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于康熙末年 >

第537部分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537部分

小说: 重生于康熙末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年功夫,四哥的实力就已发展至此了么?〃曹出了十三阿哥府,骑在马上,耳边挥之不去的是十三阿哥醉后这一句呢喃。~~~~

两人都是聪明人,在喝酒前,谁也没有就〃四阿哥〃的话题继续说下去。

在听了曹的一番分析,晓得康熙针对的并不是他单单一个时,十三阿哥的沮丧不知不觉减了几分。

〃不患寡而患不均〃,就是这个道理。

两天米水未进,十三阿哥也是真饿了。

待十三福晋亲自带人送了酒菜过来时,十三阿哥已经回内宅换了衣服,简单梳洗完毕。

曹早饭吃的早,中午在衙门胡乱填巴了一口,也有些饿了。

宾主两个,都是豁达之人,不讲那些个虚礼。

围着炕桌,先是风卷残云一般,塞了个半饱,随后两人才一盅一盅地吃起酒来。

十三阿哥已经收起自怨自艾之色,说起当年御驾亲征噶尔丹之事。

当时,他也十来岁了,已经是半大小子。

诸位阿哥中。除了时为太子地二阿哥坐镇京师。行监国之权外。其他十五岁以上地阿哥全部跟在御前征战。

〃恨不早生几年〃、〃恨不晚上几年〃。一个晚上。十三阿哥嘴里就是念叨这两句。

早生几年。他就能赶上那次地西征。一展胸中报复;晚上几年。他就不用掺和这些乱七八糟地事。像十六阿哥、十七阿哥那样做个自在皇子。也是不亦乐乎。

直到醉后。已经是支撑不住。阖眼倒在炕上时。十三阿哥嘴里才低声道出这一句:〃几年功夫。四哥地实力就已发展至此了么?〃

他像是在问曹。又像是再问自己。

这声音中。有迷茫。有高兴。还有说说不出道不明地纠结……

夜色浓黑,晚风来疾。

曹骑在马背上,想着十三阿哥这句话。微微地眯了眯眼。

身为皇子阿哥,十三阿哥对那个位置也曾惦记过吧?

九子夺嫡,四阿哥先是依附太子,后来与八阿哥交好,还曾被康熙误会过是〃八爷党〃。直到二废太子后,他才越发地孤绝起来,当差时埋头苦干,其他时间〃虔心〃礼佛。

八阿哥闹腾的那么欢实,这些年康熙申斥了几次。但还是安抚的多。

圈的只有大阿哥,废的是太子,彻底冷落的是十三阿哥。

关于十三阿哥当年获罪地缘由。有各种说辞,有〃笔迹调兵说〃、有〃安抚太子说〃、有〃保全十三说〃。

真相如何,只有康熙与十三阿哥父子两个心里晓得。〃知子莫若父〃么?十三阿哥的意气风发,十三阿哥的好强,都成为康熙的心病。怕他重蹈大阿哥覆辙,为了保护他,所以才如此冷落么?

这样有人情味儿的康熙像个慈爱的父亲,但是却不像是个帝王了。

或许所谓真相不是〃保护〃,而是真真正正地厌弃了。

帝王啊。心中最看重地还是那九五之尊的高位。

康熙幼年登基,同其他帝王的机遇又不同。从他少年起,他就已经无法容忍别人挑战他的专权。

早年的鳌拜、吴三桂等人,中期的索额图、明珠,末期崭露头角的皇子阿哥们。

十三阿哥不是糊涂人,除了因被驳了请战折子难过外,令他绝望的也是他无法再继续自欺欺人下去。

一时之间,曹的心里竟生出一个荒谬地念头。

他突然想用动笔的,将自己所看到的。所听到地,康熙朝的人物事件纪录下来。那样的话,后世的人,就能根据他的文字,对这个朝代有更深刻的认识。

被后世吹捧为〃千古一帝〃的康熙,也有执拗的一面。

看似好像是〃仁孝〃,胸怀天下,实际上掩藏在其〃包容〃面具下,是喜怒无常、好憎随心的性子。

不过。想到在雍正与乾隆两朝越演越烈地文字狱。曹忙摇了摇头。

所谓史书,就是在帝王的容忍底线上被许可纪录的文字。民间那些敢反应出〃某朝某代〃民风政事的。只能是改口换面,成了小说家言。

曹家的危机化解,《红楼梦》的土壤没有了。

历史上的那个曹雪芹,真身不管是天佑也好,还有小五以后的儿子也好,也不会再书写这段末世辉煌。

想到这里,曹摸了摸额头,就算自己记得《红楼梦》的大致剧情,也没有本事默写出来吧?

