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战天下-第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片哀号声透过双方厚重的阵势回荡在天际,冲在最前面的双方骑兵齐刷刷倒下一片,而后面的人踏着前面的尸体继续冲击。
双方只来得及射出一波箭矢,骑兵就开始正面冲撞了,就如同两股滚滚洪流狭路相逢,激起无数飞溅的狂滔巨浪,那是双方骑兵厮杀的刀枪溅出的火花!
金属的碰撞声不绝于耳,人马的喊杀声充溢天宇。
洛信挥舞着兵刃,在人群中厮杀开。
所过之处,人仰马翻、将死兵亡。
独眼而狰狞的表情更是令人胆怯。
血肉横飞,尸骨遍野。
没有道德的束缚,没有正邪的区别,在这里只有弱肉强食,只有强者生存!
由于洛信大军早有准备,以逸待劳,且携着从山坡上一泻而下的威势,速度已经完全展开,而呼兰军却是疲劳不堪,措手不及且不成阵势,所以在洛信大军横蛮的重压之下,纷纷给撞倒在地。
哥舒行文至此才发现自己中计了。原来风雨军所有的战斗,所有的战士的牺牲,都是为了这三万人的突击。
运用十七万人的兵马作为诱饵,死死的缠住了呼兰军,为的就是给这三万人创造决定胜负的机会。看来对方的指挥官不仅有风雨的赌性和谋略,其做事风格之狠辣,更是令人感到胆寒。
忙于进攻和杀伐的呼兰军不当心掉入了陷阱,在给予风雨军巨大伤亡的同时,整个呼兰军也已经深深的陷入了战场。
秋里率领的四万骑兵以逸待劳的迎了上去,死死的缠住了呼兰的狂骑兵,根据一万狂骑兵相当于三万圣龙军的计算公式,风雨军在兵力上还略占优势。这也就意味着狂骑兵没有给予风雨军致命的一击,无法迅速的结束战斗。而随着战局的不顺利,狂骑兵不耐久战的弱点也势必会慢慢的显现出来。
与此同时,没有了狂骑兵的威胁之后,剩余的神龙战车再次部署成为圆阵,掩护着步兵牵制住其余的呼兰军。
如果仅仅是这样的话,哥舒行文绝对有足够的自信赢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偏偏这个时候,洛信的骑兵出现了。哪怕在半个时辰前,哥舒行文也不会在意这样一支军队,相等数量的呼兰军足够抵挡并击溃这次突击。
然而问题是如今自己手中已经没有整列的呼兰军可用了,为了取得最低伤亡的胜利,自己已经将所有的预备队全部投入了正面战场,在运用传统分割包围敌军的战术的同时,自己的部队其实也同样被分割了。刚才好不容易才凑齐的一支部队,已经是自己所能调动兵力的极限了,而现在也被洛信毫不费劲的击溃了。
对此,风雨在事后评论道:“许多人都没有自觉的意识到,在大规模的军团决战中战略预备队的重要性。一支准备充足的战略预备队在适当的时候投入适当的战场,往往会产生决定性的作用,使整个战局由此而形成令人惊吒的戏剧性转折。”
不管怎么说,没有注意敌人预备队的调动的确是哥舒行文无法原谅的错误,不过这个时候的哥舒行文已经无暇懊悔了,因为他发觉一个更大的灾难正等着他。
第七章 夺取胜利
第三集身陷圣京第七章夺取胜利 洛信的三万骑兵入恶狼扑食般的杀了下来,来不及整军迎战的呼兰军顿时成了恶狼的美餐,陷入了各自为战的窘境。
这就是战争。
无论一个人的战斗力如何高明,面对著千军万马的时候,所能够感受的也只有无力和无奈。
──战争是整体的艺术。
无法形成团队力量的呼兰健儿,在汹涌而来的洪流面前,迅速的被吞没。
洛信虽然有些鲁莽,但是多年来在生死存亡系於一发的战斗中所积累的经验,以及来自於野性的直觉,绝对不容小窥。
仅仅凭著感觉,骑兵迅猛而准确插入呼兰军的软档,所造成的杀伤力和引起的混乱令人瞪目结舌。
