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于康熙末年 >

第434部分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434部分

小说: 重生于康熙末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番话,听得曹硕同曹项都甚是动容。

这兄弟两个,虽说也想着尽心去考,但是却也晓得科举不易,谁也不敢打保票说自己个儿指定能考上。偏生兆佳氏巴巴地盼着,使得兄弟两个都生出惶恐之心,怕考不上的话,母亲那关过不去。

曹颂听哥哥说出这些,晓得是怕两个心思重。影响考试,笑着说道:〃大哥说的没错,你们才多点儿大。考上了,固然光鲜;就是考不上,也没什么可丢人地。我大前年不是也下过场么?那些个举子,谁不是寒窗苦读出来的?这却是十里取一地事儿,且难着呢。〃

曹硕点点头,道:〃晓得了,明儿我只当是寻常书房做题就是。〃

曹项则道:〃我不怕,这次不行,三年后再去就是。〃

曹见两个小地都欢实多了。转头看了看外头的天色,道:〃嗯,明儿还要早起,今儿你们早点睡,省得考试时乏。〃

兄弟两个应了。相伴回去。

曹颂看着兄弟两个的背影,不好意思地对曹道:〃哥,其实,弟弟不惦记参加武举了,也是因心里有些犯憷呢。〃

这话曹还是头一回听他说,问道:〃怎么?是因上次牙疼的原因,怕这次又有什么变故?〃

曹颂抓了抓头。憨笑两声道:〃一半是因这个,怕弟弟运气不好,再出点儿什么意外;另外一半,却是怕使劲了,也没考上,在弟弟们面前挂不住脸……也怕静惠晓得,心里瞧我不起……〃说到最后,却是音量渐低。

见了曹颂如此,曹倒是有些不晓得说什么了。如今侍郎府小姐得病的消息传来。兆佳氏也鲜少念叨同哥哥家结亲的事了,但要是想要静慧过门,却也不是那么便宜的。

今儿已经同伊都立说了,明儿上午不往衙门去,要送两位弟弟进场。看来,应该往富察家走一遭。静惠的亲戚中。数这位姨母对外甥女最亲近。

想到这里。曹问道:〃静惠那边儿,你问过口风没有?就算你有这个心思。这也是两人地事,总要静惠愿意嫁你,咱们才能筹划其他地。要不然的话,你这么自说自话,她心里再不乐意,我们还能强娶不成?〃

曹颂听了,点了点头,道:〃嗯,明儿我就去寻她,问个明白。总不好这样拖拖拉拉的,听说她姨母那边儿,也开始给她张罗亲事了。〃

曹想起兆佳氏的脾气来,道:〃不管如何,既然是要背负人家姑娘的终身,你要思虑清楚了。静惠那丫头同别人还不同,孤苦伶仃,怪可怜见地。你要是那种三天新鲜地,趁早就放手。〃

曹颂忙拍了胸脯,道:〃瞧哥哥这话说的,我是那种人么?哥哥且看着,我都大了,是爷儿们总要有所担当!〃

曹看了他一眼,道:〃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话是你自己个儿说地,你记在心里就是……〃

