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振大唐-第1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由安禄山的长时间的话语中,得知安禄山手下的两大谋士高尚和庄严之间,已阂隙渐生,甚至有不两立的势头。显然,高尚依照长幼有序的古训,对安禄山的长子庆绪有扶保之心,而庄严则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有意拥立安禄山的幼子庆恩为世子。
我放下顺手除去庄严(那话音阴沉者)的念头,决定只灭除安禄山本人,留着庄严等人回去与高尚窝里斗!当下,我再次暗暗凝足了“指点江山”的内劲,对着安禄山隐隐而显的头部,成品字形地连弹了三指!只听一声闷哼,安禄山直直地栽下马来。虽然我对自己出手时的感觉十分自信,而且在他们对话之时,我便耳目兼用牢牢地锁定了安禄山本人,但兹事体大,我不敢有丝毫马虎疏漏,我于得手以后,仍然潜伏在一侧。
数声暴喝中,十数人马立时停止了行进。数条人影快速地分四下排开,护卫在安禄山的周围,更有几人急声惶然地喊道:“郡王爷!郡王爷!”我再无错疑之念,更不多事,悄然后退百余步的距离。这是因为我和霞儿此来所走的路线,根本是沿着大体的方向而行,绝对是无迹可寻,为了免得正往这赶的霞儿与我失之交臂,甚而遭遇到安禄山的护卫,身入险危之境,我只有稍退些距离,以等待霞儿的到来。
然而,寂夜之中,前方安禄山僚属的惶切之声犹然可闻。未过多久,想是那严庄已然稳住了心神,阴沉沉地说道:“诸位,郡王爷不幸折于追兵之手,以其身手忖之,当是奸王李棠!诸位勿惊,那李棠纵然神勇非常,想也自忖难敌长白一袅、同罗三杰以及东北五雄的联手,得手之后,料已远遁!”语音微微一顿,大概是等大家沉静了,庄严又继续说道:“郡王爷是听从高尚那厮的撤退安排而逝的!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办,大家应该从长计议才是!”话语中有说不出的诡异,我知道安氏集田窝里斗的第一幕即将开始。
突地,我只听自己身后隐隐有衣袂微荡的动静,我一凝神间,却了无惊慌心中暗喜。因为传来了一丝若有若无的熟悉香味——霞儿到了。我连忙依着声音传来的方位,悄悄地迎了上去。
第二百一十三章 拢军北上(上)
晨起,太阳露出一抹灿烂的微笑,这抹灿烂竟把世宇渲染物将天地温煦,不久前还在暗夜中肆虐的冽风,此时也恍然有了软化的迹象,整个大地仿佛都不再那么寒冷。
心中挂牵着李宾等三百将士,在晨光中,我和霞儿又按着大体的方向,返回了西南的小路,并匆匆地经过了黄河索道。然而,我们面对的,却是李宾和零星星的十余人,小道的周围满是断肢残臂和空无一人的战马。
见及我和霞儿的到来,李宾满是疲惫的脸上精神陡然一振,勉强躬身说道:“末将已歼叛贼二百余人,只数人逃逸,然部下将士也几已伤亡殆尽,请殿下责罚!”看着眼前胜似带有硝烟的一切,可以想象当时弩尽而后,李宾所部轻骑持槊纵马,舍命而搏的惨烈景象!
