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于康熙末年 >

第695部分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695部分

小说: 重生于康熙末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这才从震惊过缓过神来,对魏信道:〃内子也在,五郎带着嫂子,进来说话吧。〃

魏信听了,忙整整了袖领,牵了艾达的手。

郑虎见了,对曹道:〃大爷,刚才马车已经套了,这回……〃

〃先让大家伙吃茶去吧,等会日头小些再说。〃曹吩咐着,带着魏信夫妇进了屋子。

初瑜在屋子里已经听了大概,对于江宁魏五郎也早听丈夫提及。饶是如此,见了金碧眼地艾达,也是意外得紧。侍立在旁的喜烟,已经是惊讶不已,忙用帕子捂了嘴巴。

〃小的魏信携内子艾达,见过大奶奶,给大奶奶请安。〃魏信已经是躬身见礼。

初瑜起身,道:〃魏五爷不必多礼,早听爷念叨过五爷,没想到今日得见。〃说话间,看了看艾达,已经从前襟解下带着地蜜蜡香串,双手递送过去,道:〃仓促之下,也没有预备什么见里礼。若是艾达妹妹不嫌弃粗鄙,就拿去把玩吧。〃

艾达看了看手串,瞅了瞅魏信,见他点头,才收了手串,低声道:〃谢谢。〃

〃坐下说话吧,这是才下船?〃曹招呼着众人落座,又吩咐人上茶。

〃嗯,还想着直接进城,以为要到热河才能见到公子,没想到刚好在外头瞧见老虎,才晓得公子已经回京。〃魏信拉着艾达坐了,才笑着回道。

〃这到了饭时了,要不就就叫几个菜,你们先用了再说。〃曹说道。

〃那到不用,头下船时,吃了熏肉与点心,眼下也不饿。

瞧着外头的马车已经套上了,要是咱们就边走边说。〃魏信笑着说道:〃不过得使人再雇辆马车,这次出来,除了银钱与两个长随,什么也没带。还想着等进了城,到韩姑娘打理的铺子里淘些体己,来才在小公子、小小姐们耍。〃

〃前年使人送来的东西还有不少呢,也不是外人,不用讲那些个虚礼。〃曹说道:〃马车也不用寻了,刚才我们送外祖母过来,用得是家母地车,回去也空着,五嫂用正便宜。〃

初瑜在旁听了,笑着说道:〃不用费事,就同我一辆车吧。刚好路上说话有个伴。〃

艾达坐在魏信旁边,见初瑜和蔼,也露出笑容,瞅着初瑜,道:〃你长得真好看,比广州那边的女人都长得好看。〃

魏信见她说话失礼,忙低声道:〃不得无礼,大奶奶身份尊贵,是皇帝陛下的孙女,真正的贵族,不得失礼。〃

〃真正的贵族?〃艾达闻言,不由肃然起敬,站起身来,重新给初瑜见过礼。

原来,外国人就爱讲究个身份。艾达虽出身商贾,但是祖上也花了大钱,从葡萄牙国王手中买过爵位。

她祖父早年做了海盗,积攒了些银钱后,定居在澳门做生意。

到她父亲这一代,因不善经营,生意越来越萧条。因经常到广州那边,所以同魏信也有些生意往来。

去年去吕宋做生意,赶上海风,沉了两条货船。艾达地父亲差点破产,刚好魏信带着两个朋友去澳门,也光顾了一下故交家,邂逅了艾达。

魏信在广州十来年,最不缺地就是银子。

结果,他出手把艾达家偿还了债务,也将艾达娶到手中。

艾达已经上了初瑜的马车,曹与魏信两个骑马并行。

听了艾达地来历,曹不由失笑,道:〃好一个魏五郎,趁火打劫这手,玩得漂亮。不是说

都信奉天主教么?这洋老丈人没要求你这个姑爷

魏信〃哈哈〃两声,道:〃当初说来着,让我信奉他们那个上帝。玉皇大帝我都不信,还信那个洋玩意儿。听说信奉天主教,还有一条,只能娶一个老婆,那样的话,我广州那七位妾侍怎么办?我才没惯着他们那个脾气,爱嫁不嫁,要是嫁了,那七万两银子,就是我地聘礼;要是不嫁,就将他们家剩下的那几艘大船都抵给我充账。结果,不还是乖乖地排姑娘嫁过来了。〃

