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于康熙末年 >

第1266部分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1266部分

小说: 重生于康熙末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敢行这般手段的,能没有依仗?要是真查出哪位大人物,那头疼的人就多了。

他有些明白舅家行事低调的缘故,自己行事也越发恭谨,在翰林院里得了老成持重的赞誉。

孙礼察觉出弟弟的注视,转过头看了一眼。

孙初的疑惑都写在脸上,孙礼视线滑过李家双生子,眉头微蹙,对孙初轻轻地摇了摇头。

孙初是跟在长兄屁股后边长大的,兄弟之间自有默契。看到长兄示意,他便长吁了口气,让自己的心情平复下来。

长生在这桌上,以主人的身份待客。

在座的,都是没成丁的少年。

除了长生外,有东府天阳,李家双生子,孙家孙初,还有曹颐的两个儿子,寿哥儿与福哥儿。

不只孙初的神色不对,双生子的也都有些沉默。

当年被领走时,他们也是将记事的年纪,就是有些记不真切,可孙家、曹氏、嫡兄、庶兄,还是大致记得。

待返回京城后,他们两个也渐大,也多少知晓自家身份,竟是无父无母的孤儿。

孙家爹娘是养父母,李家爹娘是伯父母。

天下虽大,他们兄弟两个却同孤魂野鬼似的。幸好伯父李鼐待他们视如己出,否则的话实在太可怜了些。

长生察觉出这几位的沉默,可与他们也不相熟,也只好扯两句学堂课业什么,作为共同话题。

没想到,还真的引得孙初与双生子共鸣。

孙初有长兄做榜样,是一门心思要谋科举出身;李家双生子亦是,家族已经败落,虽没有再次分家,可也差不多,他们能靠的只有自己。

他们三个,明年二月都要下场应童子试。

寿哥儿与福哥儿是宗室身份,寿哥是长子,将来会袭镇国公爵位;福哥儿落地就承继亲祖父那房爵位,两人将来的道路走就定好的。

听几人说起科举,这小兄弟两个觉得新奇,倒是听得有滋有味儿。

气氛渐渐融洽下来,长生暗暗松了一口气……

冬日天短,晚饭后众人并没有多待,便各自散去。

孙初直到此时,才得机会像长兄询问李家双生子之事。

〃他们两个是李家二叔的遗腹子,当时李家表叔暴毙,仇人不知是谁,怕对方存了斩草除根的心思,便养在咱们家。后来李家大伯进京,就将他们兄弟两个带到那边去。〃孙礼回道:〃这是正月里参加完高太君的丧礼后,从祖父孙文成那里听到的。当年之事,毕竟有些忌讳。你心里明白就行了。〃

不管实情多么龌龊,这就是双生子从孙姓转李姓的最终说法。

死者为大也好,子不言父过也罢,孙初并没有追问。

只是他已经十六岁,知世情的年纪。他撇了撇嘴,才不相信父亲会行什么抚孤的高义之举。他记得清楚,那两位为亲生姊妹的庶母很是得宠。只因她们出身卑贱,没有靠山,才小心地奉承主母,不敢太过放肆。

