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于康熙末年 >

第728部分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728部分

小说: 重生于康熙末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护是十月初二生的,长生是十月二十五。

李氏想着今儿天护抓周时情景,低声对媳妇道:〃小孩子都贪嘴,要是长生什么也不抓,就去抓饽饽的话,岂不是叫人笑话?〃

原来,小儿地抓周仪式上,除了放着文房四宝、经书与代表着各行各业的小物件外,还要在旁边搁上两盘子糕点。

初瑜听到婆婆相问,犹豫了一下,道:〃那太太说如何好?〃

〃是不是也让长生先认认这些东西,瞧瞧到底稀罕什么。〃李氏说道。

曹寅听到妻子所说,转过头来,道:〃抓周是要考校儿子往后地志向,弄虚作假的话,那不是蒙人,是蒙自己个儿。不晓得孩子天性喜好,如何能因材施教?〃

丈夫这么一说,李氏越发担心了。

万一儿子抓个胭脂、针线的话,岂不是要被老子看成不务正业?

只是,在儿子媳妇面前,她也不好跟丈夫争辩,便点点头,柔声道:〃老爷说的是。〃

这时,将见长生晃晃悠悠地过来,小嘴里嘟囓着:〃娘……〃

李氏这边,已经是怔住了,连曹寅、曹都望过来。

长生这还是头一次说话,李氏欢喜不已,一把将儿子抱过来,哄着道:〃长生乖,再唤一声。〃

长生却是伸出小手来,要抓李氏的耳钳子。

曹寅摸了摸胡子,道:〃日子过得真快,好像昨儿他才落地,转眼就到了牙牙学语之时。〃

虽说堂兄弟不少,但是同胞兄弟,只有这一个,曹也打心眼里稀罕长生。

虽说高门大户里,生活条件好些,不像寻常百姓家那么艰难,但是小孩子打落地,也叫人费心。周岁了,才算硬实些。

不管李氏如何哄劝,长生就是不肯再喊第二声,嘴里咿咿呀呀的,也不知道说什么。他的小手往李氏胸前摸来,小脑袋瓜子也不安分,使劲往李氏怀里钻。

见李氏要避闪,长生小嘴一咧,哭出声来。

李氏见状哭笑不得,晓得儿子是饿了,抬头吩咐丫鬟唤**将长生抱下去喂奶。

屋子里这才算安静了,曹寅问初瑜道:〃明儿就是太后圣寿节,贡品都预备好了?〃

初瑜站起身来,回道:〃都预备好了,除了一尊檀香佛、一尊象牙观音外,还有太太亲手缝制的中衣两套。〃

曹寅点点头,看着李氏道:〃难为你有心,礼轻情意重,太后会喜欢地。〃

李氏笑着说道:〃这两年,得了太后她老人家太多赏赐,心里感激得紧。虽说按照之前地规矩,花大银钱置办的寿礼体面,但是太后她老人家也缺那个。春日里觐见时,就听太后念叨过一句喜欢我的针线,我便做这个了。虽比不得宫里内造地,但也选得最好的料子。软乎服帖,老人家用着应该会舒坦。〃

曹在旁,听着父母对答,想着太后对曹家地赏赐,心里有些没底。

如今曹家父子同为京堂,已经是惹眼,太后会不会闹出〃认亲〃戏码?

