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旗楊-第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钇嫠悄懿荒芑蠲鸵春壕恕2皇茄钇媸窒碌牟慷樱潜呔Q钇嬖诤壕拖时熬幼分鸬氖焙颍鸵丫幸馐兜南蜃疟呔晨拷耍淙幌衷谝丫赡芾肟嗽浦校钇嬉膊磺宄烤故堑搅四睦铩5蔷嗬氡呔撤浅V蚴且欢ǖ摹R蛭教烨埃钇嬖籽劭吹胶壕柙诟呱缴戏榛鹛ā
在被鲜卑追上的时候,杨奇已经命人点燃了收集来的狼粪,黑色的狼烟,早就飘荡在杨奇他们的身后。只要边军能够派出援兵,那就一切好说。如果守将是一个胆小之人,隐忍不发,那就只能留在草原上和清风绿草为伴了。
杨奇在亲兵的护卫之下,作为先锋攻向鲜卑人。虽然身上的依然无力,但是现在汉军最需要的就是拖延时间,也就是要尽量避免和鲜卑骑兵形成混战。其他人的在战场上寻找战机和漏洞的能力,并不被杨奇看好,因此虽然身体不适,杨奇还是坚持冲在前方。不过在杨奇的前后左右,都被亲兵紧紧的护卫着。杨奇虽然自傲,但不自大,以他现在的身体,冲进鲜卑军队之中,只有被砍成肉酱的结果。现在的杨奇对他的生命的态度,已经不是前世那种无所谓的感觉了。杨奇现在对自己的生命可是珍惜非常,在自己的意愿没有完成之前,怎么能够死去?
汉军和鲜卑军就像是两条龙一般,在草原上不停的翻腾着,碰撞着。鲜卑军队一直想要把汉军包围起来,只是在杨奇指挥下的汉军就像是一条泥鳅。虽然小却滑不留手,在长龙的龙爪下一次又一次的逃开。
在如此高速的奔驰之中,弓箭已经失去了他的作用。在骑兵之间,弓箭抛射已经失去了他的作用,射出的弓箭在空中飞行的时候,被瞄准的骑兵已经冲过了箭矢落下的区域。这也是中原虽然各种科技制造出来的弓箭,在力量和射程上都是远远的超越草原上制造的弓箭,但就是因为这一点,使得汉军面对鲜卑人时,只能够选择平射。鲜卑人却能够在弩箭的射程外进行抛射,抛射的长度大约是平射的一点五倍至二倍之间,使得汉军步兵组成的阵势,只能在草原军队的攻击下进行防御。
这才是骑兵真正的作用,在步兵的攻击范围之外,不停的游走,向着步兵之内射出箭矢。至于那些直接冲阵,则是骑兵次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只要箭矢足够,一千骑兵能够拖死上万的步兵。骑兵之间的战争,弓箭基本上已经失去了自己的作用,仅仅外围的骑兵能够射出一定的箭矢,形不成一定的规模,对骑兵的伤害实在有限,因此弓箭也不过就是略胜于无罢了。当然如果两只骑兵的速度能够保持一致,那就另说了,但打仗又不是表演,怎么可能出现这种对射的局面。
汉军和鲜卑人在草原上不停的追逐和碰撞。鲜卑人不停的想要把汉军圈起来,汉军在杨奇带领下,一次次的躲过危机,从鲜卑人的圈套中一次次的逃脱。
战马的呼吸越来越沉重,脚步也有些紊乱,杨奇明白战马已经到了极限。杨奇看着南方,心中有着一丝惆怅。
“作战吧!”一丝沉重感从杨奇的心头想着身体的四周扩散。
陈元默然的听着杨奇的命令,冷静的把杨奇的命令一道道的传递下去。听到杨奇的这一个命令,也是有些黯然。在号角声中,汉军的队形开始了变化,不再是那种便于行军的长蛇,而是犹如一个锥形一般分布在草原上。