我抬头看向战袍上多处浸红的李宾,爱惜地徐徐问道:“李卿明知这去叛贼武力精绝,却为何犹然不在弩尽之时疾然而退?须知叛贼虽然武勇,即便提纵间的速度也相当迅疾,却终究没有战马的长力!”李宾再次躬身,便欲答话,身形却略有不支地晃了晃,他身旁的将士连忙扶了一把。
李宾却微微一挣身子,坚持站立着恭然回道:“末将虽知所抵敌的叛贼实多为武学之士,且曾得殿下体恤劝令:末将可以弩尽而退!但末将以为,殿下寒夜追贼,孤身犯险,此中劳苦及凶险艰辛,实难预想!若是再留此二百余武学之士与殿下为敌,那岂是做臣子所应为之事?末将等所有将士有见于此,惟有以死相搏!”李宾的话语中并没有什么“食君之禄,担君之忧”的套话。也没有借机邀功献媚的言词,只实实在在地把其中的道理朴素地一一道来。
我闻听之下,心中一热,看着犹自强撑着站立的李宾。我强抑住着心潮的翻动,点了点头,和声地说道:“苍天怜见你等的忠烈,致得恢恢天网未有疏漏——如今那叛国的安禄山已然伏诛!将士们且随我回返青州城休歇,此地战死的袍泽们,我会派人妥为安葬!”当此心激神荡的时刻。我率性而言,没再有一丝的沉静。此语一出,李宾连同幸存下来地十余名将士登时精神一振,激动万分,原本无力的躯体仿佛注入了一分活力,一时之间竟都能上马控缰而行!
我们一行十余人,沿着向南伸延的小路缓缓而行。之所以缓缓而行,实是李宾等人现在受不了马背上的剧烈颠簸。而若非担心李宾等十余人的安危,怕他们有个闪失万一,我早已纵马西行。察看西路追击溃逃敌骑的文若海部所遇如何了!虽然仔细想来,文若海部以生力军追击疲惫之师,不论是兵力还是士气都在叛贼之上,应该不会有什么不妥,但我心中终是不自觉地挂牵。
待得我们行至青州城下。青州城的北门外已大致恢复了原样,城门之外的却月阵也已然撤去,三百余辆战车只是留下车辙交错的轨迹而已。只有在细心留神的观察下,才能由片片凌乱残缺的枯草及块块带有暗红的土地上,推断出这里在不久前,曾有过残酷的战争!
城墙上的守卫远远地就看到了我们一行,因为我们行进的速度为缓慢,及至我们快来到北城门之下。接到通禀的李泌及程开芳等人已然登临城楼。见及是我到来,且只领十余名残兵,心下俱都是大惊:他们都知道我原本是率领一万三千余轻骑追击贼军,哪里能清楚其中的曲折?以为有了什么大的变故,当下,连忙开城而迎。
我没有多做赘叙,只是吩咐将李宾连同十余骑残部安置妥当,并令程开芳派出征募来的青壮中的五百人,去往黄河索道之前清理战场。接着,我复又又传令侦骑尽快回报文若海部的消息。而后,所有的僚属将佐一同陪我前往府衙的内厅。而因为不知我此行的得失成败,且见到只有十余名残部相随归返,众人的面容之上已看不到青州保卫战胜利的喜悦表情,即连颇有神智的李泌的面上,也带着凝重之色,更遑论他人?
眼见如此情状,甫一入坐,我就给了他们一颗定心丸:“本太孙此行虽则迭经周折,却终于将那蓄意叛唐作乱天下的贼人安禄山毙于手下!”这一句话,犹如抛落在水面上的石子一样,激起层层漾波,整个内厅的气氛登时活了过来,不论文臣武将,各个都兴奋非常,至于我所谓的“迭经周折”,大部分人也认为是冲过多数险阻困苦,所率一万三千轻骑折损几无而已,几乎没有人在意到这一点。
虽然我知道这是因为:一则,这安禄山在大唐武将中的名头着实响亮,且苦心经营了十余年,大多数的人一直认为他是难以战胜的,他完全就是大唐最大的祸患!如果折损万余人而能得以灭除此獠,他们认为是合算的;二则,所谓慈不掌兵,只要是能得到足够的利益,为了大局着想,折损万余人马也是很正常的。每次旱涝天灾,每场的战争人祸,哪回不死个上千上万?这就是冷静冷血的理智天道!
