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世重生之吴三桂传奇-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驻防宁远,御守关门,以固京师。
袁崇焕又将年迈母亲和妻子从南国接到危地宁远,赵率教也把自己的妻儿迁来居住。他们誓言:“土地破,则家与之俱亡!”其他众将责受命战则一城援一城,守则一节顶一节,信守不渝,死生与共。同时为加强战力,袁崇焕几次上书言道:“南兵脆弱,西兵善逃,远求难致之兵,当以辽人守辽土。”并奏请以新募辽兵取代部分调兵,养辽人守辽地。经朝廷批准,裁汰调募冗兵4000余员,以辽民精壮者补充。原本各地调军官疲兵猾,困扰辽军多年,朝廷内外,未得良策。袁崇焕上述办法,终破旧弊。袁崇焕又将关上与关外、南兵与北兵、招募与家丁等混乱编制,核实为92231员名,分战兵与守兵——战兵为机动作战部队,分为步营、骑营、锋营、劲营、水营,含步兵、骑兵、车兵、水兵等兵种;守兵为戍城守堡部队,按其所戍城堡大小,分为屯守、马援、台烽等不同编制;另有镇军、驿骡、拨马,以警卫、驿传和哨探。同时奏请添置火炮,整修器械,查盔甲,点守具,使辽军武器装备,得到极大改善。为解决粮饷问题,袁崇焕筹措粮饷,安置流民,以辽土养辽人,以辽人守辽土,在辽东之地大力开展屯田。并将屯田、御守、争战相结合,使民安、兵强、镇富相联系,从而促进了关宁锦防线的重建及其强固。
又加强与蒙古诸部联系,对察哈尔林丹汗与哈喇慎36家,赏酒食,颁额赏,进行笼络,联手蒙古,对受后金攻逼纷投明边的漠南蒙古内喀尔喀部民,给以安置。他利用矛盾,后金灭叶赫,叶赫贝勒金台石的孙女是林丹汗的苏泰汗后,以此联蒙抗金。袁崇焕重建关宁锦防线,以精明之指挥,坚固之城池,勇劲之军旅,有效之屯田,守为正著、战为奇著、款为旁著之战略,凭城用炮、以炮护城之战术——关宁锦防线在宁锦激战中,成为坚不可摧的长城。宁远鏖战结束之日,便是宁锦激战准备之始。袁崇焕在重建关宁锦防线、准备未来大战之时,皇太极也在进行战争准备。因努尔哈赤突然病逝,后金内部矛盾已经达到一个顶峰,皇太极虽暂接汗位,可他却命令不动大贝勒代善和二贝勒阿敏,至于莽古尔泰因连受三桂打击,已不再过问政事,每日只知苦练马上本领,只等将来与明军再战,赢回颜面。正白旗在武理堪的率领下已被皇太把持。皇太极本想利用与明军停战阶段征抚右翼漠南蒙古和左翼朝鲜,免除后患,却遭到三大贝勒及朝中众臣以为大汗报仇为紧所反对,不过这却只是台面上的理由,实际上却是代善和阿敏看蒙古和朝鲜实力较弱,怕皇太极在征伐过程中命自己分兵进攻,他却坐享其成,自己折损了实力,却只便宜了皇太极。
而与明军作战,双方则势均力敌,后金势必起全国之力方能与之匹敌,他皇太极也必须亲自披挂上阵,此战若是胜了固然欣喜,皇太极与明军也必将两伤,自己在朝中说话的声音也可以大上许多。就是败了也无所谓,只要自己看形势不妙保存实力,这后金大汗最后是谁还说不准,最好是皇太极也像努尔哈赤一般战死杀场,才是最为理想。所以,后金与明朝的战争,箭在弦上,一触即发。而在此时三桂也在积极备战,虽然他知道这宁锦一战将是明军再次大胜后金,可他也不敢大意,虽说是胜了,可战争瞬息万变,就是最后取得了胜利,若是自己或是父亲、舅父在战场上不幸阵亡对自己来说却也是败了。三桂回到锦州,因已是游击将军,祖大寿和吴襄商量之下将手下精锐士卒共抽调一千,归三桂统领,这些士卒都是祖、吴两家的子弟兵,不但武艺精堪,而且个个忠心,算是吴三桂最初班底。
