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北大考研日记 >

第22部分

北大考研日记-第22部分

小说: 北大考研日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于9·11版聚的民间报道9月11日
一个平凡的日子因了去年今天的惊心动魄,而显得不平凡起来,媒体不断烘托一种末日氛围,并宣称一个新的时代因此开启。许多人期待和恐惧的事情,终于没有再次发生,这让一个蕴含潜在危机的日子显得有些寂寞。
北大中文论坛(http://chinese。pku。2。/bbs)的聚会就在今天。之所以选择今天这样一个有些特殊的日子,我不知晓当初斑竹的考虑。但的确,在很久以前我就将这个日子记在了心中最为明显的角落,电脑与手机上设置提醒,则是惟恐因为某些事情缠身而淡漠了这个日子,事实上这种可能的遗忘不会发生。
第36节:民间报道
七点半,从图书馆出来,漫步到那个我数次经过且向往的小院(五院,中文系办公室),门外自行车横七竖八地放着,我知道很多朋友已经早先来了。雨后的院落湿润了绿意盎然的草坪和古老的青砖小路。总以为文人应当于古老四合院的雅致氛围中,对月酌酒,吟“小楼昨夜又东风”,纵论古今。而很多情景都如对于江南的想象,不曾真的有。
我到的时候,网友们正好从二楼下来,到一楼会议室,可能上面无法容纳这么多人吧。可惜没有见识那个“气喘吁吁”的服务器,据说要换新的了,自然是一件好事。二三十人呼啦啦围坐一桌,我试图将现实中人与那个网络中的昵称对上号,却总不能。除了“孔子”(即“江湖”,希望和大家交朋友)、“西南风”(热心提供多年大综合试题)暴露身份之外,其他一概继续匿名。论坛负责人全部出席,李铎老师比我想象的要老练许多,或许是受网上ID头像的潜在影响,还以为是个小伙子呢;蔡可是现代文学博士生,文学自由谈版块的斑竹;我身旁是负责技术的民间文学研究生未名扁舟(名字没有记清楚,还有那个和蔼可亲女老师怎么称呼?)……聚会并没有其他不相关的领导和老师出席,似乎也表达了一种自由讨论的民间立场,但即使这样也没有调动大家更多的热情。李铎老师戏称此情此景是在为9·11表示沉默的纪念。
围绕版面与内容的讨论,并不十分热烈,更多是为了获取一些考研信息的网友在倾听。关于论坛建设,我主要谈到版面要力求简洁雅致,至于内容则需要调动中文系老师的积极性,以及鼓励广大写手的参与。虽然李铎老师一直强调言论的自由与发言的主动性,但我以为在论坛远远没有聚集巨大人气的时候,仍然需要一些可能的策划与推广。所谓筑巢引凤,有了一定知名度以后,自然会有更多慕名而来者。而网友对于版面无所谓,重在内容的发言,有一定道理,但好的内容也需要一个赏心悦目、便捷适用的容器,毕竟论坛还没有达到一种“大象无形”的境界,还不是无论版面多么简陋粗糙都可以靠其内容的厚重来引领思潮。远道而来的台湾女士(似乎是个老师),用略带涩味的国语讲述关于删帖的故事(因中间离场未能全部领略其内容)。而斑竹最大的权力和最重要的职责恐怕就是删帖了,放弃这一项权力,斑竹作用何在?李铎老师如是说。
本来要在会后举行的考研交流,因没有已考上研究生到场(研究生新生住万柳,距离较远,且下雨,另有部分学生晚上有课,或者走过了一段艰难的日子之后,不愿再回首),只好作罢,李铎老师介绍了一些经验,但毕竟有限。最为核心的观点就是要能侃,自圆其说即可。
会后,不少网友们在交换着复习想法和联系方式,以期得到更多的交流,助考试一臂之力。我则没有投入到那种源于考研热情的亲密接触中,独自走出雨后的五院。在未来不远的日子里,一个人走一段寂寞的路是必要的。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9月21日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秋月当空,又是一年中秋……
女友在考取外经贸大学的在职研究生之后,我们在周末相聚的时光又减少了一天。女友明天要考试,与我在一起恐怕是不能好好学习的,这已数次得到证明。似乎已经习惯了许久孤单的日子,于是也并不觉得有太多寂寥。唯一有一丝惆怅感觉,是因为晚饭时候本来要约上一二朋友的,才发觉他们都早已没有了踪迹。都去赏月了吧?
中文系BBS论坛也只寥寥几人,对文字敏感的人是不会放过这个“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好日子的,面对空荡荡的论坛我发帖说:
月有阴晴圆缺,虽是变化之美,但我们依然钟情一轮圆月下的团聚,无论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还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前者只能通过网络或电话传情了,而清辉撒下的月光却是一样的,今晚北大的公用电话恐怕要超负荷了;后者自然可以相约湖光塔影之间,想想便浪漫得不得了,只是别忘了带上席地而坐的垫子,否则入秋大地之阴凉传导而上,影响某些人体系统的正常运转,则大煞风景了。“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很多事情可以不去想了,重要的我们又拥有了一个可以快乐或思念的日子!
高中的班级主页一如既往的热闹,而我只是旁观者。
中秋月明,枯坐陋室,耳畔有Channel【V】的歌声,害怕寂寞吗?
考研复习进度9月23日
秋已深,一切并没有成熟的迹象、衰败的感觉。只有孤零零几棵银杏偶尔给心灵以短暂温暖。
