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世重生之吴三桂传奇-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山洞中正是热火朝开,有百余工匠正在火炉前工作,熊熊的火焰使人虽在严冬也感觉不到丝毫寒冷。众人看到三桂,除了几个正在关键时刻工匠外,其余人纷纷停下手中活计,聚天三桂跟前,与这位给了他们安稳生活的庄主打招呼。这些朴实的工匠并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蕖,翻来过去只是那几句话,可却让三桂倍感亲切。三桂在山洞中一直呆到傍晚,查看过了已经生产出的火铳后又对一一看了这些工匠的打造过程,对其中的一些小问题提出了些建议,最后才恋恋不舍的回了山庄。回到山庄却又有一个惊喜正等着他。原来小凤儿一早起来不见了三桂,就知道三桂一定是回了山庄,便闹着要来找三桂。吴家人自从昨晚的事后,有意成全两人,不但没有阻拦,反而派了家丁将小凤儿送到了山庄。
三桂回到山庄便看到正噘着小嘴的小凤儿,上去搭话,小凤儿也不理采,三桂知道这次小凤儿恐怕是真的生气了,用了整整一天时间不断的赔不是,又答应了小凤儿无数个条件,才将小凤儿哄好。从这天起,三桂在山庄中不论走到那里,身后都会跟个漂亮的小尾巴,小凤儿这次可真是铁了心,决不再离开三桂一步。按照三桂对这段历史的了解,本以为取得了宁远大捷,应该能歇上一阵,要知道宁锦大战可发要等的一年半之后才会发生的。却不料五天后,吴府派人来找三桂,让三桂回府,说是有要紧的事。三桂不敢怠慢,马上随家丁快马赶回府中,却见到吴人正在府中,一见三桂,面露喜色,道:“少爷,天大的喜事!”
三桂不解,问道:“何喜之有?”“少爷,大人派我来找你回去,说是万岁爷将要降旨,对少爷进行嘉奖。”吴人喜滋滋的道,毕竟少主人晋升,自己身上也光彩不是。
三桂暗道:早该如此了,本来按照自己在宁远城的表现,早该嘉奖了,只是不知为何其余人等该提升的提升,该奖赏的奖赏,唯有对自己却是不闻不问。他却不知朝庭的难处。而促使明庭终下决心的却是朝庭派到后金的密探传回的消息。原来后金大汗努尔哈赤竟因伤过重已于三月初四病逝于盛京,后金众贝勒因汗位闹得正欢。四贝勒皇太极护送努尔哈赤回到盛京后,便率兵驻守努尔哈赤的府弟,直至努尔哈赤病逝后,他却密不发丧,引得其他众贝勒、将军率军围住院府,双方战事一触即发。袁崇焕很快也得到消息,派人飞马报与朝庭,同时奏请派遣人员,前往盛京,进行吊丧,进一步打探后金内部的虚实。
天启帝听闻此消息,连日来的烦恼也抛到九宵云外,后金内乱一起,必无瑕南下,大明江山稳若磐石。高兴之余,这天启帝召来宠臣魏忠贤,商议应如何对立下此大功的吴三桂进行封赏。这魏忠贤本是一地痞无赖,因在宫外与人争斗,竟被人一刀刺破阴囊,加之家中贫困,实在无法生活,才来到京中想要入宫当个小太监混口饭吃。却不料遇到堂兄魏朝,这魏朝早已是宫中太监总管,见堂弟落魄,便用手中权势将魏忠贤接进宫中,当了一名小太监。却不料这魏忠贤虽阴囊被刺破,却渐渐痊愈,恢复了男儿身,又与天启帝乳母客氏打得火热,淫乱后宫。天启帝登基,这魏忠贤也是水涨船高,加上平日里对天启帝自是溜须拍马,甚得天启帝欢心,将其升为宫中秉笔太监这魏忠贤却与客氏勾结,趁着天启帝一心喜欢木工等杂事,不理朝政,渐渐掌握了朝中大权。可天启帝却被蒙在谷中,此次事难决断,便又将其召来,询问应策。这魏忠贤那里懂得什么国家大事,不过看天启帝心情喜悦,想是对这三桂极为满意,当然不能违了皇帝的意,再说当年魏忠贤因拉拢孙承宗不成,差点被孙承宗以清君侧为名将自己斩了,对孙承宗的弟子袁崇焕当然也没什么好印像,不过因此次袁崇焕功绩显著,以万余明军大破后金十三万大军,已是天下尽知,他魏忠贤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违却陷害袁崇焕,不过他却也对袁崇焕不放心,如袁崇焕全掌关外兵马,有一天学着孙承宗入京清君侧,自己岂不是再无活路。
想及此处,他已下定决心,对这个素未谋面的吴三桂不但要加封,而且是要大大的加封,最好是能让其与袁崇焕分兵抗庭才好,想吴三桂不过是个十四岁的孩童,能有今日一方面是有人夸大其功绩,另一方面定是其家人功劳,等将来有机会将其招入京中,好好拉拢一番,还怕这吴三桂跳出自己手心不成。魏忠贤跪倒在天启帝面前,大声道:“启禀万岁,这吴三桂以十四岁之幼龄竟不顾自己安危于万军中救出其父,可见其必是忠孝之人,又率人炮击贼酋,致其病故,功在社稷,如何能不加封赏?我朝有此人材何惧后金贼众?天赐此福将于我大明,真乃万岁之福,我大明之福也!”