三桂又对原来的旋风狼骑及少年猛虎作了调整,成立了猛虎一团和恶狼一团,其中猛虎一团人员暂为一千人,将庄中所有年纪超过八岁但未满十四岁的的孩童收入到这猛虎一团中,又从中选出最优秀的百人组成少年猛虎。至于这一团则是因为以后势力不断扩大,收容的孩童必然增加,到时猛虎二团、三团也将随之产生。至于庄中十四岁以上,未满十八岁的则加入恶狼一团,同样好中选优,聚集百人重新组成旋风狼骑,做为三桂的亲兵,随待左右。
第十章 经营宁锦
原来旋风狼骑中已满十八岁的则全部充入这一千士卒各队中,同时三桂又开了个全军比武大会,大会分文、武两项,择其成绩优胜者任旗总、百户、副千户等职。最初的旋风狼骑中有二十余人已满十八岁,他们也的确没让三桂失望,在全军比武中,都成为了旗总、百户,那些从祖家、吴家抽过来的老兵对这种由比试选出来的将领也没有丝毫意见,虽然看上去年轻些,可人家是凭自己的真本事上来的。队伍中的两名副千户则是卢信和祖泽远,两人在比试中不论文武,竟未败一场,直到最后决战,两人才碰到一起,却也是各有千秋,卢信因年纪长祖泽远几岁,胜在沉稳,在文试中高过祖泽远。而祖泽远则年轻力胜,沙场决战中,稍占上锋,同时三桂也没忘了远在盛京的多尔衮这枚暗棋,答应“援助”他的一排护卫则在旋风铁骑和少年猛中挑选。又怕被后金其他人看出破绽,三桂此次挑选的人员大多具有后金血统。
这些年后金攻下大明城池近百,每到一城后金都是奸淫烧杀,无恶不做,不知有多少大明妇女被奸之后怀下孽种,这些孩子一出世便被抛在荒野,命好的被人拾去,渐渐长大,可在这战火滔天的辽东,那里又有净土,也许下一次破城之时,这些勉强活下来的婴儿便会再次变成孤儿。三桂在辽东收养的这近千孤儿中,就有一部分是这种情况,他们被三桂收养后,对三桂忠心耿耿,而对后金却是痛恨入骨,三桂不需担心这些人会背叛自己。最后三桂挑选出十八名头脑灵活,而且忠心的弃儿,乘吴迪的商船前往盛京。又让吴迪在盛京设立商铺,一方面贩卖后金紧缺的盐茶等物,另一方面作为密秘联络地点,并派出原来旋风狼骑中最有心计的吴玄负责。多尔衮见到三桂给他派来的这十八名护卫也不敢怠慢,按照三桂吩咐将其中十人安排到手下军中,另外八人便做为身边亲卫,不离左右。
同时多尔衮仿佛忘了母后的死,对皇太极却是百般奉承,而皇太极为对付三大贝勒及朝中众臣,也极需在后金这些已经稍显败落的皇亲国戚中找到帮手,两人却是一拍即合,皇太极对多尔衮也不是毫无防备之心,可多尔衮却已将仇恨深埋心底,对皇太极言听计从,对母后的死,多尔衮言明那是父汗遗昭,又有代善等人从旁进言,他也理解皇太极的苦处,时间一久皇太极也放松了对多尔衮的堤防。
皇太极继汗位之后,对努尔哈赤的一些失误之策,适时做出调整。努尔哈赤晚年,特别是进入辽河平原以后,实行了一些错误政策——大量迁民,按丁编庄,清查粮食,强占田地,满汉合居,杀戮诸生,遭到辽东汉民的反抗,矛盾十分尖锐。汉人有的向饮水、食盐中投毒,有的把猪毒死出售,有的拦路击杀单独出行的满人,有组织的武装暴动也此起彼伏。努尔哈赤却没有停止对汉人的奴役和屠杀,继续执行高压政策。结果矛盾进一步激化,人口逃亡,丁壮锐减,田园荒芜,寇盗横行。皇太极登位后,立即革除弊政,调剂满汉。对汉民他提出汉人壮丁,分屯别居;汉族降人,编为民户;善待逃人,放宽惩治,强调满洲、蒙古、汉人之间就和睦共处。汉官原从属满洲大臣,自己的马不能骑,自己的牲畜不能用,自己的田不能耕;官员病故,妻子要给贝勒家为奴。皇太极却优礼汉官,以此作为笼络汉族上层人物的一项重要政策。对归降的汉官给予田地,分配马匹,进行赏赐,委任官职。皇太极在对后金进行一系列改革时,三桂却正忙着训练手下一千士卒,至七月,冰凌山庄又传来喜讯,三桂一直挂念的制式长枪终于研制成功,虽依旧全靠手工打制,可长枪除紧要部件外,枪托、枪柄全为木制,成本却是下降不少。更重要的是工匠们按照三桂所讲,在枪管内刻制了螺旋膛线。