兄弟两个又说了两句闲话,便回了内院。

初瑜已经回了梧桐苑,曹进去时,她正收拾炕上的针线。这是给天恒缝制的一件小帽子,才缝了一半。

前几日,恒生抓周,抓得就是个小木剑、小木刀什么的。

恒生长地比一岁的孩子大,已经会走道了。虽说还走不稳当,老是摔一下,或者坐个屁股墩什么的,但是他却淘气得紧,一眼没看到,就满地跑。

初瑜因天气渐凉,怕他不小心见了风,便寻了块软和的料子,打算给他缝顶小帽子。因又看着恒生,还要照看天慧,这静下来的功夫不多,活计就做得慢些。

曹坐在炕边,看着摇篮里的闺女,对初瑜道:〃孩子小,怕冷,要不,今年火炕早点烧?〃

初瑜犹豫了一下,道:〃不是有说头么?这样不合规矩,在犯了什么说头。虽说孩子怕冷,但要是燥了,起热疹子,也够遭罪的。〃

〃可是只在屋子里放炭盆的话,孩子熏着怎么好?〃曹想起去年冬天,东屋因恒生住着,便像沂州似的,修了地热:〃要不,东屋就早点升火,咱们俩儿同闺女往东屋住去?〃

初瑜心疼闺女,自然是没有不依地。

对于静惠的事,曹还是希望曹颂能多担待些,不想他们两口子掺和太多。所以就简单跟初瑜提了几句,只说是等曹颂那边的消息。要是静惠乐意嫁,那他们从旁帮衬一下,也使得;要是静惠没那个心思,那就只能劝曹颂早日歇了这个心思。

这往后要是兆佳氏有什么不自在,曹颂是亲儿子,两下里也好说开。他们到底是远了一层,容易落下埋怨,那家里的日子就难安生了。

初瑜却是提起如慧来,谁会想到那么个活泼爱笑的姑娘,竟得了这么个磨人的病。

哮喘啊,曹上辈子邻居叔叔就是得这个病,只晓得吃了不少药,时好时坏,却很难去根,不能太生气,要不容易犯病。别地,就不晓得地。

不过,这话传来传去就变了,竟还有将如慧的病说成是肺痨地。

曹心中不由得有些迷糊,在他的认知中,这〃肺痨〃不是肺结核么?那可是大病,不仅身边的人容易传染,对于孩子也不好。烟袋,吧嗒吧嗒一下下吸着。虽说在儿子面前话说的足足的,但是她心里也有些没底,多少还是有些担心。

她虽然不读书、不识字,但是还记得丈夫生前夸过小四,夸过小五,提起老三来,却只是说不是读书的材料。

偏生曹硕是哥哥,曹项是弟弟,兄弟俩儿一同应试,要是弟弟考上,哥哥没考上,这孩子心里该多难过。

想到这里,她不禁叹了口气。看来,这老二的差事才找着,看来老三也要央求曹了。看能不能送到八旗学堂去,就算以后不走科举,补个笔帖式也是条晋身之道。

尚书府那边,她的几个娘家侄儿,走得就是那条路……

九鞠躬请罪,感冒没好,泪,今天这第二更,也是熬得一身汗才码出来,对不住大家了。九这垃圾身体,会尽快补的,羞愧

第十卷 游龙舞 第四百四十四章 科举(中)

清朝的科举沿袭明朝旧例,分为四个级别,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院试,在就近的府、州、县里参加考试,由省里的学政统一安排考试,录取者为〃生员〃,入府、县的官学,就是俗称的秀才。秀才就算是有了功名,不再是布衣百姓,见了县官,也不用跪拜。

乡试,则在省府举行,由朝廷钦点主考官同副主考官下去监考。录取者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举人就能被称为〃老爷〃了,同县官可以寻常论交。成了举人就有了做官的资格,要是舍得花钱,举人可以直接补七品官。

按照规矩,必须要取得秀才同监生资格,才能参加乡试。秀才是必须在原籍考试,监生同贡生的话,则可以不受籍贯限制,赴京城应试。

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逢子午卯酉年为正科,其他像遇到皇家有喜庆之事加的科举考试,称为恩科

乡试的第二年,就是会试之期。

试在京城举行,各省的举人同国子监监生都可以参加,考生人数在五百到六百左右。通常取百十人,考上者为〃贡生〃,第一名为〃会元〃。

试过后,便是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这个却没有落榜那么一说了,只是在贡生中从新排名次,一甲、二甲、三甲。一甲同二甲榜单上的为〃进士出身〃、三甲榜单上为〃同进士出身〃。

一甲取三名,状元,榜眼,探花,这三人直接授官。二甲同三甲榜单上的,则通过考试,有的授官,有的为庶吉士入翰林院学习。三年后,考试成绩合格再授官。

京城这边,乡试同会试的地点都是一处,就是建国门内的〃贡院**

这边的贡院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原是木板搭建地棚子。后来发生过几次贡院着火烧死举人或者焚毁试卷的事后,进行了改造,成了砖木结构。