想到这里,他心里又否认。不管母亲的身份是公主,还是郡主,都牵扯到皇家秘辛,以康熙那个爱名声、爱面子地秉性,指定不会愿意掀开皇室丑闻。

从热河回来后,太后就一直住在畅春园,没有回宫。今日,圣驾也移驻畅春园。

次日,圣寿节。

曹寅夫妇与曹夫妇都是半夜就起来了,按照品级装扮,要赶在丑正(凌晨两点)从西直门出城,往畅春园去贺寿。

不知何时,外头已经纷纷扬扬地下起雪来。

李氏与初瑜两个都有自己的马车,裹着直毛披风,捧着手炉,也算是暖和。曹寅这边,每次夜里出行,也都是乘车的。只有曹,是骑马。

曹颂今儿并不是当值,但是因圣寿节的缘故,也要过去给太后贺寿,就过来跟伯父、堂兄同行。

曹寅抬头看了看天,叫曹、曹颂两个与自己同车。

将要到西直门时,就见前面已经堵了半条街,灯火通明,都是等着出城的命官诰命。

等了两刻钟,才到了开城门的时间;又挨过了半盏茶的功夫,曹家的马车才出了城门。

曹颂本不是爱静的性子,但是在大伯面前,就带了几分拘谨,老实许多。

曹见气闷,开口问了几句侍卫处那边的事儿。曹颂这边,一一答了,马车里又是缄默。

到抵畅春园外时,天色已经蒙蒙亮。

王公贝勒与文武大臣都到箭厅等着传召,外命妇们则有宫侍领着到二宫门那边待命去了。

曹往宗室那边看了一眼,还是不见九阿哥。不晓得他是真病得厉害,还是怨愤太大,竟然没有来。

等了半个时辰,将近辰初(早上七点),在响鞭开道后,圣驾才至。

随后,康熙率领宗室、百官、侍卫等,往太后宫外行礼。

少一时,有太后的懿旨传下来,停止筵席,省下的银两,捐到几处皇家寺院庙宇,做香火之资。

康熙率领百官们叩首完毕,只留下几位大学士御前对答,其他的臣子就退出了园子。

随后,才是贵妃佳氏带着内命妇到太后宫行礼,贺寿。最后,才是在二宫门外候着的外命妇到太后宫。

太后盛装装扮,穿着吉服,只是因入秋病了几个月的缘故,清减许多,不如原来瞅着富态。

看着雍容华贵的后宫,又看看跪在另一侧的外命妇,太后的眼睛扫过人群,满满地落在李氏身上……

*

下一更,C点前后,泪奔求月票,大家点点吧,说不定第二张月票出来了捏……()

第十一卷 定风波 第七百一十三章 懿旨(下)

z

春园,皇太后宫。
各种繁琐的仪式过后,这边渐渐地肃静下来。太后被人扶着,去暖阁换下大礼服,换了家常的衣服,到炕上坐下,笑咪咪地看着眼前诸人。

那模样,没有一国之母的架子,倒像是寻常人家的老封君,看着儿孙们。

德妃与宜妃心照不宣地对视了一眼,心里都有些惑。贺寿的诰命都已经退出太后宫,只留下了李氏婆媳、平郡王福晋曹佳氏,还有国公塞什图的夫人曹氏。内命妇也都叫跪安,只留下贵妃佳氏与德妃、宜妃三人。

不禁几位宫妃惑,李氏等人也有几分忐忑。留下这几人,不是曹家媳妇,就是曹家女儿,不晓得太后有何用意。

不过,瞧着她老人家温煦,并不像是要斥责之意,李氏方心安些。

初瑜与曹佳氏、曹颐,多多少少都听过李氏身世的传闻,心里虽不尽信,但也都有各自思量。这两年,瞧着太后的另眼相待,倒不像是空穴来风。

只是一个是媳妇,两个是女儿,不管传闻如何,都丝毫不影响她们对李氏的敬爱之心。加上毕竟是长辈之事,不是晚辈好嚼舌头的,所以她们几个反而主动提及此事。

太后是自在惯了的人,留些贵妃几人,自是另有用意。她丝毫没有收敛自己对李氏的亲近之意,让她在炕边坐了,拉着她的手说道:〃哀家活了这些年,前半生靠着太皇太后地宠爱,后半生靠着皇帝的孝敬,过得还算舒心自在。就算长生天随时召唤哀家去了,哀家也没什么可怨的。孩子,你过得如何?可有受到委屈的地方?〃

几位宫妃,都是偕蒙语地;曹佳氏这边,入王府多年,也学了些,曹颐则是连听带猜的,知道一半。

不管是听懂地。还是没听懂地。都能看出太后待李氏非同一般。就算是科尔沁大妃来朝。也不见太后这般亲厚。

这一番话。说得太长。李氏听得一知半解。不知该如何作答。初瑜见了。学着早先地习惯。近前在李氏身后。低声用汉话。又说了一遍。

当着几位宫妃地面。还有女儿媳妇在场。李氏倒是有些不好意思。笑着用略显生硬地蒙语回道:〃不委屈。谢过太后垂问。〃

太后摩挲着李氏地手。带着几分心疼道:〃打小寄人篱下。可怜见地。若是你早些上京。哀家定不让受这些委屈。〃

初瑜在李氏身后。低声学了一遍。

李氏闻言。心里一热。不禁红了眼圈。说起来。她未落地就丧父。随同母亲高氏。住在伯父家。虽说是至亲。但是到底不是自己个儿家。加上高氏性子严厉。实不是慈母地做派。李氏幼时也颇为孤苦。

