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三国-第5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南烨笑问刘循道:“刘公子今日被我夫人擒住,不知想死还是想活?”
刘循抬头看了一眼南烨身后的马云騄和花蓓,这才知道这两位标致女将竟然是南烨的妻妾,心中不由更没底气,暗想:南烨国师果然大道通神,不知用了什么秘法,能令家中姬妾都有上将之才。心灰意冷的刘循道:“今日被俘全凭国师处置,不知想死如何?想活又如何?”
南烨道:“想死简单,想活也不难。你若想死,我赐你一把刀剑,你自己了断便是。若是想活便助我劝降城中守将。不知公子意下如何?”
虽然南烨说的轻巧,可是对于刘循来说两个选择就没有一个容易的。人都怕死,尤其是刘循这样锦衣玉食的公子就更怕死,只要能活他当然不愿自杀。可是真让他劝降也不容易,城中守将不降,他还是死路一条,城中守将若是降了,就算南烨信守承诺将他放回成都,刘璋恐怕也不会再宠他这个胆小资敌的儿子,将来只怕会另立子嗣继位。当然那是在刘璋能保住益州的情况之下。
郭嘉见刘循也如他麾下二将一样低头不语顿时感到一阵好笑。对刘循道:“国师一向仁义,公子若有为难之处不选也罢,只是还要委屈公子一番。”说完便命人将刘循单独看押,而后又和南烨商议一番破城之策。
城中刘璝左等刘循不回,右等刘循不回,就连出城兵马也不回来一个,不由心中大急。可是此时城中就剩他一人守城,也不敢出城去寻,只能命人去打探消息。当探马回报一路不见刘循三人兵马踪影,刘璝的心就悬到了嗓子眼。
提心吊胆的刘璝一直到天色渐晚,都还六神无主不知如何是好。便在此时士卒回报,刘循副将回城送信。
刘璝闻言急召副将相见,询问原由。这个整日代刘循出城与南烨交战的副将苦着一张脸道:“启禀将军,大公子与二位吴将军皆被南烨国师伏兵擒住。国师令将军献城投降,可保大公子不死。”说罢还取出一封南烨书信交给刘璝。
尽管已经做好了准备,可是当确定了刘循被擒的消息,刘璝还是忍不住一阵眩晕,差点栽倒在地。展开书信一看,信中所言与副将所说一般无二,皆是南烨劝降之语,还承诺优待俘虏云云
刘璝看完信后长叹一声,对那副将道:“你先下去休息吧,待我思量一番。”
副将闻言退下之后,刘璝就开始犯难。他的家小也在成都,若是投降南烨,刘循是保住了,可自己家人也就完了。可是不投降的话,刘循一死,刘璋也不会放过自己。刘璝苦思一夜,直到天明才想出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写下一封书信,嘱咐副将给南烨送去。
南烨接到回书展开一看当时便笑了出来,又给郭嘉看信,问郭嘉道:“奉孝以为此是刘璝之计否?”
郭嘉看罢也笑道:“我看不像是计,纵然是计也无妨,国师可将计就计,如此这般。”
南烨听了郭嘉之言,当即传令整兵出营,大军浩浩荡荡开到城前,围住犍为。刘璝见大军围城,也领兵出现在城头之上,与南烨兵马遥遥相望。此时他心中就盼着南烨能按照自己信中所言行事。
南烨来到城下,便命人将刘循押到阵前,对城上高呼道:“城上守将听着,你家公子刘循已然被我所擒。如若开城投降,我可饶他不死,否则他性命难保。”
阵前绑缚的刘循没想到南烨还有这招,竟用自己性命威胁城中守将,这让刘循心中不由一喜。只要城中刘璝投降,那自己性命不但得保,而且还不会令父亲刘璋不喜。他满怀希望的看向城头刘璝,就盼着他开城投降。
刘璝可不知刘循什么心思,他见刘循仰望自己,便不由一阵心虚。因为南烨所言正是他在信中与南烨约定的言辞,这也让他心中着实一喜,只不过串通南烨的行为让他面对刘循时有些脸红。可脸红心虚之后,刘璝还是按照与南烨约定的台词大义凛然道:“忠臣不事二主,国师休想令我投降。”
刘循一听这句话差点气晕过去,他这辈子还是第一次这么恨忠臣。心中不由暗道:你不投降这是要害死我啊!
