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于康熙末年 >

第1217部分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1217部分

小说: 重生于康熙末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曹颙相问,魏仁没有立时作答,而是起身,对着曹颙做了个长揖:〃这里,我给曹爷赔不是了!〃

这道歉却来得有些莫名其妙。

〃德功这是何缘故?〃曹颙不解道。

魏仁抬头,满脸涨的通红,道:〃五弟当年从广州送回的银钱,除了买地,我还曾留下一部分,想着给五弟娶亲置产用。后来五弟执意娶了洋媳妇,我心里也是恼的,这笔银子也没想着给他。想着随他胡闹,总要给几个侄子留些家底……〃

说到这里,他已经红了眼圈:〃等到五弟失踪的消息传回来,不说旁人,兄弟姊妹之间,都有了其他念头……我怕侄儿们小,这笔银子也隐匿没说,只有在文芳出嫁时,曾拿出一部分,在嫁妆单子外,给她预备了一些私房……当年送他们兄妹进京时,本应将这笔银钱都交到侄儿手中,到底是不放心,只拿出一部分,买了个小庄子。如今算下来,还有大部分在我手中……〃

〃不是都买地了么?〃曹颙有些意外。

魏信去西洋前,还曾同曹颙抱怨过,就为了此事。

魏仁带着羞傀道:〃开始的时候,是都用来买地……毕竟我们这样的人家,田地才是根本。可五弟送回的银子多了,起贪念的人就多了,包括几个弟弟,也包括内子。我虽不能说服他们改变主意,却也不忍心让小五吃大亏,便留了个心眼。他每年送回家的银子,隐下一半,剩下一半入账买地。还好留了这一手,要不然我就算合眼,也没脸去见小五。

听到这里,曹颙终于明白魏仁为何向自己道歉了。

魏仁为了保住魏信这笔银钱,除了防着魏家人,也防着曹颙。

财帛动人心,血脉相亲的一家子,为了钱财都能跟翻脸成仇,更不要说曹颙只是个外人,又位高权重。

虽说被提防了,曹颙并不着恼,而是有些烯嘘。
魏仁是长兄,魏信对于这个长兄感情甚深,当年还因兄弟感情梳理难过不已。若是晓得,魏仁并没有见利忘义,不知他会作何感想。

曹颙心中,生出几分佩服。

就是他自己个儿,也曾误会过魏仁。

〃那笔银钱,还有多少?〃曹颙问道。

据他所知,魏仁在京城给文杰兄弟置办的庄子,就花费了将近三万两银子。若那个只是小部分,那剩下的银钱应是很可观。

〃还剩三十六万两……〃魏仁回道。

不管是在江南,还是在京城,这都不是一笔小数目。

魏信经商十多年,在亲人离心后,身边赞下的家底,也不过十来万两。

〃都要入海贸分子么?〃曹颙问道。

魏仁点点头,道:〃若是便宜,就都入了分子。有曹爷看着,定是错不了…不瞒曹爷,为了这些银子,我这些年不知掉多少头发。既想要早日交出去,又怕侄儿们不懂事挥霍了,又不敢买地,怕传到族里,又起纷争。原还寻思,八成要等到英哥儿娶媳妇后,再将他们兄弟都叫到跟前再交代此事。现下正赶上户部吸股,这笔银钱终于能见天日……〃说到这里,他顿了顿,道:〃不管能购几股,收益为他们兄弟三个共有……在他们跟前,曹爷也不必提我,只说这笔银钱是曹爷保管就好……〃

听魏仁的话,曹颙明白他的苦心。

魏家是江宁大户,本家兄弟五房,亲族众多。若是这些银钱说是从魏仁手中出来的,不知还有多少是非口舌。

魏仁带着文英离去时,大包小包带了不少东西。

都是静惠预备的。

听说有曹颙的〃世侄〃来请安,便使人预备下。

曹颂也见了魏仁伯侄两个,听说文英是魏信之子,他也使人预备了见面礼。

并且,他盯着文英看了半响,将文英看得直发毛。

那眼神的热切与专注,使得魏仁都生出几分担心,告辞之前 ,私下问曹颙:〃曹爷,二爷同我们老五没结仇吧?〃

听得曹颙不禁莞尔,连忙摇头。

等到魏家爷俩走了,曹颂才好奇地问曹颙:〃大哥,不是说魏信当年的妾室,有东洋婆子与南洋婆子么?文杰他们兄弟两个看不出来,这个小的,也瞅着同咱们没什么两样……〃

汗,历史第五了,后边六七八九十,相差不到四十票。急啊,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求保底月票支援。


