫和大军进攻两处。两处虽然设计巧妙,但终究不过是一座不大的营寨而已。而且守军人数在一次次的调拨之下越来越少,最后更是只剩下两三千人而已,面对数万叛军的进攻,也只能是束手无策而已。
当叛军进攻之时,营寨之内的汉军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叛军快速的把那一道道的壕沟填平,一点点的移开那些鹿角、拒马等障碍物。不过是一个时辰而已,那些防御就已经在大地上消失不见,只留下一块块平整的土地。
当时面对这种情况,这两处的守军也都想着各处派去信使,但要在数万叛军的包围之下,还要穿过两军的交战之地,把求援的信件交到汉军手中,其中的困难就不用多说。而且当时面对叛军大军的进攻,虽然各处将领都认为是无事,但又有那一人胆敢懈怠,都是弹思竭虑的要尽快的击退叛军。
美阳还好一些,有着美阳城墙的护卫,还有周围的连环营,只需要躲入城墙之内,数万大军都对此无可奈何。当时董卓却是不可学张温的样子,因为手下士卒不同而已,张温手下爱的士卒多是雒阳北军,和冀州士卒,因此可以长久防守,因为他们性格可以做到。
但董卓却又不同,董卓手下多是西凉人士还有羌兵,西凉民风彪悍,士卒悍不畏死。尚未加入军队之前,一言不和都有可能挥拳相向。更何况是在军队之中杀人无数,更是不知道增加了多少戾气。让他们龟缩营中士气立即就是大泄,而且叛军之中同样多是西凉人,对西凉人的脾性更是了解的清清楚楚,营墙之外骂声震天,军营之内的这些火爆脾气,又如何能够受的住。而且久收必失,这些营寨虽然坚固,但毕竟不如城墙,因此在下面的将领请战之后,也就顺势答应了。
求援到达的时候,正是叛军和汉军列阵交战的时候,董卓又怎么会在意这些,而且即便当时董卓愿意派出援兵,那些援兵也根本派不出去。周围有着叛军的数万大军,派出的人数多了根本就不可能出的去,少了又不济事。最后也就只能是不了了之。
不过当时美阳城中为什么没有派出援兵,却是让杨奇百思不得其解。董卓是因为要出营迎敌,所以不能派出援军还情有可原的话,那当时张温在想什么,就不得而知了。但杨奇知道当时张温受到的压力最小,据杨奇所知,张温整个过程之中都是死守不出,而且三军之中又以张温手下人数最多,不仅是之前他所带来的北军和冀州兵的人数,而且在叛军进攻之时,押送粮草的部队,也大多都是进入了美阳城中。因此城中仅仅是汉军士卒就有着八万人,要想派出一军,不过是轻易之事。当时美阳为什么不派兵前去,也就不是杨奇能够揣度的。
不过最后的结果就是两天之后叛军撤军之后,杨奇领兵在后面跟着的时候,就发现之前是营寨的地方,已经是和一片废墟差不多少了。许多的尸体散布在营寨之外,营寨上的的旗帜也已经变化了,同样是汉字大旗,但主将的旗帜已经变换了。汉军主将姓张,一你吃旗帜上就是一个张字,但现在却是一个李字,杨奇不记得什么时候有换过将领,即便是美阳之中更换将领,至少也要和董卓说一声,免得误会。
但直到杨奇离开之前也未曾接到此类的消息,因此这就只有一个解释而已,那就是营寨已经被叛军所占领。
叛军在一点点的清除营寨四周的障碍之后,先是进行劝降,劝降不成,才是真正的开始了进攻。一队队的叛军如潮水的一般不停的向着营寨攻去,弓弦声,士卒的吼叫声,武器与武器的碰撞声,武器入体的割裂声……各种声音在这一片土地之上响起,或许人数这里比不上美阳还有另外两处,但战场上的惨烈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一队队的叛军倒在营墙之下,想对的汉军士卒也一个接一个的倒在营墙之上。
叛军犹如海潮一般连绵的不断的冲击着营寨,叛军可以休息,每过一段时间就可以从前面撤下,在军阵之中开始休息。但汉军却不能就此休息,只能是继续呆在营墙之上,在叛军不分昼夜,连绵不断的进攻之下,汉军很快就是支撑不住了。当大队的叛军进入营寨之内时,大部分汉军都已经失去了性命,偶尔保的性命之人,在叛军进入营寨之后,不是投降了叛军,就是死在叛军的手下。
第一百二十八章 试探
杨奇从思绪之中转出,重新回到现在的战场之上。叛军依然仅仅的把守着营寨,未曾有一兵一卒出的营门。
“两百步”杨奇看着面前那纵横的壕沟,口中轻声说道。杨奇纵马上前两步,抬头看着营寨之上叛军手中的弩箭,杨奇面无表情的打量着营寨之上的叛军,然后喝道:“杨贵!”
