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荣誉1 >

第102部分

荣誉1-第102部分

小说: 荣誉1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重中之重。
    争夺那片高疆域的战斗虽然没有硝烟,但却同样的充满着浓重的火药味。在这里,大国之间的角逐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尽管科学家们在呼吁着‘太空资源人类联合开发’。但在政客和军人的眼里看来,占据着大气层之外的绝对优势也就掌握着打开未来战争胜利之门的钥匙。在任何时候,科学技术发展的最大推动力正是军事,无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还是核能的利用,都是同样的道理。
    自从‘神舟1号’宇宙飞船成功的进入太空以来,中国政府也明显的加快了太空军事力量的建设,这些只是打着‘资源卫星’发射、‘探测卫星发’发射的招牌,做事低调的中国人并不像西方国家那样的喜欢张扬、喜欢炫耀自己的科技力量、喜欢把别国拿来做自己的高新武器试验场。
    部署在高、低、近地轨道内的各种侦察卫星构成了敏锐的‘天空之眼’,这些一丝不苟的目光牢牢的注视着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用于反弹道导弹的卫星红外线监测系统、各种通信卫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及与欧盟共同开发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忠实的为那些部署在地面上的早期预警系统、雷达、管理与控制系统提供着支持。
    而穿行在太空中的那些无数的航天器与陆续建成服役的地基拦截器系统一起共同构成了中国‘国家导弹防御网’的拦截手段。
    和美国军方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一样,无论是俄国人的‘国家防空网络’还是中国的‘国家导弹防御网’,这些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无一例外的几乎都是按照着‘发现目标——跟踪目标——拦截目标’三步走的模式运行的。
    “弹道导弹的拦截如同发现有人对你开枪的同时,你立即拔枪对射,用你的子弹挡掉他的子弹,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有人曾经这样打过比方来形容反弹道导弹系统拦截的低成功率。的确如此,当20世纪末期以来,美国军方在打造自己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的时候就面临着这样的困难,数次拦截实验都宣布失败,拦截弹对靶弹的拦截率几乎低于20%,这一度让美国军方对NMD和TMD失去了信心。如果不时布什政府上台来不断的追加NMD和TMD研发经费,全力支持建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战区导弹防御系统,说不定NMD和TMD的结局也是如同当年的‘星球大战’一样半途而废。
    当第一枚日本人发射的导弹离开发射架的时候,‘国家导弹防御网’立即的开始高速运转起来。担任战备值班任务的侦察卫星在第一时间便捕捉到了正离开发射架的日本导弹,在地面指挥中心的控制下‘国家导弹防御网’被迅速激活,一双锐利的‘中国鹰眼’随即展开对日本列岛的不间断监控。
    警报发出,电话连线中央办公厅值班室、总参、西山战略指挥中心等机构,同时第二炮兵进入一级战备状态,战略核打击力量全面启动,随时核反击。