鲜卑人同样静了下来,汉军的一切变化,都说明这支在草原上肆虐了将近一月之久,所到之处杀了逾万鲜卑人,放走了无数奴隶的军队,终于开始了自己的拼死一击。鲜卑人同样默默的变化着阵型,对手虽然只有千人,但是以往的战绩让这里的每一个鲜卑人都不敢大意,安静的做着自己的准备。
正面对决一直是杨奇的忌讳,汉军虽然是精锐。但是军队当数量多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产生质变。十个人和四个人绝不仅仅是人数的差别,在战力上的差距是几何倍的。杨奇对自己的能力同样清楚,自己不是霸王项羽那种人物。虽然同样对战术敏锐无比,但是杨奇和当年纵横天下的霸王相差太大。霸王尚有一败,遑论杨奇。
一匹匹的战马被卸掉身上的马具,集中到汉军的前列。看着被集中起来的近千匹战马,杨奇一阵的心痛,这都是在草原上九死一生,才得到的战马,现在都要被放弃了,可惜火油已经用光了,否则它们的作用会更大。
“呜……”悠长的号角声在汉军的上空响起,汉军士卒用武器狠狠的刺进那些被集中起来的战马的臀部。战马吃痛爆发出强大的力量,飞快的向前冲去,汉军在后面不停的驱赶着这些战马,把它们向着鲜卑那里驱赶。
第五十六章 最后一战(2)
战马的奔腾,使得草原上打雷一般,沉闷的雷声响彻方圆数里。
鲜卑人见到冲来的马群,迎面的鲜卑人微微有些骚动,随后又平静了下来。随后鲜卑人之中同样出现了一支马群,向着汉军对冲而来。
杨奇见此,嘴中发出一声不甘的响声。这确实是对付这种战术的最简单的办法,面对受伤已经疯狂的马群,用同样的方法对冲确实是最简单也最安全的方法。杨奇本来也就没有打算用这种方法建功,这种驱马为先驱的方法,本来就是冲草原上学来的。草原上的骑兵,面对汉军厚实的步兵之时,就会驱赶战马在前,先用战马冲击战阵。面对奔腾而来的战马,汉军完全不能移动,一旦移动阵势自然崩解,随后而来的骑兵只要一个冲锋就能彻底击垮步兵。因此只能用血肉之躯,硬生生的顶着。
用骑兵去挡,汉军更是舍不得,虽然不是像后世宋朝一样战马奇缺,但是战马依然贵重无比。而且即便是骑兵,面对已经发狂的战马,也只能是硬碰硬,最后说不定还要搭上一匹战马,损失更大。至于用善于养马之人,把战马领走,也不是没有试过,只是发狂的战马又岂会理你,只能是无功而返。在和草原几百年的战争之中,面对草原上的这一招,汉军真正的是吃尽了苦头,最后还是靠着弓箭之力,才是破解了这一方法,但也影响了之后对骑兵的战斗。
鲜卑人用战马对冲确实是最好的方法,但是大汉和鲜卑不同,鲜卑是马多人少,用战马换人命,自然是愿意,也不会有多心疼。但中原却是人多马少,用这种方法又有哪个将领舍得。杨奇用这种方法,都是感到心疼。
两支马群疯狂的撞在一起,碰撞声,战马的嘶鸣声,响彻旷野。两支马群不停的碰撞着,一匹匹战马疯狂的撞在一起,撞得头破血流,撞得颈折骨碎,战马的尸体和鲜血铺满了马群之间的地域。随着受伤和死去的战马越来越多,血腥气越来越浓厚。战场上的浓厚的死气,让疯狂的战马不愿继续前进,本能的驱使使得他们纷纷的远离战场。
随着战场中间战马的散开,鲜卑骑兵出现在杨奇的眼前。看着同样奔驰而来的鲜卑人,杨奇用尽全身的气力喊道:“杀!”
