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第8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辖郑⑶俺銎搪ィ卸�7号公路,控制了红河渡口,胜利完成任务。之后1981年5月,第42师收复扣林山,第126团1营被****军委授予“扣林山战斗英雄营”称号。1984年4月28日,第40师配属第41师122团发起收复老山战斗,经一日激战,40师一部7分钟占领662。6高地,5时20分攻上老山主峰。5月15日,第122团两个营在边防第15团配合下攻占八里河东山。随后,该军在老山地区展开了激烈的防御作战,涌现出史光柱、李海欣等著名战斗英雄。
该军现驻守云南昆明,隶属成都军区,1985年整编为集团军时,下辖40,41师和原11军31师(前身为以16军留在贵州的两个主力团为基础组建的49师,1969年改为11军31师,1979年2月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攻占封土,1984年4月收复者阴山)和32师(1969年重建第11军时组建)4个步兵师,并编入炮兵第4师、坦克旅和高炮旅。1996年,步兵第41师改为武警机动师。1998年,步兵第32师改为云南省陆军预备役师,坦克旅改为装甲旅,步兵第31师91团和步兵第40师120团也分别改编为师装甲团。
5 第16集团军
该军的前身是解放战争中的晋冀鲁豫军区第1纵队。是在南昌起义、平江起义及湘南暴动和闽西暴动等革命武装的基础上发展壮大起来的。拥有模范红五团(46师136团)和模范红十二团(46师139团)两个红军团,抗日战争中发展成为冀鲁豫军区部队。1945年10月,冀鲁豫军区部队组成晋冀鲁豫军区第1纵队,司令员杨得志,政委苏振华,副司令兼参谋长曾思玉。惯称杨苏纵队。第1纵队成立后即从冀鲁豫北上参加平汉战役,改归冀热辽军区指挥,转战热河地区。1946年12月南下回归冀鲁豫军区建制,1947年3月与晋冀鲁豫军区第7纵队合编,组成新的第1纵队,辖第1、第2、第19和第20旅,杨勇任司令员,苏振华任政委,随后参加千里跃进大别山,在淮海战役中全歼军“五大主力”之一的黄维兵团第18军。1949年2月19日,第1纵队在河南沈邱地区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军,军长尹先炳,政委王辉球,原第1、第2旅改为第46第、47师,以豫皖苏军区部队组成第48师,原第20旅改为第18军52师(即今天的13军149师)。组建完毕即参加进军大西南,解放了贵阳。1951年4月第16军离开贵州北上河北整训,第48师及部份部队继续留在贵州剿匪,原第62军186师调入。其中留在贵州的两个步兵团后来组建为49师,1969年编入新成立的11军,番号改为31师,1985年调归14军。1952年11月,第186师改归东北军区,用来补充上甘岭战役中基本上打光的15军45师。原第11军32师归第16军建制,12月第16军入朝轮战,担负反敌空降和抗登陆的作战任务。朝鲜停战后,该军于1958年4月回国,属沈阳军区。1969年全军重排番号时第32师改称第48师。1976年步兵第46师曾参加唐山抗震救灾。
该军现驻守吉林长春,隶属沈阳军区,1985年整编为集团军时,辖46,47,48共计3个步兵师,并编入坦克第4师、炮兵第10师(该师的前身是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队,1950年12月改为炮兵第21师,是我军第一批组建的火箭炮兵师。装备“卡秋莎”火箭炮参加了抗美援朝作战)、反坦克旅和高炮旅以及守备第10师(后撤销)。1998年,步兵第47师改为吉林省陆军预备役师,第139团改属步兵第46师,步兵第48师改为摩步旅,坦克第4师改为装甲师。
6 第20集团军
该军的前身是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红军闽东独立师。抗日战争爆发后改编为新四军第3支队第6团,团长为叶飞,随即进军江南和苏北敌后,建国以后拍摄的故事影片“东进序曲”和样板戏”沙家浜”都是以这支部队在抗战初期的战斗历程为素材拍摄的。“皖南事变”后,该部编入新四军第1师,在粟裕指挥下转战大江南北,抗日战争胜利后,北上组成山东野战军第1纵队,司令员叶飞,政委赖传珠,1947年1月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作为华东野战军主力,参加过孟良崮战役和淮海战役等大战,1949年2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军,军长刘飞,政委陈时夫,辖第58、59,60师。其中第60师的前身是抗日战争中的浙东游击纵队,组建之后参加渡江战役和解放上海。此后投入解放台湾的备战训练。朝鲜战争爆发后,第20军于1950年11月在军长兼政委张翼翔率领下入朝参战,血战长津湖,涌现出著名战斗英雄杨根思。20军于1952年10月回国,驻防浙东前线,1955年1月,第60师在海、空军协同下解放一江山岛,取得解放军历史上第一次三军协同作战的战斗的胜利和宝贵经验。****中,20军在浙江深陷支左泥潭,在九一三事件上又栽了大跟斗,1975年奉命与第1军对调,移驻河南开封。1979年2月,第58师隶属第五十四军参加了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东线的战斗。
该军现驻守河南开封,1985年整编为集团军,下辖58,60师和原43军128师(该师在解放战争中以擅长城市攻坚而闻名全军,在解放海南岛战役中也发挥了很大作用。)共计3个步兵师,并编入坦克第11师、炮兵旅和高炮旅。1989年5月,该集团军步兵第58、第128师进入北京执行戒严任务。1996年,128师改为武警机动师,1998年,第20集团军全军旅团化。步兵第58师是全军师改旅的试点单位,现已完成机械化改装,成为全军第一个机械化步兵旅,步兵第60师则改为摩步旅,坦克第11师改为装甲师后与第54集团军装甲旅对调。
7 第21集团军
