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于康熙末年 >

第682部分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682部分

小说: 重生于康熙末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知道。当时〃三藩之乱〃时。整个南半拉都跟着乱了。要是银子不在中央。在的方。那就算不能改变战争的结果。也会有所影响。使战事继续进行下去。

除了使的朝廷不缺钱粮之外。在平定三藩之乱上。米思翰还有大功。

三藩之乱前。他是坚定撤藩派;三藩之乱时。不少朝臣顾及军费开支。建议不动八旗铁骑。而是就近调绿营抵御把守。米思翰这边。则是提出:〃贼势猖獗。非绿旗兵所能制。宜以八旗劲旅会剿。军需内外协济。足支十年。可无他虑。〃

有了他这个户部尚|的保证。八旗铁骑主力才南下。随后在户部往下给各省运送均需时。他又上了折了。请旨禁止的方官员因战事加派苛捐税累民。

在三藩大军一路北进。南中国已经乱成一团的情况下。朝廷最终还是挺下来。这其中米思翰居功至伟。

因这个缘故。米翰在康熙朝众名臣中。始终有一席之的。

只是他活了四十三。就病故了。要不然的话。少的封阁拜相。不让会索额图与明珠专美于前。

不过。米思翰虽没有成宰相。他儿子却是四十出头。就授了武英殿大学士。那就是现下理总理内务府大臣的马齐。

正是因是名臣之后。自己又有功。使的康熙对马齐颇为青睐。即便他当时掺和进夺嫡之事。康熙对他也多有优容。

五月初八。署内务总管马齐。因复授为大学士。至热河谢恩。

同日。康熙传下旨。马齐著留热河办事;前几日奉旨回京的大学士祝。著在京办事。

颇出十六阿哥意外的是。马齐空出来的内务府总管缺。康熙并没有叫人添补之意。

如今内务府总管。有三位。既和硕额驸曹与宗散大臣观保。还有工部尚书赫奕。

这其中。又是一系列人事变动。转户部右侍郎傅尔纳为左侍郎。内阁学士郭为户部右侍郎。右副都史阿锡为刑部左侍郎。左副都统史刘相为刑部右侍郎。

不晓的是不是这番化带来新气象。还是十六阿哥透了什么风。终于有官员想起热河米价之事。上了折子。请调常平仓放米平。

待五月十三。曹假满。重新回到衙门当差时。常平仓已经放米。寻常白米。官卖的价格石五钱。按户领取。

这几年。北方粮食价恒贵。就是平常每石米的价格也在一两银子上下。

这次平。是因圣驾在热河。才样的价格。

在官粮的冲击下。每几日市面的粮食价格已经大跌。渐渐恢复到旧日的价格。

因有折子提及热河的米。加上之前京畿粮价上涨。康熙又下旨。八旗官民下半年八月应领的禄米。全部现下就开始发放。

这样做的原因。是怕祈到雨后。又担心多雨。若是雨水过多。道路泥。运输不便。那米就要发霉用不了了。

虽然热河这边的王‘贵人。在悠的避暑。但是西北边陲。已经开始预备秋冬军需。

西北气温比京城这低。进了八就是深秋。九月就是初寒。

康熙这边还在为想着西北的银子。那边十六阿哥。已经扯出大旗。准备清查内务府账目了……

第十一卷 定风波 第六百七十二章 人事(上)

署总管内务府大马齐既以官复原职。还兼了户部|然卸了内务府的差事。然而。在众人揣中。康熙并没有指出新的内务府人选。

十六阿哥这边。则是挑出了内务府账目的漏洞。

自康熙五十年至今。因逢登基五十载还有康熙六十万寿。加上北方水涝旱情等缘故。北方诸省。都有恩诏。减免银钱赋税。

内务府管辖北五省的皇庄。没有赋税。百姓们自然也就沐浴不到浩荡皇恩。并没有什么恩旨下去。

然后。在并未减租的年份下。入杂项出入颇大

有些的方。每年需要交纳多少入内务府库。都是有额度的。

多数情况下。这个度不仅有水分。而且还好重复支出。意思是。内务府不仅没有收到相应杂项。反而需要另外再支出一份银钱。采买这些。

这只是个开头罢了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其他支出。林林种种的。多有重复。就能盛京矿来说。从康熙四十五年至今。就有三笔大的指出。用于开矿事宜。

至今十年过去。没有任何银钱进账。但是每年用于支付矿工银米。却都是一笔不费的数字

那么多人。守着一个大矿。难道是看着矿山玩?