“杀……”震天的喊杀声从汉军军阵之中发出。喊杀声此起彼伏的在汉军的上空响起,“轰隆”的马蹄声中,两支军队狠狠的撞在一起。
汉军双翼展开有百步之宽,形状便如一个锥子一般,杨奇和他四周的亲兵便是锥尖,狠狠的刺进鲜卑人之中。杨奇的四周被数十名亲兵紧紧的护卫着,他们在杨奇的四周同样组成了一个锥形,杨奇被紧紧的护卫在中间。杨奇的亲兵除了是一些是过去的老人之外,还有就是军中的精锐之士,都是通过军中比武选拔出的。武艺自是军中拔尖之人,面对数倍于己的鲜卑人,也毫无胆怯之意。
杨奇虽然被护卫中间,也不是说就平安无事,骑兵不像步兵,有着严密的阵型,骑兵之间的空隙都是十分之大,为的就是前面的骑兵突然倒下,也要给后面的骑兵最够的时间调整和躲避。因此杨奇虽说是被护卫在中间,但是也不是没有人进到里面,尤其是在这种混战之中,普通士卒又岂能做到面面俱到。
杨奇的长枪刺入一命幸运的冲破亲兵护卫的鲜卑骑兵的腹部,那名鲜卑骑兵被刺中腹部之后,双手紧紧的握住杨奇的长枪,满是鲜血的脸上对着杨奇诡异的一笑。杨奇见抽出不长枪,心中暗恨,如果不是身体无力,绝不会连长枪都拔不出来。
杨奇见长枪拔不出来,果断的放弃了长枪,抽出腰间的佩刀,随着亲兵一起向前。杨奇用刀磕飞一支流矢,俯身躲过从上面砍过的一刀,右手向下看去,刀光如练,划过一命刚刚冲战马身下爬出的鲜卑人的脖颈。一道血线出现在鲜卑人的脖颈之上,一道血幕从鲜卑人的脖颈之中喷洒而出。
杨奇他们冲破了鲜卑人一个又一个的骑兵阵势,杨奇他们就像是锥尖一般,深深的镶嵌在鲜卑骑兵之中。在杨奇他们身后的汉军紧紧的跟随着杨奇,随着杨奇他们一起杀入鲜卑军中。
只是相比之下,鲜卑人数实在是太多了,汉军两翼展开有百步的距离,虽然是因为杨奇他们是以“V”字形分布的,但是鲜卑人展开却有千步之多宽的。当汉军深入鲜卑军阵之中的时候,鲜卑人的两翼开始向前移动,随后向着中间,也就是汉军所在的地方合拢。
鲜卑人的两翼首先和汉军的两翼接触,骑兵相互穿插,接触面上到处都是汉军和鲜卑人的碰撞和喊杀声,红色的汉军和黄色的鲜卑人之间犬牙交错。不时的有着人从战马上掉落,有可能是汉人,也有可能是鲜卑人。战场上死亡对于鲜卑人还是汉人都是平等的,没有尊贵卑贱。
骑兵最重要的就是速度,每一个骑兵将领在战场都是尽量使骑兵保持速度,至少也要保证速度不会减慢。但是现在战场上,当汉军和鲜卑人撞在一起之后,速度就开始明显的减慢,尤其是挡鲜卑人在两翼向汉军压迫去之后,这种趋势更加的明显。
杨奇在战阵之中,看着正在减慢的汉军骑兵,眼中闪过一丝恨色。鲜卑人居然会做到这种程度,这让杨奇有些感到惊讶。不过这也在意料之中,鲜卑人的人数实在是太多了,如果只有两三层的话,杨奇还是有在变成混战之前突破鲜卑军队,但是鲜卑人前排不过是千步而已,也就是说鲜卑人至少也要有十层,而且鲜卑人的骑兵阵势密集无比,几乎快比得上步兵的密集程度了。
鲜卑人这是要用人命把汉军都留在这里。也因为鲜卑人阵势的密集,使得鲜卑人在开始的时候,速度因此相比之下有些缓慢。使得杨奇他们能够快速的冲入鲜卑骑兵之中,只是随后面对的阻力,还有倒下的尸体,成为了骑兵想要转动的一个又一个的阻碍。尤其是鲜卑骑兵也是运动的,不是步兵那样紧守不动。鲜卑骑兵不停的运动着,汉军骑兵和鲜卑骑兵不停的碰撞着,战马和骑士撞得头破血流,每次相撞都会有不少汉军或是鲜卑骑兵倒下,至少也会因此停下。
鲜卑人前后两翼在汉军的背后合拢,意味着鲜卑人对汉军已经处于绝对的优势之中。战场之上红色和黄色犬牙交错着,不停的相互渗透着。战场上到处都是喊杀声,刀剑的碰撞声……
战场上已经全乱了,汉军和鲜卑人交错在一起。汉军以伍和什为建制,组成一个个小的阵势抵挡着鲜卑人的进攻。虽然鲜卑人人数是汉军的数倍,但在混战中鲜卑人也没有占到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