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魂(闪烁)-第2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也保证不向战区一侧派遣护航战舰,所有向交战国运送物资的船只都不得悬挂美国国旗,以避免擦枪走火。
这个协议对双方都有利,而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德国潜艇一直在大西洋中线(以英国格伦尼治为零度,西经32度)以东海域活动,而这条看不见的界线也成为了英法商船队的生死线。美国海军派遣地护航战舰只负责将商船队送到这里,然后由英法的护航战舰接手。而在这条线以东,德国潜艇可以肆无忌惮的袭击任何一艘舰船。
到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案》(23年中)之前,英法损失了超过一半的商船,虽然当时英法国内的造船厂已经开足了马力在生产新的运输船(甚至为此取消了很多战舰的建造计划)以补充损失的商船,可补充的速度仍然远远跟不上损失的速度。到23年6月的时候,英法虽然很快从美国拿到了大量的商船(大部分都是老旧的船只,有的还是在一战之前建造的)但是英法两国已经快要支撑不住了。
美国在这个时候通过《租借法案》来帮助英法度过难关,实际上就给了德国与唐帝国一个向美国宣战的理由。结果,唐帝国忍了下来,德国也不可能单独向美国宣战。《租借法案》对唐帝国的影响并不大,因为唐帝国的海军已经在这个时候扳回了局面,正在完成对日本的封锁,唐帝国有足够的力量困死日本,让美国的船只一艘都无法到达日本。相反,德国海军的公海舰队仍然没有能力挑战英法海军,封锁英法就只能依靠潜艇,而潜艇又只能对付商船,美国的《租借法案》实际上就是帮助英法获得维持其生命线的商船,让英法可以继续战斗下去,同时也让德国失去希望。
“实际上,我们已经阻止了德国一次。”
谈仁皓的领悟能力是超强的,从这些看似毫不相关的信息中他已经摸到了门道。“德国忍了好几个月,现在我们已经基本上解决掉了日本问题,重点也正在向西转移,德国才再次展开无限制潜艇战,大概德国也忍够了吧!”
“你的意思是,我们不可能阻止德国停止无限制潜艇战?”
郝东觉就没有这么快看清事情的本来面目了。
谈仁皓微微点了点头。“德皇肯定憋了很久,而且德国肯定错误的判断了我们的实力。现在他们展开无限制潜艇战的目的就是要逼死英法,争取先干掉法国,把英国人赶回岛上去。可问题的关键并不在大西洋上,而是在我们这边!”
两人都沉默了下来,唐帝国与美国才是这场战争中的两大主角,而德国的行为必然打破平衡,到时候,究竟鹿死谁手还不确定呢!
第十二节校长的点拨
在弄明白了德国为什么要急于展开无限制潜艇战的同时,谈仁皓也搞懂了另外一个问题。现在帝国在战争重点上的摇摆不定实际上仍然是陆海两军争执的结果。
在战争初期,海军是战场上的主角,从战争爆发到战略反击,再到对日轰炸,这些重任都是由海军承担的,而且在战争的头两年中,海军获得的军费占到了帝国总军费的六成以上,连重型轰炸机都是优先装备海军的战略打击部队,而不是陆军航空兵。在整个西太平洋战场上,陆军也有巨大的投入,可陆军只是个配角,还是一个表现得不那么好的配角。显然,这一局面对陆军极为不利。如果由海军来主导这场战争的话,那么陆军不但要充当配角,而且其地位肯定会一落千丈,将永远无法超越海军,甚至连与海军平起平坐的机会都没有。
陆军为了挽回局面,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强在西北战场上的投入。严定宇元帅也正是这么做的。在朝鲜战场上的战斗结束之后,陆军提出登陆日本的计划被否决,随即严定宇就提出在西北战场上发动战略进攻。薛希岳首相重新执政之后,这一计划立即被批准,而且内阁在确定24年军费的时候,陆军获得的军费超过了海军,其中增加的大笔军费就是用在了西北战场上。
显然,陆军已经成为了主角,而海军的任务就是保护好向西航行的商船队,加强在南大西洋上的存在(这个很快就将被证实,海军新服役的战舰有八成被分配到了南大西洋战区)同时在太平洋上做好战斗准备。
这一变化是任何一名海军官兵都不愿意看到的。在战争的头两年里,海军的表现比陆军好得多,可无法改变的是,海军的战舰不可能到西北战场上去发挥作用,这与陆军地坦克无法在西太平洋上冲锋陷阵一样。
谈仁皓认识到这一点并不晚。也就在十月初,当甘永兴拿出了一整套的预订作战计划的时候,聂人凤离开了海军司令部,返回京城,与帝国首相,陆军元帅共同确定帝国的下一步战略计划。这次,聂人凤没有一个人去,他将甘永兴留了下来。让参谋长继续负责海军的繁杂事务,同时带上了谈仁皓,让这个在海军司令部有点闲得没事干,天天看报纸(报纸是获取情报的另外一条来源)的少将跟他一起去了京城。
“听参谋长说,你这段时间一直在关注德国那边的情况?”
飞机微微地颠簸了一下,谈仁皓抓紧了旁边的扶手。
“你能够想通一些问题,这是好事。”
聂人凤装着没有注意到谈仁皓那紧张的样子,“很多事情是我们无法改变的,这就如同当年我将你招回来一样。我并不相信命运,可我们也无法完全掌握自己的命运。战争打到了现在这一步。我们已经创造了太多的奇迹。现在。我们需要更多的机会,是不是?”