魏忠贤一番话说得天启帝点头不止,忙问道:“那依爱卿之见,应如何封赏才是?”魏忠贤故做思考,片刻后才答道:“依老奴之见,此次宁远大捷虽袁大人应为第一功臣,可若非此子击伤后金贼酋致其撤兵,这宁远最后守不守得住还在两难之间,可见此子功绩还应在袁大人之上,若是赏得轻了,怕是体现不出万岁爷的心思,也怕关外将士不服……”
天启帝闻言连道:“不错、不错,到底应好何封赏?”“启禀陛下,依老奴之见可封其为游击将军,助袁大人共同镇守宁远。”魏忠贤虽然想培养一个与袁崇焕相对的势力,可此时还不知吴三桂心思如何,加之其的确年幼,也不敢将其提拔过快,便先让吴三桂当个游击将军,将来看到表现再说。天启帝点点头道:“就依爱卿所言,明日早朝宣旨。”
当努尔哈赤于三月四日病逝的消息传到宁远时,顿时举城欢庆,终于可以过几天太平日子了。当三桂听吴人说道努尔哈赤于三月初四病故时却是心中大惊。
只因三桂知道,按历史记载这努尔哈赤虽在宁远城下受伤,可却并大碍,只是因宁远之败后郁郁寡欢,陷入苦闷。直到八月十一日,才在沈阳东40里的叆福陵隆恩门鸡堡忧愤而死。难道这消息是后金故意放出的假消息?转念一想,又觉不太可能,如今明弱金强,后金实在是无此必要,那么努尔哈赤是真的被吴地一炮打死了?这整整比历史记载早了半年有余,三桂心中明白,原来历史是真的可以改变的,那么只要自己努力,日后的汉奸录上将不再会有自己的名字,自己甚至可以利用比现代人多出的这四百余年的知识进一步改变历史,使中华大地不再成为外国列强的狩猎场。
第七章 三桂接旨
高兴之余,三桂却又担心,随着此次历史的改变,不知会不会影响到今后的历史,特别是根据历史记载,在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登上汗位,于明年再次率军攻打明关宁锦防线,却被袁崇焕再次率军击退。可三桂知道,一年后的宁锦之战虽然胜利了,可那是建立在袁崇焕加强了宁锦防线的建设,可如今努尔哈赤早死了半年多,不知皇太极的进攻会不会提前,现在的宁锦防线还不见踪影,锦州城自高第下令撤回关内后,如今已是败城一座,如何能抵得住后金进攻。三桂坐在房中真是越想越乱,半天也没能理出个头绪。吴人却不知三桂的担心,只顾着高兴,道:“少爷,老爷让我来找你去宁远,听说这几天圣旨将直接下到宁远。咱们还是赶快收拾收拾,去宁远吧,别误了大事。”虽然三桂心中还有疑虑,可接旨这种大事,却是耽搁不得,为保安全,又忙叫下人去山庄告诉旋风狼骑收拾行囊,到吴府集合,共同去宁远城。几日后,三桂一行人又回到宁远,只是三桂发现,此时的宁远却不同往日,尤其是城内军民,每个人都是一脸喜气,就连见到父亲与舅父时,两人的高兴劲儿也是溢于言表。三桂知是因努尔哈赤的死讯,两人才会如此高兴。
