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國旗楊 >

第78部分

三國旗楊-第78部分

小说: 三國旗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虑椴⒉皇悄茄羌甘晟踔辽习倌炅怪莸钠独Ш凸囟孔宥晕髁沟陌鳎肆怪萆舷掳偻蛉艘桓鲂畔ⅲ蔷褪橇怪荼匦胍谋洌荒茉俪晌切┖雷迨孔逭ト∏频牡胤健
    这种信念不仅仅是在凉州的下层之间,而是贯穿了整个西凉上下所有人的思想之中。董卓一直在追求着一个官职——西凉刺史,杨奇现在才明白,或许其中有着董卓自己的私心,但其中未必没有想要改变西凉的想法。董卓、皇甫嵩和韩遂、边章等人都是为了改变西凉,只是用的方法不同而已。董卓和皇甫嵩选择了依靠朝廷的力量,韩遂、边章或许之前也是这种想法,但黄巾之乱的爆发,虽然很快就被镇压了下去,但也让一些人看到朝廷无力。整个黄巾之乱之中,真正参加镇压叛乱的正规军队绝不超过十万人,更多是那些世家豪族手中的私兵,最后朝廷更是允许了这种情况的存在。
    所有的有识之士都明白,朝廷虽然没有尽全力,但在防御外敌的同时,已经没有精力和兵力镇守整个天下了。在这个时候,北宫伯玉和李文侯又正好反叛,这才给了我韩遂他们机会。如果只是韩遂他们,就算他们拥有再多的地盘,再多的军队,最后也免不了败亡的结局。因为西凉对整个大汉来说太过敏感,也太过重要了。
    西凉是大汉的屏障,也是三辅安定的条件,欲安三辅,必定西凉。朝廷之中的有识之士更是不少,一旦朝廷认识到西凉叛乱的危害,就会调集力量解决西凉的叛乱,绝不会让他们持续下去。虽然朝廷的力量已经削弱不少,但是朝廷还有皇甫嵩、朱儁和卢植这些名将,要想打赢一场平叛战争实在是太简单了。
    但这是在一般的情况之下,董卓和皇甫嵩似乎和韩遂他们之间有着一种默契,而樊稠也表现出对韩遂他们的同情和惋惜。董卓和皇甫嵩的表现还可以说是不想见到家乡之人血流成河的缘故。但樊稠对韩遂他们急躁可能产生失败的惋惜,却让杨奇心惊胆战。樊稠是什么人,是董卓的家将,更是大汉的军官。一个大汉的军官竟然惋惜叛军没有做出正确的选择,没有可能打赢汉军,隐约竟然支持叛军的。
    一个大汉的军官尚且如此,普通的西凉士卒和百姓,他们的想法如何,可以预见。先不说汉军之中西凉士卒的懈怠和同情,仅仅是西凉本土百姓的支持,就使的汉军面对的不再是普通的叛军,而是得到了一州之民支持的叛军,也就是汉军面对的将不再是叛军,而是整个凉州。
    杨奇闭眼吧各种因素加入脑海之中,经过反复的推演和计算,最后这一次西凉的叛乱恐怕是没有任何结果了。虽然只是杨奇的预感,但是杨奇对自己的直觉是非常相信的,很多时候杨奇的直觉就代表了事情正确的走向。只是杨奇对之后事态的发展并不高兴,或许不知道为什么,杨奇虽然并不是本来的杨奇,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对大汉却保持着一定的好感,因此在得知这次叛乱可能的结局之后,心中隐隐的有些哀叹和失望。
    ……
    辰时二刻的时候,樊稠派人前来喊杨奇一起上城楼观看快要到来的西凉叛军。