保持著完整的锋矢阵形,在洛信一马当先的统率下,看似毫无目的乱窜,事实上却又扎扎实实的捅在了呼兰军的痛处。
比大批呼兰勇士尚未发挥实力就被砍倒更糟糕的事情是,洛信的冲锋引起了整个呼兰军的混乱。
除了看到洛信杀来而迎战的第一批呼兰士兵外,再也没有遇到呼兰军像样的、有组织的抵抗了。
每当呼兰军试图集结起来的时候,都会面临洛信的猛烈冲击。
这三万人就这样在近四十万人决战的大战场上,居然来去自如,横行霸道,这不能不说是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观。
就在整个呼兰军被洛信的冲锋给搞得焦头烂额的时候,其余的风雨军却在秋里等将领的调度下,开始了重新的集结和调整。
当哥舒行文警觉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和风雨军的位置产生了戏剧性的对调。
被一小部分风雨军引诱的呼兰军,目前是真真的面对著大河;而在呼兰军的背後,则是凭借神龙战车筑起了一道活动战壕的风雨军主力。
人数远远超过十万人的风雨军主力正依靠著神龙战车,缓缓的然而又是不可阻挡得紧逼过来,试图把呼兰军赶到河里去。呼兰军活动的范围一步一步的被压缩,逐步丧失了骑兵赖以产生速度、力量和机动性的广阔空间。
同时洛信的军队依然咄咄逼人的进攻著。虽然这支三万人的军队已经损伤惨重,但是在指挥官洛信不知疲惫和畏惧的强悍风格的带动下,依然气势如虹的发动著攻击。的确是有什麽样的军官,就有什麽样的军队。
这种攻击虽然不能够最终击败呼兰军,但是却把呼兰军牢牢地牵制住了。洛信的进攻已经成功的为风雨军重新整顿战略部署赢得了时间,如今更是进一步的破坏了呼兰军故计重施、以便击毁神龙战车、粉碎还没有完全准备好的风雨军的反包围的战略意图。
、、、、、、当夜幕降临,皎月的银辉祥和的洒在遍地尸骨、鲜血横流的平原上的时候,风雨军也已经完成了对呼兰军战略反包围。
吸取神龙战车被狂骑军击破的教训,秋里命令弓箭手和巨弩手提高警惕,同时,派出盾牌手守在神龙战车之前。
此外,风雨军的骑兵也开始积极的投入战场。事实证明当骑兵和神龙战车有效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可以发挥数倍以上的威力。
战车从正面抵御敌人的进攻,而骑兵则从侧翼袭扰敌军,并在胜利的时候扩大战果,进一步增强了战车的机动力和杀伤力。
面对如此严密的布阵,哥舒行文的反攻就始终没有成效。
而当远处耶律部族的战旗飘扬而来的时候,更加剧了呼兰军绝望的心理。
“大帅,北面敌人比较薄弱,您快走,我来掩护!”
哈里哧大声的叫道。
“我不走了,你不要管我,自己走吧!”
哥舒行文一点也没有撤退的意思,白发在空中飞舞,战袍早已鲜红。
半天的厮杀,战局的不利,使得哥舒行文更加显得老态。
凭借他多年的沙场经验,有一种直觉,北面是风雨军故意留下的缺口,这是一个陷阱。
然而即使是陷阱又能怎样?如果继续留在这里的话,随著神龙战车步步的逼近,得到了耶律部族这一生力军支援的风雨军,迟早会把自己的军队逼到河里去。风雨军即使不进攻,光这样围住,也足以把自己这支没有後援的孤军困死。相比之下,向北突围反而可以尽可能的保留住一些呼兰士兵的性命;如果可能的话,还是一次不错的绕到神龙战车後方发起反击的机会。
所以他并没有阻止呼兰军朝北突围,但是久战後的疲惫感突然袭上身来,使他感到头晕目眩,无法思索;激战後的创伤更使他的身躯摇摇欲坠。
那是在阻止洛信进攻的时候,所中的一枪。
真是一个野蛮的家夥啊!