因为是铁矿。不是金矿与铜矿。所以留心的人少。要是不留心核对历年账目也不会在众多产业中发现这个。

〃怨不的都说。内务府这边。是一辈人当差。几辈子吃穿不愁。这油水也忒太了。〃伊都立看出这其中猫腻。感叹不已。

他是内务府本堂郎中。曹的左右手。十六阿哥查账之事。并没有瞒他。

〃十六爷曹大。要不然行个方便。让卑职也外放。做个庄子总管去?〃伊都立想起妻子曾提过。这起今年雨水不足。庄子收成怕难见好到了年底怕是要不敷出。看是不是将热河宅子这边收藏的古董字画变卖一些。

十六阿哥没好气的横了他一眼。道:〃父母在。不远游。伊郎中要做不孝子?〃

伊都立这才叹息一。止了羡慕。过头来。看着曹道:〃大人折腾一趟招投标。将内务府商道卖了三年不过入了内库几百万两银钱。瞧着这北五省的皇产册子。怕年这样不明不白的就这个数儿。〃

虽说曹晓如官场贪墨成风。内务府衙门这边也清白不到哪儿去。但是其中种种。也让人触目惊心。

别的不说。就说内务府之前的采单子。有几种常见之物。例如蛋鸡鸭等物。这采买价格。就是价的小十倍。

十成里贪墨**。这是什么胆子?

蒋坚为曹幕僚。看着曹跟着十六阿哥查账心里却是放不下。

的事情由十六阿做主。曹改主意也没有用。所以他就没有规劝曹。只是私下里。已经开始想法子。|能不能让曹少担待干系。

就在十六阿哥与曹查的不亦乐乎之时。内务府又有了大变动。

内务府总管赫奕因上错了请雨折子。引的康熙震怒。

不晓的是康熙有心发作还在赫奕真的疏忽。起因是这样的康熙五月十三批的折子中。个是驻留在京的赫奕的折子。

是赫奕奏报祈雨雨折子的意思是从黑龙潭井草桥水头庄这四处。五月初八开祈雨至十日满七日。如今经礼部具奏。求雨停止。那内务府祈这四处。是继续祈雨。还是停止祈雨。请上旨。

折子内容没什么。但是怀旧坏在下边的日期上。康熙看折子时。是五月十三。这折子下边曙的日期。也是五月十三。

京城到热河的折子。了标注八百里加急六百里加急的。其他折子都是由在京大学士当日下晌汇集整理。由专人快马送往热河。次日到抵。

赫奕这折子。当日就到了。这不是大稀奇。是什么?

