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鸦片战争-第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寄有些烦恼的在养心殿走来走去,这铁路还在修建便麻烦不断。 这些迂夫子天天反对修铁路,四处胡乱造谣,修铁路的事被这等腐儒说的百无一用。
总理衙门大臣戴兰芬在一旁问道:“皇上打算让这些上书的乡绅都回去吗?”
曹振镛在一旁说道:“万万不可,这些人都是百姓中的良善之辈,在当地德高望重,若是寒了这些乡亲父老地心,恐怕于朝廷不利。 ”
刘寄转过头来大声喝问道:“那你说怎么办,就依着他们不修这铁路了。 ”
曹振镛见皇上发火了,连忙回道:“这铁路是一定得修,只是乡亲们还要好生安抚。 陶中堂学富五车,能言善辩,不若派他前往好生劝说,定能妥善处理此事。 ”
陶澍见曹振镛把事情扯到自个头上,心中不由来气,只是今日皇上正是火头上,他也不好恶言相向,只是淡淡的向刘寄说道:“皇上依微臣看,现在火车已经放在昌平机车管理处,从管理处出来到昌平车站数里长的铁轨已经铺好,可组织这些老乡到昌平观看火车拉货的表演。 另外可安排一些唱大鼓戏的人,将火车的好处编成曲儿,表演给这些人听。 ”
刘寄心头的烦恼一下去了一半,这主意好,而且这里面还有文章可做。 他点头说道:“陶中堂所言不差,朕决定就这么办。 ”说完刘寄又指着礼部尚书穆彰阿说道:“彰阿,朕交给你一项任务,立刻组织一支宣传队,到铁路沿线去宣传铁路的好处,记住都找那些唱戏的讲笑话的耍猴卖艺地人。 ”
穆彰阿应了一声:“圣上英明,这法子好,保定将那些老顽固给转变过来。 ”
*********************************
昌平机车官吏处在昌平洲十里外地马池口村,这里早在半年前便搞起了轰轰烈烈的建设,现在这里已经修建地差不多了。 巨大的停放机车的厂房在村外一片巨大的空地隆起,几条并行的单轨铁路从厂房里往外向昌平方向延伸,最后这些铁路都汇成一线,越来越细一直消失在地平线。
第一章风起云涌一百二十三铁马蒸鸣2
第一章风起云涌一百二十三铁马蒸鸣2
今天的马池口村热闹非凡,村民们躲的远远的看着庞大铁路机车,这东西刚刚运来时便给了村民们一次震撼,好大的铁家伙,到底有什么用呢?这个疑问一直盘旋在村民们的脑海中,直到几天前铁马儿在铁路上轰隆隆的奔跑起来,老乡们才知道了是会跑的家伙。 听说今天这么大的铁家伙又要动起来,村民们的好奇心将他们吸引了出来。
让村民们觉得最值的是,一大早这里便有唱花鼓戏得在表演。 咚咚的鼓声合着清脆的嗓子,让村民们沧桑的脸上难得的露出笑容,憨厚的笑容里饱含着他们简单的悦乐。
在机车的近处上百名来自铁路沿线的乡绅和一群朝廷官员们将火车围的水泄不通,罗伯特正通过翻译向这群长衫马褂的乡绅们讲解着。 对于机车的原理很多人都是听得一头雾水,听着听着这些人干脆在下面东张西望地打发时间,少量求知欲旺盛的乡绅,兴致勃勃的提着问题。 看来还是用花鼓戏给他们讲解效果好的多。
刘寄收回了打量着这群以老头为主地乡绅队伍的目光,回望着铁轨上静静卧着的老式机车。 他心中充满了遐想。 这“火箭号”机车真像一个拖拉机的脑袋,长长的鼻子前头一根向上的大烟囱,驾驶室四面透风,车底下的铁辊子磨盘大小用几根转轴相连骑在铁轨上,整个机车浑身黑黝黝的让人感觉很简陋。 机车地后面还挂着一节长长的车厢。 车窗是木制的,还上了一层朱漆。 里面的座位是木制的硬板凳,从车窗里望进去木凳从车头一直横到车尾,长长的像两粗线条似的。 在长凳前横着一条同样长短地木扶手。 由于座位靠着厢壁,车厢中间便部位显得有些空。 这样老式的火车时速能达到56公里吗?刘寄不竟有些怀疑罗伯特地解说。
过了一阵罗伯特的翻译在前面说道:“请各位先生跟着我登上车厢。 ”说完翻译带着一众乡绅们往火车上登去。 刘寄待乡绅们上了火车,也兴致勃勃的带着随行的一干官员登上了车。 踏着木梯子走进车门,朝车厢里望去。 百来号乡绅们坐上了火车依旧显得绰绰有余。
众人见刘寄上了火车,连忙都站了起来。 参差不齐的高喊道:“皇上万岁!”