哥舒行文默默的想道,这个独眼龙绝对有著野兽的混血,力量超出了人类的范畴,一枪下来震碎了自己的护心镜,还打断了自己的三根肋骨,要不是身边的亲兵奋力拚救,而那个莽撞的家夥还沈浸在杀戮的快感之中,并没有注意到自己的身份而补上一枪,恐怕自己早已一命呜呼了。
不过现在的情况也好不了多少,一阵眩晕之後,一直强忍著伤痛的哥舒行文倒下了马。
“大帅!”哈里哧大惊,急忙命人扶起哥舒行文,护著他突围,自己却准备断後。
於是,大批的战士从秋里故意留下的缺口冲去,风雨军并没有正面抵挡,但是从侧翼袭来的弓矢却给予了呼兰军大面积的杀伤。而耶律部族带来的有生力量又牢牢的保护了神龙战车的後方──这支军队可是草原上身经百战的劲旅!
当呼兰军过去了一半的时候,其他方向的风雨军则开始向前稳步推进,刀枪缓缓沈稳的逼来、弓箭铺天盖地的射去,大批来不及突围的呼兰军阵形大乱,纷纷到在血泊中,更有不少将士被迫跳入了河中,希望游到对岸逃生。
哈里哧挥舞著宝剑,大声的呼喝,力图压住阵形,可惜大势已去,身中数十箭的这位呼兰名将,临死之际依然坚定的站立著,双目怒视,透著不甘与愤怒。
与此同时,风雨军开始了对突围的呼兰军的追击。
一马当先的是耶律部族的战神耶律明雄,自从在呼兰,风雨的妙计退兵,化解了耶律家族的灭顶之灾後,耶律明雄就对於风雨佩服的五服投地,也是族中最最支持耶律楚昭所提出投向风雨的建议的同盟军。
在这次的战斗中,耶律部族赶到战场的时候,已经接近了尾声,对此耶律明雄十分懊丧,所以急於建功的耶律明雄这次当仁不让的冲在了最前面,在战斗中几乎豪发未损、精力充沛的耶律部族的骑兵成为了精疲力竭的呼兰军的梦魇。
最糟糕的是,哥舒行文重伤昏迷,无法指挥全军。
於是战争的顺利程度让秋里也目瞪口呆。其後的三天,变成了呼兰军的溃退和风雨军的追击,军心涣散的呼兰军一下子就丢掉了凉城,紧紧尾随其後的风雨军毫不费力的就通过了因为接应败退的呼兰军而大开的城门。
失去了统帅、无心恋战、一心想回国的呼兰军根本没有进行什麽有力的抵抗,就把凉城拱手相让了。──在这些呼兰士兵的眼里,呼兰高层的权力之争与他们毫无关系,既然他们的最高指挥官仍然重伤昏迷,而且这半年来面对风雨军又是连战连败,那麽回家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就这样,半日的大决战和其後三天的追击战,使得在整个战场上,七万多风雨军的战士和数目只会多不会少的呼兰军的健儿永远的安息了。
呼兰帝国的南路军溃不成军,南院总管、大元帅哥舒行文身受重伤。
风雨曾经在很久以後,驳斥了人们对於哥舒行文的轻视。
在风雨军和哥舒行文的三场对战中,风雨直承了第一次伦玉关之战应该是哥舒行文获胜──这与大多数人的观点相悖。风雨认为战争胜负的关键在於战略目的的达成与否。在伦玉关之战中,秋里的冲锋只是延迟了呼兰军获胜的时间而已,如果没有地下交易,刚刚建成的风雨军恐怕就此成为历史的名词。战争的结果是哥舒行文得到了他所想要的达成的一切战略目的──营救大皇子、经伦玉关回兵呼兰;而风雨却不得不冒著巨大的政治风险和呼兰暂时讲和,──这种讲和在日後给予了风雨无限的麻烦,甚至是杀身之祸。所以风雨始终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