虽只有几日没见,可爷仨还是有说不完的话,加上三桂此次来宁远又给两人各带了十把新式火铳,喜得二人如同孩童一般。两日后,三桂正在房中研讯兵书,卢信却推门走了进来,一见三桂不由分说,兴奋的拉起三桂便向门外走去。三桂当然不肯,好不容易才问明白,竟是有圣旨到,而且还是指明要自己前去接旨。三桂听闻此言,只能苦笑着随卢信出了祖府向袁崇焕的将军府行去。到了将军府,只见袁崇焕、满桂、祖大寿、吴襄等人都已等在府中,还有一白面无须之人坐在府中央。看其长像不用问三桂也知道,此人必是太监无疑。那太监见了三桂,站起身形,取过圣旨,用太监特有阴阳怪气道:“圣旨到!”在坐众人都跪在堂下,听那个老太监宣读道:“奉天承运……”
三桂跪在最后,根本无心听那老太监在说什么,还在想着刚才看过的兵书,直到那老太监哼哼呀呀半天,收起圣旨,众人也站立起来。
众人都是喜形于色,原来袁崇焕在取得宁远大捷后,奏报旨准,集中力量,建立关宁锦防线的北段——宁远到锦州的防线,防御后金进攻已获批准。而且旨中还将祖大寿提升为前锋总兵官,挂征辽前锋将军印,驻锦州。吴襄、三桂也被提为游击将军,两人却不知,这次提升全是仗着三桂,魏忠贤为了给袁崇焕树立大敌,不异血本,不但提升了三桂,竟连祖大寿和吴襄也再次得到了奖赏。众人纷纷向三人道贺。虽然现在锦州还只是一座败城,却也不要紧,原本高弟命关外各军撤回关内,锦州军民按令撤出,后金来攻时,锦州因无明军,所以逃过了一劫,城墙等设施并没有损坏,后金也只是派少量兵丁驻守,宁远大败后,这连这些兵丁也都逃回了盛京,此时的锦州已是空无一卒。祖大寿在谢过众人后,过来拉着三桂高兴的道:“好甥儿,如今也是游击将军了,将来前途更是不可限量啊!”其余众将也纷纷上前恭贺三桂,只有吴襄站在后面,一言不发,却看着三桂不断微笑。三桂这才明白过来,原来自己由一平民,一下子被提升为了游击将军,并在祖大寿帐下听令,这真可畏一步登天,三桂虽不愿意,可也不得不走到那太监面前,跪地谢恩。
那太监却是魏忠贤派来的亲信,此行一来是要宣旨,另一方面却是要打探吴三桂的虚实,看这个吴三桂到底能不能拉拢过来,以形成与袁崇焕相抗衡的另一股势力。今天一看,其父吴襄、其舅父祖大寿等人也都是一代将材,加上吴三桂这个新星,将来成就怕是还要超过袁崇焕,只是不知这吴三桂到底能不能拉拢得住,不过这却不急,吴三桂到底还只有十四岁,不怕他不就犯。圣旨中同时还宣布设立镇守山海关等处太监一员,司礼监秉笔太监、总督忠勇营兼掌御马监印务刘应坤;左右镇守太监二员,乾清宫管事提督、忠勇营御马监太监陶文、纪用;分守中军太监三员,乾清宫打卯牌子、忠勇营中军、御马监太监孙茂霖、武俊、王莅朝,仍俱在山海关驻扎。他们任务虽名为清查粮食器械数目、官兵马匹强弱,但实际上却是魏忠贤不放心袁崇焕,怕他在关外拥兵自重,将来对自己不利。这圣旨在朝中宣读时,朝中上下便已是议论纷纷,不少有识之士纷纷上书请天启帝收回成命,可天启帝早已被魏忠贤迷惑,当然不会听众臣柬言,执意如此,袁崇焕也是无奈,只能善处同内监的关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