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新中华民国史之戏说张作霖 >

第22部分

新中华民国史之戏说张作霖-第22部分

小说: 新中华民国史之戏说张作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火车上,熊希玲向我介绍了我出国七个月来的东北的状况。在1919年的一年里,全国有超过500万的流民进入东北,大片的荒地得到开垦,东北获得了第一个大丰收。农业税收和农民购买的政府债券再加上美国与年初支付的首批400万美元的援助(1美元约合5元人民币,也就是5两白银)已使政府的财政大为好转,同盟政府已可以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由于农民大量去开垦新的土地,地主只好不断的降低地租,现在最赚钱的就是收地租了。因此,越来越多的地主把土地改为农场,从国外购买机械采用机械化生产的方式进行经营。对农业机械的强大需求已是精明的商人看到了商机,国内已有3家企业生产农业机械,美国也有一家企业在中国设立工厂。
    由于苏俄革命的影响,大量对俄国革命持反对态度的俄国人迁入东北,据不完全统计,人数应该超过60万。其中,白俄军的散兵游勇大概有5万多人,这些人自称是哥萨克人,也就是自由人,他们说他们来到了一个哥萨克斯坦,也就是自由的地方。这些人加上先后迁入的家属,总数超过20万。其他的就是各色各样的俄国人,包括商人、政府官员、学者、不同政见者甚至无业游民,再加上原来就在东北存在的10多万俄国人,现在东北已有70多万俄国人。这些俄国认为东北带来了资金、知识、劳动力。哥萨克基本上居住在农村,他们在东北的荒原上建立一个个新的村子,延续传统的生活方式。那些有钱有知识的俄国人对东北的贡献就更大了,中科院有不少研究人员就是俄裔的专家,而俄裔商人则在东北开设了各种工厂。
第二十八章 军威何在
    现在整个东北的经济形势之可以用飞来形容。现在东北已经成为全中国最大的重工业中心,CSC的钢年生产能力已超过万吨,大大的超过了湖北的汉冶萍公司,煤炭的年生产能力也超过了600万吨。现在到上海发行股票、债券或可转换债券的企业的资金80%以上都是用来投资东北,上海股票市场的繁荣可以说就是通过东北来支撑的。除了可以从上海获得资金外,现在东北从美国银行获得贷款也比全国的其他地方容易许多。因此,东北标签在企业界很是时髦,很多人挤破脑袋也要把自己同东北车上关系。
    日黄昏,列车缓缓的驶进了沈阳站。我窗外发现了密密麻麻的排在路两旁的欢迎人群。当我走下火车,上来迎接我的是联省议会的总召集人刘哲,现在他的权力可大着呢?
    “哈哈,雨亭你这次可以说是满载而归啊!我怎么就没看出你能有这么大成就。”刘哲高兴上前握住我的手并笑着向我说道,在他的后面是一班脸上洋溢和笑容的同盟议会、政府、军队、法院的高官。
    “哈哈,敬舆兄,你夸奖了,我只是运气好罢了。对了,思缄兄,我看你还是吩咐国民警卫队注意一下秩序,教导师远道而来,咱们可要好好招待啊!”
