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恐怖科幻电子书 > 喋血刀锋 >

第8部分

喋血刀锋-第8部分

小说: 喋血刀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终得以脱离现场。当天晚上,袁世凯的特务头子、营务处总理陆建章对抓获的10余人亲自审讯,后来其中7人由郑毓秀去找外国记者出面保释,只有张先培、黄之萌、杨禹昌是在射击时被捕,罪证确实,被立即执行枪决。
第四章  女中豪杰郑毓秀传(3)
    刺袁行动十几天后,郑毓秀又加入了行刺良弼的第二次暗杀活动。辛亥革命推翻清廷后,部分清室贵族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1912年1月12日,清皇室贵族分子良弼、毓朗、溥伟、载涛、载泽、铁良等召开秘密会议,19日以“君主立宪维持会”的名义发布宣言,被称为“宗社党”。成员胸前刺有二龙图案,满文姓名为标志,在京、津等地积极活动,企图夺回袁世凯的内阁总理职权,以毓朗、载泽出面组阁,铁良出任清军总司令,然后与南方革命军决一死战,并强烈要求隆裕太后坚持君主政权。这个顽固守旧的良弼,就成为了革命党的死对头。于是京津同盟会下设的由彭家珍、赵铁桥领导北方暗杀部决定对良弼下手。郑毓秀等接到任务后,吸取了刺袁行动的教训,改变了行刺方法,决定派一人先接近良弼,然后近距离炸死他。担当刺杀任务的是革命党人彭家珍,其时彭家珍正与郑毓秀的姐姐处在热恋之中,生离死别,郑毓秀的姐姐伤心欲绝。郑毓秀也十分悲伤,但为了革命事业,仍然坚决支持彭家珍的行刺行动。在彭家珍、郑毓秀等革命党人的周密安排和部署下,此次行动成功实施。
    1912年1月26日,正值农历腊八,清廷有在该日为贵胄馈赠腊八粥的习俗。宗社党魁良弼想趁此机会与贵胄商讨进击南方革命军的事宜,彭家珍亦计划于是日杀良弼。在他1月25日给诸同志兄弟姐妹的“绝命书”中,彭家珍写道∶入同盟会以来“未见大效”,“今除良弼之心已决”,“共和成,虽死亦荣;共和不成,虽生亦辱,不如死得荣”,表达了彭家珍舍生取义的决心。
    是日彭家珍穿着高级军官服,自称是清军标统,到北京前门附近的金台旅馆定下房间。次日先到前门军咨府清廷贵胄聚会的地方,但未见良弼。他又驱车直奔西四红罗厂良弼的官邸,良府仆人说,良弼去摄政王府未归。彭家珍乘车行走不远,见良弼乘驷马大车回来,于是急忙回车,追至良府大门口。良弼刚从车中迈下一条腿,彭即赶上前去递名片。良弼正在诧异之间,彭已将炸弹掷出。良弼被炸断左腿,倒在地上,两天后死去。彭家珍因头部被炸,当即牺牲,年仅23岁。由于彭家珍刺杀良弼的地点在红罗厂,史称红罗厂事件。就在彭家珍牺牲后的第17天,1912年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
    三
    1914年,革命党人获知袁世凯有暗杀郑毓秀的计划,于是通知她暂避一时。而此时的郑毓秀也发现救国救民,仅有热情还远远不够,必须具备先进的思想和技术,才能有真正的用武之地。在这种情况下,郑毓秀选择了出国留学的计划。她的革命生涯暂告一段落。
    来到在巴黎后,郑毓秀取洋名苏梅,进入法国巴黎大学的前身索邦大学攻读法学专业。学习期间,郑毓秀依旧忙于社交界,是巴黎华人女性的杰出代表。经过3年的刻苦攻读,她于1917年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巴黎大学法学硕士学位,并且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这期间,她爱上了民国时期的名人王宠惠。王宠惠获耶鲁大学博士学位,曾两度出任海牙国际法庭法官,任过外交部长、国务总理等职位。无奈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终于未成姻缘。
    在求学期间,她加入了法国法律协会,是该学会的第一位中国人。郑毓秀不但聪明好学,为人热情,且性格温和,风度优雅,能言善辩,能说一口流利的法语。有一次,在法国大学成立中法协会时,她登台演说,面对数千听众,用慷慨激昂的语气,宣扬中华民族灿烂的古代文化,以及爱和平、重信义的传统美德,使听众耳目一新。之后,欧洲各国文人、政府都向她了解中国的真相,郑毓秀也因此闻名巴黎,在留法的学生中可算得上一个佼佼者。