    当杨奇来到城楼上的时候,城外还是一片的平静,但城墙上已经是一片战云密布的景象,所有的士卒已经开始紧张的备战了。城楼之中樊稠准备了酒菜,现在正端坐在城楼之中,一手小酒,一手菜的看着城楼外的景象。
    杨奇进到城楼之中,见樊稠的样子道:“樊大人,真是有心情,战端将起还能够有闲情逸致的在此小酌。”
    “主将可不是要一天都绷着一张脸的。”樊稠笑道,“对敌人的藐视,是最好的激起己方士气的办法。但又要不让士卒认为你是怯战避战,这中间度的把握,杨兄弟还要还要你自己掌握。”
    “奇受教了。”杨奇脸色一肃,行礼道。杨奇知道樊稠这是在教给他战争之中的一些经验,这些经验对现在的杨奇来说是最重要的。
    樊稠微微一笑,右手伸手指向对面的一个座位,杨奇顺着樊稠的指示,缓缓坐下。品尝着桌上的美酒佳肴。
    杨奇坐在那里,却感到怎么都不舒服,杨奇还是习惯那种战争之中紧张肃杀的气氛和环境。现在城楼之内的轻松和写意,与外面紧张、肃杀的气氛,犹如两个天地一般。这种矛盾的对比,让杨奇实在是感到不适应。只是在樊稠面前,杨奇还是忍着心中的不适,一杯酒倒入口中。
第九十四章 北宫伯玉
    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酒也喝得没有味道。渐渐的杨奇也融入这种感觉之中,真的很奇妙的感觉,看着外面乌云压城的景象,城楼内却是一片轻松,这一切似乎是那么的简单,似乎所有的一切都在掌控之。所有的紧张和不安,在这一刻都消散在一杯杯的酒水之中,那酒水也越来越淡,最后犹如清水一般的寡淡无味。
    杨奇放下手中的酒杯,静静的思索刚刚的感受。那种景象的矛盾产生的那种藐视的一切,而一切似乎又都在掌握之中的感觉,是那么的奇妙,让杨奇有些不自觉的沉迷于其中。杨奇轻咬舌尖,舌尖的微痛,让杨奇从那种沉醉之中清醒过来。杨奇在清醒过来之后,低头陷入沉思之中。
    刚刚的感觉让杨奇一瞬间有着一些感悟,“战略上藐视敌人”就是这个意思吗?杨奇抬头看着城楼上黑色的顶棚暗道。那一瞬间似乎将要到来的敌人就像是一堆纸人而已,似乎任何困难都一定会解决。当时的杨奇真的害怕,怕就此沉醉下去,藐视敌人却不代表自己就真的有能力解决敌人,如果成了轻敌,那结果就完全不同了。
    在思索之中时间飞快的流逝着,“咻”尖锐的响声从城外传来,杨奇从沉思之中惊醒。抬头看着城楼外面不停的跑动着士卒,听着城楼上响起的战鼓声,转头看向樊稠。樊稠从座位上站起,看向杨奇道:“北宫伯玉他们来了。”说完就向外走去,杨奇紧跟着樊稠的身后走出城楼。
    城墙之外现在仍然是一片的安静,但杨奇他们这种在战场经历了不知道多少次战斗的人来说,城墙上那轻微的震动,却瞒不过他们这些人。
    渐渐的弥漫的烟尘开始出现在杨奇他们的眼前,一条黑色的长线同时出现在杨奇他们的眼前,“隆隆”的响声同时在天空之中回响。
    杨奇看着眼前的一幕,眼中闪过一丝寒光。潮水一般的骑兵向着美阳城涌来。人数上万无边无际,这一句话真的不错,城下的骑兵人数到底有多少杨奇现在也查不清楚,但看着那无边无际的充盈于野的骑兵,在城下汇聚,人数绝不少于三万人。
    看着下面的慢慢安静下来的骑兵,杨奇眼中光芒闪动。
    “感觉如何?”樊稠转头问道。
    “人心不齐,就是不知道将领如何?”
