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恐怖科幻电子书 > 海魂(闪烁) >

第1328部分

海魂(闪烁)-第1328部分

小说: 海魂(闪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弹药与燃料呢!
    这期间,常荐新也与韩绍锋闹了好几次,主要就是舰队的消耗太惊人了,甚至让韩绍锋感到后悔,不应该让联合舰队参加支援登陆作战的行动。当时,韩绍锋甚至想要把第2支援舰队调来替换掉联合舰队,可是作战计划早就已经确定下来的,也不可能在联合舰队帮陆战队夺取了制海权之后,就将其踢到一边去吧,别说常荐新不会答应,谈仁皓与罗云冲也肯定不会答应。
    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谈仁皓并不是怎么关心,反正常荐新在处理纠纷的时候很有分寸,不像郝东觉那么冲动。当时,他最关心的还是在23日回到了诺福克的第23特混舰队,也就是大西洋舰队的最后一支特混舰队。因此,在30日,陆战队打下了最后一座有美军防御的岛屿之后,联合舰队就撤出了战场,返回了金斯敦。同一天,罗云冲发来了贺电,并且让韩绍锋尽快修复美军机场,外加建造几座野战机场,海航将尽快把作战部队部署到巴哈马群岛。
    可以说,打下巴哈马群岛最大的受益者是罗云冲。当时战略轰炸已经全面展开,很多问题也都暴露了出来。相对而言,尤卡坦半岛并不是一个理想的出发地,而要想扩大战略轰炸的规模,古巴才是最佳的选择,而部署在巴哈马群岛上的战斗机可以为重型轰炸机群提供全程护航,这样才能保证轰炸机的安全,并且提高轰炸效率。也就是说,在打下了巴哈马群岛之后,罗云冲已经开始考虑将轰炸机群转移到古巴去了。
第六十五节 风火燎原
    对美战略轰炸的前一个多月里,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当时罗云冲应该想到了这种结果,而导致轰炸效果不明显的因素是比较多的。
    首先是美国国土广袤,不是日本,或者英国那样的岛屿型国家,其国土总面积超过了900万平方公里,与帝国的核心地区的面积相差不大。美国的人口比较分散,除了东海岸与五大湖地区有一些人口上百万的大型城市之外,美国本土大部分城市的人口都只有10万到20万之间。在美国南部地区,也就是墨西哥湾沿岸,以及密西西比河流域地区,城市的规模都不是很大,其中人口最多的城市也就只有20多万,少的也就几万而已。人口分散也就导致工业相对分散。而美国南部主要是粮食与石油产区,比如密西西比河下游,以及墨西哥湾沿岸地区就是美国本土最大的石油产区,而密西西比河流域又是美国最重要的粮食产区。因此,其工业分布就更不集中了。
    其次是投入的力量不够,到十月底之前,罗云冲只有不到500架的“鹏”式轰炸机可以从尤卡坦半岛起飞轰炸美国南部地区。虽然大部分时候轰炸机可以携带最大限制的炸弹执行轰炸任务,而一次投弹量就达到了4500吨。可问题是,当时这500架飞机是分散部署的,而且各机场之间的联系并不是很顺畅。为了保密,又不可能采用无线电进行联络,只能依靠铺设在地面的电缆进行相互联系,当时几个机场间并没有完全架设好通信电缆。因此,轰炸机群很难协调行动,一般情况下,都是由100到200架轰炸机去对付一座城市,这也就降低了轰炸的效率。