隐藏在枪膛内的膛线,凹下去的小槽被称为阴线,凸起来的则叫阳线,两条相对阳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叫口径,子弹头的直径要比口径稍大一些,这叫过盈,只有这样才能使子弹头嵌入膛线而旋转。这种浅阴线和稍带圆角的阳线膛线结构保证了膛线内不会因使用黑火药而堆积过多的火药残渣。线膛枪的原理其实并不复杂。当子弹在火药气体的作用下嵌人膛线时,便沿着膛线向前运动,同时开始旋转,旋转的弹头与陀螺相似,子弹轴相当于陀螺轴,弹道的切线,即弹头离开枪口后的飞行方向相当于垂直轴。弹头的转速达每秒2000余转,它不但绕着弹头做圆圈运动,且弹头的轴线始终围绕着弹道切线做锥形运动,从而能克服空气阻气,不断向前飞去,保证弹头稳定地向前飞行。因此,一颗小小的子弹竟能飞几百米的距离,其道理就不难理解了。而且枪的膛线条数多少常与枪的口径大小有关,一般在3 ~12条之间,按照三桂的吩咐,这批长枪枪膛中都刻有4条膛线,并采用右旋,有了膛线,子弹头离开枪口时的旋转速度虽达不到后世的旋转速度,可也高达每分钟旋转10余万转了,充分保证了弹头足够的飞行稳定性,保证了子弹的飞行距离。三桂马上命庄上停止制做新式火铳,命其加紧制作长枪,为不久的锦州大战做好准备。至十月,长枪已装备了三桂帐下千余士卒,同时训练也基本结束,只等实战来检验这支队伍的战力了。
本书马上就要下榜了,如果大家看着还可以,可千万要收藏。此时后金却发生饥荒,谷一斗银八两,甚至有人食人肉者。皇太极内焦外困之下,只能发动战争,让官兵向辽西抢粮食,转移社会矛盾,缓和社会危机。对后金即将发动战争一事,三桂却早已通过多尔衮及派去的十八护卫秘密告知,三桂得知这一情况后,心中一惊,看来随着努尔哈赤提前病故,这宁锦之战竟整整提前了近一年之多,不过对皇太极却也极为佩服,没想到这皇太极竟与后世某此国家领导人一般,国内有了矛盾便通过发动战争来将矛盾转嫁。三桂马上亲至舅父祖大寿府上,将这一情况告诉了祖大寿,不过消息来源却只说是叔父吴迪所告。祖大寿也不疑有他,听后一惊,带三桂来找赵率教,赵率教不敢怠慢,一方面派人却通报袁崇焕,一方面聚齐锦州大小官员商议大事。
经过半年修建锦州城已修建一新。锦州城,即原广宁中屯卫城,位于小凌河与哈喇河之间,北依红螺山,南临辽东湾,地处险要,势踞形胜,为明关宁锦防线的前锋要塞。经过整修,锦州城已恢复旧貌,城周围六里一十三步,形式若盘,城池深一丈二尺,宽三丈五尺,周围七里五百七十三步。城门为四:东宁远,南永安,西广顺,北镇北。锦州城由内监纪用和总兵赵率教驻守,总兵左辅、副总兵朱梅为左、右翼,祖大寿为前锋,统兵三万。只是大凌河城及右屯卫等周围堡城,尚未竣工,赵率教为减少伤亡,报与袁崇焕,请求将周围尚未竣工堡城守卒及普通百姓尽皆迁入锦州城,全军凭城御敌。得到战报的袁崇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