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三国变成蟒-第1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马车怎么还不动?”林北左看右看,没看到马车要动的迹像。便好奇的问,这该不会是出故障了吧?
老匠人朝着车上另一人打了个响指,这响指清脆之极。
车上另外一人点点头,走到马车中间,林北这才看到车厢的两边有两个扳机一样的东西,应该是连通的两边翅膀。果然,随着此人转动扳机,翅膀上下晃动,真像是在飞一样,而前面看桶的匠人又拧了下塞子。随着哧哧声变大,马车动了。
“哇,真的动了。”
“还真跑起来了啊,这可并未有马在拉车呢。”
“此物真是神奇,想不到无马也能使车行走。”
“这个蒸汽到底是何物?居然能使如此巨大的马车跑动。”
围观的人群中传来阵阵惊讶,对他们来说,无马却能自动的马车,显然相当的奇异,就连安忠直也瞪着眼睛,都快突出来了。
老匠人脸上显出得意之色,同时也有欣慰,很显然能做出这种奇异物事他感觉相当自豪。
林北对于马车能动并不惊讶,他见得太多了,相反还有些皱眉头,这个马车也太慢了吧,根本不像在跑,反而像是在地上爬,另外,那个人怎么一直在摇那扳机,于是林北便问:“那人为何一直要摇?”
老匠人言道:“大人,此物还是冯娘子设计的物什,此物仿照鸟儿翅膀,用的全是羽毛,不但甚是轻便,更能使马车加快速度。”随后,匠人顿了顿有些尴尬的道:“另外,那扳机有连接车轮之机括,需要摇动后再加大蒸汽,这样才能使马车的车轮转动,如果不摇,马车便会停下来。”
林北有些无语,这尼玛倒是没用马,改为用人力了。
“最快能达到多快?”
“约跟人行走差不多。”
林北再次无语,跟普通人行走的速度差不多?这要从望海摇到洛阳得摇到二十一世纪去了,研究出这个玩意儿来还好意思显摆?林北真想破口大骂,不过林北忍了,毕竟这些人用了心来研究,不能忽视别人的劳动成果。
“让他们停下来吧。”林北道。
老匠人便让车上两人停下,一个不摇了,一个用铁塞子先把出汽口重新封好,又把灶里的火掩息一些,这才跳下马车。
安忠直还夸呢:“大人,此物确实奇物啊。”
林北吸了口气,装做没听到安忠直所言,对那个老匠人言道:“你等能做出此物甚好。”林北先夸奖。
周遭的匠人顿时面现喜悦,因为龙神大人夸奖他们了,他们却不明白上位者说话的艺术性。
“不过,此物离我要求的还有些差距,据我所知,这种蒸汽马车半个时辰便能奔行四五十里地,并且只需一人便可开启,所以,我觉得你们还可以再改进一下。”
“半个时辰四五十里地?”匠人们纷纷吃惊,这不跟飞一样么?那岂不就是日行千里了?
“然,而且半个时辰四五十里还并不是最高速度,如若快的话,能达到半个时辰两百余里。”一个小时两百里并不算快,现代的车子大都能达到这种速度。
匠人们脸色却麻木了,因为他们根本想像不出这种速度,他们以为能造出马车便足够骄傲,但是跟林北说的一比,简直就是渣,想想这辆马车刚才的速度,再想想林北说的那种速度,匠人们有些无地自容,龙神大人给了他们最好的条件,这都造出了啥破玩意儿?
林北看到匠人们有些沮丧,心说却不能太过打击他们的信心,林北还得靠他们来发明创造呢:“不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你等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蒸汽马车已经能脱离马车而行,这是一个好的开始,接下来你们要做的便是再改进一番,让马车的速度能变得更快,早日达到我所说的要求,你等可有信心?”
林北一个个望了过去,眼里全是鼓励,匠人们纷纷挺起胸膛,觉得不能让龙神大人失望,没错,已经造出来蒸汽马车了,这就是最大的进步了,接下来只需改进便可,匠人们觉得很乐观。(未完待续。。)
ps: ps:好些天没有月票了,能给些票票么?
