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第6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空中力量:中国大陆空军拥有700架不需要加油即可对台作战的飞机,但许多战机现在已经老旧过时或者是老式战机的改进型。目前,中国正继续从俄罗斯引进先进战斗机,包括Su…30MKK型及Su…30Mk2型战斗机等。根据与俄方签定的按许可证生产协议,中国目前正在生产Su…27SK的中国版F…11新型战斗机。中国去年试图重新谈判这一协议,以便在剩下来的生产周期内生产苏…27SMK多用型战机。中国大陆自主研发的第四代战机F…10已于2004年完成了研发工作,并将于今年开始试飞工作。对FB…7(飞豹)战斗机的改进已使其具备夜间海上打击任务能力。中国还正进行数个项目以便在轰炸机、运输机、无人机平台上安装自卫干扰装置。中国正通过国外引进、国内研发的方式获取高精度空战武器,如巡航导弹、空对空、空对地等先进导弹。解放军看起来正有意将其退役战机改装为无人作战飞机。中国有数百架库存老式战机可改装成这种类型的战机。
海上实力:中国海军拥有64艘水面主力军舰,55艘攻击潜艇,40多艘中型及重型两栖登陆艇、50艘导弹巡逻艇。中国三分之二的军舰部署在东海及南海舰队。
中国海军还在东海舰队部署了两艘“现代”级导弹驱逐舰,另外两艘还在交付之中。这些驱逐舰全都部署有先进的反舰巡航导弹及防空系统。中国海军的“宋”级柴油动力潜艇已经进行量产阶段,它可携带鹰击82潜射导弹。中国新型“元”级柴动力潜艇于去年正式服役。新型093核攻击潜艇预计将于今年正式服役。
目前,中国正在从俄罗斯洽购8艘“基洛”级柴电潜艇,该型潜艇装备了先进的SS…N…27型反舰巡航导弹及有线制导鱼雷。
防空实力:中国于2004年八月从俄罗斯接收了最后一批四个S…300PMU…1/SA…20防空导弹营的装备。中国已同意购买后续的S…300PMU…2。首个S…300PMU…2营的装备预计将于2006年运抵中国,其射程为200公里,可拦截战术弹道导弹,并具备更有效的反电子措施。解放军还为其防空旅装备了一种新型的自行战术防空导弹FM…90。它是法国“响尾蛇”防空导弹的改进型,射程为15公里,这比解放军先前装备的便携式防空导弹的射程提高了两倍。
地面部队:在台湾正对岸的三个军区内,中国大陆共部署了37。5万名兵力。这些部队正在换装两栖装甲车及坦克等武器。中国大陆目前正在裁撤军队,截止到今年底,裁撤员额将达到20万人。中国军队人数将减少至230万人。加上武警和预备役部队人员,中国大陆军队的人数超过320万。
中国2004年发表的国防白皮书称,一旦发生战争,中国可以动员约1000万人后备部队。
2004年,中国又从俄罗斯进口了大量新型MI…17及MI…171型直升机,同时还在研制自己的国产武装直升机Z…10,该型直升机有望于2014年正式服役。
中国军事学说动向
中国最新国防白皮书使用了最新军事学说术语来形容解放军必须作好应对准备的未来战争“信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这一术语表示解放军已将信息技术作为力量倍增器和它对军事革命对现代战场影响的思考。解放军正在通过研发现代化、一体化的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和侦察网络和体制变化提高其联合化作战能力。
2004年期间,解放军开始将军方和地方供应商都纳入军品采购体系,并将一些军方工作外包给地方工业。解放军更加强调经济在和平和战争时期的动员能力。解放军首个实验型“联合后勤部队”于2004年七月成立。
中国正在吸取联军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军事行动中的经验教训。中国预计将把这些经常训练纳入其升级版的军事学说、计划制订和军品采购中。
加强军事实力的技术转让和收购
中国将继续要求欧盟解除对华武器禁运。欧盟解除对华武器禁运将使中国可以接触到先进技术,使其武器库中增加新的武器,并使其目前和未来武器系统的质量和生产能力得到提高。
除了已接收和定购了苏…30MKK和苏…30MK2多用途战机、现代级驱逐舰、基洛级潜艇、先进防空导弹之外,中国还可能于2005年获得更多的伊尔…76运输机、伊尔…78空中加油机。
对台湾威摄力量的挑战评估
由于中国经济持继增长、外交优势日益扩大、解放军军事实力提高,两岸军事平衡看起来正偏向于大陆一方。台湾的防务开支在过去十年里按实际金额计算已呈下降趋势,中国空中、海上和导弹力量的现代化使台湾增加反措施的需要大为增加。台湾立法院正在审批一项购买爱国者三型防空导弹、P…3C反潜机、柴电攻击潜艇的军购案,军购案总额达153亿美元。
第二章 解读中国战略
“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决不当头。”……邓小平
合作,公正和富于建设性的美中关系
发生于2001年4月的EP…3撞机事件损害了美中关系。之后,美国和中国建立起合作和富于建设性的关系,美国强调美中关系中要突出坦白和透明这两点价值。
&;#183;美国和中国共同合作,努力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的共同目标,建立推进六方会谈进程,并在反恐领域开展合作,中国加入了美国集装箱安全计划。
&;#183;通过商业和贸易联合委员会及联合经济委员会,两国高级经济政策官员共同管理双边贸易问题,推进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所达成的目标,处理象中国遵守知识产权标准之类的问题。
&;#183;美国和中国政府同意,从今年夏季开始,两国开通一条新的、定期性的高级对话机制,就双方共同关心的全球性问题开展对话。
&;#183;在军事关系方面,我们扩大了相互间的交流,包括高级官员互访,军校之间的交流等。