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卧底生涯

听曹颂这么说,曹颙也觉得庆幸。

还好艾达所生的女孩,由艾达的妹妹接过去养育,要是养在江宁或者京城,即便是在深闺不见人,自家人也未必看得惯。

据他所知,魏文杰的兄妹五人中,最小的文蔷与文英两个的生母就是南洋人。只是这个时候,吕宋多是前朝遗民,同大清人并没有什么不同。而且,那还是一位家道中落的小姐。并非歌姬妓女之流。

魏仁年轻时虽荒诞,可到底是儒家礼教多年教导出来的。虽说侍妾十数人,可并不是哪个都有资格为他生儿育女。

想到这里,曹颙想起艾达的妹妹。

听广州那边传回的消息,艾达的妹妹如今继承了家族事业,在南洋一带已经很有名气,对于外甥女,也是视如己出,教养得很好。

魏信……

曹颙曾数次做梦,梦到魏信乘坐远洋船回来,对自己胡吹一番美洲如何如何之类的话……

可是,一年一年过去,曹颙也晓得那种希望是多么渺茫……

曹甲是次日才回总兵府的,曹颙并没有主动找他。

如今太平年月,加上苞谷与双季麦的推广,皇上对地方粮储库的重视,地方粮仓不再像过去那样是摆设。

就算三、五个省发生旱涝灾害,也动不了朝廷根基。

洪门的人,若是真聪明,就应该选择继续雌伏,以待时机,现下,若是同李卫硬碰硬,才是真得自寻死路。

庞家村固然有不少洪门家属,可六十老妪、襁褓中的婴儿,又有什么罪过?

曹颙不愿李卫在江宁搞铁血、株连那一套,因为这其中少不得要牵扯到做总兵的曹颂。

即便生在这个时候,身在官场,少不得见血,曹颙却不用让堂弟用旁人性命来谋功劳。

旁人不知道,他却是晓得自己这个堂弟的心性的。

表面上看着大大咧咧,鲁莽粗狂,实际上很是怜贫惜弱。

换做是其他人,巴不得立〃战功〃,用旁人的血染红顶戴,哪里管百姓死活,可曹颂,绝对不会稀罕这样的功绩。

除夕之前,曹甲又出去两回,曹颙依旧听之任之,没有管他。

到了腊月二十八这日,曹甲终于踏进曹颙的院子。

曹甲五十出头,因是武人的缘故,身子一直很康健,原本看着就像是四十来岁的人,数日未见,他像是老了十几岁,露出几分老态。

看来,他这回真是遇到了难事。

他眼里都是血丝,神情无比郑重,见到曹颙的那刻,眼中竟带了几分乞求。

曹颙见状,心里吃惊不已,忙将屋里侍候的小厮都打发下去。

曹甲面上露出几分惨白,对着曹颙,缓缓地跪下去。

曹颙哪里能容他跪下,上前一步,想要搀他起来。

曹甲却摇摇头,道:〃不管老爷能否援手,小人既为了私心,向老爷提这为难之事,已经是大不该,哪里还有脸面站着说话。〃

曹颙见他面露决绝,肃容道:〃在供奉,若是你执意如何,我就听也不敢听了。我早就说过,曹家不会亏了大供奉,曹某人不会亏了大供奉。我能尽力的,自不会推托,我无能为力的,也只能无可奈何,到底是何事,你还是直言吧?〃

曹甲本也不是啰嗦之人,见曹颙如此说,便站起身来。

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方道:〃老爷,李大人正通缉的匪道万复,是小人的故人之后,他祖父与小人有恩,小人想要救他一救。〃