    庄蕴宽应了一声,并开始去布置。有一个文官来指挥军队,这在中国只有东北存在,在东北军人只需服从命令。
    就在我刚说完,我向火车上的德国教导师示意可以下车。同盟的人都知道我雇用了一支德**队,但是不明白我为何会雇佣战败之军,我想今天他们就会见到。这一次中国人见到的不是八国联军中流氓军人,而是一支真正的欧洲最强的军队,一支透着杀气的军队。这支德国师的师长是格尔德·冯·隆德斯泰特(1875年~1953年),和我同岁,在德**官团中他是最年长的。他出生在阿舍斯莱本一个延续了850年之久的军人世家年毕业于高级军校,被派到驻卡塞尔步兵团任职年升任步兵团中尉副官年军事学院毕业后,任步兵团上尉连长。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初任预备第22师参谋,继任喀尔巴阡山某军首席少校参谋官,大战结束时任西线第15军参谋长。这个人是我通过兴登堡元帅特地向德**方要来的,德**人注重资历,因此需要他这样的人来统帅全军。
    德意志师秩序井然地走下火车,他们基本上五人一排,派着整齐的队列向沈阳南的军营开去。从他们整洁的仪表、划一的动作就可以看出他们的军纪是多么的严谨。看着这支威风凛凛的军队,一时之间,人们只能听到他们踏地的声音,简简单单,但却透出压迫人的气息。他们的装备极其精良,配备了大量的各种机枪、火炮,即使他们手中的步枪在职业的军人看来也比日式装备好很多。而且德国人身材高大,看上去更是威风凛凛。
    “这样的军队也会打败仗吗?”张作相疑惑地说道。
    “一流的士兵还要有一流的将领来统帅,一流的将领只有在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时才会保证部队不会战败。”
    “哈哈,是啊,不过有这样的士兵也是很美的一件事啊。这次,我带回来了10万德式装备,怎么样,这是教导师,看你们配备了德式装备后能不能在演习中打败他们。”我笑道,不禁为自己的聪明感到得意。
    “大元帅是说,将会有部队和教导师做对抗演习?”郭松龄疑惑的问道。
    “是啊,不是有,而是每一支部队都要进行这种演习。我希望国民军能够超越他们,这样才有志气嘛!”
    “不错,这主意不错!”张作相和郭松龄同时说道。
    一直等到德德意志师离开人们的视线,才听到刘哲惊讶的说道:“哎呀,这就是美龄小姐吧?雨亭兄,你这媳妇很不错吗?”众人这才注意到宋美龄,看来,他的魅力还真大阿,这一会,大家都在说她。
    当晚,我带着宋美龄回到总督府。我夫人见到宋美龄果然很高兴,宋美龄这时忽然变得十分乖巧,那话说得叫你不沉醉都难。我只好自己吃自己饭,女人说话,男人不要插嘴。几天之后,我就发现一个惊人的现象,虽然只是定了亲,但是张府上下都称她为少奶奶。我只摇头,看来他的手段真不简单阿。我也是风流之人,光夫人就有五个,幸好我的结发妻子已经过世,三夫人又被我气死;要不然我都不知怎么自处。我有四个儿子五个女儿,而五夫人现在又要生了。这两年来我转了性子,他们也越来越放肆了。在学良在家的时候,他们就把学良当成个“头”,以同我这个家长对抗。现在学良被我送到美国去了,可是我千算万算算露了一点,那就是宋美龄一说自己是他们的弟媳或嫂子,他们马上就在那边亲热得叫个不停,新的头就这样产生了。我也只好自认倒霉,命苦,没办法,天将大任于斯人嘛,只要我能熬过去,前面就是一片光明。哈哈,只好QQ了!
    日,我要在长春的丁锦来见我,同时,我还叫陈先周来见我。我想了好久的计划终于要实施了。当日,宋子文和孔祥熙结伴来见我。
    “叔父好!”按照辈分,我自然比他们大一辈,不过我还没有七老八十,所以只好是叔了。
    “你们两个现在发财了嘛,一个是中国最大的铁路老板,一个是中国最大的钢铁老板。”我开玩笑的说道。
    “这都是托叔父的功劳!”两个人接连表态到。
    “我是有些功劳,不过我不能保你们一辈子,将来我也是要下台的。你们最终还得靠自己。”我看他们又想搞裙带关系,赶忙加以开导。
    我看他们俩默不作声,我继续说道,“你说在十几年前什么人最不用担心自己的日子?”