然而,在中国日益成为一个更为强大、更有影响力的地区及全球性事务参与者的今天,关于中国未来及中国领导人将要作出的道路选择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选择将包含重要意义,不仅对于美国,而且对于中国、亚太地区甚至全世界来说,都非常重要。
中国未来的形象
中国以一个地区性大国的身份在世界舞台上发展,但它的出现同样具有世界意义。中国正面临一个战略选择的十字路口。它可以选择一条和平融入世界之路,从此开始良性竞争。中国也可以选择另外一条道路,在更大的范围内发挥支配性的影响力。或者,中国也可能选择第三条道路,它有些不太自信,集中精力应对国家团结方面的挑战。处于上升阶段的中国的未来还没有沿着某一条道路一成不变地走下去。
美国的政策,希望看到一个和平与繁荣的中国出现。可是,有一些重要因素,有些也许是中国军方和国家安全政策决策者们无法控制的因素,可能会将中国从和平的道路上转移开来。这些因素包括:
&;#183;增强经济实力和政治影响力所滋生的国家主义情绪;
&;#183;结构性经济衰弱和低效率,可能破坏整个国家的经济增长;
&;#183;政府无力向各大国家提供一种开放式的、透明的市场经济;
&;#183;政府仍然发挥过多功能;
&;#183;日益发展壮大的军工企业不断向外扩散先进武器。
上述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很难作出预测,它们对中国战略行动和未来战略方向的影响也同样难以预测。我们并不想对中国将来可能选择的道路作出评价,也不想断言哪种路线可能会比其它路线更有可能出现。
&;#183;更加自信的外交和安全政策。随着经济持续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再加上国内国家主义情绪及民族自信心增强,中国可能会把经济发展目标转变成建设越来越强大的军队上去。中国可能会利用自己的经济地位,再加上军事力量作后盾,在与其贸易伙伴和邻国交往过程中,在国际安全和经济交往等方面自作主张。
&;#183;经济停滞。如果出现经济停滞,中国领导人面临的国内政治问题可能会恶化,北京可能会缩减军事开支,或将军事方面的开支转移一部分到其它方面,通过在海外宣传国家主义保证国内主要事务顺利解决。
&;#183;经济低迷。 将来某个时候,中国可能会出现经济低迷,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如下:金融机构软弱无力,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工作不彻底,人口统计情况发生变化,给社会福利系统带来更大压力,环境恶化造成地区经济灾难。
&;#183;内乱。
&;#183;领土争端。 最近几年来,中国在解决与俄罗斯、越南、印度和中亚国家的领土争端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与日本、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等国存在相互重叠的领土主张。过去,中国和上述一些国家之间发生过小规模的战争和冲突。未来,如果领土争端升级,中国与部分国家之间还有可能突然爆发冲突,尤其是在勘探和开采资源方面的紧张关系升级时会发生冲突。
能直接得到有关中国战略材料的机会很少
直接弄到有关中国国家战略的材料很困难。要想对中国的战略意图进行评估,对中国官方的战略性文件及各种白皮书进行分析,就必须对中国最近几年内所完成的战略任务和未来准备实现的战略目标进行深入考查。
中国的军事战略家这样定义国家战略的意义:“是一个国家或国家联盟的总体战略,它动用所有的国家力量”,实现政治目标,尤其是实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有关的政治目标。正如他们定义的那样,中国的国家战略,是要维护整个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利益,保持一个安全的发展环境,确保国家在拥有竞争优势方面的平衡。
“综合国力”(CNP)和“战略结构”是理解中国如何实现上述平衡的两个中心概念。综合国力是中国战略决策者评价中国与其他国家实力大小的最重要概念。它包括质量上的和数量上的评估方法,内容涵盖领土、自然资源、经济实力、外交影响力、政府内部效率、军事力量和文化影响力等。“战略结构”大致相当于“实力排列”的意思,西方的语言里找不到一个可以直接解释其意义的词汇来。中国语言学家认为,“势”指的就是“事物的发展趋势”,或“可能出现的未来发展趋向”,只有技巧娴熟的战略家才能领悟到它的真谛。相反地,也只有相对来说比较老道的对手才能领悟到“势”所代表的真正含义。
资源需求是推动国家战略发展的动力
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对市场和自然资源(如铁和地下燃料等)的强烈需求将影响它的战略行为。然而整个2003年内,市场和自然资源方面的进口,还不到中国全部进口额的60%。
目前,中国能源的三分之二是煤。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对煤的需求(大部分来自国内)将不断增加。中国对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增长很快。2003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第三大石油进口国。眼前,中国国内所用石油的40%以上,要靠从国外进口。到2025年,这一比例将增长到80%(平均每天消耗950万到1500万桶)。核能和天然气目前所占比重较小,但这一比例还会上升。到2010年,中国政府计划将天然气的使用比例由目前占所有能耗比例的3%增加到8%。类似地,中国还计划在2020年前,建造大约30座1000兆瓦的核电反应堆。
中国总理******最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