到最后,带着几分得意,回头瞅了瞅后头地马车,对曹道:〃说句实在话,在广州这些年,西洋的婆娘,小的不是没沾过。有些商人带着洋婆子也不少,也有主动想给我做情人的。身子那股味儿,熏人。我稀罕艾达,就是因为她身上没那股洋人的臊味,要不然也不会舍得七万两娶媳妇。这些银子,就是捏个金人也出来了。〃

曹听了点头,道:〃是个美人胎子,跟画上的似地,你也到了娶媳妇的岁数。你大哥上次来信,还叫我好好劝你早日成亲。〃

魏信犹豫了一下,问道:〃大公子,你不觉得艾达丑?我原是想带她回去给爹娘一个惊喜,却是有'惊'无喜,将我娘吓病了不说,老爹也拿着扫把,将我赶出来,说不休了这个鬼媳妇,就不让进家门。〃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曹听他语调中露出失落之色,劝道:〃总要给二老一段时日适应。你要是寻个东洋人、南洋人还好,起码还是黑头、黑眼睛地。这西洋人同咱们相貌有异,来内地的又少,大家看了,不习惯也不算稀奇。〃

魏信本是豁达之人,说完自己也觉得有些不好意思,转了话道:〃公子瞧着艾达如何,像不像鼻烟壶上的西洋仕女。当初我就是瞧着她像,才一眼就迷住的?〃

〃嗯,有点那个意思。要是换上西洋裙子,就更像了。〃曹点点头。道:〃你这辈子倒是值了,东洋、南洋、西洋女人都让你收集花瓶似地,都摆家里了。〃

魏信挑了挑眉,道:〃艾达还有个妹子,今年才十四,还没有说人家,要不然我给公子保个媒?〃

曹听了,忙摆手,道:〃算了,可不敢劳五郎大驾。这艳福还是留给别人吧……〃

〃没看出来,公子还是个专情的,早年谁十来岁就惦记着到秦淮河上见世面来着……〃魏信压低了音量,笑着打趣道……

曹府,兰院,上房。

曹颐坐在炕边,一边摇着摇车,一边跟李氏说话:〃听说外祖母要回南边去,还以为得几日功夫,没想到今儿就动身了。〃

〃惦记着大老太太,火急火燎的。前儿就想动身,我好说歹说才多留了两日。〃李氏说着,脸上露出怅然之色。

曹颐放下摇车,拉了李氏的手,道:〃母亲不必太伤怀,等什么时候大老太太那边身子好些,再接外祖母来京就是。〃

李氏笑着点点头,摸了摸她的鬓角,道:〃听说亲家太太的病好了,谢天谢地。就算你年轻,也经不起这熬啊。百善孝为,当媳妇地是当好生侍候婆婆,但是也要顾惜自己个儿身子,要不然叫我们跟着操心,孝也是不孝了。叫人送过去的人参,可都用了。现下不爱惜身子,往后有你后悔地那天。〃

曹颐伸手搂住李氏的胳膊,依在她身上,道:〃还是母亲疼女儿。整日里忙来忙去地,想起没出阁的日子,真是在蜜罐里了。〃

李氏拍了拍她地肩,道:〃傻孩子,女儿家大了,都要当人家媳妇的,谁不是这样熬过来的。亲家太太和气,姑爷又是个脾气好的,这日子过得已经比别人家顺心得多。等明年出了孝,再添个小阿哥,给寿儿多伴,就更如意了。往后就看着孩子一点点长大娶媳妇了。〃

听到〃娶媳妇〃,曹颐想起一事,犹豫了一下,开口问道:〃母亲,听说二太太相看了将军府的云格格?宗室格格,多被惯得没样子。四弟性子斯文,还是挑个柔顺懂事的的姑娘,才是正配。〃

李氏听了,叹了口气,道:〃谁说不是。我之前跟着去看过,瞅着就是略显瘦些,看不出其他毛病。但是云格格才及,兄嫂就这般着急嫁妹子,也让人心里不放心。只是二太太的性子,你是晓得的,认死理,哪里是能听劝的。前儿已经下了小定,如今开始张罗着过大定的日子了。〃

曹颐听了,也只能跟着皱眉。

实是信不着兆佳氏挑媳妇的眼光,曹硕的媳妇天慧就是兆佳氏自己挑的,结果如何?