    与此同时,部署在中国本土上的远程雷达、游弋在各大洋的‘远望级’卫星监控舰也同时全部进入满功率运行状态。
    一分钟内,所有战备值班部门就位,拦截与反击力量全部蓄势待发。
    凌晨4时11分42秒,卫星红外线监测系统率先捕捉道了日本导弹的踪影,47枚‘樱花A’中程弹道导弹正在处于上升进入大气层的状态。
    凌晨4时11分47秒,五星红旗标志的中国‘前哨9’导弹预警卫星正舒展着两张巨大的太阳能电池板翼,调整着自己的角度,接过导弹预警任务的‘前哨9’将继续跟踪日本弹道导弹的轨迹。
    凌晨4时11分58秒,早期预警系统同时开始对日本导弹进行跟踪监控,值班飞行中的预警机也开始捕捉信号、监控目标。
    凌晨4时12分04秒,太空中的卫星网络以及地面雷达站、‘远望级’卫星监控舰发送回来的具体数据传送到北京航空航天指挥中心,中央电脑系统立刻开始进行高速运算。确定日本导弹攻击目标、计算相关拦截数据。
    凌晨4时12分11秒,确认目标,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为日本导弹第一打击目标;三峡大坝、秦山核电站、青岛海军基地为第二打击目标;山西五寨、甘肃酒泉导弹基地为第三打击目标。
    凌晨4时12分13秒,日本导弹的打击目标区拉响警报,各种干扰设施如同雨后春笋样冒了出来。凄厉的防空警报声中,人防指挥部开始有秩序的疏散市民,军事、重大设施目标的防空部队就位,中近程防空导弹接通电源,开始捕捉目标,高射火炮开始旋转警戒。
    凌晨4时12分14秒,中央领导人开始按打击预案撤离中南海,陆空两路撤向西山战略指挥中心。
    凌晨4时12分16秒,‘国家导弹防御网’的大脑…北京航空航天指挥中心正式向部署在高层空间的拦截器和分布国土各地的导弹防御基地发出拦截命令。
    凌晨4时12分19秒,遍布在全国各地的各导弹防御基地进入最后发射倒计时,拦截导弹发射井的混凝土钢板井盖缓缓移开,长长的拦截导弹慢慢上升着伸出了地面,白色的烟雾从发射井里丝丝屡屡地冒了出来。
    战争 第十六章节
     更新时间:2008…10…26 16:15:57 本章字数:3300
    深秋的黎明,天还没有完全的亮,一丝的鱼肚白已然的泛出在东方的地平线处,一切显得那样的安静祥和。
    4时12分52秒,在远程相控阵雷达导引下,第一批拦截导弹发射。
    令人心悸的颤抖,巨大的烟尘中,一枚枚‘HQ…22’、‘HQ…30’中远程防空导弹呼啸而出,灼人的火焰从导弹尾部喷出,耀眼的火光映照着黎明,如同雷击云中的闪电风暴一样忽明忽暗。大地一次又一次地被震撼,发出阵阵痛苦的呻吟声。极速上升的导弹速度越来越快,没多久便消失在苍穹中。
    为了力求最大限度的拦截成功率,中国‘国家导弹防御网’除了地基防空力量外,还在大气层内外部署有大量的动能拦截器,从而形成对来袭弹道导弹的点面两层防御系统。
    4时13分04秒,编号为‘后羿032’的大气层外动能拦截器最先和来袭日军导弹遭遇。在发动机低沉的怒吼声中,‘后羿032’迅速的变轨,调整自己的角度。
    ‘后羿’大气层外动能拦截器研制于上个世纪末期,属于弹道导弹拦截的初期型武器。其大概的作用原理是布置在近地轨道,当来袭的弹道导弹在爬升飞行到抛物线的顶点时,在地基控制中心引导下,调整撞击角度后的‘后羿’便会如同一颗自太空陨落的流星一样飞速的撞向来袭的弹道导弹,拦截击毁目标于太空外层。
    如同春节的礼花一样,在地球的大气层外,一朵接着一朵绚烂的烟花不断的盛开,橙红色爆炸的火光点缀在淡蓝色的大气层上,异样的美丽。没有人不去惊叹这朵朵毁灭之花的美丽。
    4时13分19秒,大气层外的动能拦截器拦截完成,47枚‘樱花A’中程弹道导弹有十四枚被击毁在近地轨道内。
    紧接着呼啸而来的中国防空导弹也已经展开拦截。‘HQ…22’、‘HQ…30’中远程防空导弹在地基远程相控阵雷达和‘远望级’卫星监控舰的引导下,与高速下陨的日本导弹发生火光电石般的碰撞。