因这边同时是乡试同会试的考场。所以号房有九千多间。可以同时容纳九千多士子同时应试。

十八日凌晨,曹便起来了。

他还真有几分送学生去应考的家长的感觉,心中不自觉将古代地科举同几百年后的应试教育联系到一起。要是对照科举考试的四级。好像有点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院地感觉。这乡试,感觉就同几百年后地高考很是相似。

贡院那边,要在卯初(早上五点)入场,这中间还有考前的检查,所以需要早些过去。^^^^

芍院这边,兆佳氏已经使人预备了装满了吃食同水的竹篮,还有两个马桶。早点也使人预备好了,还特意吩咐厨房那边做了一盘琥珀核桃。

这还是古时传下地习俗。应试试子多吃核桃,认为核桃能补脑。

曹硕同曹项也起身了,两人都换了半新不旧的单衣裳,过来同母亲辞行。见曹同初瑜也在,两人都躬身给哥哥嫂子见礼。

兆佳氏往曹硕身上摸了一把,道:〃这衣裳也不抵寒,要是冻着了。可怎么好?还是叫人换两套厚衣服。就是脏了两套新衣服又能如何,到底身子要紧?〃

曹硕的眼圈有些发黑。看来是昨晚没歇好。听兆佳这般说,他小声回道:〃母亲,考场里不让穿夹衣,要是夹衣的话,也得拆了开来。儿子穿了两件单衣,不会冷着。〃

兆佳氏听,不由〃啧啧〃两声,道:〃这哪里是去考试,真真是遭罪去了。快点吃了早饭,让你们哥哥送你们过去吧!〃

曹硕同曹项应了,却不好就坐,请众人也坐。

曹道:〃我同你嫂子方才吃过了,你们两个快吃吧。还不晓得要排队多久,咱们也早些过去稳当。〃

兆佳氏也道:〃这大半夜的,我哪里吃得下?你们两个倒是要多吃些,总要吃饱了,才有力气写字儿。〃

曹硕同曹项这才坐了,默默地吃了早饭。等两兄弟吃完,曹颂打着哈欠进来,见这边已经收拾好了,看了看外头的天色道:〃这才丑初(凌晨两点),是不是早了些?〃

兆佳氏道:〃赶早不赶晚,这哪里是能耽搁的?〃

曹见曹硕他们兄弟用完早饭,便道:〃既是吃完了,咱们这就出发吧!〃

话间,一行人出了芍院,兆佳氏同初瑜亲自送到二门外。^^^^兆佳氏少不得又嘱咐再三,却是多叫兄弟两个彼此照应,好生保重身子,考试的事反而没再提及。

到了前院,庄先生也起了。

自打去年五月,曹硕同曹项两兄弟入京后,庄先生也算是给他们当了半个夫子。如今学生下场,他少不得也要出来送送。嘱咐了几句考场上地避字什么的,都是之前说过的。

兄弟们都垂手听了,庄先生还要亲自送到贡院。曹因他上了年岁,这两年畏寒,便拦下,没有让他折腾。^^^

因是半夜三更的,曹便没有叫人备马,而是准备了几辆马车。兄弟四个坐了两辆马车,曹硕同曹项的书童提了装了笔墨纸砚同吃食的篮子坐了一辆马车。魏黑同郑虎带着十多个长随护卫在后。

马车前挂着灯笼领路,一行人往建国门去了。

曹家到贡院的距离却不近,还好因天还没亮,路上没人,这马车也能跑起来。偶尔在路过遇到车马,也都是往贡院方向去地。

距离贡院还有半条街时,这边已经是***通明,到处是人头涌动,马车已经无法赶上前去。

曹同弟弟们都下了马车,留了两个人在这边看马车,其他人提了东西跟着往里走。

到处都是送士子下场地亲朋好友,耳边传来的都是些〃榜上有名〃地吉祥话。

虽说都是乡试,但是顺天府乡试因监生可以不限籍贯参加,所以人数足有一两千人。这些人中。却只能取百余名,说起来想要榜上有名实不容易。

待了贡院前,这边点了无数的火把同灯笼,亮堂堂的。在灯光映照下,就见高高耸立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