看到金黄,我总会想起家乡的麦田,一年的收成随风招摇。
我的秋天怎么还没来?
昨天去图书城,顺便买了一本王长喜的考研英语模拟试题。回来试着做了一套,感觉还好,除去作文和听力,有将近50分的水平。感觉比较薄弱的就是英译汉了,一个长长的句子,单单弄清了句子结构还不行,且要选择恰当的词汇和流畅又符合中文习惯的句子表达出来,着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作文,无论是十五句作文法,还是万能作文,无非都是给出一个尽可能用于多种作文内容的骨架,然后只要填充具体内容就可以了,我也应当开始有意记忆和练习了。
周先慎版本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今天基本上过完了一遍,又明了了许多知识细节。该书的特点在于每课都有代表作品的赏析。相对于游国恩版本,是一个有益的补充。
政治课这几天一直没有看,忙着将文学史复习完。在记忆的基础上,似乎也要模拟一下了,看不足之处在哪里,强化之。
中午路过大讲堂,看着三五成群的参加政治考研辅导班的人们,想起去年的自己,也曾经在这里为了一个真切的目标奋斗过。从我个人体会来说,所谓专家们的辅导实在不可太依赖了。
百团大战内幕9月24日
红色条幅在三角地招摇,被称为“百团大战”的北大社团在新学期的开始,以自己辉煌的过去或虚拟的未来吸引每一个懵懂的、尚未经历高中到大学的彻底蜕变的孩子们。
有过办社团的经历,我自然也清楚这社团活动的“内幕”。其实,大多数社团是不必加入的,尤其需要交会费者。社团活动的组织往往并不限于会员的参加,即使是自行车协会等组织较为严密的社团,其周末出行也几乎是可随意加入的。更多社团在招新之后,根本就没有什么活动,奄奄一息至下一个学期招新的开始。社团,尤其比较务实的商务经济相关类社团,已经成为个别人攫取功利与利益的工具,而其他组织者成为走卒而已。倘若想要进入到某个社团的管理团队,则另当别论。
第37节:喧哗商业无文化
“我们”文学社还算正规,但一个文学类社团在喧嚣校园的处境是可想而知的。经费、赞助、人力样样紧张,有的只是一腔对于文学的热情和执着。在这个年代,仅有热情是不够的。理科社团的经济繁荣与文学社的不被关注,也算是一种悲哀吧。
中午,在路上看到钱理群从中文系走出,似乎并未如传闻中所说,退休去了贵州教中学。毕竟北大还是一个相对自由民主的环境,不是说走就能放得下的。走出这片天地之后,也许才会真正感受到她的好吧。
忽然想到(一)喧哗商业无文化9月25日
北大农园餐厅可谓窗明几净,环境优雅,有媒体报道说,该餐厅已经达到三星级标准。我不知道是否和这个高等级有关,农园的菜价也一直居高不下。尤其不可人的是,饭后还要打杂工般的收拾碗筷,那几个本该服务的服务员则面无表情如地头高梁般戳在那里,监工似的盯着每一个学生就餐善后的动作。每次双手油腻地走出农园,便气恼异常。其他食堂在门口设立收碗筷台,专人打理,不是很好么?几次找到经理反映该问题,答复竟然是:这是设计师设计的。言外之意,已经非常科学合理了。与没文化者交涉,显然是不会有什么结果的,就像和各系恶劣的教务争吵一样没有意义。
又要说到店名,“农园”这个名字在网上投票中,还是被几名学生强烈呼吁号召下才挽救回来的,否则,“某某餐饮中心”的名字早就挂上了。很多事情,迟钝如我者始终弄不明白,比如极不美观地在“农园”两个汉字旁加了一长串竖排“NongyuanRestaurant”英文之后,又附上了魏碑体的“农园”两字,是为了展示中国书法文明么?却没有隶书、篆书、行书之类型出现。谁能明白那不协调背后的深意?
古老中国在逐步融入国际开放社会的大趋势下,法制规范完善的进程势不可挡,近来听媒体说《商标法》出台,好事一桩。于是,素有杀鸡儆猴传统的政府机关,先从那些盗版“三千里烤肉”下手。又据媒体说,有侵权烤肉店和东北正宗“三千里”申请加盟,总店自然乐意,但得先交了罚款再说。烤肉还是那个烤肉,不过是维持了一个或许并没有太多意义的名字而已,依我看,侵权店不如干脆更换名字得好,比如北京当年的罗杰斯在和总部发生纠纷后,一气之下,改名“乐杰士”,其他照旧,生意还是一样的火爆,不用向这些“三千里”们一样,看着总店的老脸行事。
真要更名的话,也要仔细推敲一番,尤其在众声喧哗的商业时代。
辛弃疾当年一首《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豪情万丈,中有:“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八百里,牛肉也。更名如是,门庭内再悬该词的名人书法字幅,则颇具宋词唐诗的文化意境。倘感觉八百里不如三千里有气势,则取岳飞《满江红》“八千里路云和月”,更名“八千里”。然后,请各路媒体来个摘牌之后的后续报道,一定具有轰动效应。况且,店家的最终效益还是要看服务如何,与其亦步亦趋地跟在“三千里”后面溜溜地走,还不如改弦易辙,另立门户。
如此看来,经商的老板们也要多修养一些文化知识,或许才能在残酷的商场竞争中出奇制胜,尤其在现如今商家普遍没文化的环境之下。“女人街”之后又策划什么“男人街”,五千年汉字的绝妙,怎么就拎出这么几个俗气的组合?好不容易,即将假货充斥的小商品市场要开业了,弄个广告出来,却是“千个摊万人逛”,总是让人因了那个“逛”字产生某些庸俗的念头。鲁迅先生早就告诫我们:“中国人的想象唯有在这一层能够如此跳跃。”而有些广告干脆就直接通过那个裸露出内衣的美女告诉我们“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