在刘寄周围的人连忙空出了一段座位。
刘寄摇着手臂说道:“诸位乡亲父老不用多礼,古人说百年修来同船渡,今日朕与诸位同车一游,说起来也是朕与诸位的缘分,既然缘分在此,诸位父老乡亲就不要多礼了,都随便坐下来。 ”
说完刘寄也在木凳上坐了下来。 他往下一看。 这才发现木凳是铁脚架地,看起来还颇为结实。
发现自己的两边都是空空的,刘寄招向罗伯特和雷履泰招呼着,让他们坐到了自己的身边。
等两人一左一右坐在自己的身边坐下,刘寄向罗伯特说道:“今日辛苦先生了,朕将特封先生为大清的奉恩将军,在京城赐宅邸一座。 ”待翻译将话传递给罗伯特后,刘寄阻止住想要开口的罗伯特继续说道:“虽然封了先生的爵位。 但先生是个特例,先生可自由出入中英两国,愿不愿意在中国居住都随先生。 ”
翻译又将刘寄地话转达给了罗伯特,罗伯特高兴的单膝跪拜了下来,以参见英王的礼节跪谢了刘寄。
这时火车头的位置传来一声尖锐的汽笛声,火车轰的动了一下。
车厢里地众人都不防备。 尖锐的声音加上车身的摇晃,吓的人面如土色。 等车重新稳定下来,有的人死活要下车去。
刘寄此时站了起来大声说道:“诸位都是七尺男儿,难道不敢同朕一起品尝一下驯服铁马的滋味吗?是男人的就留下,如果执意要走的,朕也不留他,让他去。 ”刘寄一席话,再没人敢提出离开,一众乡绅老老实实的呆在车厢里,只是有的人死死地抓着扶手。 一付苦不堪言地模样。
这时机车又晃动了起来。 罗伯特向翻译嘀咕了几句,那翻译站了起来说道:“火车马上要开动了。 请大家不要害怕,在此行以前,我们已经试验过很多次,火车是很安全的,只是在行驶地时候有些摇晃,这不要紧,大家只要抓住扶手就可以了。 ”
没多久车车厢出巨大吱呀的响声慢慢的开始动了,轰隆的声音从慢节奏开始响了起来。
这时守卫在铁轨两边的士兵们,惊奇的看着巨大的铁马开始缓慢的呼哧呼哧的有节奏的吐气,不一会儿铁马前头的烟囱里喷出大朵大朵的黑烟,铁马呼哧的声音越来越响,终于铁马也开始动了起来,它脚下的铁轮子转动在铁轨上发出巨大的响声。 随着铁轮子的快速转动铁马跑了起来。 在车头的牵引下火车驶出了机车管理处,向前方预设的方向欢快的跑了出去,沿途留下一条粗大的黑烟在天空上方飘荡,工业**的足迹终于来到了中国,虽然它的到来也带着厚厚的烟尘,可毕竟它来了,现在的中国必须要它的到来。
风呼呼得刮在脸上,刘寄从座位上站立了起来望着四周不断后退的山川、河流、原野,他大声得向身边的雷履泰说道:“雷老,你说一说这东西会给中华带来什么?”