李泌李长源终非别人可比,略一沉吟便出语问道:“殿下所谓迭经周折,却是怎么回事?”当下我便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众人听罢,一阵赞叹庆幸。令狐潮更率先躬身言道:“幸赖殿下英明神武,换作任何人,都只怕难以追截到安贼!即便是识破安贼的脱身之法,若没有神勇无敌的身手,恐怕也难成全功!”众僚佐纷纷称是,我听得出这令狐潮出语虽带奉承拍马之嫌,但却言出由衷,有发自内心的钦服尊祟之意。
我微微地笑了笑,当下向李泌和程开芳问道:“如今青州兵马如何?”程开芳负责收拢归降将士和清理战场的任务。而李泌则是负责全局兵马的调配,所以关于兵马的具体问题,特别是现在的状况,我得向他二人咨询。
第二百一十四章 战后激情
程开芳当即回道:“斯役我方以寡敌众,取得了重大的胜利,得降卒有五万四千七百之众,其中有四万九千六百余人完全保有战力,随时可以充入我军的编制之中!”他语气满含着欣喜。是啊,按常理而论,以四万余人破敌十万之众确属可喜,何况还有这么多的降卒?但是,我心中清楚,此战实属侥幸,安禄山若是听从高尚的建议,只怕现在的我纵然未败,也己是焦头烂额疲于应对了,大唐的江山必是岌岌可危处处烽火狼烟!而此役的收尾时节,我军也遭到了安禄山一些嫡系军队的顽固抵抗!唉,我军的伤亡也必定不在少数!
虽然如此思想,但我当然不能打击大家的情绪和士气,只嘉许地点了点头,然后,我把目光转向了李泌。李泌轻咳了一声说道:“此战全赖将士们英勇搏战,方才取得大胜!而在此战为国捐躯的将士,不算文将军所领追敌之师,我方将士折损了近万余人。还请殿下及早补充兵员,休复战力!”李泌把这场战役的胜利,完全归结到将士用命的这一点上,提都没有提却月阵的功劳。而且李泌和我心有一同,不欲破坏现在的气氛,便轻描淡写地说出我军伤亡的大体人数。
在场的将僚们当然对却月阵的功劳心中有数,而由此战也使李泌成为我手下公认的第一谋士!李泌可以自谦,身为君主的我却不能有功不彰。因此,我微微笑道:“此战大捷确实有赖于将士们的英勇搏战,但若是少了却月阵拒阻敌锋。混战之下,敌军将士浑不听辨是非曲直,贼军很可能一鼓而气盛,到时即便我军不至于尽没。却也会伤亡惨重,更别说‘胜’字了!所以今青州一战之能得胜,李长史却是头功!”众皆称是。
李泌略一谦逊,却道:“其实,最大的原因是太子殿下天命所归,致有范阳、平卢两镇精锐边兵阵前来投!否则,一场恶战下来,不论结果如何,我大唐的军力却要耗损不少。所以微臣却不敢居功!”李泌一句话下来,众人都想到阵前安禄山帅旗中断一事。因为青州刺史仇耕年等人为了鼓舞我军中的士气斗志。并没有言及事情的真相,所以大多数人只认为我确是天命所归。此时一经李泌有心地隐晦提及,众人不禁拜倒山呼千岁!
我连忙请众人免了礼,接着李泌最初的话意下令道:“全军将士今天休歇一日,明日起,重新整编军队!各部此战所折损的兵额,由弃逆归正的大唐边兵补充!而鉴于当前形势不甚稳定,三日之内必须整训完毕,以应对瞬息万变的局势!整编整训的事宜由程将军负责,文将军和赵将军从旁协助;风将军暂掌青州附近地面的防务;向将军协助岑掌书记做好军资调配供应事宜;仇刺史抓好民政问题。安抚好初经战火的百姓;李长史连同高孔目、颜参军、张参赞及令狐参赞组成战略组,专门研讨当前的局势,拿出下一步行动的方案来!”众僚属躬身领令。
我认为庄严此次回返范阳,一定会和高尚争执拥立谁为主帅的问题,而昔日安禄山帐下的第一上将史思明也不会安分守已。但是他们在矛盾不彰时,一旦有外敌临头,一定会暂时和好一致对外!我决不能给他们抛嫌弃恶、缓和矛盾的机会!他们的矛盾需要一个相对平稳的环境和一定的时间来激化发酵!而且我方现在的实力刚刚经过这场大战的损耗,也需要时间来恢复。待得五万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