    “北宫伯玉?”樊稠冷笑一声,用手指着骑兵前那一面土黄色的大旗下一名衣着鲜艳的人说道:“北宫伯玉就是此人了。”
    杨奇抬眼看去,就只看到一个鲜艳的身影,但那面大旗却是那么的显眼。杨奇眉头的微微一皱,完全看不到那人的样子,杨奇也不能就此评断将领的性格如何。不过杨奇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此人绝不是敢于平淡之人。
    “北宫伯玉,此人不好评断,但有几点却是可以肯定,喜欢权势,不甘于平淡,容易自大、狂妄、目中无人。总得来说就是,为人刻薄,又志大才疏。”樊稠从口中娓娓道来,语气之中深深的包含着不屑。
    “北宫伯玉的破羌大王是从他的兄弟那里抢来的,从他的一个大王的大哥手中夺来的。”樊稠虽然没有多说,但已经不是那个前世那个什么都不知道的小混混的杨奇,其中要经历的各种阴谋和杀戮,杨奇现在已经能够完全想象的出来。北宫伯玉能够上位,不知道其中有多少的阴谋和鲜血,而且是他的兄弟的鲜血。
    “刚刚当上大王之后,北宫伯玉就开始挑起羌人之间的事端,搞得许多羌人之间相互征伐,他再从中渔利。不过北宫伯玉也确实算得上一个人才,至少破羌在他的手中确实壮大了。”樊稠叹道。杨奇在一旁微微颌首。
    在樊稠给杨奇讲解的时候,从叛军之中,纵马而出上百的老弱病残和兵痞流氓之人,来到美阳城下,开始了叫骂。其中污秽之言,听的杨奇的眉毛都是一阵的挑动。樊稠对此却没有一点的表示,杨奇有些担心士卒会不会因此认为樊稠避战。转头看向四周,却见士卒都是满脸带笑的看着下面叛军的叫骂,好像城下的是杂耍一般,如果不是军令严格,说不定士卒都有人叫好了。
    杨奇转头看向正含笑看着杨奇的樊稠,这才明白战争之前樊稠那样做的真正意思。一个能够在大军压境之前独自小酌的将领,又如何会怕的连城都不敢出。这才是樊稠真正的意思。坚守不出,却又让士气丝毫不减,甚至略有增加,怪不得被李儒称为董卓手下和牛辅并列的将领。
    “不用管他们,过一会他们就散了,没什么担心的。”樊稠笑道。
    “他们就这么甘心退去,北宫伯玉会这么做?”从樊稠的介绍来看,杨奇怎么也看不出,北宫伯玉会做出这种有损士气和他在士卒心中形象的事情。
    “美阳城不是那么好啃得,不仅北宫伯玉知道,下面的士卒也知道。能够不打美阳,说不定下面士卒还要高兴不少,士气说不定还有升高。而且北宫伯玉来这里可不只是为了攻城。杨兄弟不是以为城下这数万大军就是为了在城下耀武扬威的炫耀。”
    “北宫伯玉没有这么傻,韩遂也没有这么傻,数万大军每天消耗的粮食就是大数目。这些军队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抢粮食。美阳以西的地方,粮食已经被搜刮的差不多了,他们现在已经把主意打到了美阳的四周。等一会下面的军队就会散了,就连这些诱饵也会消失的。他们来抢粮食才是主要的目的,如果忍不出攻击那些诱饵,北宫伯玉也不介意顺势拿下美阳城。每天不断地在城下大的叫骂,不过是顺便而为而已,对士气根本不会有任何影响。”
    “不过北宫伯玉手下的士卒,似乎又多了?”樊稠似乎是有些拿不定的说道。
    “以前没有这么多人?”杨奇惊疑道。
    “确实没有。”樊稠沉思道,“开始得到的消息是韩遂给北宫伯玉增加了人手,不过人数好像不过是三千人而已。现在好像多了不少?”
    “有人投奔北宫伯玉!”杨奇心中暗惊,没想到西凉居然有这么的多人想要跟随北宫伯玉他们。想到北宫伯玉突然实力大增,杨奇心中突然想到了另一个问题,问道:“韩遂边章听说是被裹挟为贼的,怎么会成为叛军首领?”
    樊稠听到杨奇的疑惑突然大笑了起来,“裹挟?哈哈,北宫伯玉如果能够裹挟韩遂,也就不会落得现在出来打草谷的地步了。”
    “实际上韩遂是见到北宫伯玉起兵叛乱,也就跟着起兵,二人因此结成了盟友,金城太守陈懿就是被韩遂用计袭杀。北宫伯玉叛乱之时,兵不过万人,也就是韩遂、边章加入之后,叛军才快速的增加到十万余人。”
    杨奇点头表示明白,韩遂的所作所为确实称不上裹挟者,这样尽心尽力的为叛军谋划,使得叛军能够不断地壮大,如果不是真心投靠,实在想不出和能够如何表示他的所作所为,一句裹挟是绝不能说明一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