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墓行-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的内容是坐禅定念,以摄魂术干扰对方的思维,负者要按照胜者的要求做一件事。我心道:你这日本娘们还怪他娘的花花,你不知道,我堂堂中华的道派、佛教,入门的第一关键就是定力吗?你以为那武士道是你们自家的知识产权,殊不知,那只是我中华文化在多年以前给你们那孤悬在海中的小岛撒的种子。
我们就这么背靠背地坐在了地上,而且后脑勺还贴在一起。
虽然,我不会摄魂术,但我相信,以我多年练鬼卦六十象经的定力足以应付她偷鸡摸狗学来的非正宗摄魂术。
谁知,她用的摄魂术竟然是邪门的骚术与催眠术的杂交品种。从一坐下开始,就咕咕呱呱地自我介绍,说她的名字叫武川真由美,非常喜欢中国,还说要为在中国犯下累累杀人罪行的祖父——武川赎罪,准备找一座寺院,做一个带发修行的和尚。
这东洋女人确实有点高明,懂得走情感攻击的路线。不过,看她们装神弄鬼的,就没安什么好心。那几个莫名其妙死了的盗墓贼肯定是她们弄死的。
“你困吗……我有点困了,”武川真由美的身体开始晃动,头倚靠到了我的肩上,“我靠在你肩上哦,这一次算我输了,不比了,我要先睡一会儿了。”
她还说睡就睡,干脆半转了身,趴在了我身上。
但是,我心里依然警惕着:这日本女人,弄不好还懂孙子兵法,先示我以弱,然后,再攻心为上。
说好了比到早晨六点,那么在这段时间内不管发生什么事都不能轻忽视之。古有请师出屋的典型案例,孙武他老人家早就用过了。
(请师出屋的典故,精确的名字我记不到了,大概是鬼谷子测试他的两个学生——孙武与宠涓的智力,出了一个题目:谁能把他请到屋外去,谁就赢了,可以得到他的鬼谷奇书。宠涓不假思索地道:那还不简单,在房子周围置干柴若干,点上火,师焉有不仓皇奔出之理。而孙武却一直眉头紧锁,一副苦思无策的样子。师问之,他苦巴巴地说,弟子愚,无策请师出屋,若师身于屋外,则弟子可使师进屋焉。于是,鬼谷子很痛快地走出了屋子。)
孙子这一招端的是高明至极,令人防不胜防,暗含以已意驭人念的心理战,应该算作是摄魂术的基本基理。没想到武川真由美能使出这一招。
武川真由美越睡越瓷实,身体的重量全压在了我的背上。
这点重量算不得什么,最要命的是她的胸峰象两团火,惹得我一阵阵的烦躁,还有些许的心慌和意乱。
这比舞枪弄棒地互攻费劲多了,就算双方搏命,最其码眼前有个对手让你不断地积聚斗志。可是,武川真由美这样子,我又不能用尸魂钉收拾她,那样的话,不是证明我智商不如她吗!
有智商的日本女人还真不好对付。
好不容易硬捱着看到了天放亮光,我才松了一口气。
然而,这场比试行将结束时,武川真由美又出招了,她双手环住我的腰,吐气如兰:“抱抱我……抱抱我好吗?”恳求的声音透着一股让人无法拒绝的柔情,那绵软的脸蛋子很过份地贴住我,蹭啊蹭的。
快要顶不住了,我的手蠢蠢欲动,就想亲她狗日的。
可是,我不能啊,这个女人是怀着险恶用心到十三里铺来盗国宝的,就算她真的国色天香,我也得跟他划清界线。
就在我拒绝不是拒绝,出手不是出手委实对侵到怀中的东洋柔物心潮澎湃之时,一把很嘹亮的女强音划破了清晨的宁静:“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然后,女强人撇腔拉调地婉转了一个金属般高八度音:“我是你的大~~救~~星!”