女儿难得回来一趟,李氏不忍她为娘家的事操心,拍了拍她的手,道:〃姻缘天注定,往后如何,都是各人的缘法。老四性子虽绵些,但是为人本份、心肠又好,当是个有福气的。〃

曹颐笑着点点头,同李氏说起家常……

柳暗花明又一村,求月票、推荐票

第十一卷 定风波 第六百八十四章 转机(二)

曹与初瑜回府时,曹颐还没有走,看到来给李氏请艾达,也是带着几分惊奇。

李氏这边,眼睛不够看了,忙唤丫鬟将家里的西洋画炕屏取来,对这上面的西洋仕女,再看看艾达,笑着说道:〃还以为是洋人的画风填错色儿,没想到竟真有金美人儿。可怜见地的,跟了五郎那个淘小子,往后可要厉害些,别被欺负了。要不然隔着山山水水的,都没有娘家人给做主。〃

说到这里,看像魏信道:〃你娘最是惦记你的亲事,早年每次见我,没有一次不念叨的。虽说这回取了个洋人媳妇,也算是让老两口安心了。〃

两家在江宁时算是通家之好,魏信之母也是经常往织造府这边请安的。若不是旗汉不得通婚,两家早就结成亲家。

魏信听了,只有苦笑的份,道:〃夫人,我是被老爷子老太太赶出来的,老两口不认艾达这个媳妇。〃

李氏听着这话像是有隐情,对初瑜道:〃我们娘俩要说说话,你同你妹妹带五娘去东屋吃饽饽。一会儿使人预备席面,先吃些饽饽垫垫饥。〃

初瑜听了,同曹颐一道带着艾达去东屋。

北上以后,最初还好,魏信包了船,小两口新婚燕尔,甜甜蜜蜜地到了江宁。就算有外人惊奇的目光,艾达也没有放在心上。

在魏家,不仅吓坏了魏信的爹娘兄嫂,也吓坏了艾达。

这以后,她就怕见人,怕吓到别人,她自己个儿心里也难过。

没想到。初瑜待她温煦不说。李氏与曹家三姑娘这边惊讶是惊讶。但是笑容也满是善意。

手里拿着饽饽。艾达乖巧地陪着初瑜与曹颐说话。

西屋那边。李氏已经听了魏信地讲述。嗔怪道:〃我还当你爹娘应地。婚姻大事。岂好自专。也太胡闹了些。〃

魏信讪笑着说道:〃这不是岁数大了。着急娶媳妇么?离江宁又隔着好几千里。怕耽搁太久了。媳妇跑了。就直接寻人做媒。办了喜事。〃

李氏摇摇头。道:〃到底是鲁莽了。你娘最是疼你。等过个一年半载消气了。就好了。〃

曹看着魏信,心里还是羡慕。这就是小儿子的好处了,换做是长子,谁能像魏信活得这么肆意?

*

热河,曹家别院,书房。

曹寅看着儿子的家书,想着李家这几年的作为,神色颇为复杂。他撂下书中家书,从案头拿起另外一封信,是已经致仕养老的庄常的来信。

里面关于李家,也简便提了几句,其中意思,同李+对曹所述相悖。

曹寅原还担心李煦太招摇,寻思要不要去信劝诫。没想到,眼下又来了这么一出。就算李煦有心试探也好,曹寅并不想断了两家交情。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官场之上,姻亲故旧,彼此照拂,也是为人处世之道。

换做是其他事,曹寅能力范围之内,还不会这般为难。但是关系到银钱,又是这么大一笔数目字,他心里有些沉。

这几年,因为银子地事儿,儿子已经是太扎眼了。春日里一场招投标下来,又得罪了不少人。

曹寅这边,实舍不得儿子再因银钱受累。

不过,曹李两家几辈子的交情,又是姻亲,也不好就这样束手旁观。否则妻子夹在中间,也是为难得紧。

到底当如何做,既保全两家交情,还不连累到儿子身上?

他这边犹豫不决,就听门外有小厮禀告:〃老爷,智然师傅来了。〃

曹寅听了,不由一愣,心里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