回到孙家,孙礼兄弟先去见了祖父,回禀了今日曹家做客的情景。
孙文成听说裕亲王与镇国公亲至,沉默了好一会儿,才打发孙礼、孙初下去。

安氏被送到庄子上住了一年才接过来,变得老实多了,不敢再干涉家务,整日里吃斋念佛很是安稳。

她虽用尽心机为幼子求配董家,可她这边长孙变幼子,对方也从嫡女成庶女。

半斤八两,两家心里都不满意,若不是孙文成亲自上门,亲自道歉,且表明再次联姻之意,两家就要绝交。

只是董家分支虽多,也没有两姊妹同嫁两叔侄的道理。

加上通过先前之事,董家也瞧出安氏不是个明白人,即便看好孙礼前程,也舍不得将嫡女嫁过来趟孙家的浑水。

等到董家庶女嫁过来,安氏本还因其庶出身份心存轻视,没想到董氏性子爽利泼辣,没过几日就将丈夫辖制住,气的安氏仰倒。

董家与孙家虽都是内务府包衣,可董家行的满俗,对女儿也是娇养,不像孙家这样重视汉家礼法。

董氏虽是庶出身份,可董家是内务府数得上的人家,嫁失势的孙家也是低嫁,底气自然就足。

安氏虽不满,可孙班的差事是董氏寻叔伯给补的,为了儿子前程,她也不敢说什么,只有在丈夫跟前抱怨。

孙文成却是个明白人,晓得幼子被老妻宠溺的不成材,倒是庆幸能娶个能干的媳妇。

因有董氏对比,孙文成心中对长媳曹氏多少也有些怨言。

要是长媳也能管住丈夫,孙珏也不会越来越下作,最后成了废人。

可曹家如日中升,就是长孙孙礼在翰林院也要受舅舅曹项照拂,孙文成对长媳一如既往地温煦。

原本被老妻央求,他正犹豫着是不是年底使人接孙珏回城过年,可今儿听两个孙子的话后,他又熄了这个心思。

孙珏回来过年,欢喜的会是安氏,委屈的就是曹氏母子。

虽说是夫妻父子,可早已同仇人无异。

孙文成重重地叹了一口气,想想李煦那样曾经不将曹家放在眼里的性子,如今为了儿孙,都能不顾老朽之身,拉下脸来同曹家亲近,自己还固执什么?

孙家的将来,靠的不是孙珏、孙班,而是孙礼兄弟,就这样吧……

*

曹府这边,李氏因心情好,多吃了几杯,客人走后,已经带了些许醉意。

除了天佑的亲事定下外,前几日焦文与江蕙也换了庚帖。

焦文在曹家住了大半年,是李氏早就相中的,举江蕙又是她的干外孙女儿。

这亲事成了,不仅江蕙有个将来妥当,连韩江氏也终有依靠。

加上曹颙又说了定下请广禄与塞什图为大媒之事,李氏便拉着儿子,开始念叨起来。

〃当初他刚落地,才那么丁点儿大,后来你父亲将他带到江宁,疼得跟眼珠子似的。就是我多念叨一句,也是不依……〃

〃如今最最宝贝的大孙子要成家立业,你父亲泉下有知也定是高兴的不行……〃

〃文锦这孩子刚强,却是苦命,六亲无靠。焦文那孩子,虽性子也有些闷,可行事有礼法,是个心正的,会好好孝顺她……〃

〃六格格肖母。长得好相貌,我大孙儿有福……〃

絮絮叨叨,说了好一会儿,李氏才声音渐低,已经困醉的有些睁开不眼。

曹颙与初瑜侍候李氏安置,才回了梧桐苑。

〃难得老太太说这么多话去,自打天宝年初挪出去,老太太的日子就冷清……〃初瑜感慨地说道:〃我又有家务事儿缠身,要不然也能多陪陪老太太。等媳妇进门就好了,我将家务交出去,也能多陪着老太太……〃

曹颙也很块疚,道:〃若非日子冷清无趣,老太太也不会老想起当年。我这当儿子的也粗心,在清苑时还陪着老太太出去溜达过两次,回京后又顾不得。〃

虽有心弥补,可户部马上就是最忙的时候,他哪里能抽身出来。

曹颙稍加思量,道:〃等过些日子往简王府下了定,你就陪老太太去温泉庄子散散心,带着上几个小的;若是四弟妹愿意,也请他们同去。到时也该下雪,正是泡温泉的好时候。〃

初瑜闻言,颇为意动:〃那老爷呢?〃

〃等我休沐时过去,委实远了些,要不然还真想多住几日。〃曹颙道。
昌平庄子不比海淀园子,住海淀园子的话,还能每日往返城里坐衙;昌平庄子离城将近百里,做马车也要两个时辰,实不宜每日往返奔波。