    1918年,郑毓秀受南方军政府吴玉章主持的外交委员会的委派,在法国进行国民外交工作。
    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召开“巴黎和会”,中国作为战胜国,也派代表出席了和会。郑毓秀因精通英、法两语,被任命为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成员,担任联络和翻译工作。郑毓秀当时还是留法学生组织的重要领袖,是组织留学生经常到中国代表团驻地游行、请愿,要求代表团拒绝签字的主要负责人之一。
第四章  女中豪杰郑毓秀传(4)
    和会期间,给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郑毓秀一手导演的“玫瑰枝事件”。在西方列强操纵的巴黎和会上,相关条约不利于中国,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国内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由于国内局势紧张,人民要求拒约的压力很大,北京政府便把签字与否的责任推给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团团长、北京政府外交总长陆征祥。这使陆左右为难,提出辞职又不准,便装病躲进巴黎近郊的圣克卢德医院。就在巴黎和会签字的前一天晚上,即1919年6月27日晚上,300多名留法学生和华工包围了中国首席代表陆征祥的下榻地,要求他不要在和约上签字。由于郑毓秀出色的辩论和外交才能,她被推举为代表与陆征祥谈判。而此时,陆征祥已接到北京政府的示意,准备在和约上签字。郑毓秀急中生智,在花园里折了一根玫瑰枝,藏在衣袖里,顶住陆征祥,声色俱厉地说:“你要签字,我这支枪可不会放过你。”受到惊吓的陆征祥不敢去凡尔赛宫签字,由此保留了中国政府收回山东的权利。
    后来,郑毓秀还将这根玫瑰枝带回祖国,在客厅里悬挂多年。1924年,品学兼优的郑毓秀终于取得巴黎大学法学博士学位,成为中国第一位女子获此殊荣的人。
    四
    1920年,郑毓秀应吴玉章邀请,从法国回国,赴四川宣传男女平权,鼓励女生出国留学。同年12月,郑毓秀与张申府、蔡元培、陈大齐、刘清扬等同船去法国,郑毓秀还亲自带了四川女生张振华等6人赴法,为她们筹措旅费,送至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中国到法国留学的学生已达1000多人,其中女生约30余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许多工厂停工,留学生找不到工作,生活十分清苦。当时,郑毓秀结识了一位法国的美籍参议员格儒夫人,郑毓秀请她在一段时间内援助中国留学生向警予等人的生活费。现在保存的向警予烈士的书信中,有向警予1922年3月14日给中法协会的信,其中多处提到郑毓秀在巴黎帮助她们解决困难的活动。
    20世纪初,婚姻自由观念开始抬头,在新思想影响下,一些地区的妇女,特别是受过教育的女学生冲破旧风俗,自由择偶,并在城市中举行文明婚礼。为了能让婚姻自由的观念制度化,郑毓秀在南京国民政府立法会中首次提议,将妇女婚姻自主权利写进法律条文之中。1912年3月,唐群英、张汉英等成立神州女界参政同盟会,以实行男女平权,普及教育为宗旨,在各省建立了支部。五四以后,妇女参政再起波澜。1919年,广州军政府外交部任命郑毓秀为外交调查名誉会员,被称为“中国女子参政之先例”。其他各省妇女参政运动也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但是,当时社会舆论对妇女参政热潮褒贬不一,多数人不支持女子参政,认为“不知法律,不知道德,不知名誉之人,使之参与国政,吾恐参政不已,必得以无穷希望,作非分之要求,名为二万万女子争权,实为十数女子争利,不几贻民国之玷污,而招外人之讪笑乎”。一些人虽然认为女子应有参政权,但鉴于政界龌龊,主张妇女不应卷入,应更多地致力于社会改革。女子应该先谋“教育平等”,“要求生活技能”,“谋求新的经济”,然后再考虑参政。而从海外留学归国的郑毓秀,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中国妇女的能力,以无可辩驳的事实揭露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荒唐,宣扬了“女子有才才有德”的新观念。