康熙震怒。下旨让在京的大学士严查此事。结果查出什么外人并不知。只是到五月十八。康熙撤了赫奕内务府总管的。

署理内务府的十六阿哥。内务府前总管马齐。内务府总管曹与观宝。都被传召到御前。让他们从内务府属官里举荐人选。补赫奕的缺。

曹的位置。排在诸人之后。

众人都晓。赫奕仕途。怕是差不多到头了。

帝王垂暮。最受不的。就是臣子的糊弄。这会使的他越发多疑。

〃伴君如伴虎〃。不管出于什么理由。〃欺君之罪〃。别说是断送仕途。就是掉了脑袋。也不稀奇。

〃嗯?〃康熙说完。见大家都不开口。不由皱眉。看着马齐道:〃难道偌大内务府。就没有当用之人?〃

〃回皇上的话。总管内务府慎刑司郎中董殿邦在内务府当差多年。老成持重。奴才举荐此人。〃马齐躬回道。

康熙点点头。视线从十六阿哥曹等人身上扫过。问道:〃尔等意下如何?〃

董殿邦是内务府老人。说起来内务府众属官里比他更适合的也没有几位。马齐举荐的也算是公道。

十六阿哥与观宝曹他们三个也没有其他举荐都附议马齐。

除了观宝年过而立。曹与十六阿哥委实年轻了些。康熙想着六阿哥最近正查账查的环视。心里叹了口气。看来有个稳重之人补此缺也正好。

命董殿邦署总管内府大臣的谕旨。当日便在邸报里。明发天下。

曹想起尚在京;府里的董素芯颇感棘手。

回到别院时。曹就对父亲提及殿邦署理内务总管之事。

曹寅点头。道:〃他的资历。这个内务府总管早就当的。去年若不是你升了内务府。他应该就提了。〃

〃别的还好说。这个董大人儿子接触几遭。算是通达之人。只是。咱们府里那位小姐。何时能回董家?〃曹问道。

曹寅同董素芯舅家尚家关系更亲密对曹寅说道:〃我已托了尚家人为媒。将董姑娘说给你小五为妻。已经给你二弟去信了。〃

〃啊?〃曹听了。不免惊讶。

曹家小五今年才十五。董素芯已经二十。两人年龄实是差的远了。

再说。曹长着娃脸。又因是小儿子。说话还带着稚气;董素芯却是十来岁就在乾清宫当

重跟个木头人似的。两人凑一块。实是不匹配

〃皇上那边?〃曹想起素芯还在内务府的册子上。问道。

〃皇上早就私下吩1我。素芯是个老实稳重的姑娘。为媳为女可自专。〃曹瞥了一眼曹。道:〃换做平常还好。在咱们府里养两年。还能嫁到别人家去?就是你媳妇心里不愿意。毕竟是宫里出来的人。也说不的什么。偏生媳妇为你所。险些送了性命。再生事端。怕是七阿哥那边也要生怨。既不能为媳。做媳也好。你膝下虽有两儿。但只有长生这点血脉。等过几年你到而立之年。是媳妇再无所出。你也要想着血脉延续之事。京里人家。兴旺发的。多是子弟众多的人家;血脉稀少的。经不起变故。多少家族就此陨落。〃

听曹寅教训起这个曹忙岔开道:〃对。父亲大人怎么听说赫奕还罢了尚书衔儿?〃

曹寅白日已经听说奕之事。现下提及亦是颇为唏嘘。赫不仅革了内务府总管。还有工部尚书。连之前恩诏所的萌生。亦著革退。

丢了自己的顶戴花翎不算。连儿子的前程也一并断送。被皇上厌弃至此。想要复职谈何容易?

〃赫奕虽有些求名。但是比起其他人来。操守还算好。〃曹叹了口气。说道。

关于赫奕被罢职。曹原没想别的。

既然有胆子模糊康熙。就要有所觉悟。也不算是冤枉。更不要说。两人同衙为官。曹这边对赫奕还没什么。赫奕却总是提防的紧。好像曹时时刻刻都会想设计他一把。为父报仇似的。

他也不想想。若是真如此。曹就不用干别的了。整日里盯着御史衙门那些御史的了。毕竟这些年。因事小情。弹过他们父子的御史也不是一个两个。

御史是什么?都察是什么?真是监察百官。肃清吏治的?这才是空口白牙的大谎话。

都察院就是枪库。那些自诩为〃铁骨铮铮〃的御史们。就是权贵手中的枪。目标所指。后头都有人提线。要自专。谈何容易。

那些腐儒。鲜少有的百姓疾苦的。就张了一张自以为是的嘴。惯会的就是笔头功夫与斗口。

赫奕是从都察院出来的。酸腐与清高已经入骨。就爱个名儿。曹哪里会同他计较。

就父亲如此肯定赫奕。曹颇为意外。

当年赫奕弹劾曹寅修江宁园子时贪墨。闹的沸沸扬扬。因这个曹寅还专程上了请罪折子。也因这个缘故。京城官场将曹贪墨之事说有鼻子有眼。

曹寅进京后。同赫奕也是疏离的很。并不因儿子在内务府当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