    天空中不断的传来阵阵滚雷般的闷响,如果有人留意还可见到天穹的尽头之处的点点闪光,就像夏夜里雷雨一样,在那遥远的天边泛出的阵阵闪电。
    4时13分34秒,第一波导弹拦截完成,突破外层拦截的33枚‘樱花A’弹道导弹中的21枚被成功拦截,但残余的12枚‘樱花A’在突破‘国家导弹防御网’的两层拦截防线后,依旧高速向各自目标飞去。
    北京航空航天指挥中心,气氛更加的紧张了,军官们注视着大屏LCD的目光更加的凝重了。大屏幕上那些残存的红色延伸曲线,此时分外的刺眼,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几乎能够清楚的感觉自己的心脏声。
    4时13分41秒,第二批次拦截导弹发射。
    日本导弹的打击目标:北京、上海、三峡大坝、秦山核电站、青岛海军基地、山西五寨导弹基地等重点城市、国家设施、军事基地已经全面进入A级战斗状态。布防在这些重要目标周围的中近程防空导弹部队在雷达引导下,纷纷为自己守护下的城市、设施、基地撑起一张巨大的保护盾。
    天空中,那些高速呼啸而下的‘陨星’已经开始弹头与推进器的分离。密集的防空导弹拦截下,伴随着低沉的爆炸声,多枚日本导弹被击毁,但还是有三枚‘樱花A’弹道导弹从‘恢恢天网’中钻出。
    “弹道确定,两枚目标三峡大坝,一枚青岛海军基地”
    作为‘国家导弹防御网’的心脏…北京航空航天指挥中心统筹着全国的导弹防御力量,当那些漏网之鱼依然顽固的扑向自己目标的时候,航空航天指挥中心内的大型计算机立即计算出相关数据,准备最后的绝杀拦截。
    虽然三峡大坝拥有较高的抗打击能力,足够承受多枚重磅炸弹的直接命中打击,而且在战争爆发之初,三峡水库就已经开始降低水库水位,但是无论怎么样,谁也不想最糟糕的事情发生。
    不要说三峡大坝本身的价值了,如果大坝被炸毁,尽管已经降低了蓄水,但水库内依然较高水位的长江水倾倒下来的时候,荆江是无论如何也容纳不了极速倾灌下来的滔滔江水的,一旦千里江防被毁,那么整个江汉平原也就会在一夜之间沦为万倾泽国的。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它创造的价值,它所带来的长江水利工程的改变,更带来的是对中国军队防空作战能力的挑战。
    凌晨4时13分58秒,三峡坝区附近大大小小的城市集镇,依然沉睡的居民们被凄厉回响的防空警报声所惊醒。惊慌失措的人们纷纷的冲出自己的房屋,衣冠不整、赤脚蓬发。
    尽管人防部门不止一次的做过三峡大坝被袭击的防空演习,尽管人们早就习惯了这尖利的警报声,但当战争真正降临在自己身边的时候,所有人还是真实的感觉到害怕的滋味。这黎明时分响起的防空警报声比任何一次演习时,都还要让人感觉到凄厉。
    北京航空航天指挥中心,诺大的全幅国土电子地图前,一名老人负手而立,浑浊的目光从厚厚的镜片玻璃后透出,直勾勾的看着全息电子监控屏幕。
    若干年后,三峡大坝附近的那些经历过那个黎明的人们依然的记得那让他们永生难忘的一幕,伴随着一阵闪光,数道细细的淡绿光柱拔地而起,直刺天穹、划破苍芒。两声低沉的爆炸声雷鸣样的回响在空中。
    ‘星宿’…中国的地基高能激光反导系统,首次投入实战,这也是世界上激光武器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投入实战。
    功率高达10兆瓦,辐射目标时间为5…20秒,最大射程为1000公里的‘星宿’足够将弹道导弹的弹头烧毁的干干净净。瞬时高温下,导弹弹头会首先被融化变形,同时装药被引爆。
    中国军方在三峡大坝、北京、上海等大型城市、以及诸如核电站等各重大工程设施周围都部署了‘星宿’地基高能激光反导系统。正是这种从表面看来和天文台差不多的激光反导系统为中国人率先的打造起了一张天空护盾。
    两行浊泪从老人那布满沧桑的面颊滚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