    1925年郑毓秀回国后,被聘为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她先后写有《MyRevolutionaryyears——theAutobiographyofMadameWeiTao…Ming》《国际联盟概况》、《中国比较宪法论》。《国际联盟概况》于1926年出版,由王宠惠作序,最早向国内介绍了国际联盟的情况,对于开阔国人视野功不可没。《中国比较宪法论》是郑毓秀的博士论文,将中国宪法与外国宪法进行比较研究,意义重大。
    1926年,郑毓秀与魏道明博士在上海法租界开设了“魏郑联合律师事务所”,执行律师业务,并成为中国第一个女律师,屡屡打赢了著名官司,名声噪起,一时应接不暇。同年,郑毓秀与魏道明结为伉俪。以后,郑毓秀利用自己的法律知识和人际关系,积极参与一些重大的社会事务活动,开始扬名上海滩。
第四章  女中豪杰郑毓秀传(5)
    郑毓秀除了从事律师工作外,还在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里担任过多项重要的社会职务。1927年,郑毓秀历任上海审判厅厅长、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委员、江苏政治委员会委员、江苏地方检察厅厅长、上海临时法院院长兼上海发行院院长。
    1928年,郑毓秀在南京国民政府中出任国民党立法委员、建设委员会委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南京国民政府立法院于1928年成立,次年1月即指定郑毓秀和傅秉常、焦易堂、史尚宽、林彬五人组成民法起草委员会,专门负责民法的起草工作。由此可见郑毓秀丰富的法律实践经验和扎实的法学理论功底在当时是屈指可数的。抗战期间,郑毓秀曾任教育部次长。
    郑毓秀的丈夫魏道明1926年获得巴黎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婚后与郑毓秀经营律师事务所,赚得巨额财富。魏道明后任司法部部长、南京特别市市长,时年不过三十岁左右。1942年,魏道明接替胡适任驻美大使,郑毓秀成了大使夫人,协助夫君开展外交工作。1943年,宋美龄访问美国,郑毓秀协助安排,后出任“各国援华会”名誉主席。深谙政治的罗斯福总统夫人称赞郑毓秀“具有政治头脑,不同于历任中国大使夫人”。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夫人虽不过问政治,但仍和郑毓秀结为知己。1947年,魏道明改任台湾省主席,郑毓秀随夫赴台北。由于魏道明非蒋介石嫡系,1948年由陈诚取代魏道明任台湾省主席,同年郑毓秀夫妇移居美国,从此淡出了政治舞台。
    五
    脱离错综复杂的政治中心后,郑毓秀夫妇曾一度困顿迷茫。为求安身立命,她们前往距离中国万里之遥的巴西,从事商业活动。但由于经营不善,外加人脉生疏,郑毓秀夫妇在巴西逗留数年后又复返美国,过着旅居生活。
    此刻的郑氏夫妇,欲返中国大陆不能,想回台湾,蒋介石又“缓发”他们的通行证。漂泊异乡的郑毓秀,痛感英雄落魄而无用武之地,只好终日聚集朋友搓麻将、叙故旧、忆往昔,消磨时日。1954年,郑毓秀左臂被发现癌变症状,被迫切除左臂,这对一世英名的郑毓秀来说,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客居他乡、倍感落寞的郑毓秀,晚年疾病缠身,度日如年,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