不知不觉,已经进了胡同,将到曹府门口。

这时,就听小满道:〃大爷,东府侧门刚进去地,像是三爷!〃

曹闻言,往前望去。

东府红灯笼下,侧门刚刚掩上。

回到府里,曹去兰院见过父母后,便回了梧桐苑。

初瑜坐在灯下,手里拿着针线,见曹进来,撂下起身侍候他梳洗。

〃怎么又晚上做针线,仔细眼睛。实在闲不住,也要多点几盏灯,咱们家又不差那点儿灯油钱。〃曹更衣毕,洗了脸,坐在炕边看初瑜的针线。

他原本还以为是天慧或者天佑、恒生他们几个的肚兜,前襟什么的,没想到却是一双红缎地的女鞋。鞋底还没有上,现下鞋帮上的的花绣了大半。是如意牡丹的图案,一圈大大小小的牡丹,加上如意云纹,看着甚是雍容大气。

不说别地,就说这牡丹花瓣,就用了由深至浅十来个颜色。

针脚密得看不出,可见是用了心地。

〃怎么想起做绣花鞋,平实也不见你穿这个?〃曹想起当年第一次见的初瑜绣地那个荷包,再看看眼前这精巧的绣活,笑着问妻子。心里却有几分心疼。

这些年来,曹的贴身衣物,初瑜从不假手于人。都是一针一线,自己制的。后来有了孩子们,初瑜更是针线不撒手。

这十个指头,被扎了多少次。才熬成现下这个水平来。

初瑜到了碗茶,亲自送到曹手上,而后才笑着回道:〃不是我地,是给太太缝的。我问过府上经年的嬷嬷,这暗九年,除了做法事,最后也要穿红衣,系红腰带。太太那边红腰带是有的,衣服鞋袜这块。我想赶在太太寿辰前,缝制一套出来。〃

虽说不迷信这个,但是想到〃暗九〃寓意不吉利。曹心里也有些不得劲。

他喝了口茶,抬头问初瑜道:〃母亲今儿如何,可有什么不舒坦的地方?刚在我过去瞧时,太太在里屋躺着。就算是好人,这样躺下去也不成啊,赶明儿白天得空,你也拉着母亲出来溜达溜达。〃

初瑜闻言,犹豫了一下,道:〃内务府那边派了两个老嬷嬷过来。明儿开始太太养胎保胎,许是得听她们安排。她们早年在宫里侍候过贵人的,听说在胞胎上有几分章程。〃

〃内务府?〃曹不由诧异出声,皱眉道:〃这内务府怎么会派人来咱们家?咱们这边又不是王府贝勒府……〃说到这里,他却是说不下去了。

按照之前地猜测,李氏的真实身份,不是康熙流落在外的公主,就是康熙的亲侄女。

皇女也好,皇侄女也好。看在故人面上,照拂一二,倒也说得过去。

〃听说是王嫔娘娘派来的,还有娘娘赐下的各种珍贵药材、太太还为难,虽是不耐烦见人,但是既是宫里有赏,就要过去谢恩。〃初瑜一边收拢了炕上的针线,一边说道。

王嫔因连育三个皇子的缘故,在后宫有些地位。

这些年随扈宫妃中。差不多都有王嫔的一席之地。

后宫中。除了贵妃与德、宜、荣、惠四妃外,还数王嫔最为体面。

虽说王氏是〃嫔〃待遇。为一宫主位,但是毕竟没有经过金册御封,名不正言不顺,怎么会插手宫务?