初瑜点点头,道:〃天慧前些日子还念叨那边的兔苑,这下能过去真好……〃

夫妻两个又说起天佑下定之事,早在媒人没定时,李氏与初瑜便请人挑了日子。十一月大吉的日子有四天,初六,十六,二十二,二十八。

初六太仓促,二十二与二十八又稍晚了些,夫妻两个便敲定十六日这天……


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 隆恩

十一月初一,朝会之期。
与会的就是京里正三品以上堂官,几位大学士,掌部王爷,以及进京朝贺即将返程的几位督抚大员。
与太和殿的阴冷不同,养心殿里的温度偏高。
曹颙站在队列中,额头直要冒汗。
曹颙开始不觉什么,而后觉得不对,抬头偷偷地看了雍正一眼。
雍正脸色如常,并无掩饰与病态。
曹颙狐疑不定,思量其中缘故。
反常即妖,入冬以来,他在养心殿参加小朝也有数次,如此异常的温度还是头一遭。
因做过内务府总管,他对于宫里的事务相对比较熟悉。宫里每座宫殿下都有地龙,另外就是各种炭盆。
上到皇帝,下到太监、宫女,每人每日用炭等级数量都有定制。
而雍正又是出了名的畏暑。
畏暑之人,通常都不怕冷,这养心殿的高热,却不会是无缘无故。
曹颙心下一沉,望向十三阿哥。
十三阿哥站在众人之前,曹颙只能看到背影,实看不出什么。
这会儿功夫,雍正已经开口说起西北用兵之事。
却不是准格尔部,而是阿尔布巴作乱,现下与朝廷驻军僵持。
与准格尔部不同,在大清版图上,上至帝王,下至地方驻军,谁都承担不了〃 失土之责〃。
准格尔部是骑兵扰边,反而没有那么急迫。
雍正下令其来年大臣前往,应带领兵丁,目今预备,俟青草发萌时前去。
虽说对再次叛乱之事很意外,可曹颙没想雍正这就决定发兵。
在康熙朝时,朝廷可是先遣钦差问责,又安排活佛过去教化一番,最后对方实在不给朝廷面子,朝廷才正式发兵。

前前后后,正经需要一些功夫。
因要进藏,初定几处人马,都是靠近藏区的地方绿营,西安绿营、四川绿营、云南绿营三处抽调兵丁。
现下点的兵马人数,陕西八千、四川四千、云南三千,总计一万五之数。
满兵只抽调成都府八旗驻军四百人。
并非雍正爱惜八旗子弟,舍不得满蒙八旗进藏,实在是成都府驻防八旗满员也只有两千六百人,西北另一处有驻防八旗的地方是陕西宁夏府,满额也只有一千六百人。
因此,真等应对准格尔时,定要出去驻京八旗。
绿营多是步兵,步兵对骑兵,那才是玩笑。
就算雍正为了省钱粮,不愿派驻京八旗长途奔往西北,想要各地驻防八旗抽调,八旗上下怕也不依。
不上战场就没有军功。
旗人骑射传,谁不指望赚个爵位传承子孙。
雍正定下大方向,京城那边要派大臣带领大军进藏,这人选便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商讨。六部这边,除了兵部筹备相应军需外,就是户部要拨银三十万两,做出兵将士的安置费用。
如今户部银库存银充足,张廷玉与曹颙这两个户部尚书底所也足。
说完兵事,雍正的情绪有些低沉,正赶上吏部尚书上前回了大校之事,立时挨了一顿呵斥。
吏部尚书田从典,是从户部调过去的,早年曾做过曹颙的上司。
如今他已经是古稀之年,发辫稀少,躬身跪在御前,看着也甚可怜。
曹颙望望田从典,又看看兵部的两位尚书,怨不得十六阿哥说年底六部要有变动。
吏部是六部之首,吏部尚书权势最重,要是不和帝王心思,那也干不了多久。
吏部说完,刑部又提了几个案子,都是存疑递到御前的。
直到巳正二刻(上午十点),雍正才宣布散朝。
在退到养心殿门口的时候,曹颙忍不住再次往十三阿哥望去。
雍正并没有开口留人,可十三阿哥站在原地未动,并没有随众人退下。
曹颙不知,在众大臣退出养心殿后,养心殿里雍正却对十三阿哥黑了脸。
十三阿哥因站在百官之前,所以没有人发现他的异状。此刻的他,脸色煞白,额头上都是冷汗。
雍正〃腾〃地从龙椅上起身,冲旁边侍立的太监陈福呵道:〃还杵着?快将怡亲王扶到暖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