第一卷 新娘鬼棺 第二十一章 滑动的石棺
大救星是孙菊灵嫣。
她站于太阳升起的东方一处高岗上引吭高歌。
我不得不承认,她来的太是时候了,这直接触使我猛地从地上站起来,义正辞严地拒绝了武川真由美嗲声提出的抱抱的过分要求。
这一次较量,算我勉强取胜,而武川真由美却露出意味不明的微笑,扭着杨柳般的细腰,袅娜地去了。
孙菊灵嫣如风般奔至我面前,鼻子闻,两手摸,还稍带着逼问,检查我丧没丧失国格人格。
一无所获后,又质问我有没有思想犯罪。
我诚恳地回答:有。
在遭受了她强烈的鄙视愤恨的眼光炮弹后,我立即投入了她所布置的检查鬼迹的工作中。
夜里想不明白的事,突然一下子想通了:范钢大哥说过,好几次倒斗都碰到了武川真由美这帮子少女鬼盗,她们能这么高度关注十三里铺的地下旧物,踩点那么准确,弄不好手里头也有一张渡边加乃之给我的地下墓葬图。
也许她们已经挖了好多地下通道了,要不然她们怎么象鬼一样地跟着我,而不显出身形。
孙菊灵嫣先发现了一个下水道式的地道口子。
经粗略计算,大约是每五十米一个外出口,距地面大都是1米左右。
打着手电,在地道里探查了三四里路,发现地道最后竟通向了新娘棺洞。
这一发现,我和孙菊灵嫣都着实吃了一惊:“新娘棺洞的内墓道竟在旋转着下沉,木门已经完全看不到了,只看到一个个巨大的石棺在顺着金字塔式的环形轨道慢慢地下滑。而滑行后的墓道随即被土石掩埋。
看到这情形,孙菊灵嫣比我还紧张,大声道:“必须向有关部门汇报,抢救国家的珍贵文物资源!”
我们要出地道时,发现已处在另一条旋道上了。未曾细查下,不知不觉地站在了土石层上,滑行了五十多米。
再要回去已是不可能了。那条伪装得看不出痕迹的通道撤掉了,看来是武川真由美处心积虑设的圈套。
这么缓慢地滑行在千年古旋道中,我忽然想到了那次在一个特大的城市滑滑梯,那是我很有限地在城市里给人看阳宅的风水。那位把一家几千万的机床厂只花几十万就弄到手的暴发户,赏给我和四娘一千块钱,于是,我终于象城里的孩子一样,吃着5块钱一盒的冰淇淋,呜嗷着滑了好几个小时,真痛快,痛快得我都想喊毛主席万岁,伟大的改革万岁!
想着想着,我竟然笑出了声,一不留神之下,立身不稳,滚到了石棺边上。
孙菊灵嫣却在忙着鼓捣她新弄来的微型手机。
(第一代手机是砖头式的蜂窝煤型,那时候,只要见谁拿了那玩意儿,绝对是一超大款)
一番忙活以后,她失望了,叹道:“完了,咱们要被活葬了,”她转头看了看我,又道:“你小子还笑,可惜了啦,我还没尝到人生真谛呢。”
在石棺上发现新大陆的我,顾不上听她的临死之言,很好奇地顺着石棺上的台阶往上走。
好高的棺石,得有七八米高。
走到顶上,我又顺着台阶往下走,孙菊灵嫣高声问我。
我回她,天无绝人之路,光明就在棺材里,让她快点跟上。
走下两米多,我发现了与那座能映天际的墓室壁画类似的一些壁画。人物形象倒似在诵经苦读,而且似乎在讲述一个大型典籍搬迁的故事。
费了一番周折,找到了开棺机关,左五右三地摁了八个石钮后,一个大型的墓陵图书室呈现在我面前。
有点失望,本来以为是金碧辉煌的皇家宝贝呢。
孙菊灵嫣呼呼地跑上来,略带赞誉地道:“没想到你小子还有点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大丈夫气概。”
我大言不渐:“在死神面前,只要你保持不屈的斗志,任他泰山压顶,百魔抓心,亦能岿然不动,死何惧有之,只不过是生命的另一种生存方式而已。”
看到一层层的满棺室的书册,孙菊灵嫣就要飞扑而下,我赶紧一把拉住她,取了吸盘软梯,对她道:“这种事,还是爷们先下,女人的阴气往往会引发不可想象的灾难。”
没容她分辩,我动作麻利地在智能软梯的慢放中进了棺室。
经过几次欲死还生的探墓考验后,我发现自己处变不惊的本事见长,竟能在未知石棺最终划向何处尚未测知的情况下,泰然自若地在滑动的石棺中实施较为细致的观察和揣摩。
墓室中的书册都摆在专用的石盒里,石盒做得非常精致,有点象现代建筑装修常用的大理石,但细看那些纹理,却又比大理石还要细腻,当然,也不是汉白玉。
石棺的长度,估计得有六七十米,宽也有三十多米,弄不好是典型的七三比例。
谁能下这么大功夫,弄这么一堆堆的书,究竟要做什么用?