有的时候,报恩比报仇更难,尤其这〃报恩〃对象,还是朝廷所不容的〃匪首〃。

曹颙虽说心里早有准备,却没想到曹甲想要保的人,是李卫通缉令上的头一号。

换做其他人,并不是什么难事,换做这个万复,连曹颙也不敢打包票。

曹颙沉默了半响,道:〃除了贩卖私盐,万复可还犯过其他大罪?那被他吞并的两家盐坊老板,是被他害了,还是洪门自己人?〃

听到曹颙提及〃洪门〃二字,曹甲一下子抬起头来,脸上带了几分惊诧之色。随即,渐渐舒缓下来,既然曹颙与李卫私交不错,曹颙晓得万复的真实身份也不稀奇。

〃大人放心,万复并没有为恶,小人探问得清楚,他打小在琼州长大,十来岁时来江南。那两处盐坊,本就是他长辈早年置下的产业,并不是夺人家产。〃曹甲道。

〃长辈?他是万云龙的族人?〃曹颙问道。

所谓〃万云龙儿子〃这样的身份,曹颙是不信的。

万云是他看着咽气的,那是在康熙四十年。若真有儿子留下,年纪同这个万复对不上。

〃他是万云龙的侄孙,当年万云龙没后,留下一个侄儿,就是万复之父。万复之父虽收拢了万云龙的一些手下,隐匿下来,却不是长寿的,没几年就没了。万复被当成少主养大,因没长辈教导,那孩子有些不知天高地厚,不知朝廷威严,原本也不会闹得这么大,因他被人撺掇,想要学黄家,拜在李大人门下,为了显得有分量,才支使人同李大人对上。没想到却自食恶果,让李大人抄了老巢。那些人同他又不是都齐心,到后来乱起来,他就有些控制不住。〃曹甲道。

曹甲所说的黄家,就是后世演义中黄天霸原型所在的那个黄家。

他家本是跑水路码头运镖的,在扬州市井之间很有势力,到黄天霸的时候,已经是第三代。

黄天霸少年时,仗着家中势力,同几个少年好友结拜,什么欺男霸女、谋人产业的事没少干,只是因几家都是地方上大户,所以自然有人给扫尾巴,倒是没惹出什么大乱子。

正好施仕伦知府扬州,想要为扬州百姓除了这一害,便设计擒了黄天霸。

不知施仕纶是怎么说的,年少热血的黄天霸就决定〃弃暗投明〃,亲自指证三个〃义弟〃,帮着官府,将那三个祸害百姓的纨绔子弟问罪。

从此,黄天霸就依附施仕纶,做了施家的门人。

直到前两年,施仕纶病故,黄天霸才带着徒子徒孙回扬州定居。

在施家扶持下,他两个儿子已经出仕,几个年长的孙子,也有了功名。

就连黄天霸本人,也是以三品参将身份致仕。

三十多年的时间,黄家从一个赚血汗钱的平头百姓,成了官宦人家,在江南也成了传说中的人物。

曹颙听了这一番解说,只觉得哭笑不得。

他早就觉得这洪门的行动太古怪了些,竟然大咧咧地同官府较劲,原来只是因万复的缘故。

〃大供奉觉得,我能做什么?〃曹颙正色道。

闹了这么大动静,不是一句话就能免了的。

不管万复是真心想投奔官府,还是信口雌黄,事态已经不由他做主。

即便李卫,也未必能全权做主。

满清建国以来,对汉人防范甚严,大清律上,汉人无故十人集会,就是死罪。

庞家村,却是洪门家属,又敢拿武器对抗官兵。

雍正如何能容忍?

曹家比不上当年的靖海侯府,万复的身份,又比黄天霸重了多少倍。若是说曹家能在这个时候庇护万复,那才是不自量力。

曹颙是想要报答报答曹甲护卫自己十几年的辛苦,却也不会用压上全部身家性命方式去报答。

〃并不敢叫老爷为难,只想求老爷在李大人跟前讨一句话,就是那庞家村的村民能不能放,万复还有活路没有的,若是没有,我便叫他离了这一摊,回琼州避难也好,去南洋也好,终要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