该军的前身是新四军第2师和第4师的主力。其中新四军二师的前身第四支队是由高敬亭领导的红28军改编的,而新四军第4师则是著名的彭雪枫部。抗日战争胜利后,这两个师的主力于1945年10月编为山东野战军第2纵队,罗炳辉先后任司令员,赵启民任政委。1947年9月与华中野战军第9纵队一部组成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司令员兼政委韦国清,原新四军二师和四师部队分别编为第4、第6师,原第9纵队部队编为第5师。解放战争中,第2纵队转战于华东战场,在孟良崮、济南及淮海等战役中主要担任阻击和“打援”任务。1949年2月,第2纵队改编为解放军第21军,军长滕海清,政委康志强,各师分别改称第61、第62和第63师。而后参加渡江战役,属中集团。5月又参加上海战役。上海解放后,该军在22军配合下,解放了舟山群岛,从而解除了上海被封锁的局面。1953年3月入朝轮战,参加了金城反击战,朝鲜停战后长期留守朝鲜,直至1958年 7月回国,驻防山西大同,隶属北京军区,其中第61师奔赴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参加平叛剿匪作战,1965年10 月第63师187团8连因在战备训练中表现突出,被国防部授予“英雄八连”荣誉称号。第21军于1967年调防关中,改属兰州军区。
该军现驻守陕西宝鸡,隶属兰州军区,1985年改编为集团军,下辖61,63师和原19军55师(前身是陈赓谢富治的4纵12旅,又称陕南12旅)共计3个步兵师,并编入坦克第12师、炮兵旅(原炮兵第15师)和高炮旅。原属21军的步兵第62师撤销,其第184团被改编为兰州军区特种大队。1986…1987年该军参加老山地区防御作战,步兵第61师第182团第9连战后被****军委授予“攻坚英雄连”荣誉称号。1991年,在本职岗位上坚持不懈学雷锋的步兵第61师军械修理所志愿兵李润虎入选中国首届“十大杰出青年”。90年代中期以后,步兵第61师被确定为应急机动部队之一,步兵第63师于1996年改为武警机动师。1998年后,步兵第55师改为摩步旅,坦克第12师改编为装甲师。
8 第23集团军
该军的前身是1934年红军长征后留在闽浙赣地区的游击队,抗日战争初期改编为新四军第2支队, “皖南事变”后,编入新四军第1师,长期在粟裕亲自指挥下作战,1947年2月改编成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在陶勇司令员率领下,参加了华东和中原战场的诸大战役。1949年1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3军,军长陶勇,政委卢胜,辖第67、68、69师,随后参加渡江战役,在南京长江江面重创企图滋事的英国远东舰队,这就是有名的“紫石英号事件”。1952年9月该军入朝参战,第68师调出第23军,另调入原属第25军的第73师(其前身为坚持湘鄂赣三年游击战争的红16师,抗战初期编为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一团,皖南事变突围出来后整编为新四军7师19旅,解放战争中编为华东野战军7纵19师)。1958年3月第23军撤离朝鲜,回国后该军驻防黑龙江。1960年代初,该军参加了大庆石油会战。1966年3月,该军战士刘英俊为保护儿童,勇拦惊马而壮烈牺牲。1969年3月,第73师一部参加珍宝岛战斗,第217团1营营长冷鹏飞和1连副连长王庆容战后被****军委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969年12月,全军重排番号,第7 3师改称第68师。
该军现驻守黑龙江哈尔滨,隶属沈阳军区,1985年整编为集团军,下辖67,68,69师共计3个步兵师,并编入坦克旅、炮兵旅和高炮旅以及守备第5、第7师(后撤销)。1987年5月,在大兴安岭森林大火中,步兵第68师是第一支赶赴火场的部队,之后全师荣立集体一等功,“大胡子师长”吴长富也入选当年国内“十大新闻人物”。而1991年的国内“十大新闻人物”中又有被誉为“现代军人楷模”的该集团军步兵第69师炮兵团原参谋长苏宁。1998年夏,集团军部队参加松花江、嫩江抗洪抢险。步兵第69师第205团被****军委授予“抗洪抢险模范团”荣誉称号。此后,步兵第67、第68师分别改为步兵旅和摩步旅,坦克旅则改装甲旅。
9 第24集团军
该军前身是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红军游击队。抗日战争初期于1938年1月分别编为新四军第1支队 2团(由湘赣边、粤赣边及赣东北等地游击队组成)和第2支队4团(由闽西、闽南及浙南游击队组成) ,“皖南事变”后,这两个团分别改为新四军1师2旅4团和3旅7团。1943年,4团并入苏南的16旅,改为48团。 1947年1月上述部队编入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司令员王必成,政委江渭清,随即在全歼军整编第74师的孟良崮战役中建立了突出的战绩,击毙中将师长张灵甫。 1949年1月改编为解放军第24军,军长王必成,政委廖海光,辖第70、71、72师。此后参加了渡江战役、解放长山列岛和舟山群岛的战斗。1952年9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原属第25军的第74师调入该军,第71师调出。1953年7月该军参加了金城反击战。1955年10月归国,部署在京郊和唐山一线,拱卫北京。1968年第70师改为北京卫戍区警卫第3师。1969年12月全军重排番号,第74师改称第70师,并重建第71师。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该军是首批进入震区的部队。
该军现驻河北承德,隶属北京军区,1985年整编为集团军,下辖70,72师两个步兵师,并编入坦克旅、炮兵旅和高炮旅以及守备第4旅。1989年5月,该集团军部队进入北京执行戒严任务。1992年,守备第4旅撤销,原属天津警备区的坦克第1师(该师是我军第一支坦克部队,前身是1945年12月组建的东北坦克大队,1949年5月正式成立坦克第1师,参加过锦州战役、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