我拿起一本,看到在书的左下角有“文渊阁”三个字。
当时,我不知道“文渊阁”是收藏《永乐大典》的。史称,明末文渊阁被焚,世上最浩繁的《永乐大典》可能毁于大火中,清乾隆年间,整理过一次,但八国联军时期,此书又遭浩劫,大多散佚。
《永乐大典》始纂于永乐元年(1403),永乐五年完成。计22937卷。主编为解缙、姚广孝等。《永乐大典》编纂之初,定有凡例21项,对材料的取舍、分类、排比等都有明确规定。全书按《洪武正韵》的韵目编排,以韵统字,以字系事。举凡天文、地理、人伦、国统、道德、政治制度、名物、奇闻异见以及日、月、星、雨、风、云、霜、露和山海、江河等均随字收载。全书分门别类,辑录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8000余种古书资料。凡入辑之书,不许任意删节涂改,必须按原书一字不差地整部、整编、整段分类编入。这种编辑方法保存了明代以前大量的哲学、历史、地理、语言、文学、艺术、宗教、科学技术等方面丰富而可贵的资料。
没想到,我这一歪打正着的发现,又引起了一场八国联军式的明争暗斗,我差点小命呜呼,皮教授差点被逐出科考院。
第一卷 新娘鬼棺 第二十二章 生门756
前前后后地把石棺里的书看遍以后,孙菊灵嫣吵吵着要想办法出去。
她的意思很明显,又准备向国家有关部门报告历史性的考古发现。
这《永乐大典》当年被烧被盗被抢的是副本,正本只有明成祖朱棣一个人知道埋哪儿了。有专家认为可能埋在他的墓葬地宫里,也有专家说会分开秘藏,以免墓陵被盗,永乐大典也遭殃。
历史上的争论,从来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只有等到有珍贵文物发现后,才会都闭上嘴巴。
用皮教授的话说,最有远见的历史、考古学家就是永远不让历史真相说话,就象《红楼梦》只有前八十回,养活了一批又一批靠红学吃饭的人,至今仍方兴未艾,让人大大地发财。
所以,为防止孙菊灵嫣急不可耐地出去宣告,我立即开动脑筋,将所有记忆中的《机关秘学》的机关设计构图浮想了一遍,准备找到能暂时性闭锁墓陵的机关,把我和孙菊灵嫣困在这座集结了几代人智慧而设计的宠大墓群里,给她讲点另类的知识,研究点更为隐秘的机关玄学,实现教授所说的,让历史真相只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愿望。
当前要紧的是先加速石棺的滑动,然后看看这些石棺的终极目的地。
真是有心人,天不负,在我试着确定了八卦向,第一次用四娘曾经教我的心卦罗盘学会了在封闭环境中定向,在震坤位找到了二十六本石书,一丝不苟地按照书位,一个个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