要说十六阿哥现下打理内务府,王嫔想要使唤人,也不是难事。不过,毕竟在后宫待了二十多年,她当不会这般冒失。

不过是借着王嫔之名罢了,这其中有着康熙对曹家地〃圣眷〃,所以才会这般恩赏。

想起十三阿哥的窘境,曹对康熙的这些〃恩赏〃也有些意兴阑珊。

他懒得再想,往炕上一趟,转了话题道:〃刚才回来,好像瞧见老三了。不是说他这几日往侍郎府那边赔情么,有什么回音没有?这深更半夜地回来,也够他折腾的。〃

初瑜摇了摇头,道:〃二太太头晌与下晌都来了,跟太太说话时提起来着,听着那意思,这回拦着如慧不让回来的竟是亲家老爷。到底因什么缘故,二太太也没说大清楚。只说那边亲家太太已经松口了,这边就让三弟见天的过去赔情呢。〃

曹想想曹硕那点小岁数,如今就要为了妻妾之事忙得焦头烂额,不由皱眉,道:〃老三过去瞧着也是稳重的,怎么如今闹成这个模样?娶妻当娶贤,这句话果然没错。〃

嘴里说着,他却心里还是偏着曹硕的。

有个兆佳氏那样一个强势的母亲,再娶了如慧这个厉害媳妇,怨不得吃不消。

偏是偏,该怪的地方还怪。小小年纪,沉溺女色,也太不应当了。

对于堂弟们有侍妾通房之事,曹的心情也是复杂地,好像有点嫉妒,又好像有点羡慕。

他虽然懒了些,但是每个男人的心底,也还是盼着能做享齐人之福的。

初瑜看了曹一眼,却是不赞成他的看法,道:〃怨不得如慧恼,这事搁在谁家,都要闹腾一阵子的。到底是新媳妇进门,多少要给留些脸面。况且这边不比别人,又是如慧的亲姑母家,自然更没想过会受这般委屈。〃

初瑜说的在理。曹也没再说旁的。

虽说这大伯子与兄弟媳妇,能够见面的次数有限,但是对于如慧地〃悍〃名,曹也是早有耳闻。

他思量了一遭,道:〃夫妻之间,容貌、谈吐都是次要地。最重要的是要性子相合,才是长久之道。老三与如慧这一对,老三外圆内方,如慧是孩子心性,想要相处妥当,也委实不容易。〃

到底是已经分家,对于曹硕的事儿,有兆佳氏做主,他们这堂兄堂嫂也差插不上话。

夫妻两个说了两句。便提起天佑与恒生迁房之事。

如今孩子们都安置在东屋,虽说热闹,但是赶上一个不得劲。三个孩子都歇不好。曹与初瑜商议了一番,决定还是将天佑与恒生安置到葵院去。

除了想让孩子们住得宽敞外,也希望能让紫晶多些人气。

早年天慧刚出生时,恒生才住过葵院,紫晶也是甚疼的。

如今,紫晶除了帮初瑜料理内宅外,嫌少出葵院,整日里抄写经书,叫人看着心里不放心。

说完这些。夫妻两个进了里屋安置。

因喝了酒的缘故,曹也是有些意动。

夫妻两个,少不得来些〃闺房之乐〃。床笫之间,过后,曹已经是鼾声渐起。

初瑜却是睡不着,望着床幔发呆。

如慧不能容下丈夫的通房,就失了一个〃贤〃字么?

说到底,天下有哪个女人不嫉妒。

就说初瑜自己个儿,将自己放在如慧那处境想上一想。也觉得伤心欲绝。

可是,作为曹家媳妇,公婆怜爱、丈夫疼惜,她能做地,应该是什么?

她摸了摸自己的肚子,隐隐地生出几分期盼来。

要是婆婆生地是个男孩地话,曹家长房血脉也不至于这么单薄,子嗣传承都担在丈夫一个人身上……上房。

丫鬟隐香手里拿着鸡毛掸子,弹拭各处的灰尘。待到了百宝格时。她不由地诧异出声:〃咦,怎么又空了一处,这地金如意呢?〃

屋子里,还有个穿着青色马甲的丫鬟,闻言走了过来,看着百宝格皱眉。

〃藏香姐姐,您瞧,这又空了一处,昨儿不见了一个云纹金狮子,今儿就没了金如意,这莫不是遭了贼?〃隐香说着,不禁瞅了瞅四周,打了个寒战。

她们〃香〃字辈的丫头,拢共是四个。除了有了身孕被送到庄子的添香,还有个容貌俏丽地留香。

如慧回娘家后,兆佳氏将儿子的屋里人挨个看了。因留香颜色好,怕她不安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