“依老朽看漕运可以取消了,各地的买卖会越做越大,边疆将越来越稳固,货物从生产到销售都会变得越来越快捷。 ”
雷履泰的话在呼呼的风中飘扬着,他眼睛里似乎燃烧着两团火焰,显然他的话没有说完,他也不可能说完火车带来的好处。
那些从没有见识过火车的乡绅们,都惊奇的体验着颠簸在火车上快速移动地感觉。 一切太神奇了,开动了十几分钟后有人诧异的询问道:“这铁马儿载着这许多人不累吗?要不要让铁马儿停下来喂他一些草料休息一下。 ”
这话让让火车上的官员们哈哈大笑起来,经过了长时间灌输火车常识的官员,终归比乡绅们知道的多,有人回答道:“铁马儿吃黑石头,你探头出去看,那股黑烟便是铁马儿打的屁。 ”
这人探头出去一看,然后缩回头来说道:“当真如此,能吃石头必非常物。 ”这话又引得众人一翻大笑。
这一次的机车试行取得了圆满的结局,打消了各地乡绅的顾虑,他们收回了请命书回到了各自的故里,积极的配合礼部的宣传队宣传铁路的好处。 而王庄的铁路工段也在朝廷软硬皆实下达成了协议,最终朝廷赔偿了一批钱将铁路通过了这里。
第一章风起云涌一百二十五铁马蒸鸣3
第一章风起云涌一百二十五铁马蒸鸣3
一辆戴着巨大红花的火车头在气鸣声中出发了,驾驶火车的司机将身子探出车窗挥舞着一条汗巾,他使劲得向铁道两旁拥挤地人群欢呼着。 今天的滦州车站敲锣打鼓,庆祝铁路通车的人们舞起了狮子耍起了长龙。 在这热火朝天的鼓乐声中,火车拉着长长的身子“噗哧,噗哧”的开出了滦州。 中国第一条铁路,昌滦单轨铁路,终于在第一趟列车由五节车厢组成,其中四节是货箱,装载着运往昌平的煤炭,一节是客厢,拉着从滦州到昌平的客人。
从昌平到滦洲近200公里的路程,途径十数个车站,沿途山峦起伏,还没有受到污染的大地风光秀丽。
这一路上火车浓烟滚滚,响声震天,似乎在宣告着一个新时代即将拉开序幕。
从滦州送来的煤矿可以直接送进昌平的钢铁厂,使得昌平炼钢的速度加快了许多。 有了钢材,北方兵器工业公司制造武器的基本原料得到了保证,并且富裕出许多钢材。
昌滦铁路通车以后,到1833年的下半年,钢材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新的两条铁路又开始投入建设,一条是昌平到大同,一条是昌平到辽阳州。 昌大铁路修通以后,大同的煤炭将方便的远送到铁路沿线。 昌辽铁路修通以后,鞍山的铁矿将得到大规模的开发。 同时这两条铁路又是京城-库伦和京城-乌尔勘屯(黑龙江以北靠近外兴安岭)地开端。 除此外上海到广州、京城到昌平,京城到保定也开始施工。
一场轰轰烈烈的造路运动在中国相继拉开帷幕。 计划中的四大铁路:京城-广州;京城-库伦;京城-伊犁;京城-乌尔勘屯(黑龙江以北靠近外兴安岭)都有路段相继开工。
这些铁路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各地的工段吸引了规模巨大的无业流民,一时间直隶、山西、山东境内几乎看不到沿街乞讨地壮年男性。 为了供应铁路建设队伍的口粮,朝廷在四川、湖广、江苏一带地产粮区大肆购买粮食。 这一举措引起南方一带米价大涨,沿海的商人看准商机纷纷从越南、暹罗、缅甸等地进口粮食来赚取利润。 同时由于铁路建设者拥有朝廷发给的工钱,他们的饭食虽然由朝廷包办了,可对衣住行的需求仍然存在,这样又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兴旺。 连带着整个商业行业都在铁路建设的带动下一下繁荣起来。 由1833年开始,中国地国内市场似乎在一夜间扩大了。 各地的税收都有所增长。 各行各业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在这种大背景下一些率先使用蒸汽机的工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