“末将在。”杨贵从军阵之中纵马而出。经过这些年来杨奇的精心培养,杨贵和杨瑞二人已经不是那些在战场之上不知所措的新丁了。现在二人身上已经没有那些畏缩,小心的样子。现在二人一举一动,都带着一股雷厉风行的意思,已经完全是一个合格的军人。
当年杨奇进入汉军,前后不过是半年的时间就独自领兵,一年之后就已经端坐在云中太守府中。杨贵和杨瑞二人现在才只是成长完成,外人看上去,二人似乎是要差杨奇很多。但其实不然,
杨奇的成长,就如那大浪淘沙,烈火融金,最后能够留存下来的自然是金子。但这太过凶险,也不知道有多少的金子也随着沙子流逝,杂物融化。像杨奇这样存活下来的已经是天之辛了。
杨奇既然已经经过这一切了,而且也已经是成了真金,自然是不会让二人再次经历他所经历的一切。而且杨奇所经历的一切,虽然让杨奇快速的成长了起来,但实际上却是空中楼阁,根基不稳,如果杨奇之后没有立即做出那些弥补根基的事情,最后也只有死于乱军之中的下场。杨奇虽然不读书却深明此事,因此之后杨奇才会每天都让陈元为讲解书籍,拼命的去努力学习。直到现在杨奇依然是如此,而且越学越多,杨奇也就越感觉到自己的不足。
但杨贵二人却无此虞,杨奇因为自己的前车之间,对此是严加防范,二人每天都要进行学武,骑马,读书,学习兵法……虽然慢了许多,却是厚积薄发,根基深厚,只要时间成熟,在加上一些时日的锻炼,就又是两名将才。如果要比喻杨奇的话,杨奇就是那河中沙粒之中的金子,在河水的冲击之后露出头来,然后被人一一收集,熔炼,然后成为一件件精美的饰物。杨贵二人却是在山石之中慢慢的吸收金子的微粒,然后成为一块块成性的金块,最后只要自己稍加打磨就是一件件上好的首饰。
杨奇虽然开始是快捷无比,最后却要花费那无数的功夫重新建筑根基,却是先快后慢。二人却是在开始就打牢了根基,最后只需要的就是战场上的经验而已,二人这就又是先慢后快。这条道路较为缓和,更加的安全,同样也是众多的士族门阀子弟所经历的道路,二者各有千秋,但实际说起来却依然是靠着个人而已,若其人懦弱无能,胆小怕事,好吃懒做,就算是神仙也教不出什么。
杨奇对现在杨贵的表现很是满意,命令道:“杨贵,你领一队人马上前去试一下我们的弓箭威力如何,我要看看。”
“诺。”杨贵领命而去,立即在杨奇的亲兵之中点齐了一队人马,然后在众人的注目之下,打马向着淡水营寨冲去。
一队人马在营寨之前一字展开,众骑士取出自己的弓箭,杨奇想要看的就是汉军的弓箭现在的情况之下究竟能不能够射人营寨之中,众人自然是要取出弓箭。汉军和叛军之间的距离,最外围的一处壕沟距离淡水营寨的距离,目测也能测个差不多,但总还是有一些误差。因此就需要士卒亲自测试了。
众骑士以双腿控马,双手解放出来,可以再战马之上拉弓射箭,或者挥舞武器。这一队骑兵在杨贵的指挥之下,战马开始缓速的向前冲去,一路之上,战马的速度越来越快。马蹄隆隆之中,战马如风一般的向前冲去。
“嘣”虽然有五十人,五十张弓,但弓弦绷动的声响却犹如一声,五十支银色的流光向着淡水营寨飞去。于此同时,战马上的骑士同时控制着胯下的战马。
战马在一声急促而又短暂的嘶鸣声中,在壕沟之前堪堪的的向右转去,一名名的骑兵连同马下的战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