第200章 闲瑕
这天林北没有离开,而是和匠人们一起加入研究。
对于如何制造马车,对于如何制造出马车的零件林北一点都不懂,但是他来自于现代,可以说是站在伟人的肩膀上,他的眼光并不是这些古代人能比的,他不懂车,却能看出车的好坏,也能看出蒸汽马车还缺了什么。
首先就是方向盘,林北发现这些匠人好像并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或者是因为蒸汽马车根本没跑起来,不需要拐弯,所以便下意识忽略了,林北却不会犯这个错误,直接提了出来。
再有就是车轮,蒸汽马车用的车轮和普通马车的车轮是一样的,都是木轮子,这种轮子在林北看来再结实也有限得很,根本不可能承受每小时四五十里以上的速度,因为这个时代的道路他深有体会,以这种速度跑起来,哪怕是一个小坑,车轮也会坏掉。
另外,林北还让匠人把马车拆开,首重看了下里面的构造,最后林北想到一个方法,认为可以增加马车的动力,这个方法就是使用齿轮,使用大量的齿轮。
众所周知,齿轮能通过与其它齿状零件的传动,从而可以改变一些需要用很大力道才能启动的装置,齿轮看似不起眼,但是就算是在现代也被广泛的运用,一点都不过时,多个齿轮相互联接,只要计算好其中的转动频率,完全可以不用刚才那人摇动的扳机,在林北看来,手摇的方式实在是太傻了。
这个时代实际上也有使用齿轮的工具,就像翻车,翻车上的轴承就联接齿轮,但是齿轮使用的并不多。林北这一提醒,让匠人们恍然大悟。
为了让匠人有更直观的印象,林北还举了一个例子,用的是自行车。
自行车可以算是最不需要动力的一种行路工具了,而且相当的简单,就算没有铁。只要木头和一些皮带也能制出来,在林北大概的讲了一下这个自行车后,以匠人们现在的水平,几乎瞬间便能在脑子里构造出自行车的形状和能力。
“大人,这个自行车也不错啊,虽然只能单人骑乘,如果能做到大人所说的这种程度,想必半个时辰也能跑好几十里吧。”
“应该可以,而且对路面要求也很低。”另一个匠人也道。
“那你们如果觉得做马车没有把握。先把自行车做出来练练手。”林北于是道,匠人们不像他,拥有后世的眼光,所以循序见进也是一个很好的法子,先做出自行车再做出马车,积累经验外加开阔眼界。
“好,那我等便先试试这个自行车。”
看到匠人们跃跃欲试,林北最后还是提醒道:“自行车只是让你们练手所用。蒸汽马车才是最重要的,另外。如何改进这个蒸汽装置也是最重要的,千万不要本末倒置。”
看到天色差不多要黑了,林北这才和安忠直离开。
安忠直在边上听了一天,也跟林北当了一天的翻译,此时用膜拜的目光看着林北:“大人,你真是什么都知道呢。连那些匠人都比不过你,如果大人能当匠人,恐怕会是神匠。”
林北笑笑:“我只是知道,但是让我亲自去做却是做不出来的,如同那赵括一般。纸上谈兵而已,匠人们才是最重要的,他们是人才啊。”
“赵括焉能和大人相比?”安忠直可不同意,夸夸其谈之辈而已。
林北并不说话,也不觉得骄傲,刚才他说的话全是出自真心。
“大人,今天我们去吃些别的可好?”安忠直突然提议。
林北的伙食几乎没怎么变过,大都是烤食,安忠直和卞吉很多时候都陪着林北一起用食,从开始对烤食的新鲜到现在的平淡无味,估计安忠直也有点惧吃烤制食物了,这玩意儿吃多了上火。
“吃什么?”林北问。
“码头有一家庶民,以前是合浦县里酒肆的伙夫,最近他家弄出来一种美食,是用海边的贝壳做的,可烤可煮汤,许多军士都去他家食过,言甚是美味,要不我们去试一试?”
林北点头。
来到望海城,林北因为太忙了,所以并未研究新的美食,不过吃这件事情向来在人心目中是最重要的,林北不研究,自然会有别人去研究,海里的美食多如过江之鲫,以这个时代人们对吃食的热衷,新弄出一种美食来并不奇怪。
这种事情是好事儿,古来有许多工具都是在人们贪图享乐的前提下被研究出来的,比如马车,就是人不想走路才研究出来,后世的汽车啊,沙发啊,电话啊这些都是有这一个大前提,人们是想更加的方便,最好能做到在家中什么也不用动然后就能把所有事情办好。
来到码头附近的时候天色已经擦黑了,但是码头这里却还是亮堂堂的,其实不光码头,望海城中几乎许多地方都是亮堂堂的,沼气的运用不光使人们节省了许多柴薪,现在更是已经做为一种主要的照明工具来使用了。
以前沼气未曾出现的时候,如果夜晚需要照亮,那么只能用火把或是油灯,这对许多贫苦人家而言是很大的负担,这也是古代人都早睡的原因,能省一点便是一点,但是有了沼气,这些负担便没有了,一池沼气完全可以技持一家人好几个月的用火需求,如此一来,民众也便大方起来。
同样,这也是好的现象,当人们习惯晚上也明亮的时候,就会更加主动的去研究新的能源,比如说电力,这点林北已经在做准备,但是对于如何发电林北还有些搞不清楚,他还在努力的回忆,希望哪天灵光一闪,能想起来。
“大人,那家便是。”安忠直指着一处民居言道,这处民居边上有不少的人,这些人随意的盘坐于地,面前或是放着碗,或是放着一个架子,架下有火,正在吃东西,看这些人的数量,想必这种美食比较受人欢迎。
林北和安忠直一到来,坐着的众人纷纷起身,给林北和安忠直行礼,脸上都有些惊喜之色,显然是想不到龙神大人也会来此处。
“赵老头,还不速速出来迎接龙神大人?”安忠直喊道。
屋里匆匆的出来两人,一男一女,都在四十左右,好像是刚在厨房忙碌,身上都是烟火气息,看到林北和安忠直,赶紧跪倒,也惊喜的道:“大人和亭长来了?”
安忠直笑着拍了拍这个老儿的肩膀:“赵老头,我可真把大人给叫来了,快快把你那些拿手的都拿出来。”
林北无语的看了眼安忠直,这家伙原来和这个赵老头是熟人啊,怪不得这么殷勤呢,这是友情推荐吗?
赵老头笑得眼都快没了,连忙点头:“大人和亭长请稍待片刻,小老儿马上去做吃食,定保大人吃得开心。”
因为林北体型太大,所以根本进不了屋,便寻了个边处坐下,自有人拿来了榻几和坐毡。
“这个老头和你啥关系?”林北有些八卦的问道。
“大人,前些时日军士不是攻入合浦么?赵老头的长子赵刚于那一战战死,我便有来看过他,一来二去,便熟悉了起来,另外,赵家的次子现在也在军中,名为赵正,作战勇猛,现为伍长,后日也会随大军一齐出战,所以忠直便斗胆,让大人来一趟,一则是为了吃食,二则却是想鼓舞这些军士家属。”
林北沉默了一会儿,点头道:“你做得很好,是我有些疏乎了,未想过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