第五十四回 入南中张松献图 攻益州南烨得蜀(10
南烨听城上刘璝不降,微微一笑。他知道这是刘璝按信中约定所言,于是便接话道:“刘将军忠心不二令人敬佩。只是你家公子性命在你一念之间,不知害死主公之子是不是忠臣所为?”
刘循听了南烨所言暗暗叫好,他觉得擒拿自己的南烨国师比城上宁死不屈的刘璝强多了。至少南烨还顾着自己性命。
刘璝闻言也松了口气,因为南烨还在依计而行,于是便装作苦恼道:“国师所言不差。为将者临阵投降是不忠之举,害公子于死地亦是不忠,要为忠臣难矣!我欲为忠臣,亦想保全我家公子,如今有一两全之议,还请国师听我一言。”
南烨道:“刘将军请讲!”
刘璝道:“我可领兵出城,献出城池换我家公子一命,却不可投降国师。不知此意如何?”这就是刘璝苦思一夜想出的办法,他估计能用一座城换回刘循的话,回到成都刘璋也不会过于怪罪。
南烨看过刘璝信中所言,早知他有献城之意。此时刘璝开口,南烨假装思考半晌道:“也罢!我便全你忠义之心。待你领兵退出城去,我便放人。”
刘循听到此言总算松了口气,感觉自己刚才已在鬼门关上走了一遭,浑身都是冷汗。此时他再看刘璝,竟觉得比刚才顺眼许多。
刘璝见南烨答应了自己条件也是心中一块大石落地,可是他还不敢大意,就怕南烨得了城池却不放人。于是对南烨道:“国师以信义著称于世,待我献城之后国师不会反悔吧?”
南烨高声道:“刘将军放心!只要将军献城,我不但放回公子,便是一同擒拿的两位将军也可放回。此处有两军士卒为证,决不食言。”
刘璝虽与南烨为敌,可是对于南烨为人还是信得过的。此时见南烨当着众多士卒起誓便下令四门大开,自引军马从北门而退。
南烨见刘璝兵马离城,先命探马入城巡视一周,确认城中并无陷阱布置之后便引大军入城占据城池。
刘璝离城之后引兵往北而行,想到刘循可能会从后面赶来,刘璝也不敢走的太快。正行进间,突然道路两边喊杀震天左有赵云,右有杨雄,各领兵马杀出。刘璝暗道不好,拨马便走,众士卒同样毫无准备,不是跪地请降,便是四散奔逃。
还不等刘璝跑远,道路两边又是伏兵四起,黄忠、高顺、张白骑引一万刀枪不入的藤甲军呼啸而来。刘璝还想再跑,却被黄忠一箭射中战马,结果跌下马来,被幽冥鬼卒擒住。数万川军几乎全部归降。
原来南烨、郭嘉担心刘璝用计,先假意离城骗刘循到手,再配合城中伏兵反戈一击。所以干脆只引步卒入城,命赵云等五将引幽冥鬼卒、陷阵营、藤甲军和一万骑卒埋伏在半路阻击刘璝。不论刘璝有没有计,南烨都不打算让他领着数万人马回成都再与自己作对。
刘璝被押送到南烨面前时已经快要悔死了,他也不是不知兵不厌诈的道理,可是却没想到以仁慈闻名天下的南烨会背信弃义,一见南烨便怒道:“南烨小人,因何不守信义埋伏于我?”
南烨微笑道:“不知我哪里不守信义?”
刘璝道:“我等分明在信中商定,我让出城池,你便放了公子。”
南烨点头道:“我确实已经放了刘循,便是吴懿、吴兰也一同放了。可是我又何时答应放你了?刘将军既然不愿降我,我设计擒拿于你又有何不可?”