谈仁皓微微的点了点头,然后松开了汗湿的手。“校长。我们不是在创造奇迹。美国与日本不一样。如果我们无法在战争初期就掌握主动权的话,那我们很有可能……”
“别轻言失败,就算是在最危难地情况下,帝国军人都不会轻言失败地,这也是帝国能够战胜敌人的关键所在,而且,我们现在还没有到那一步,是不是?”
聂人凤笑了起来,“这也正是你们存在的意义。说实话,当初我将你带回海军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想到,我们能够走到这一步,至少我没有想到,在今年就获得了西太平洋上的主动权,将日本打趴下了。”
“其实这都是校长的支持,还有众多帝国海军将士的浴血奋战换来的,换了别的人,也会是一个结果!”
谈仁皓谦虚的笑了起来,在聂人凤身边。他总能找到自信。
“少将,我可不这么认为。就在4年前,你还是少尉军官呢,谁能想到,你现在就是帝国海军少将了?”
聂人凤递了盒香烟给谈仁皓,示意谈仁皓不用拘谨。“如果我是帝国首相的话,我会相信你的判断,并且在太平洋战场上主动进攻,争取在一年,最多两年的时间内获得太平洋战场上地绝对优势。可我不是首相,而且我们这么做的代价也非常高昂。从海军的立场上,我反对过首相的决策,毕竟美国才是我们最大的敌人,而且现在海军被置于一个无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在帝国军人的立场上,我完全支持首相的决策,这关系到了帝国的成败,更关系到了帝国的未来!”
谈仁皓微微点了点头,这些天来他也想通了这个问题。虽然海陆两军的矛盾根深蒂固,但是在这场战争中,帝国缺少不了任何一方,只有陆海两军携手作战,帝国才能够获得最后的胜利。如果在这个时候还分什么你我,搞内部斗争的话,那么帝国根本就不会有任何希望。这也正是聂人凤最为人称道的地方。与以往任何海军元帅都不一样,聂人凤很少站在海军的立场上来考虑问题,而是站在帝国的立场上在考虑问题。从聂人凤担任海军司令之后的各项政策,以及策划的数次战役来看,聂人凤从不排挤陆军,甚至可以为了帝国的利益而牺牲海军的利益。这些也正是谈仁皓需要学习的地方,是谈仁皓必须要明白的地方。
“当了二十年的校长,我认为最大的收获就是你们这些优秀的海军将士。甘永兴,还有你,一直都是我最为骄傲的学生。”
聂人凤仿佛能够看穿谈仁皓的心思一样,“当了二十年的校长,也让我能够判断出一个人的能力,同时明白了一个道理。”
“什么道理?”
谈仁皓有点好奇,在他的心里,校长就是那种无所不能的人。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
聂人凤略微停顿了一下,“事在人为!”
谈仁皓开始没有明白过来,不过他立即就想通了。
“两年前,没有任何人相信,我们可以在23年就完成大反攻,将日本的命运掌握在我们的手里。两年前,也不会有任何人相信。我们可以在23年超过战前的水平,拥有如此强大的舰队。两年前,更没有人会想到,帝国海军会涌现出如此之多的年轻将领,而且正是他们的杰出贡献,最终扭转了局面,书写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聂人凤接过了旁边副官递来的茶杯,“这一切都来自于脚踏实地的行动。而不是空谈。这是整个帝国海军浴血奋战换来的,更是你们的不懈努力获取的果实。这足以证明,我们要的是行动,而不是言论,我们必须要将计划落实到行动上,才能获取最后的胜利!”
“校长,我明白这个道理,而且我一直坚信,帝国将是最后的胜利者!”
“对,我们每一个人都相信这一点。每一个忠诚的帝国将士。百姓都相信这一点,可通往胜利的道路并不平坦。”
聂人凤很直接的看着谈仁皓的眼睛,“流血牺牲无法避免。我们只有在战胜所有的困难,打败所有的敌人之后才能赢得胜利。在通往胜利的道路上,会有很多的帝国将士倒下,但是会有更多地帝国臣民穿上军装,拿起钢枪。我们不会后退,我们会勇往直前。但是,我们却要选择一条捷径,一条通往胜利最便捷地道路,而不是一条投机取巧的道路!”
谈仁皓长吸了口气,他缺乏的正是聂人凤这样地长远眼光。
“少将。听说你一直想回舰队?”
聂人凤放下了茶杯。
谈仁皓微微迟疑了一下,他没有立即反应过来。
“我是听参谋长说的。”
聂人凤叉起了双手,同时靠在了椅子上,“听说你回来之后,一直在想办法回到舰队去。你觉得,在舰队司令官的位置上,能够更好的发挥你的能力?”
“校长,我一直这么想的!”
谈仁皓跟上了聂人凤的思维,“也许。在参谋的位置上我也能够干出一番成绩出来,可我认为,最好还是能够回到舰队上去,到了战舰上,我才有一种脚踏实地的感觉!”
聂人凤笑了起来,真正的海军官兵一直将登上战舰成为“脚踏实地”“还有……”
“这个我会考虑地。”
聂人凤压了压手,“实际上,你到现在都没有完全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回舰队。”
谈仁皓惊讶的看着聂人凤。
“这么说吧,我比你更了解你。”
聂人凤直言不讳的说了出来,“在这一年多,你的表现非常优秀,就算有人不承认,但你是帝国海军中无可争议的最优秀的年轻将领。理论,战术,实践等方面,你都非常的出色。现在,你知道你最缺乏的是什么吗?”
谈仁皓摇了摇头,他首先想到的是自信。
“上次我跟你谈过这个问题,我说你缺乏自信,现在,我想你不缺乏自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