    第三,轰炸机部队最初采用的是用来对付日本与英国的燃烧弹。而没有考虑到美国本土南部地区的实际情况。与英国,日本相比,美国南部地区的降雨量明显要大得多,其中墨西哥湾沿岸地区的年均降雨量在2000毫米以上,而密西西比河流域南部地区的年均降雨量也在1000到1500毫米之间。加上该地区广泛分布地河网,燃烧弹的效果并不怎么样,特别是那种在日本与英国收到了不错效果的燃烧弹的威力并没有预料的那么大。而要改变弹种,或者是获得效果更好的燃烧弹。不但需要时间,还需要部队在实战中总结经验教训,并且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兵工厂才能够根据部队的需要生产出更合适地弹药。比如,当时就有人提出应该增加燃烧弹内汽油的比例,也就是提高燃烧剂的流动性,以扩大杀伤范围,延长纵火时间,同时使敌人该呢感难扑灭由燃烧弹引发的大火,提高纵火效果。而这些信息在反馈回去之后。兵工厂还需要组织人员进行设计与测试。在确定符合实战需要之后,才会开始大批量生产,最后还需要让运输船跨越半个地球。将新的弹药送到前线去。
    官兵的适应能力也是一个问题。在九月份,492个机组的4000多名成员中,就有1423人患病,缺勤时间总计8247日次,而整个九月份的总出勤时间也不过就74000余日次而已,缺勤率超过了一成,这在以往是不敢想像的。除了飞行员之外,地勤人员的缺勤率也超过了一成。而这导致地结果就是很多飞机根本就飞不起来,降低了作战部队的出勤率。在九月中旬,罗云冲甚至没有一天能够把所有的轰炸机调动起来。到了九月下旬,能够在一天内出动300架轰炸机就已经算是相当不错的了。导致缺勤率居高不下地主要原因是飞行员与勤务人员不适合美洲地区的生活环境,还有变化无常的天气,饮食习惯也是个严重问题。后来,罗云冲甚至设法从国内调了上百个厨师,还专门安排运输船只为飞行员,地勤人员运送本土的食物,在各个机场都设立了门诊,在大的机场设立了医院。才逐渐解决了缺勤率的问题。
    以上这些因素都不是最重要的,对轰炸效率影响最大的,还是最简单,也是最不容易解决的问题,那就是缺乏护航战斗机。
    在九月十八日的时候,罗云冲就安排了陆航地战斗机部队进驻尤卡坦半岛上的机场,专门负责为轰炸机群护航。而当时陆航提供的都是航上程最远的战斗机,第一天就有三个战斗机中队进驻。随后,陆航又补充了一批夜间战斗机负责为轰炸机群护航,可这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从尤卡坦半岛到新奥尔良的最短距离是950公里,而当时作战半径超过了950公里的战斗机只有一种,那就是美国的“野马”式战斗机。在欧洲战场上,“野马”式战斗机经常伴随美军的B…17机群,以及英国皇家空军地轰炸机群长途奔袭德国本土的大城市,在执行护航任务,并且有轰炸机引导的时候,其作战半径甚至达到了1200公里(必须要有轰炸机引导,如果没有轰炸机引导,这些战斗机飞到1200公里之外后,恐怕早就迷失了方向)。当初,也正因为要为这些重型轰炸机护航,前去轰炸德国本土的目标,所以美军才对“野马”的作战半径有如此高的要求。相反,在唐帝国,从战争爆发打到现在,一直不存在同样的要求。
    不管是对日作战,还是后来轰炸英国,唐帝国的战斗机都可以靠近前线部署,比如在轰炸日本的时候,战斗机是部署在日本南面的八丈岛上的,而这座岛屿距离东京也不过就几百公里而已。在轰炸英国的时候,护航战斗机是部署在低的国家,以及法国北部地区的,距离英国本土也就200到300公里而已。因此,当时唐帝国,德国对护航战斗机的航程都没有严格的要求。
    在对美作战之前,很多人都认为轰炸机群会从古巴出发,如果能够夺取巴哈马群岛,还有百慕大群岛的话,护航战斗机的作战半径也全都在800公里之内。而海军的“游隼”。还有好几种陆军的战斗机的作战半径都可以达到800公里。因此,直到28年初,仍然没有人提出要研制航程更远的护航战斗机。