刘璝闻言便是一愣,仔细一想南烨确实没说会放过自己,只不过在刘璝的意识里,南烨答应了用城池交换刘循便等同于停战讲和。可没料到南烨的最终目的还是城池、人马都不愿放过。
郭嘉在一旁见刘璝脸色难看便打圆场道:“刘将军信中言有意归顺国师,只不过担忧成都家小。如今刘将军是被迫遭擒,不用为家小担忧,相信刘循公子回到成都也会为将军开脱。还请将军安心在营中小住数日,待国师平定成都之后,定让将军与家小团聚。”说罢解开了刘璝绑绳。
刘璝此时还能有何话说?只好老老实实的去与泠苞、邓贤作伴。泠苞、邓贤二人见了刘璝,心里拔凉拔凉的。这几天城中武将轮流被擒到南烨营中和他们作伴,泠苞、邓贤就知道这城守不住了。今天刘璝一到,城中武将算是被南烨擒了个遍,就连泠苞、邓贤也不得不佩服南烨手段。
刘循、吴懿、吴兰确实被南烨放了,之所以南烨如此大方三人一起放,就是因为他已用控人技能试探过吴懿、吴兰,二人确实真心归顺。因此南烨放回二将入成都为内应。
三人沿途收拢刘璝败军千余,这才得知刘璝已然被南烨擒了回去。刘循害怕南烨反悔又来擒自己,领着二将快马加鞭回到成都,见了刘璋诉说前事。
刘璋闻知犍为已失,心中大惊。益州之地在大汉朝的西南角,因此刘璋的防御重点从来不在西南方向,主要是防北面张鲁和东面刘表。若是张鲁从北入益州攻成都,要经过葭萌关、白水关、涪城、绵竹、雒城才能到成都。刘表若从东面而来也要经过白帝、巴东、巴西、德阳几处关隘才能逼近成都。这次南烨先得了南中四郡,而后过江北上,刘璋只有犍为可守。犍为一失再无险关,南烨马上兵临城下,刘璋岂能不急?于是慌忙召集众将商议对策。
从事郑度献策道:“今南烨虽攻城夺地,俘虏士卒,但其兵来之太速,恐怕不及令士卒归附,民心归顺。南烨若想士卒归附必先饱其粮草,若要百姓归顺便不可抢夺其粮。如今南烨深入蜀地,粮草运送不便。主公何不将成都附近百姓迁移,野菜走兽尽皆烧除,而后深沟高垒,闭城不出。南烨请战,主公勿许。其兵久无粮草,不过百日,必然败退。我军可乘虚击之,南烨可擒也。”
张松在帐下听此坚壁清野之计甚是厉害,便道:“郑公所言差矣!有道是拒敌以安民,从未有动民以备敌之说。南烨尚知不夺百姓之粮而养民心,主公迁移百姓,令其丧失家园,岂不失了民心根基,又如何能胜?此言非保全之计。”
刘璋听二人说的都有道理,便犹豫不决,又问其他人道:“诸公还有何妙计?”
帐下董和出言道:“主公何不往汉中借兵?”
刘璋还以为自己听错了,惊疑道:“幼宰可是说汉中张鲁?”
董和拱手言道:“正是!”
刘璋奇道:“张鲁与我世仇,如今尚在交锋,安肯发兵相救?”
董和道:“张鲁虽与我有仇,但南烨军已在成都来路之上。势在危急,唇亡则齿寒,若以利害说之,必然肯从。张鲁若来,庞羲、张任几位将军也可领兵而回,则成都安矣。”
张松一听这也是一条妙计,便示意法正出言阻止。可是还没等法正开口,王累便道:“不可!不可!为敌南烨而借张鲁之兵,如遣虎逐狼,便是可退南烨,益州也不为主公所有。”
刘璋本心也不愿向张鲁借兵,听王累阻止便也作罢。此时黄权又献策道:“主公若不愿向张鲁借兵可暂与张鲁求和,令几位将军回援。我闻张鲁手下谋士杨松,极贪贿赂。主公可差人从小路投汉中,先用金银结好杨松,后令其进书与张鲁,