    “皇帝啊!”他们俩愣了愣说道。
    “是啊,皇帝最逍遥。现在中国没有皇帝了。但是,事实上很多人仍然可以像皇帝一样。你们听说过美国的钢铁大王卡耐基、石油大王络可菲勒吗?只要你们也能成为钢铁大王和铁路大王,那不是一样可以富可敌国,获得自由自在吗?”
    “侄子受教了!”我看他们两直点头,心里想到,现在你们才开窍阿。
    “你们有什么计划吗?钢铁和铁路可是国家强盛的基础啊,如果你们干好了,不但自己可以大大的发财,而且将来还会青史留名,成为后世史书上大书特书的人物。”
    “现在CSC基本上为我们控制了,日本国内已经发生了危机,他们不会为了控制权和我们进行经济战。而且CSC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钢铁生产企业。但是市场的需求仍然是巨大的,而且资金也可以很容易的筹措到,技术上我们可以从美国或者德国进口机器,我想今年就扩大生产,如果顺利今年的生产能力可扩大一倍以上。”宋子文想想说道。
    “我看子文的钢铁扩张的余地很大,现在我也准备铺设新的铁路,而且政府也在招标新的铁路,这需要很大的钢铁。而且政府将建立很多的军事工业,用钢量也是很大的,还有,现在很多人开始学国外一样开始制造各种机器,一旦机器工业发展了,那么需要的钢铁量就更大得不得了,我看我们将来我完全可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企业。”孔祥熙接着道。
    “有志气是好的。不过如果有困难完全可以和人合股嘛,只要你们保持控制权就可以了。”
    晚上一起吃过晚饭后,他俩就满意的离去了。现在大家也算一家人,故而他家也欢欢喜喜。我的夫人看来是个传统的人,这么多人她竟然越忙越开心。宋美龄当然由过去帮她,这样两人的关系之可说日以千里,我看过不了多久,他们就会成母女了,要是母女连心,那我就真地成为孤家寡人了,树大招风,在家里也是一样啊。在席间,我对孔宋二人说,如果他们想在东北大干,就应该把宋老夫人接来,不能她一个人在上海。宋美龄不想两边奔跑,我夫人也好客的很,正愁没有知心人,也一同在旁帮腔,那两人也只好唯唯诺诺,赶快答应面的麻烦。
    我知道,没有钢铁对于军队来说这叫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是要是没有科技含量,那么钢铁就成为废铁,我知道这个世界上在最致命的常规武器,那就是飞机,天上、地上、海上都是他的舞台。我知道,制空理论的鼻祖杜黑将会在明年发表他的著作,但是似乎注定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是,我则必须做准备了。
第二十九章 飞机潜艇
    23日,丁锦和陈先周先后来到总督府来和我商议。当时我通知的戈林却没有来,我不禁奇怪,按照我的想法德国人是非常严谨、守时的,这戈林肯定有什么事。
    “慕韩兄,你能到东北来工作,我真是不甚感激啊!”我看丁锦和陈先周一起走了进了来,赶忙起身迎接,这种收心的小事是一定要做的。这丁锦可是熊希龄飞了好大的劲才请来的,我可不能把他吓跑。
    丁锦,字慕韩,号乾斋,清光绪五年(1879年)五月二十七日生,无锡南门外南塘人。少年中秀才,曾设馆授徒,并潜心进修英文与数学。光绪二十七年任俟实学堂数学教员。光绪二十九年入保定军政司译书。光绪三十年考入保定北洋将弁学堂,在校学习成绩突出。光绪三十一年毕业后任陆军贵胄学堂教员。宣统二年(1910年)任云南军事参议兼步兵第73标(相当于团)统带。因目睹清王朝腐朽,遂倾向革命,秘密参加同盟会,不久被清政府通缉,幸及时逃出虎口。辛亥革命后赴日本帝国陆军大学留学。民国元年(1912年)回国,初执教于保定军官学堂。李宗仁、白崇禧均为其学生。后任陆军部教育科长步兵上校加少将衔部参事,授陆军少将辞,丁锦任讨逆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