    对陆航的战斗机来说,950公里的距离太远了,更重要的是,大部分的重要目标还在内陆地区,而且随着轰炸范围的扩大,轰炸机的作战半径很快就超过了1500公里。在九月底的时候。轰炸了密西西比河中游地孟菲斯,轰炸机的单向飞行距离达到了2250公里。也就是说,当时没有任何一种战斗机可以为轰炸机群护航。实际上,就算是去轰炸新奥尔良,陆航的战斗机也就最多把轰炸机群护送到墨西哥湾的北部上空,然后就得返航了。
    最初几次轰炸,美国本土的防空力量还没有调整过来,轰炸机的损失也不大。从九月十七日开始,美军出动了大批战斗机拦截轰炸机群,而且主要就是在墨西哥湾上空进行拦截。避免让轰炸机群飞到美国本土上空。这也就迫使罗云冲在九月十八日紧急部署了护航战斗机。并且在接下来的几次轰炸中收到了不错的效果。美军也不笨,在发现对方出动了护航战斗机,而且摸清楚了护航战斗机的最大作战半径也就只能到墨西哥湾北部之后。美军收缩了防空圈,将拦截线设在了本土南面的海域上空,这样护航战斗机就起不到什么作用了。从九月二十七日开始,轰炸机地损失率迅速攀升,在十月三日轰炸蒙哥马利的行动中,出动的219架轰炸机被击落了33架,其中25架被战斗机击落,损失率高达156。罗云冲不得不紧急叫停,接下来好几天,轰炸机群都没有出动。
    当时。唐帝国航空兵已经有了丰富的战略轰炸经验,而在以往地轰炸中,有无战斗机护航,轰炸机的损失率很有可能相差十倍以上。也就是说,护航战斗机的重要性甚至不压于轰炸机。如果从飞行员的士气角度考虑的话,护航战斗机就更为重要了。当时很多轰炸机飞行员都承认,在有护航战斗机的时候,他们不会畏惧敌人的防空战斗机,可是如果没有护航战斗机的话。很多飞行员甚至认为他们不可能回到机场上。可想而知,如果连飞行员都感到害怕了的话,那么轰炸还会有什么效果呢?
    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三个办法,一是夺取前线机场,让护航战斗机靠前部署,这样就能缩短护航战斗机的作战半径。二是研制航程更远地护航战斗机,以满足全程伴随护航的需要。三是用其他的办法来提高现有战斗机的航程。
    如果继续以尤卡坦半岛为基地的话,那么第一个办法几乎不可行。墨西哥湾里面没有可以建立机场,部署护航战斗机的岛屿,特别是在靠近美国本土的北部海域,更没有合适的岛屿。而古巴西部地区还在美国的控制之中,如果将战斗机部署在古巴地东南部地区的话,护航战斗机的航程仍然不够。
    第二个办法也比较麻烦,虽然战时体制可以加快新式战斗机的研制速度,但是不管怎么样,研制一种优秀的战斗机,至少也得花上一年的时间,而在一年之后,恐怕就不需要航程更远的新式战斗机了。因此,当时罗云冲不可能得到新式战斗机,仍然得在海航与陆航里大规模装备的战斗机身上想办法。
    当时,帝国的好几家飞机厂也在设法解决这个难题,而且提出了很多在当时看起来极为荒谬,也不可能成功的方案。比如,为战斗机在空中补充燃料。
    这个方案是由成飞的工程师首先提出来的,既然战斗机可以在地面上补充燃料,那为什么不能在空中补充燃料呢?而且燃料本身是液体,可以通过管道输送,只要将管道从另外一架飞机接到战斗机上去,就能够为战斗机在空中补充燃料,从而提高了战斗机的作战半径。从理论上讲,这是完全可行的。在28年中期,成飞就用两架运输机首先做了试验,从携带燃料的运输机上释放出一根橡胶管,然后又接受燃料的运输机接住这根管子,再将燃料送到后面的飞机上。实验很成功,可是难度却相当大,而且当时还有很多其他的技术问题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