幸好李鼎之妻韩氏为人温柔可亲,对这个比女儿大不了几岁地小姑子也甚好,才稍解李氏孤苦。这也是为何李氏待堂侄李+格外亲近的缘故,也是有感激嫂子当年抚养之恩的意思

太后见李氏这般神情,轻轻地拍了拍她的手,脸上越发慈爱。
就连平素吃斋念佛、不理外务地佳氏,瞧了此情此景,也感觉诧异。瞧着太后待李氏的模样,哪里是待外命妇,说是带自己骨肉,也是有人信得。

初瑜与曹佳氏、曹颐知道的版本差不多,心里已经寻思李氏是不是真如外界传言的那般,有皇家血脉。但是心里也惑,就算母亲真是太后失散在外的孙女,这也过了些。

除了亲自抚养的五阿哥,还没有听说太后对哪位孙辈这般宠溺。

只有德妃与宜妃两个晓得其中隐情,自是晓得为什么太后会对李氏这般亲厚。李氏身上,留着地爱新觉罗与科尔沁的血脉,是太皇太后嫡亲地外孙女。

虽说这其中涉及到悖论,无法摆在明面上,但是作为皇帝与大长公主之女,李氏的真实身份确实尊贵无比。

德妃尚好,心里没有什么可担忧地;长子与养子同曹交好,小儿子同平郡王那边也往来频繁。

宜妃这边,则是添了担忧。

八阿哥了的消息,至今还瞒着太后宫这边。就算怕她老人家大病初愈,听闻凶信伤心,所以才瞒着,打算过了圣寿节,太后身子好些再告之。

今儿太后关注着李氏,所以没有留意孙媳妇里少了一个八福晋。

八福晋带着重孝,自是不好进宫贺寿。

瞧着太后对李氏这般关爱,待曹佳氏、曹颐姊妹也像孙女似地,要是晓得曹被九阿哥给凑了,说不定要发作的就是九阿哥。

想到这些,宜妃一阵心烦意乱,暗道:〃说到底,不过是个私生女,同她额娘一样,都是见不得光的。难道太后老糊涂了不成,这般大张旗鼓的,莫不是想要宣告天下,这曹家还搁着一个和硕公主?〃

〃小儿子要周岁了么?他周岁,哀家就不预备礼了,哀家从皇帝那里,讨了个封赏。一等轻车都尉。守着个爵位,大了些,也省得你们操心。〃太后温煦地说着,丝毫没有当成回事。

初瑜突然想到,丈夫小时候被赏赐的爵位也是一等轻车都尉。

按照律法规定,和硕公主嫡子落地就有爵位,就是一等到三等轻车都尉。

早年曹虽得了这个爵位,那是占了父祖两辈子的体面,加上是曹家长房独子,又是在圣驾南巡,曹家接驾时恩封的,所以并不显眼。如今,长生还是襁褓之中,就得了这个封赏,实是赏赐太重。

虽没有明着叫李氏认罪归宗,但是这个赏赐一下,无意中也验证了之前的传言。

只有李氏,只感觉到太后地一片慈爱,没有想那么多。听说赏赐了三品爵位,也以为同长子早先的一样,都是皇家对曹家的恩赐,站起身来,恭恭敬敬地拜谢了太后恩赏。

太后叫初瑜将李氏扶起,笑着说道:〃那不算什么。哀家还有好东西留给你。〃说着,回头对个老嬷嬷低声吩咐了一句。

少一时,就见老嬷嬷双手捧着个黄绫包袱过来。



来,亲自打开,里面是一只尺长的紫檀木盒子。她开,众人地视线都齐齐地望去,就见里面摆着三只巴掌长短的白玉如意。

太后从盒子里拿出一柄如意,笑着对李氏道:〃前些年,你不在哀家眼前,就不说了。往后,却不会让你受了委屈。这里有三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